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縣脫貧攻堅工作總結及工作打算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今年以來,我縣堅決貫徹落實脫貧攻堅系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省委市委有關工作部署要求,聚焦“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收官戰”的作戰目標,從嚴從細查問題、從快從實抓整改,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質量,確保如期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
一、2020年脫貧攻堅工作情況
各級克服肺炎疫情影響,健全黨政同責、“三級書記抓扶貧”的責任體系,壓實砸牢“一把手負總責”的脫貧攻堅責任制,拿出任務、責任、措施“三張清單”,構建了務實高效的脫貧攻堅成果鞏固長效機制。
一是強化黨建帶動,構建真抓實干的工作落實機制。深化脫貧攻堅自查評估、遍訪遍查等工作,組建“找問題、改問題”兩支隊伍,集中優勢兵力全力攻堅??h委書記帶頭遍訪18個扶貧工作重點村,分管扶貧的縣委副書記和副縣長遍訪201個扶貧項目,縣委常委督導遍訪聯系12個鎮辦。各鎮辦黨委書記帶領基層站所“橫向”遍訪建檔立卡貧困戶,縣直行業部門“縱向”自查整改,2183名幫扶責任人“定向”入戶核查,全方位印證脫貧成果。完成遍訪7565戶,發現17大類、564個問題,全部建立臺賬,逐一銷號清零。12個鎮辦以管區為單位分別組建不少于5人的黨員服務隊,每個服務隊由管區黨總支書記兼任隊長,實行黨員量化積分管理制度,下沉一線幫扶貧困群眾解決實際困難。開展好縣、鎮、管區、村“四個層面”幫扶責任人專項培訓,用幫扶成效贏得群眾認可,以感黨恩教育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h紀委監委牽頭,派出5個巡察組對12個鎮辦(延伸100個村)、7個行業部門開展專項巡察,倒逼工作落實。
二是強化動態管理,構建進退有序的即時幫扶機制。堅持“村級發現、鄉鎮審核、縣級確認、市級備案”,實現應納盡納、應退盡退。依托扶貧大數據平臺,梳理行業部門扶貧政策32項、設置預警功能13項,確保應扶盡扶。健全即時幫扶機制,對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5000元的農戶,以及因病、因殘、因學、因意外等引發的剛性支出明顯超過上年度收入和收入大幅縮減的農戶,進行精準幫扶。今年以來,12個鎮辦累計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派送口罩2萬余副、消毒用品4000余瓶、面粉8300余袋、新鮮蔬菜135噸、豬肉14噸,發放床單、棉衣、棉被5000余件。針對因疫情影響暫時不愿外出務工的勞動力或弱勞動力,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出臺《縣開發互助扶貧公益崗位安置貧困人員實施辦法》,開發了748個村級扶貧公益崗位,促進就地就近就業。
三是強化責任落實,構建精準精細的行業扶貧機制。鎖定“兩不愁、三保障”核心指標,補齊短板弱項,全面提升脫貧質量。住房保障方面,全縣脫貧享受政策貧困戶住房鑒定完畢并掛牌,2020年度238戶貧困戶危房改造任務全部完成。醫療扶貧方面,全縣16處定點醫療機構對貧困人口住院治療全部實行HIS系統自動識別,實現“一站式結算”;已為8257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辦理了門診慢病證。教育扶貧方面,資助建檔立卡貧困學生1163人次、88.89萬元,落實“雨露計劃”救助貧困生265名。殘聯扶貧方面,止目前為2645名貧困殘疾人辦理殘疾證,實施無障礙改造1102戶,縣對殘疾兒童開展“康復、教育、托管”的經驗做法在11月4日央視“新聞聯播”刊播;對貧困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分類診治,免費集中救治196人次。社會保障扶貧方面,貧困人口1121人新納入低保,特困供養達1410人,實現了應兜盡兜。飲水安全、“五通十有”等行業政策全部落實。探索建立孝善養老基金,激勵子女履行贍養義務,發放獎補資金123萬元,帶動834名有子女的困難老人穩定脫貧。
四是強化監管維護,構建規范的資金項目管理機制。五年來,縣累計投入各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2.15億元,用于產業扶貧項目建設、金融扶貧等,其中縣級投入年均增加10%以上。今年投入產業扶貧資金2670萬元用于建設家紡標準化廠房項目,持續打造貧困群眾穩定脫貧的“家業”。目前,全縣201個扶貧項目建設規范、運營良好、產權明晰,203個村級光伏電站實現專業化運維。全縣扶貧項目資產納入農村“三資”平臺,并確權到416個村,明確所有權、放活經營權、保障收益權、落實監督權,確保扶貧資產真正管好用好。目前,全縣扶貧項目年收益達到2600萬元,貧困人口分配扶貧項目收益人均達1800元以上,實現了扶貧項目收益分配差異化、全覆蓋。
五是強化產業支撐,構建內外聯動的扶貧接續機制。深化跨縣區扶貧協作成果,管好用好15個扶貧協作幫扶項目,輸血與造血并舉,確保貧困人口精準受益、穩定增收。全縣扶貧協作項目分紅覆蓋貧困人口4054人,項目帶動貧困人口就業101人。力推智連鄉村工程,以113個省定貧困村為重點,依托電商平臺實施“智連鄉村工程”,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整合上線珍貝海瓷、鹽雕、葦簾等300多類當地特色扶貧農產品,實現銷售收入450萬元,貧困群眾參與收益分紅80萬元。今年以來,幫助東西部扶貧協作中對接的重慶市奉節縣貧困戶銷售臍橙近萬斤??h“智連鄉村”工程拓寬貧困群眾增收渠道的經驗做法,在全省推廣。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總的來看,我縣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主要表現在:一是脫貧穩定性待提升。近年來,通過扶貧工作的深入開展,我縣貧困戶醫療、教育、住房“三保障”基本解決,但是個別因病因殘等支出較大的脫貧戶存在返貧風險,貧困人口穩定脫貧難度較大。二是涉農扶貧產業項目后勁不足,消費扶貧發展較慢。貧困群眾種植的農產品有關扶貧產業項目缺乏市場分析和科學論證,產品價格受市場行情、氣候影響波動較大,經濟效益不確定,“靠天吃飯”的情況沒有徹底解決,涉農扶貧產業項目效益風險較大。由于這些項目“零散小”,產品附加值低,難以形成規模效應和特色品牌,農產品沒有進行深加工和包裝,價格低廉,效益不高,參與“消費扶貧”市場競爭力不足。三是扶貧與扶志、扶智結合不緊密。部分貧困群眾脫貧主體意識不強,內生動力不足,存在“等靠要”思想。有的部門單位只關注解決具體問題,在普及宣傳扶貧政策、增設公益性崗位、鼓勵貧困群眾自力更生等方面缺乏有效引領和具體實踐。四是基層扶貧干部思想不穩定?;鶎臃鲐毟刹抗ぷ魅蝿罩亍⑺枷雺毫Υ螅糠忠蜷L期疲勞攻堅產生了厭戰情緒。有的幫扶責任人履職不到位,沒有切實扛起“發現問題”的主體責任。有的村級黨支部書記發揮作用不明顯,對貧困群眾缺乏關注,執行力待提升。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形勢分析
2020年11月3日,《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0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正式,提出要“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在脫貧攻堅任務如期完成之后,還存在如何鞏固脫貧成果問題以及解決相對貧困問題,需要制度化的解決措施。把解決這些問題納入鄉村振興戰略,可以實現貧困地區同全國農村的共同發展。
一是健全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最重要的是防止返貧。2020年初,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印發《關于建立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的指導意見》,提出對邊緣戶進行防止返貧監測,分類施策即時幫扶。下步,要進一步健全防止返貧監測機制,完善防止返貧監測機制。
二是健全農村低收入人口幫扶機制。近年來在各項扶貧政策的綜合發力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貧困狀況得到了明顯緩解,逐步擺脫了貧困。但是,仍有一些不是建檔立卡的“邊緣貧困戶”,其收入略高于當地扶貧標準,不符合納入條件,未能享受到各項扶貧政策,極易受到因病因災等外部因素致貧。要密切關注農村低收入人口,確保應扶盡扶。
三是健全農村社會保障和救助制度。近年來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政策有效銜接,對失去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重點關注,實現了應保盡保、應兜盡兜。從國家層面看,“十四五”期間我國進一步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和救助制度。社會保障和社會救助將成為農村扶貧的主要形式。
四是完善扶貧協作和社會力量參與幫扶機制。指出,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是實現先富幫后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目標的大舉措,必須長期堅持下去。下步,要集中支持一批鄉村振興重點幫扶鎮,鞏固脫貧成果、增強內生動力。
五是建立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的長效機制。2020年3月6日,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講話指出,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2020年4月23日,國務院扶貧辦印發《關于做細做實消費扶貧行動有關事宜的通知》要求,2021年起,力爭用3到5年的時間,不斷拓展扶貧產品的銷售渠道,扶貧產品年銷售額穩定增加,建立完善鞏固脫貧成果、緩解相對貧困的社會扶貧長效機制。當前,依托扶貧產業項目、消費扶貧等載體,引導群眾通過自力更生增收致富,是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的應有之義。
(二)下步打算
2021年,我們將按照上級部署安排及我縣實際,再接再厲,創新機制,整合優勢資源,加大供給力度,加快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健全防止返貧監測機制。堅持日常監測和篩查預警相結合,加強動態監測。整合扶貧、教體、衛健、醫保、民政、殘聯等行業部門資源力量,對新增低保和臨時救助人口、大額醫療支出家庭、新增重度殘疾人家庭等進行綜合分析研判。結合縣級扶貧大數據信息平臺,對行業部門32項扶貧政策分析研判,優化13項預警功能。發揮村干部、網格員、駐村第一書記、幫扶責任人的作用,對脫貧不穩定戶、收入略高于省定扶貧標準的邊緣戶實時監測,持續跟蹤其家庭收入、生產生活條件、家庭成員健康狀況、適齡學生就學情況等。鎖定“兩不愁、三保障”指標,一旦發現新致貧情況,即時跟進、即時幫扶,健全完善防止返貧監測機制。
二是加強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工作。加大排查力度,對孤寡老人、困難兒童、特困人員、重度殘疾人以及患嚴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特殊群體,切實做好基本生活保障。對基本生活出現困難的,綜合運用低保、臨時救助、醫療救助、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扶貧項目收益分紅等措施,保障好其基本生活。強化農村低保與扶貧開發有效銜接,尤其是針對失去勞動能力的老年人、殘疾人、患病者等特殊困難人員,實現應保盡保、應救盡救。研究對接“e家大救助”體系建設,以大數據實現大救助。引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精準幫扶困難群眾。
三是探索建立行業扶貧保障體系。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等指標,積極探索建立行業扶貧保障體系。落實家庭困難學生資助政策,建立多元化救助體系,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深入實施健康扶貧工程,完善醫療救助政策,綜合運用醫療保險、商業醫療補充保險等手段,降低困難群眾醫療費用,探索建立鄉村振興階段的全民大病救治、慢性病救助服務體系。建立危房動態監測機制,對新發現的住房安全問題,以及經過修繕但因不可抗力導致重新變危房的情況,及時納入危房改造計劃,確保群眾住房安全。
四是健全扶貧項目持續帶動機制。以產業扶貧為總抓手,與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鄉村振興戰略緊密結合,將有勞動能力的困難群眾納入產業扶貧項目經營鏈條,實現穩定增收、長效解困。完善扶貧項目運營和管護機制,加強扶貧資產管理,落實管護主體責任,確保扶貧資產保值增值,推行項目收益分配“全覆蓋”“差異化”,為全縣群眾打造持續發揮效益的一份家業。借力4個省市級就業扶貧基地發展“消費扶貧”,擦亮“智連鄉村”工程品牌,多渠道暢通扶貧農產品銷售渠道,確保困難群眾增收有門路、有市場、有信心。
五是做好抓黨建促脫貧成果鞏固工作。發揮鎮(街道)黨(工)委書記、管區(社區)書記、村支部書記“三支隊伍”主力軍作用,打造基層黨組織的堅強堡壘,激發鎮村脫貧主體內生動力。先富幫后富,趟出致富路,集中支持一批鄉村振興重點幫扶鎮。加強駐村第一書記和幫扶責任人隊伍管理,嚴格落實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四不摘”要求,統籌推進鄉村組織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產業振興,謀長遠,求實效,鞏固拓展脫貧成果。
六是打造“孝善養老”品牌。依托鎮街敬老院等現有資源,建設農村綜合性社會福利服務機構,對農村低保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中的高齡失能和重度殘疾人,積極探索政府集中供養。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講好“故事”,傳承孝善家風。管好用好孝善養老基金,引導子女更好地履行贍養義務。
七是深化扶貧協作成果。主動加強與淄博市臨淄區的聯系,搭建對接平臺,促進雙方深層次、多領域、廣覆蓋的溝通合作。充分發揮臨淄區援建項目的支撐作用,加強扶貧協作產業項目的后續維護,建立完善長效管理運行機制,做好收益分配,確保貧困人口精準受益、穩定增收。
八是高標準完善“扶貧檔案”。指導各鎮辦分村、分年度、分戶、分類別完善好扶貧檔案。指導各行業部門梳理脫貧攻堅戰以來的扶貧政策落實檔案,分鎮街、分年度、分項、分戶、分人進行細分。爭取縣檔案部門參與,分門別類完善扶貧圖片、文字、影像等資料,提煉總結具有特色的新時代“扶貧精神”,謀劃編制《縣扶貧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