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鎮2020年工作總結暨2021年工作計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2020年以來,我鎮深入學習貫徹黨的精神,緊緊圍繞區委區政府決策部署,堅持“聚焦重點、主攻難點、打造亮點”的工作思路,以挺進全區第一方陣為奮斗目標,攻堅克難,大干快上,全鎮經濟社會事業實現更優更快發展。
一、2020年工作完成情況
(一)打好三大攻堅戰,全面小康成色更足
一是精準發力促脫貧。針對難脫貧、易返貧的建檔立卡低收入戶,精準實施一戶一策,扶貧分紅發放131.41萬元,其中發放到村52萬元,發放到戶79.41萬元。加強扶貧政策宣傳,開展陽光扶貧走訪,完成在校大學生扶貧助學60余人。對低保戶、建檔立卡戶發放水電補貼50余萬。二是統籌兼顧治污染。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把污染防治工作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底線和紅線,獲評省級生態示范鎮。開展污染防治攻堅月活動,完成轄區6戶“散亂污”企業取締工作。設定大氣管控標準,緊抓砂石堆場、在建工地物料、裸土全覆蓋和抑塵灑水工作。加快推進企業環評辦理工作,深入排查整治工業污染源。投入300萬元新建“十必接”污水管網4公里,污水處理廠負荷率達90%。全面開展西民便河以及河東、鮑河、閘塘等村中溝疏浚清淤工程。三是綜合施策防風險。堅持底線思維,把維護政治安全放在首位,切實做好公共安全、網絡安全工作。強化應急管理體系建設,保持疫情防控常態化。定期進行安全生產隱患排查,堅決遏制重大事故發生。防范化解社會風險,全面壓實信訪穩定,大力開展積案化解攻堅月活動,信訪積案化解100%,主動介入歷史遺留問題,確保全鎮大局平穩有序。
(二)突出項目支撐,經濟發展質量更高
一是經濟指標持續向好。全年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96354萬元,人均GDP3.8萬元,增長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938萬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2719萬元,增速18%,其中服務業投資31333萬元,增速86%,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凈增2個,達9個,實際利用外資實現零的突破達200萬美元。二是項目招引成果顯著。全年新簽約工業項目6個,其中10億元以上重特大項目1個,為盛佳德新材料,億元以上項目5個,為盛萱齊紡織科技、宅思旅游、景仙科技、潤米環保科技、嘉昊新能源。農業新簽約億元項目1個,為梁鴻牧業。簽約總部經濟項目2個,為寧波浙甬物流項目、華珀建筑總部經濟項目。列區重大產業項目2個,為中濤紡織和益良緣面業。三是平臺建設不斷加快。按照擴容、提質的原則要求,在原工業集中區內,新建6棟2萬平米標準化廠房,入駐宅思旅游、景仙科技。全力推進原奶牛場搬遷,加快推進投資1.7億元的扶貧產業園建設,現已建成8棟5.3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招引落戶億元以上工業項目4個,其中盛萱齊、勝利家居已投產達效。產業園全面建成交付后,預計可實現年開票銷售6億元,稅收2600萬元,增加就業崗位1000余個。
(三)聚力鄉村振興,農業農村后勁更強
一是特色農業加快發展。葡萄獲批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納入我市“宿有千香”品牌計劃,4000畝葡萄產業園完成建設,年產葡萄1300萬斤,產值達1.3億元。二是富民基礎不斷夯實。村集體經營性收入村均達40萬元,同比增長20.86%,20萬元以上村實現全覆蓋。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1.1萬畝,新建電灌站1座,修建防滲渠道32.21公里,新建水閘、涵洞、渡槽等渠系建筑物575座,鋪設硬質道路16.02公里,田間生產配套能力顯著增強,實現新增耕地91.51畝。三是項目支撐增效顯著。新獲批省級生態循環農業示范村,大力推行“萬企聯萬村,共走振興路”行動,15個村居與總投資7.95億元的19個項目完成聯建,其中南北掛鉤項目4個,全年增加集體經濟收入260萬元,帶動就業400余人。維強農機、益良緣面業、葡萄園四期等農業重大項目全面竣工。四是農村改革成效明顯。完成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公共空間治理新增發包面積3171.05畝,增收247.48萬元,村均增收16.5萬,發包利用率100%。新增家庭農場17個,新增家庭農場總面積1377.4畝。
(四)堅持民生改善,群眾生活水平更高
一是農房改善成效顯著。新時代名苑在區內率先交房,500余戶群眾喜迎新居。通過商業街區改造、園區擴容、項目落戶、完善綜合配套,讓農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同步配強物業管理隊伍,積極探索黨建引領物業服務的融合型治理機制,持續做好農房改善后半篇文章。二是出行條件更加便捷。投入2000余萬元完成洋陳線(陳中段)、富民路、勤政路、胡莊路、蔡莊路、民豐路提檔升級,大力開展非標載人電動三四輪車整治,勸導違規行為600余起,投入30余萬元加大交通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建設,區級交辦172處農村道路安全隱患全部整改完成。三是基礎保障持續強化。農村義務教育學校達到省定標準合格率,大病保險政策范圍內報銷比例達到60%,高效完成醫養結合社會化養老服務,完成殘疾人之家改造搬遷。四是文化投入不斷加強。改造提升鎮文體公園,新建廟莊、陳中文體廣場。精心打造精神文明建設新陣地,高標準設計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內裝投入350萬元,建成集紛陳特色文化展館和12個特色功能館,建筑面積達1500余平方米,農民群眾健身、休閑、閱讀有了更好去處。
(五)加強集鎮建管,生態宜居環境更美
一是基礎配套加大投入。大力實施商業街改造工程,投入800余萬元對道路、地下管網、門頭招牌等進行提品升級,進一步完善配套設施,加快鎮區人氣商氣集聚。二是鎮區管理不斷加強。完善督查整治機制,鎮容鎮貌持續改善。常態化督查整治流動商販亂停亂擺現象,清除違法張貼小廣告亂象,及時清理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有效維持鎮區秩序及環境整潔。組織專班定期巡邏違章建筑,對發現的違章建筑及時查處,年內共發現9處,查處9處。三是人居環境顯著改善。新建農村公廁5座、分類垃圾收集點8處。建設路燈13公里,疏浚河道7公里,完成廟莊村美麗鄉村提升工程,鮑河村捐元6組創成美麗宜居鄉村。
二、創新舉措和特色做法
加強與科研院所合作,推進葡萄新品種的引進、研發、培育、推廣工作,“葡萄”獲批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全省唯一),成功舉辦第二屆葡萄節產業發展論壇,“葡萄”品牌效益不斷增強。以“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規格配套”的新時代名苑項目,附屬配建商業街、扶貧產業園、鎮工業園、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葡萄園四期等,真正讓搬遷群眾“搬得動、穩得住、能致富”,共享全鎮發展成果。
2021年主要工作思路是:全面貫徹落實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區委區政府關于高質量發展要求,聚合優勢資源,聚焦短板弱項,聚力項目突破,奮力開創“十四五”新局面。主要預期目標是: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人均GDP增長9%;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率增長9%;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8%,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億元,其中工業投資3億元,增速10%;凈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個,工業開票銷售增長率20%,完成兼并重組項目2個,技術改造項目2個,科技成果轉化項目1個,新增開票銷售超2000萬元企業數3個;通過市認定新開工、新竣工項目個數1個,完成總部經濟項目1個,農業項目1個,光電項目1個,符合開工條件項目2個,通過區商務局認定億元開、竣工項目個數1個,總認定引資額4億元。主要工作舉措是:
(一)聚焦項目引培,增添發展新動能
一是加快“筑巢引鳳”速度,增強項目落戶保障。大力推進扶貧產業園建設,計劃擴建3.2萬平米4棟廠房、7000平方米2棟綜合樓,配套建設可容納機動車165輛、非機動車300輛停車場。加快原工業集中區提質擴容,計劃擴建3棟1.2萬平米標準化廠房,不斷拓展發展空間,提升承載能力,為項目落戶提供保障。二是加大“騰籠換鳥”力度,拉長補齊產業鏈條。排查梳理現有企業,跟蹤生產經營情況,計劃重點幫扶一批、兼并重組一批、集中清退一批、大力引進一批,優化資源配置,加快強鏈補鏈,發揮產業集群示范作用。三是提高“店小二”幫辦水平,促進項目投產達效。進一步加強重大項目跟蹤服務,成立重點項目推進工作專班,全程幫辦服務,瞄準用地用水用電、融資招工,對盛佳德、梁鴻牧業強化服務保障,促進項目盡快投產達效。堅持市場導向,按需助力開展人才招引、融資租賃、技能培訓服務,鼓勵企業做大做強。四是激發“招商顧問”導航作用,不斷拓寬引資渠道。堅持全民招商,充分盤活人脈資源,著力加強招商網絡化建設,廣泛捕提企業信息,精心留意投資動向,持續提高招商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二)聚焦產業集群,打造新特色
一是加快葡萄特色產業融合發展。著力強化“葡萄”品牌影響力,打造葡萄分揀中心、物流中心、倉儲中心,拉長補齊葡萄產業鏈,發展以一產為基礎、二產深加工、三產增效益的新型葡萄產業。充分發揮葡萄協會、葡萄合作社等機構效能,定期組織種植戶技術培訓班,年內新增葡萄種植基地2000畝,引進東方藍寶石、超級女皇等新型葡萄品種,搶占市場高地。二是加快推動木材產業轉型升級。充分排查梳理小微板皮廠。高標準謀劃龍潭木材產業園、徐元木材產業集中區、陸圩木材產業集中區“一園兩區”建設,科學劃分廠房功能,完善配套建設,發揮木材產業園引領示范作用,加快促進小微企業轉型升級。三是加快招引紡織產業形成集聚。立足現有無紡布產業基礎,主攻蘇州盛澤,加強駐點招商、顧問招商、以商引商,加快在手項目線索轉化,力爭實現招引一個帶來一批的招商“葡萄串”效應,打造無紡布產業集群,培育工業經濟新的增長點。
(三)聚焦基礎管理,構建民生新格局
一是加快無效資產盤活。堅持依法依規、服務發展原則,瞄準敬老院、文化站、集群中心等閑置無效資產,通過合作開發、對外出售、租賃、轉讓、招商合作等多種方式,盤活存量資產,實現有效利用。二是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力度。計劃新改建胡莊一路、胡莊二路、民生路、陳歸路4條道路,總長4.5公里。對府前路進行改造,實現道路、綠化、雨污管網等全面提檔升級。全力推進西民便河疏浚、船行灌區配套與節水改造、骨干排澇溝渠整治等農田水利工程,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民增收。三是持續開展環境整治提升。堅持以文明城市常態長效建設為重要抓手,持續完善人居環境考核制度,在現有示范點基礎上,全面推進全鎮所有村莊環境整治。常態化開展“散亂污”企業整治工作,不斷強化“三方”聯動機制,杜絕死灰復燃,營造干凈、整潔的生產生活環境。
(四)聚焦隊伍建設,開創工作新局面
一是從嚴落實管黨責任。進一步強化“抓黨建是本職,不抓黨建是失職,抓不好黨建是不稱職”的責任意識,認真落實基層黨建工作責任清單,提升抓黨建的業務本領。嚴格實行黨組織書記抓黨建工作的述職評議制度,不斷完善抓黨建的考評約束機制,形成責任明確、領導有力、運轉有序的黨建工作格局。嚴格執行民主集中制,認真落實“”制度,常態化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持續凈化黨內政治生態。二是大力推進作風建設。堅持靠事業激勵人,強化“三項機制”運用,樹立“履職盡責才能免責,有為者才能有位”的鮮明導向,通過班子領導帶頭,深入一線,直面矛盾,動真碰硬,一個環節一個環節推進,一個問題一個問題破解,推動鎮村干部“轉型升級”。大力弘揚馬上就辦、真抓實干精神,加大庸、懶、散、浮、拖整治力度,堅決杜絕不落實、慢落實、低標準落實、搞變通落實現象,讓務實落實抓工作成為干部的特質。三是加強干部隊伍建設。按照“招商論英雄、穩定看能力、拆遷賽速度、收入比高低”的選人標準,選優配強村干部。四是持之以恒正風肅紀。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認識,圍繞工作大局和中心任務,堅持問題導向和結果導向,持續開展監督檢查。堅持標本兼治,進一步細化考評機制,進一步完善反饋機制,把制度建設貫穿到工作的各個領域和各個環節。
1.全年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96354萬元,人均GDP3.8萬元,增長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938萬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2719萬元,增速18%。
2.“六個一”工程建設取得積極成效,特色商業街改造提升工程、便民服務中心、文體廣場、新時代名苑、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全面完工。
3.農業農村工作加快發展,葡萄獲批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納入我市“宿有千香”品牌計劃;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均達40萬元,其中公共空間治理村均增收16.5萬元;王莊村新獲批省級生態循環農業示范村;完成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
4.重點項目扎實推進,扶貧產業園建設、工業集中區新建廠房、梁鴻牧業、益良緣、葡萄園四期等項目正有序推進,其中扶貧產業園現已建成8棟6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招引落戶億元以上工業項目4個,其中盛萱齊、勝利家居已投產達效。
5.民生實事穩步推進,人居環境顯著提升。按照年度計劃,道路提檔升級、交通安全、污水管網、路燈、公廁、分類垃圾收集點等全面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