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2014年文廣局工作要點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2014年,全縣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工作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貫徹縣委的戰略部署,以文化興縣為目標,以文化創新為主題,以項目化管理為抓手,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保障,加快文化體制機制創新,加快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加快優秀文化產品生產,加快文化產業轉型升級,為我縣文化興縣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一、創新體制,增強活力,推進改革向縱深發展,提升文化推動力。
1.著力深化理論武裝工作。要把深入學習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和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作為今年黨組中心學習組和黨員干部理論學習的重要內容。開展“傳播神農文化,傳播聲音”主題宣傳實踐活動。堅持不懈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黨員、教育群眾。
2.繼續實施文化工作項目化管理。將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工作的原則要求、目標任務和責任明確為一個個具體可操作的項目,以項目化管理手段全面提升文化新聞出版工作水平。
3.著力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推動文化管理部門由辦文化向管文化轉變。理順文化行政管理部門與所屬文化單位的關系,理順文化市場監管和文化市場綜合執法的關系,提高文化市場監管和效率。積極推進商事登記制度改革,降低市場主體準入門檻,改“先證后照”為“先照后證”,由“嚴進寬管”轉為“寬進嚴管”,逐步推行網上登記服務,建立健全新型市場登記和監管體系。
4.繼續深化文藝院團改革。完善文藝院團法人治理結構,著力解決文藝院團改革后出現的新問題,增強文藝院團的生機和活力。在現有管理體制不變的前提下,支持整合全市文藝院團人才資源、舞臺資源和市場資源,支持組建市演藝集團。創作生產更多體現特色的優秀文藝作品,不斷開拓文化演出市場,做大做強全縣演藝產業。
5.繼續深化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改革,明確不同文化事業單位功能定位,完善績效考核機制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激發內部活力。培育和發展行業協會、中介組織等社會力量,加強行業自律和制度建設,引導行業從業人員依法依規從事文化生產和服務。
二、擴大覆蓋,提高標準,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提升文化承載力。
7.加快推進重點文化項目建設。推進電影公司納入老城區改造項目。
8.抓好“免費休閑讀書吧”建設。按照“政府倡導,公眾參與”的原則,在全縣各級機關、企業、學校、社區、村鎮建立“免費休閑讀書吧”,在城市社區建立“10分鐘讀書圈”,在每個行政村至少建立一個休閑讀書吧。深入開展“書香滿”活動。
9.全力挖掘、征集湘南起義舊址群-轎頂屋的紅色文物史料,提升轎頂屋的文化內涵。
10.加強圖書館、文化館、文物所、美術館、鄉鎮綜合文化站管理和提質改造,提升免費開放水平。加快推進公共圖書館電子閱覽室技術平臺建設,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圖書數字化的需求。抓好農家書屋后續管理,探索建設數字農家書屋,加強農家書屋管理員培訓、管理,實施管理員持證上崗制度,推動落實管理員相關待遇。引導農家書屋開展政策宣傳、科學普及、農機培訓活動。在全縣廣泛開展示范站點創建活動,對設施齊、作用好的綜合文化站、社區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授牌并對社會公布。
11.不斷完善基層廣電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實施農村廣播電視“村村通”建設、城區和農村公益電影放映惠民工程,完成好送電影下鄉任務。加快農村數字影院工程和直播衛星戶戶通工程建設。
12.加快發展廣告經營、電影業、有線網絡產業和新業態產業,加快推進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整合發展。加快推進云電視終端產業化,圍繞電視通信開展增值業務,盡快形成市場規模和品牌效應。依法依規加快推進“三網融合”,緊緊抓住“三網融合”機遇,加快下一代廣播電視網建設,充分發揮廣電優勢,加快發展新媒體和增值業務。
三、面向大眾,多出精品,打造文化名片,提升城市影響力。
13.組織舉辦“2014年元宵米塑大賽”、持續開展“歡樂瀟湘·美麗我的家”群眾文化年活動。5月-7月以鄉鎮為單位組織初賽,8月下旬至9月上旬,全縣組織復賽并選送代表參加全市決賽。
14.圍繞“中國夢”主題創作,舉辦全縣導演、編劇、音樂、美術、書法等藝術門類采風、培訓、筆會等活動,迎接第七屆市藝術節和第五屆藝術節。做好《天下第一福地·》的出版發行工作。
15.加強對重點劇(節)目的跟蹤、指導和幫扶,積極扶持發展地方戲曲、音樂、舞蹈。恢復排練優秀劇目,繼續支持打磨《朱買臣賣柴》、《藥都傳奇》等劇目,充實演出內容,做好展演計劃,在完成好送戲下鄉任務的同時組織指導全縣文藝團體參加省市各類賽事活動。建立健全文藝精品創作扶持機制。
16.抓好重大文化交流活動,提高文化開放水平。重點抓好、攸縣、茶陵、炎陵、四縣文化交流惠民大型文藝演出活動,交叉巡演。同時,抓好文化宣講活動,組織排練一臺系統文藝節目,到各鄉鎮和各單位進行巡回展演,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抓好管理,促進繁榮,規范行業秩序,提升市場調控力。
17.繼續鞏固深化行政審批“兩集中兩到位”改革。進一步清理審批事項,簡化辦事環節,優化辦事流程,鞏固改革成果。嚴格按照縣委、縣政府有關商事登記制度改革要求,積極主動落實“先證后照”改為“先照后證”制度,進一步將重事前審批逐步向重事中、事后監管轉變。
18.創新“掃黃打非”工作機制,貫徹落實國家、省、市“掃黃打非”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全面落實“掃黃打非”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不斷加大“掃黃打非”宣傳力度。對縣內出版物市場進行明察暗訪,發現的問題限時整改督辦。組織開展對調整公路服務區和郵政快遞企業、倉儲行業的專項清查整治行動。繼續抓好“掃黃打非”“鄉(鎮)村工程”“社區工程”“景區工程”試點推進工作,推動全省“掃黃打非”進入綜治和文明創建考核內容。積極探索網絡“掃黃打非”新技術、新方法。
19.加強版權管理,貫徹落實國務院《政府機關使用正版軟件管理辦法》,迎接縣級政府機關軟件正版化完成情況檢查驗收,鞏固政府機關軟件正版化工作成果。組織開展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打擊網絡侵權盜版“劍網”行動等專項整治工作,完善版權主動監管。加大對計算機軟件和網絡文學、游戲、音頻視頻侵權盜版行為的執法力度。開展網絡版權執法培訓,加強版權公益宣傳,推進版權保護“進企業、進學校、進園區、進社區”。
20.加大日常檢查、巡查和整治工作力度,推進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工作。開展網吧、娛樂、經紀演出、藝術品、鄉鎮有線電視“小片網”、境外衛星傳播、出版物市場、網絡有害出版物及信息等專項整治和綜合治理。加大整治互聯網和手機媒體淫穢色情信息、打擊“假記者、假新聞、假媒體機構”、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銷售假冒偽劣商品、打擊網絡侵權工作力度。
21.加強廣播電視安全播出、傳輸、覆蓋工作監督管理,做好輿論導向監管,確保全年廣播電視日常播出和重要保障期安全播出工作零事故。強化廣播電視播出機構、發射、傳輸機構、地面衛星設施、網絡視聽節目和廣播電視廣告的管理,規范地面無線數字電視秩序,建立健全IPTV、手機電視、公共場所電視顯示屏等新媒體監管體系。
五、項目帶動,服務優先,促進文化產業發展,提升產業競爭力。
22.繼續實施文化產業項目化管理,以全面實施文化、旅游“雙十工程”為契機,做好文化旅游產業文章,把生態休閑與神農文化、紅色文化、民俗文化、文化遺產保護以及文化娛樂業結合起來,扶持培育一批文化旅游龍頭企業。
23.加快推進稻田公園文化創意產業項目、神農文化廣場項目、國際根雕藝術館項目、神農生態園、神農生態農莊等文化產業項目。創新方法,積極引導民間資本投入文化產業。利用招商推介活動進行宣傳推介,促進重大項目引進,加快項目推進速度。
24.緊扣影視產業規劃思路,積極向上爭取政策資金支持,推進數字影視城項目建設。
六、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文物和非遺保護,提升文化傳播力。
25.堅持依法保護,科學保護,遵循規律,創新方式,推動文化遺產保護再上新臺階。加強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加強湘南起義舊址群-轎頂屋等國家、省市級文物單位維修工程的開展。加強文物調查、勘探、搶救性考古發掘工作;加大文物行政執法力度,依法打擊文物違法犯罪活動;加強文物安全巡查,強化末端守護機制;加強文物的保護與利用。
26.完善非物質文化遺產搶救性、整體性、生產性保護機制,處理好保護與利用的關系。做好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第四批市級傳承人的申報工作,做好第三批省級和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工作,做好“趕分社”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的申報工作。積極開展第9個文化遺產日系列宣傳活動。加大古籍普查和保護工作力度。
七、改進作風,提高效能,加強自身建設,提升隊伍戰斗力。
27.堅持抓黨風帶政風促行風,按照縣委的部署要求,扎實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作風大整頓“好作風建設年”活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委、市委“九項規定”,自覺踐行“為民務實清廉”,著力糾正“四風”,厲行勤儉節約,加強對文化專項資金的監督檢查,嚴格控制“三公經費”和會議活動經費,規范外事公務接待標準。加強公務用車管理和辦公用房管理。
28.不斷深化“大走訪、大調研、大服務、大轉改”活動。抓好黨建幫扶,與結對幫扶企業加強溝通,建立困難職工檔案,做好困難職工醫療互助保障等工作。重視離退休人員和老干部管理,落實政治待遇,關心日常生活。深入開展黨性黨風黨紀教育,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繼續加大對“三重一大”事項、網上政務服務、政務公開等重大事項的監督檢查力度。
29.探索柔性人才引進機制,采取兼職、聘用、合作等形式引進人才,實現人才的量身定制。不拘合作形式,以項目為平臺,吸納外地優秀人才參與我縣文化建設,并給予適當待遇。加強高層次文化人才和基層文化隊伍建設,著力培養高層次領軍人物和高素質的文化人才隊伍,認真實施“五個一批”人才培養工作。切實抓好文化志愿者、鄉鎮文化專干、舞臺文化人才、鄉土文化能人和干部人才教育培訓工作。提高文化干部“三會一能”(會說、會寫、會干事、能創新)素質。加強新聞從業人員的持證上崗管理,開展整治“新聞敲詐”活動,著力提升新聞從業人員職業道德素質。
30.狠抓縣委縣政府重點工作的落實。加大“四創”、“四型機關”創建工作力度。優質高效完成人大代表建議、政協委員提案辦理工作,辦好縣長信箱交辦件,做到“事事有回應,件件有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