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村金融風險的控制策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以協調發展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城鎮化的新理念、加強農村金融科技的創新引領、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進展,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鄉村戰略的重要指導方針。而農村金融是農村市場經濟的主力軍,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核心措施,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有力支柱。所以在金融危機沖擊下做好我國農村金融的創新,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制定有效的農村金融風險的控制策略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新時代;農村金融;風險控制
1、我國農村金融風險的現狀分析
1.1中國農村金融在新時代下出現的問題
由于城鄉發展的差距越來越大,加速了城市金融和農村金融發展失衡。并且這種不平衡的發展戰略,使得農村經濟發展受到了極大的限制,而且農村和農業的融資能力又十分有限,會使農村金融的需求大大削減,所以它的市場供給也會隨之發生極大的變化。市場經濟下的農村金融機構的抗險性低,發展的時期晚。由于我國農村金融在建設與改革的道路上比較緩慢,使農村金融邊緣化,結構不完善,從而使大量農村資金流入城市,阻礙了農村金融的發展。
1.2中國農村金融風險
首先,農村金融供求中的風險,表現為農村中的小型個體經營企業以及中小型企業的融資、風控、投資的能力較低,在農村金融機構的貸款額度與企業的資金的需求量間存在巨大的差距,其中資金的貸款額度又是最顯著的問題。其次,從貨幣金融學的角度來看,農村金融體系的功能不完善。農村地區的金融貨幣、保險、以及金融衍生工具的市場發育水平比較落后,在價格發現、套期保值的功能上也有很大的缺陷,而且在面對金融風險時采取的防范措施也十分的乏力。另外,農村金融市場經營的體系不完善。市場準入門檻低,信用管理與交易信息公開制度要求有待加強,風險預測與風險控制機制也十分脆弱。最后,在改善農村金融市場發展的環境中,政府要促進農村金融機構間的公平競爭,市場準入機制的完善;要大力改善市場基礎設施的建設,以及加強信用管理的監督力度。
2、農村金融風險的產生原因
2.1農業弱質性
農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對國家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農業的弱質性在發展歷程中表現的卻是十分突出。我國的農業也是例外,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較大的自然風險會存在于農業生產,而且受自然災害的影響也不小,因此在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上,我國第一產業遠遠低于二、三產業。而農村金融運行的主要支撐產業也是農業,所以農業的發展趨勢,勢必對農村金融機構的業務變化也會造成影響。農業在經營方面也面臨較大的風險,由于農產品的供求和價格受市場的變化很大的特點,使得農業經營面臨的市場風險較大,投資的效益也會變得不穩定,所以也會導致農村金融的風險加大。
2.2金融監管制度的不完善
由于我國城鄉二元結構的影響,使得農村金融監管的法律制度建設難于城市金融。從如今的金融監管法律的結構上看,規章制度比較瑣碎,缺乏實踐性。另外,在農村金融市場的監管方面,監管的工作難度與強度都較大,而且由于農村金融機構的市場準入門檻低,使得新增加的金融機構數量較多,導致監管機構的監管任務加大,很多監管人員身力不從心,容易造成監管不到位的局面。
2.3金融機構的管理問題
目前,農村金融機構對市場競爭的壓力并不重視,使這些金融機構不能積極有效地參與市場競爭。一方面,長期以來,農村金融機構主要的服務對象是農村個體經營者和農村的中小型企業,這些服務對象對資金的需求量并不大,而且對農村金融機構人員的服務要求低,這就導致了農村金融機構感受不到在市場競爭中的壓力,所以在自身經營與管理上也就會變得十分懈怠。另一方面,隨著外部競爭的愈來愈烈,而內部競爭卻是不溫不火。就內控制度方面,控制力薄弱是農村金融機構中存在的重大問題之一,表現在崗位責任制落實的不到位,信貸和財務管理制度十分寬松。另外,農村金融機構從業人員素質較低,能力不夠,這樣會加大風險的發生概率。農村金融機構作為新時代產生的事物,抗險性是十分的脆弱,在不斷的發展中,非常需要具有較強的技術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人才為之注入新生的血液。
2.4缺少風險補償機制
農村金融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十分顯著。價格補償機制缺少,涉農金融機構市場推出機制還不完善和缺乏有效的外部風險補償機制都會阻礙其發展的歷程。在價格補償方面,由于利率管制一直是我國實行的貨政策,存貸的利差就會比較小,所以農村金融機構在經營中很難有較大的利潤收益。在市場退出機制,按照市場的優勝劣汰秩序,落后、缺乏競爭力的金融機構是要退出市場的,但是國家為了調控政策,減少市場影響,往往會讓其他機構收購或吞并它,這樣必定會增加新的金融機構的風險系數。最后,有效的外部風險防范機制在我國也是一個短板。
3、農村金融風險的控制策略
3.1加強政府對農業的支持
政府要加強市場體系建設,增強農業在市場中的綜合競爭力,加大政府對農業生產的扶持力度,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減輕農民農業生產的負擔并提高收入。首先,要加大對農業科研的投入力度,增加糧食補貼費,削減農業稅,降低農業在生產的投入,減少農業的生產成本,提高農業生產的收入。其次,要有效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彌補農業經濟落后的缺點,使其與二、三產業的差距逐步縮小。最后,建立信用管理制度和建立公開的交易保險制度,減少農業弱質性帶來的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完善農業保險制度,加大財政對農業保險的支持力度。加大對特殊農作物種植的補貼力度,合理優化利用土地資源,降低農民對土地資源依賴性。
3.2完善金融監管制度
為了提高監管的有效性,需采取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的差異化監管方式。要對這種差異化監管體系的改善強化,對不同類型的農村金融機構實施不同的監管方式,達到一一對應的效果。而且要全面實時監管農村金融機構,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進行考評,并通過這種方式對農村金融機構綜合能力進行評價、行政許可的再審核以及高級管理人員履行職責的監督;對于農村信用合作社,對社員實行自律管理制度,增加其自主性積極,建立以四大銀行為監管機構主體、地方政府為安全保障、社會監督為輔助的高效監督管理體系。
3.3加強農村金融機構的管理
打破城鄉二元經濟格局,建立一個可以擴大農村金融需求、提高農村經濟發展水平、增強監管能力的農村金融管理體制。引導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向專業化、創新化的道路發展。支持農村金融產品創新,提高農村地區的金融貨幣、理財保險、以及金融衍生工具的市場發育水平,適度降低農村金融市場準入門檻,讓眾多的民間資金力量可以流入"三農"金融服務事業中,建立有效的盡職免責機制,提高服務于農村市場的農村金融機構人員的積極性。
3.4政府提供政策支持
在政策支持方面,國家應對實力弱,抗風險能力差的農村金融機構,提供適當的政策支持。包括:稅收、財政和金融等方面。對于支持"三農"方面有著特殊貢獻的農村金融機構,政府應減免其營業稅,政府應撥出一定的資金,對發展落后地區的農村金融機構進行適當的財政補貼。對農村金融機構實行寬松的再貸款發放政策,提高其經營能力,并且對具有一定資質的金融機構實行較低的存款準備金率。
3.5完善風險分散和補償機制
加大政府對農村金融機構的支持力度,加快農業保險體系的建設步伐,完善風險補償機制。首先,政府應為新農村的金融機構建設提供有力的財政力量,來控制弱質性的農業給農村金融機構帶來的自然風險。其次,大力完善農業服務體系的建設。不斷穩定農產品價格和提高市場調控能力,來完善分散和補償市場風險機制。另外,制定一套完整的農產品保值與增值方案,增強農產品抵抗市場風險時的能力;完善農產品期貨市場功能,通過套期保值的方法來彌補市場風險帶來的損失。建立市場化退出機制,在農村金融機構出現問題時,國家可以采取強制性措施,令其退出市場,在不斷的優勝劣汰中,促使競爭力強的金融機構健康、穩定、持續的發展。建立健全的涉農貸款責任擔保制,來分散和補償信用帶來的風險,大力監管農村金融信用管理體系的建設,不斷優化農村金融市場環境。
4、結論
優化農村金融市場環境,引入市場機制,完善風險補償機制,更好的激發農村金融市場的活力,加快農村金融產品的創新步伐,促進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的完善,構建一個監督到位、公平競爭、可持續穩定發展的新型農村金融體系。采取多方位的財政政策措施、專業有效的農村金融風險控制策略,更好的促進我國“三農”經濟的健康發展,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
【參考文獻】
[1]李玉霞.基于農村特色產業發展的金融業務風險控制策略[J].農業經濟,2015(10)
[2]白繼山,溫濤.中國農村金融風險預警研究———基于金融生態環境的視角[J].農村經濟,2011(05)
[3]葉江山.金融生態視角下的農村金融風險的控制策略[J].財經界(學術版),2013(07)
[4]譚文培.農村小型金融機構的脆弱性與創新發展[J].時代金融,2012(35)
[5]王吉恒,孫孺,孫毅.農村小型金融機構的外部風險因素分析[J].特區經濟,2011(06)
作者:劉國奇;舒瓊 單位:山東英才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