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數據資源局2021年工作安排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2020年主要工作推進情況
(一)“安康碼”支撐疫情防控和便民應用取得階段性成果。搭建返(來)肥人員健康登記、在肥居民健康登記系統,全面組織開展健康信息實名采集;統建“安康碼()”平臺、完善入境來肥人員閉環管理系統,依托安康碼數據服務能力常態化做好精準支撐肺炎疫情防控,截至12月底,全市申領安康碼人數突破1080萬人,開通各類檢查核驗點8.98萬個,全方位實現掃碼核驗和軌跡查詢。安康碼市級綜合服務平臺正在加快建成,“安康碼+”應用場景不斷豐富,賦碼生活服務模式加快推廣。
(二)數據匯聚共享與開發利用水平不斷攀升。在全市數據資源系統印發《市數據資源局關于促進數據基礎能力提升的意見》,完成《政務數據資源共享開放管理辦法》修訂印發,扎實開展數據資源質量、共享、開放第三方評估,著力從體制機制上確保數據資源“匯治用”工作成效。基本實現政務數據100%、經濟和社會數據60%的匯聚目標。推進人口庫、法人庫、地理信息等基礎數據庫和“營商環境”“智慧社區”“金融賦能”專題數據庫建設,完成189類3135萬套電子證照制作,上線電子身份證等32類電子證照。
(三)數字化基礎支撐和網絡承載能力不斷增強。初步構建“新一代政務云+城市中臺+智慧應用”的“城市大腦”中樞支撐體系,為具體業務應用提供統一標準化數據能力服務。政務云已為30家市直單位提供政務云服務;城市中臺提供在用信息能力服務1200個,有力支撐不動產登記、公積金提取等各類政務服務和便民服務“一網通辦”。建立與運營商有效的會商溝通機制,突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統籌推動三家運營商及鐵塔公司加快實現全市重點熱點區域5G基站布局,協調做好我市重大會議5G信號覆蓋和通信保障工作,積極做好穩定電信業務總量增長相關工作。壓實網絡扶貧責任,推動構建互聯網創新扶貧模式;及時組織防汛抗洪和災后恢復重建工作,245個基站全部按時恢復服務。
(四)“互聯網+”應用工作持續保持較高水平。會同市政務服務管理局、市委編辦等部門,積極推進相關“互聯網+”工作,有效支撐了我市營商環境優化和信息惠民工作。一是完成網上政務服務能力評估迎檢,全力做好國務院辦公廳電子政務辦組織的2019年重點城市網上政務服務能力調查評估。二是扎實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編制印發《2020年市“互聯網+政務服務”重點工作》,啟動“互聯網+政府服務”平臺二期建設,完成智能事項梳理和“人才安居”專題服務系統功能優化開發工作。三是有序推進“互聯網+監管”平臺應用,開展覆蓋全部市級單位的平臺管理應用培訓,常態化編發工作情況通報,組織相關地區部門開展監管事項認領和實施清單培訓,目前事項認領率達94%,實施清單編制率達97%。四是推進高頻服務多源化建設應用。加大高頻事項接入,“皖事通·分站”新接入各類高頻應用36個,新增加個人用戶183.5萬人、法人用戶2.3萬,服務訪問量6965萬次。推進綜合服務多源接入建設應用,組織銀行ATM機接入高頻服務應用工作,已接入各類應用35個。
(五)智慧城市重點項目建設應用有新進展。牽頭組織完成“雪亮”工程、新一代政務云平臺、“交通超腦”示范工程、社會綜合服務平臺、數字化城管二期等項目竣工驗收和應用推廣,啟動建設城市智能運營平臺、智能交通三期、先進計算中心信息化工程、智慧社區等。城市中臺已成為全市政務數據能力供給中心,城市智能運營平臺交通優化、城市安全、環境保護、經濟運行、綜合態勢主題應用正在加速推進建設,搭建的智慧社區融合平臺成功實現為基層社區工作者減負,智慧平安小區數據采集和系統接入實現規范化標準化和可持續運營。
(六)統籌推進數字經濟發展持續加速。推進數字經濟試驗區建設。指導包河區、蜀山區有序開展各類創新試驗,評定高新區、廬陽區為新一批試點區域。積極創建省級試驗區,推動市創建省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完成大數據企業認定。2020年新增大數據企業267家,復審通過105家,目前全市大數據企業存量已達741家。
(七)政府網站建設管理實現躍升。強化全市政府網站及政務新媒體監管力度,對64家政府網站、25家黨群網站及481家政務新媒體實行全覆蓋監督管理。在國務院辦公廳2020年政府網站與政務新媒體檢查情況通報中,市得分位列市(區)政府門戶網站第3名、省會城市第1名。
一是完善數據資源設施平臺體系。統籌加快建設新一代政務云,優化提升“城市中臺”數據服務能力,持續開展數據基礎能力提升行動,全面有效匯集城市政務、經濟和社會數據。
二是以“城市大腦”為核心,高標準推進智慧建設。推動盡快完成《市“城市大腦”建設指導意見》印發,統籌推進“城市大腦”建設,統一構建市縣兩級“城市大腦”、統籌夯實三項信息基礎設施、全面打造四大城市中臺、深化開發N類智慧應用場景、集成城市管理服務入口、夯實綜合支撐體系。強化智慧城市重點項目調度推進,加快建設智能交通三期、市智慧社區、城市智能運營平臺等,進一步提升智慧建設應用水平。
三是持續推動“安康碼”便民工程建設。迭代升級“安康碼”綜合服務平臺,持續探索城市運行和城市服務的賦碼便捷模式;建設統一身份認證和統一支付功能的一碼(卡)通,推動一碼(卡)通在政務和民生服務領域的整合打通,逐步實現“多碼(卡)互認”。
四是推進“皖事通辦”實現“皖(萬)事如意”。繼續推進“智慧政務”建設應用,完成“皖事通辦”平臺子平臺建設,提升“全程網辦”“一鏈通辦”服務能力。做強“皖事通·分站”APP,應接盡接覆蓋各類高頻應用。
五是提升信息化項目建設管理水平。規范高效做好項目統籌整合、審核審批、跟蹤調度、竣工驗收、績效評價。強化信息化項目管理指導和服務支撐,完善信息化項目第三方咨詢設計和評估工作,探索創新項目建設運營模式,推進市大數據公司參與部分重點信息化項目運營管理。
六是打造數字經濟創新示范樣板。督促包河區、蜀山區持續推進數字經濟創新試點任務落實,及時總結示范性試驗創新成果;指導高新區、廬陽區編制試驗方案,有序開展創新試驗,加強試點跟蹤支撐;同時,積極爭取省級支持我市創建省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
七是推動與頭部企業戰略合作提質增效。推動大數據及互聯網產業做大做強,積極做好戰略合作伙伴的服務對接和落地發展;圍繞發展產業互聯網新業態新模式,修訂《市大數據企業認定管理辦法》,積極謀劃與重點企業、高校、科研機構開展更深層次的合作,全面提升戰略合作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