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村環境保護管理計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提高認識,增強做好農村環保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加強農村環境保護,是實踐科學發展觀,建設農村生態文明的具體體現,是解決影響農民健康和農村可持續發展環境問題的迫切需要。近年來,我區堅持“城鄉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不斷加大農村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污染治理力度,著力改善農村生態環境,農村環保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隨著我區農村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和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農村環境問題日益凸顯,環境形勢十分嚴峻。主要表現在: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滯后,鄉鎮及城郊農村缺少污水處理設施和無害化垃圾處理場;養殖場排污設施不配套;農藥和化肥對土壤、水體造成污染;農村企業固體廢物亂堆、亂倒,廢水直排江河。加強農村環境保護工作對改善我區農村生態環境,提高群眾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各級部門各單位要切實增強做好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結合新農村建設,做好農村環境保護工作。
二、明確思路,把握農村環保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總體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改善農村環境質量、維護農民環境權益為根本出發點,以建設清潔家園、水源、田園、能源為重點,正確處理農村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城市環保與農村環保、主動預防與被動治理的關系,強化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促進農業資源綜合利用,推動農村生產生活方式的根本性轉變,從源頭上減輕農村生態與環境的壓力。
(二)基本原則
1、全面推進,突出重點原則。農村環境保護工作是一項涉及面廣的系統工程,要統籌規劃,突出重點,分步實施。要加大飲用水水源保護和監管力度,抓好農村飲水安全;規范生活垃圾處理,加大農村工業污染和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力度,改善農村環境衛生條件;加強土壤污染和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建設生態田園,穩步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
2、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原則。要根據自然生態環境條件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制訂科學的農村環境綜合治理規劃,建立健全加強農村環保工作制度,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推進農村環保工作。
3、政府主導,公眾參與原則。要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加強組織領導,逐項分解任務,落實工作責任。要建立健全公眾參與機制,鼓勵和引導農民及社會力量參與、支持農村環境保護,逐步形成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公眾參與、輿論引導的農村環保工作機制。
(三)總體目標
到2015年,全區森林覆蓋率達到35%以上,農村飲用水水質達標率達到90%以上,規模畜禽養殖廢物處理率達到9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95%,農村沼氣普及率達到70%,農村能源普及率達到80%,配方施肥和使用高效低毒農藥比年提高15%,生活污水、垃圾無害化處理率比年提高15%,創建優美鄉鎮10個,生態村和生態小區達到50個,生態家園200個,達到省級生態區標準。
三、突出重點,著力解決農村突出的環境問題
(一)加大農村飲用水源保護力度。飲用水水源安全保障是農村環境保護的首要任務。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要依法保護好已劃定的農村飲用水源保護區,加強監測和監管,堅決依法取締飲用水源保護區的排污口,嚴防工業廢水、畜禽養殖污水、網箱養魚污染飲用水源。要積極逐步治理西河、瀠溪河、蘆溪河、漁溪河等支流水域。要制訂和完善飲用水源保護應急預案,建立預警機制,確保群眾飲用水安全。
(二)加大農村生活污染防治力度。要利用國家大力發展小城鎮和新農村建設的有利時機,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分年分批建設一批鄉鎮污水管網和污水處理系統。近期要規劃、設計、建設好荊溪的北部新城污水處理場,城區周邊村鎮生活污水要納入城市污水管網,嚴禁生活污水和人畜糞便直排河流。要在中心集鎮修建垃圾中轉站,近郊鄉鎮垃圾統一送垃圾中轉站轉運。逐步形成村收集、鄉(鎮)運轉、統一處理的垃圾無害化處理模式。對經濟條件較差、居住分散的村社生活污水和垃圾,可采取分散式、低成本、易管理方式就地無害化處理。
(三)加大畜禽、水產養殖污染防治力度。大力推進科學養殖、生態養殖,科學劃定禁養區、限養區和養殖區。對城市規劃區和近郊鄉鎮的舞鳳清泉壩養殖小區、新建父子橋養殖小區、華鳳江天壩養殖小區實行搬遷或關停;對規劃區以外的規模養殖場,要通過建設沼氣池、化糞池、生產有機肥和無害化畜禽糞便等綜合利用方式治理,治理不能達標的要堅決關停。已經達標的規模養殖場要加強日常管理。做好養殖場與農業生產區之間銜接,扶持壯大現代復合肥廠,形成養殖—種植—廢物利用的循環經濟模式。加強水產養殖污染監管,全面禁止肥水、網箱養魚,嚴格禁止向水庫及小河流水體投放化肥、動物性飼料和有毒有害物質。大力推行生態型水產養殖,根據水體承載能力,科學確定水產養殖規模。
(四)加大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力度。綜合采取技術、工程措施,嚴格控制農業面源污染。嚴格禁止農業生產過度使用農藥、化肥,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和秸稈還田技術,推廣普及沼氣能源、太陽能,引導和鼓勵農民科學施肥、使用生物農藥或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實行農膜回收再利用。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有機農業,加快有機食品、綠色食品和無公害食品生產基地建設,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五)加大農村自然生態保護力度。大力實施生態綠化工程建設,實施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和荒山造林工程,加快沿江鄉鎮植樹造林和5萬畝工業原料林建設步伐。認真做好場鎮、村組、道路綠化工作,綠化、美化小集鎮、村莊和農房,加快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維護農村自然生態系統功能。
四、強化措施,建立健全農村環境保護長效機制
(一)落實農村環境保護責任制。切實加強對農村環境保護的組織領導,實行統一監管、部門配合、公眾參與、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各鄉鎮人民政府及街道辦事處要切實落實好屬地管理原則,確定一名分管領導,一名環保干事專門開展環境保護工作。要繼續實行環保責任目標管理制度,區目標辦要把環境保護工作開展情況作為干部和部門的年度考核的重要內容。
(二)強化部門協作聯動機制。各部門要各司其職,通力合作,形成合力。區環保局要切實加強環境執法,加大監管力度;區畜牧局要加強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工作,對新辦養殖場,必須把環保審批作為前置條件。區農業局要加快農村沼氣池建設力度。區衛生局負責鄉鎮衛生院醫療危險廢物的監管,加強農村飲用水源特別是集中式飲用水的衛生監測,確保飲用水安全。區建設、環衛、財政、發改等部門要積極向上爭取項目資金,建設鄉鎮集鎮垃圾、污水處理場。區林業、水利、國土、工商、司法和其他部門要認真履職盡責,協同抓好農村環保工作。
(三)切實增加農村環境保護的投入。區財政從今年開始每年安排200萬元資金用于農村環境保護。全區新農村建設專項資金、扶貧開發資金及各涉農部門專項資金應安排一定比例集中用于農村污染防治和生態環境建設。財政資金要重點用于農村飲用水源保護、小流域及湖庫綜合治理、生活飲用水衛生監測、規?;笄蒺B殖污染防治、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鄉鎮生活污水、垃圾集中處置和區環境監測、監管能力建設。同時,要建立政府、企業和社會多元化投入新機制,吸引和鼓勵各類社會資金參與農村環境保護。
(四)積極發動群眾參與農村環境保護。要強化農村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和培訓,提高廣大干部群眾的環保意識。調動農民參與農村環境保護的積極性,提高農民參與農村環境保護的能力。建立和完善農村環境保護科技支撐與服務體系,大力推廣農村環保適用技術。實行環境政務公開制度,定期公布農村環境狀況,充分尊重農民的環境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切實維護農民群眾的環境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