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社區黨工委黨建計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依托“三個平臺”:一是堅持黨工委中心組學習。組織領導班子成員學習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學習黨紀國法,使領導班子成員有一個明確的政治方向,提高依法行政的自覺性。二是營造濃厚學習氛圍,加大培訓力度,提高黨支部書記“六種能力”。以會代訓,對黨支部書記進行培訓,提高黨支部書記黨務知識素養和處理各種矛盾和問題的控制力、密切聯系職工群眾的親合力、創造性地落實上級黨委指示精神的執行力、對新情況、新問題的研究力、自覺抓黨建工作的創新力、帶領干部職工艱苦奮斗的號召力。三是努力改善基層黨支部工作條件。協調各方,統籌規劃,共同安排落實好黨支部的辦公場所和黨員活動場地,并不斷改善其條件,配齊配好黨支部工作所需的設備及辦公設施。街道領導班子要經常深入黨支部調查研究和檢查指導工作,對黨支部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主動為黨支部排憂解難。既要常抓不懈,做好經常性工作,又要解決一些突出的實際問題。
打牢“四個基礎”:一是以懲防并舉為抓手,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把黨風廉政建設和糾風工作納入到日常工作中,嚴格按照庫爾勒市委黨風廉政建設和糾風工作的安排和部署,努力改進工作作風、思想作風和領導作風,密切聯系群眾,強化服務意識,提高工作效率。完善黨務、政務、財務公開民主管理機制,進一步加強民主管理,不斷推進黨務、政務、財務公開的制度化、規范化和常規化。二是以穩定壓倒一切為大局,努力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認真抓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堅持“打防結合、預防為主,專群結合、依靠群眾”的方針,大力加強治安防范,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不斷鞏固“平安街道”創建成果,全面推動創建“平安社區”、“平安單位”活動的開展。三是堅持以人為本,積極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以加強街道社區黨建工作,加強基層政權建設,加強社區服務工作,為街道精神文明創建工作注入新的活力、新的生機。以群眾性的精神文明建設為基礎推動文明社區創建。四是充分發揮工、青、婦在基層黨組織的作用。做好工會發展會員工作,重點在外來務工人員中發展工會會員;以工、青、婦工作為抓手,擴大對青年、婦女的宣傳教育工作,特別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和品質教育;指導學校、社區團組織共同實施好160工程;加大非公有制企業建團工作力度。
突出“五個特色”:
一、社區黨建
1、進一步推進黨建示范點建設。以黨建工作示范點康都社區黨支部和凌達社區黨支部創建成效為指導,不斷進行功能完善、載體拓展和制度創新,逐步形成特色,以黨內和諧促進社區和諧,真正把黨建示范點建成社區黨員之家,群眾之家。
2、進一步提高黨建聯席會、協調會效能的發揮。在規范完善黨建聯席會、協調會的基礎上,真正通過黨建聯席會、協調會來引領社區建設的方向,提高社區干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水平,提升轄區單位和居民群眾的滿意度,使黨建聯席會、協調會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協調好轄區單位共駐共建的關系,定期溝通情況,研究協調社區與單位共駐共建工作。形成統一領導,齊抓共管的社區黨建工作合力。
3、服務黨員,樹形象,扎實做好黨員服務中心、黨員服務站工作。通過社區黨員服務站為黨員服務,帶動黨員服務居民群眾,樹立社區黨員良好形象。
4、繼續深入開展扶貧幫困主題活動。把握主題,明晰思路,有的放矢地開展好扶貧幫困工作,發揮黨員志愿者的作用。
二、兩新組織黨建
1、不斷加大兩新組織黨建工作管理力度。對于建設街道4家兩新組織黨支部,統一管理,嚴格要求,多深入到兩新組織中進行調查研究。切實了解和掌握兩新組織工作的實際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并力所能及的給予指導、幫助、協調。
2、完善兩新黨建工作制度。落實兩新黨建工作責任制。街道黨工委總負責,街道黨委工委委員包聯兩新黨組織,負責協調、指導兩新組織的黨建工作。
3、注重在兩新組織中做好發展黨員工作。
三、繼續堅持黨員分類管理,加大對流動黨員的管理力度。
四、深化共駐共建活動。進一步做好共駐共建工作,創新共駐共建工作手段,積極爭取駐區單位對社區建設的支持。以促進就業、幫貧扶困、美化環境、創建平安等為抓手,充分挖掘各業務口的資源優勢,發揮機關的職能優勢,拓展惠民服務項目、內涵,積極關愛社區群眾,提高和諧社區的質量。
五、以黨建促社區建設
為促進社區文明建設的協調發展,努力構建和諧社會,把建設社區辦公用房和精品社區建設作為**年一項重點工作。從滿足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進一步合理規劃、加大投入、創新思路,著力打造精品亮點社區。加強社區基礎建設,完善社區服務職能,提升社區服務水平,以創新、多樣的社區文化,提升文化建設深度和廣度,為社區居民提供實實在在的服務。
達到“六個提升”:黨員領導干部的整體素質和表率作用有明顯提升;各級組織的凝聚力、創新力、執行力、戰斗力有明顯提升;黨員的先進性有明顯提升;干部、職工精神狀態有明顯提升;街道、社區干部改革、創新、發展意識有明顯提升;建設街道集體精神、整體形象有明顯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