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加強鄉村教育實施規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明確兩級政府實施鄉村義務教育的責任。
1市政府將按照《教育法》三個增長”規定,不斷增加鄉村義務教育投入,確保鄉村稅費改革后教育經費投入不低于稅費改革前的水平并逐年增加。
2鄉鎮政府承擔相應的辦學責任。要積極籌措資金,改善辦學條件,促進鄉村各類教育健康發展。要根據國家有關規定負責對鄉村中小學校的危房改造、新建校舍、教學裝備、學校冬季取暖和部分辦公經費的資金籌措。
3進一步加強鄉村教育經費的管理。根據《省人民政府貫徹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鄉村教育工作決定的意見》發[]9號)關于“鄉村稅費改革后上級轉移支付資金和新增農業稅用于教育部分,統一納入縣級財政年度預算,撥付縣級教育行政部門用于教育,依法向同級人民代表大會或其常委會專題報告,并接受其監督和檢查”規定,為確保有限的教育經費足額用于教育,對鄉村轉移支付資金實行財政專戶管理。由鄉鎮、辦事處會同教育局提出教育經費年度使用計劃,由教育局報送市政府主管市長審定后交市長辦公會通過,由財政撥付給鄉鎮、辦事處。如中途需要調整計劃,改變資金用途,需由鄉鎮、辦事處和教育局、財政局共同提出調整報告,經市政府主管教育市長審批后,由財政按照調整后的使用項目予以撥付;鄉鎮、辦事處必須按照審批審核后的資金用途使用教育資金,如私自擠占挪用教育資金,除追究相關領導和經辦人的責任外,市政府要追回同等額度的資金并上繳國庫,用于全市鄉村教育。
4繼續開展部門包校活動,深入實施“扶貧助教”工程。要全面做好省市財政各項扶貧助教資金及省市上級單位對我市扶貧助教的物質、資金的管理和使用工作;要全面落實我市科局包校工作責任制。市相關科局、單位及上級駐企事業單位至少要包一所鄉村薄弱學校,用3至5年的時間,使所包學校的危房、危廁、危墻得到翻新和改造,教學設備得到添置,辦公用品得到及時補充,不斷改善學校的辦學條件。鄉鎮、辦事處也要組織區域內的機關單位開展本鄉鎮、辦事處的包校活動。要開展城區各級各類學校及教輔單位對鄉村貧困村小的幫扶支援活動,開展城區初中、小學與鄉村薄弱學校的業務對接活動。
5繼續發揮鄉村村民自治組織在實施鄉村義務教育中的作用。要鼓勵和支持村民自發為鄉村義務教育發展集資、捐物、出工出力。
6積極鼓勵和支持鄉村學校開展勤工儉學活動。鄉村學校開展勤工儉學活動是增加學校收入,彌補學校教育經費不足的重要途徑。各部門要積極扶持鄉村學校勤工儉學活動,對于鄉村學校利用出租閑置房屋、開辦商店、書店、食堂等從事經營活動及利用校辦企業和校田地進行生產活動的給予政策上的優惠,要在稅費繳納、行業管理上給予傾斜,切實增加鄉村學校收入,彌補教育經費的不足。
7鄉村學校的校田地收入是學校辦學經費來源之一。各鄉鎮、辦事處要確保鄉村學校都有一定數量的校田地,明確校田地的產權歸屬,保證不被擠用。
8要切實保護鄉村學校的資產。對于鄉村學校因為布局調整、危房改造、撤并學校后所突出的校舍和校田地等資產,一律歸屬相關學校管理使用;禁止各鄉鎮、辦事處、村以任何理由占用這部分資產,已經被鄉鎮、辦事處、村轉讓、出租的資產,要在調查核實后收回,并交還給學校,已經出售的所得資金必須全部用于教育。
二、積極穩妥地推進鄉村中小學布局結構調整,優化配置鄉村教育資源
9各鄉鎮、辦事處要以積極的態度加快鄉村學校布局調整的步伐。要結合鄉鎮、辦事處實際,科學合理制定學校布局調整規劃,積極籌措布局調整資金。調整后的校舍等資金必須保證用于發展教育事業。可以采取創建九年一貫制的鄉鎮中心學校、一個鄉鎮的幾所中學合并、中心校附近村小向中心校合并、一個村的多所村小合并、相鄰的村小合并等形式進行布局調整。有條件的鄉鎮可以試辦寄宿制學校。
三、采取切實有力措施,有效控制學生流失
10要進一步明確“控輟”工作責任。鄉鎮、辦事處對“控輟”工作負主要責任,鄉鎮長、辦事處主任是控輟”工作第一責任人,負責“控輟”組織、領導、協調工作。教育行政部門具體負責“控輟”管理工作,鞏固和提高“普九”成果。
11深入開展扶貧助學工程。建立市扶貧助學基金會,采取各級政府預算撥款、社會贊助、干部職工捐助等形式,籌集扶貧助學基金;助學經費要全部用于貧困學生的學習費用,切實解決鄉村學生因貧困輟學的問題。
12積極開展“一幫一”包扶貧困生活動。全市副局級以上領導干部、相關機關干部及熱心鄉村教育事業的社會各界人士,一對一地幫扶貧困學生,幫助解決貧困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困難。
13繼續深化鄉村初中辦學模式改革。堅持“兩個輸送”辦學方向,實行以“三個教育”為主要內容的鄉村初中辦學新模式。要堅持鄉村初中既要打實基礎教育,為上級學校輸送合格新生,又要面向全體學生,為社會輸送高素質的勞動者的辦學方向;要在實施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實施綠證教育、分流教育和職業教育,讓鄉村學生畢業升學有奔頭、回鄉務農有技術、出外謀生有出路,增強鄉村初中教育的辦學活力和服務功能,增強鄉村中學畢業生的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促進鄉村經濟發展和剩余勞動力轉移。鄉鎮、辦事處要加強學生實習實施基地建設,要從基地建設用地、資金、技術等方面給予支持,每個鄉鎮(含九郊辦事處)至少要建好一處實習實踐基地。鼓勵鄉村學校與相關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事業單位共建各種類型的實習實踐場所,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
四、深化鄉村中小學人事制度改革,大力提高教師隊伍素質
14建立機制,政策引導,充分調動鄉村教師工作積極性。根據省政府發[]9號關于“認真落實國家和省規定的對鄉村地區、邊遠地區、貧困地區中小學教師津貼、補貼政策。對鄉村教師、職稱評定、工資待遇、子女入學等方面予以照顧”要求,鼓勵教師到邊遠、貧困缺編鄉鎮任教,解決部分邊遠鄉村學校教師“招不進、分不去”問題。教育行政部門要根據實際,向政府提出用人計劃。
15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優秀教師。要有計劃有步驟的面向社會擇優招聘具有教師資格的大中專畢業生到鄉村學校任教,改善鄉村教師隊伍結構,提高鄉村教師整體素質。
16要強化鄉村教師培訓,提高教師隊伍素質。要抓好鄉村教師的全員培訓、專業對口培訓、學歷提高培訓、新任教師上崗培訓、骨干教師培訓、鄉村校長培訓、鄉村學校后備干部培訓工作。要從教育經費中劃撥一定比例的專項資金,用于鄉村教師培訓,切實保證鄉村教師培訓工作的順利進行。
五、大力發展鄉村職業教育,拓寬鄉村學生的就業渠道
17積極推進鄉村職業教育辦學模式改革;堅持實行靈活學制,降低就學費用,實行“訂單”培養的辦學形式;堅持以學生就業和創業為導向,使鄉村職業教育成為轉移鄉村剩余勞動力和培養“藍領大軍”綠色通道;要將職業教育向鄉村教育滲透,把全市鄉村實踐建設成市職教中心的分校,實施職業預備教育,允許鄉村初三學生提前進入職業教育學習,重點將沒有希望升入高中的學生確定為培養對象,對鄉村學生畢業后就業、創業服務;要優化配置城鄉職業教育資源,降低鄉村職業教育成本,增強鄉村職業教育的吸引力,堅持實行“雙重學籍”管理辦法和綠證教育、職業預備教育、中等職業教育三級銜接、三級遞進、城鄉聯動的職業教育模式;要建設好市職教中心,把我市的鄉村職業教育做大、做強。
六、大力發展鄉村幼兒教育
18要明確鄉村幼兒教育的責任。鄉鎮、辦事處要保證對幼兒教育的經費投入,健全完善幼兒園的配套設施,每個鄉鎮(含九郊辦事處)至少要建一所標準的中心園。
七、不斷優化鄉村教育發展的外部環境
19要規范對教育的各種檢查行為。對鄉村學校的檢查要采取聯合辦公的形式進行,各相關部門應在同一時間檢查,對教育的檢查原則上每年中只進行一次,檢點放在規范依法行政上,一般不予罰款;對于按照法律政策必須罰款的要將罰款全部上繳市財政,并用于發展教育。
20要規范各種攤派行為。各鄉鎮、辦事處、各部門不準向學校攤派各種報刊、雜志及與學校教育教學無關的資金攤派任務。
21千方百計緩解鄉村學校的欠債壓力。各鄉鎮、辦事處要積極籌措資金,用來償還學校因“普九”和維持學校運轉所欠債務,避免因債主惡性追討、法院強制執行、銀行直接劃撥的事情發生而影響學校的正常教育教學工作,切實減輕學校的負擔。
22嚴禁擠占挪用鄉村學校各項收入資金。鄉村學校納入鄉鎮會計核算中心管理的資金,必須全部返還給學校使用,鄉鎮、辦事處不準利用資金管理的便利擠占、挪用學校資金。
23進一步加強對校園周邊環境的整治。公安、工商、文化等部門要加強對學校周邊的網吧、游戲廳、娛樂場所的整治工作。努力增加鄉村教育經費投入凈化學校周邊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