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衛生健康局工作計劃及十四五工作思路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今年以來,區衛健系統認真貫徹落實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決策部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能力不斷提高,醫療衛生事業取得較好發展。
一、2020年工作進展情況
(一)公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逐步完善。龍河人民醫院自去年啟動建設以來穩步推進,11月門急診試運行,面向社會分四批次公開招聘醫技護后勤人員128人,完成108種1198臺(套)醫療設備采購安裝,區政府與市第一人民醫院達成“府院合作”協議,建立緊密型醫聯體,引導省級優質資源下沉。
(二)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勇挑重擔。疫情爆發以來,全區衛健系統立足崗位職責,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全區累計排點地區返宿人員5800余人、開展流調1300余人、核酸檢測14278人、抗體檢測6294人、集中隔離醫學觀察559人,2例本土確診病例和1個境外輸入病例全部治愈出院。區疾控中心和區人民醫院核酸實驗室建成投用,檢測能力大幅提升。
(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不斷深化。堅持向城鄉居民免費提供14大類55項公共衛生服務,人均補助提高至80元,積極開展健康教育、重點人群健康管理等一系列保健項目,全區共建立居民健康檔案53.4萬余份,電子建檔率達85.93%,群眾健康控制性指標均達省定要求。
(四)疾病預防控制工作體系逐步健全。堅持“預防為主”的原則,大力實施群眾健康素養提升、保健知識普及和疾病預防控制等工程,全區傳染病報告率和及時處置率均達100%,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達95%以上,高血壓、糖尿病慢性病患者規范管理率均達68%以上。
(五)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不斷提升。羅圩、靳橋、陳集、雙蔡等鄉鎮醫院相繼新改擴建綜合樓、病房樓、引進醫療設備。羅圩鄉醫院、洋北鎮醫院被評為“2020年度市群眾滿意鄉鎮醫院”、蔡集鎮醫院疼痛科被評為“2020年度市級基層特色科室”。陳集、羅圩、龍河醫院利用閑置或增建業務用房設立護理院,探索開展醫養結合工作。基本藥物制度實現鄉鎮醫院全覆蓋,11家鄉鎮醫院共計銷售基藥262萬余元。
(六)加快推進區域內醫療共同體建設。制定出臺《區醫共體建設實施方案》,進一步落實分級診療制度,推動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積極推動龍河人民醫院與市一院建設醫共體,與蘇州吳中區人民醫院、蘇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南京中大醫院簽訂了醫聯體和??坡撁撕献鲄f議。
(七)持續開展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作。全區完成11家鄉鎮醫院中醫館和48個村衛生中醫閣建設。今年10月,我區成立了中醫藥協會、中醫健康促進中心、中醫蘿卜會等三個中醫組織,邀請省內名中醫分批次開展現場授課,累計擬培訓基層人員1600余人次。同時結合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為老年人、孕產婦、兒童等人群提供中醫藥服務。
(八)全力做好健康扶貧各項工作任務。認真抓好“先診療后付費”和住院“0付費”兩項因病致貧長效救助機制,累計接診“先診療后付費”者8585人次;向建檔立卡特困群眾發放惠民卡16639張,受益人口18565人,累計住院減免3677人次,減免95萬元;累計門診減免33人次,減免1328元;完成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體檢34353人,家庭醫生簽約67655人。
(九)群眾健康民生實事項目穩步推進。全區建成40家家庭醫生工作室,簽約人口108178人;完成婦女病普查62419人、普查率86.07%,新生兒疾病篩查5051人、篩查率99.76%,宮頸癌檢查11307人、乳腺癌檢查12138人,3-6歲兒童免費健康體檢32351人;65歲以上老年人健康體檢37918人。累計開展健康教育、衛生宣傳597場次,發放宣傳單、張貼橫幅海報51萬份,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廁總計新增2055戶,普及率達97.3%。
(十)不斷加強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2020年簽約錄取農村訂單定向培養醫學生21人,其中本科12人、???人;新招聘村醫50名,其中23名醫生、27名護士;與衛校簽訂農村訂單學生培養協議,共招生定向培養學生27名,有效優化了全區醫療衛生人才隊伍結構。
二、2021年工作計劃
(一)抓好衛健系統健康扶貧工作。督促轄區醫院嚴格執行“先診療后付費”和建檔立卡特困戶鄉鎮醫院住院“0付費”政策,做細做實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家庭醫生簽約和健康體檢工作,讓健康扶貧各項政策落到實處。
(二)加強基本藥物制度實施監管。強化村居衛生機構基本藥物制度管理,配備基本藥物品種不低于200種。規范鄉鎮醫院基本藥物制度實施,實行區、鄉兩級監管制度,加強重點藥品監控和短缺藥品信息監測上報工作。
(三)加快推進公立醫療機構建設。推進雙莊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項目,規范龍河人民醫院運行,構建階梯化衛生人才結構,逐步完善公立醫療衛生體系。推進龍河人民醫院創建二級綜合醫院。2021年底前,龍河人員醫院至少創建1個省級基層特色科室。
(四)扎實推進區域內醫聯體建設。加快推進醫聯體網格化建設。推進醫聯體章程制定,落實成員單位功能定位,平衡醫聯體內部利益關系。全面推進預約診療,完善醫聯體內規范轉診機制。推進各地積極聯合當地財政、醫保等部門,開展醫聯體綜合績效考核。依托重點???,加強區級專科聯盟建設。
(五)深化愛國衛生和健康促進活動。對照標準全力做好國家衛生復審迎檢工作;積極推進衛生鎮村和健康村(社區)創建工作;深化“廁所革命”,強化控煙工作,推進無煙黨政機關建設,科學開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普及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居民健康知識知曉率達到80%。
(六)抓好基本公衛服務項目落實。制定全年項目實施方案和績效考核方案,完善考核體系。根據省項目資金撥付補助標準,適時調整鄉鎮(街道)經費補助標準,確保專項資金專項使用。加強項目落實情況督查督導,全面推動項目工作上臺階。
(七)做好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圍繞重點人群推進家庭醫生簽約,其中殘疾人和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簽約率100%,慢性病等重點人群簽約率達65%。開展星級家庭醫生工作室創建,2021年按照省級家庭醫生工作室標準創建3個醫療機構以外的家庭醫生簽約工作室。
(八)提升村居衛生機構管理水平。加強村居衛生機構基礎設施建設,規范村居醫療機構工作人員醫療執業行為,加強執業道德素質教育及專業知識培訓,探索中醫推拿、按摩等特色技術在村居衛生機構的使用。
(九)做實重點人群健康保障工作。為全區35-64歲適齡女性免費開展乳腺癌、宮頸癌檢查;開展0-3歲兒童托育惠普行動,全年新增普惠托育機構2家,新增普惠托位100個;加強老年人保健,確保65歲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達70%以上。
(十)不斷深化中醫藥服務能力建設。加強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進一步做好傳統醫學師承備案工作和中醫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報名工作。扎實推進基層衛生技術人員中醫藥知識和技能培訓,年內培訓人員不少于60人。加強中醫藥宣傳和文化建設,加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中醫藥健康文化角建設。
(十一)持續做好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嚴格落實“四早”“四集中”原則,規范開展防控工作。不斷提高流調、采樣、和醫療救治工作水平,規范設置醫療機構的發熱門診及留觀隔離觀察病房。推動醫療機構公共衛生科室建設,健全重大疫情救治應急響應機制。
(十二)夯實疾病預防控制工作基礎。開展區級疾控中心綜合業務樓建設,加強傳染病防控工作力度,保持全區傳染病發病保持低水平;完成2家示范化兒童預防接種門診建設,全區各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達95%以上;高血壓及糖尿病患者規范管理率達60%以上,血壓血糖控制率在40%以上。
“十四五”期間,衛生健康工作要努力做到與全區經濟水平、社會事業同步發展,為人民群眾的健康保駕護航。實現“健康”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城鄉居民主要健康水平進一步改善、醫療衛生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醫療衛生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進一步落實的發展目標。
(一)全力推進項目建設工作。實施“11331+X”工程,依托市第一人民醫院帶動基層醫療機構衛生健康服務能力提升;新建一個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加強我區疾病預防控制、婦幼保健、衛生監督等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和能力建設;在項里、古城和雙莊街道規劃建設三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龍河鎮、屠園鄉和蔡集鎮規劃建設三家鄉鎮區域醫療中心;在運河港規劃建設一家一級醫院為港區產業園企業職工和附近居民提供基本醫療衛生健康服務;各行政村建設一個便民、優質的村居醫療衛生機構。
(二)提升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加強重大疾病聯防聯控,做好重大疾病的監測檢測工作,進一步提高法定傳染病報告率,提高重大疾病篩查率和規范治療率。強化政府對衛生健康基本公共服務的投入責任。
(三)加強醫療服務體系建設。以“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為原則,繼續推進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鄉鎮醫療機構、村衛生室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衛生服務站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加大資金投入,加快基礎設施改造,配備、更新必要的儀器設備。
(四)加強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建立有利于人才培養使用的制度,大力培養培訓全科、衛生應急、精神衛生、公共衛生和中醫藥等緊缺人才;爭取對民營醫療機構招引骨干人才給與編制,增大基層醫療機構人才招引力度,增加基層崗位吸引力,穩定基層衛技人員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