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初中理綜分科與合科教學利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中學物理雜志》2014年第十六期
1對合科教學論者觀點的質疑
1.1分科教學是否“不利于教育國際化”合科教學論者認為,分科教學“不利于教育國際化”,與教育國際化潮流是背道而馳的.不可否認,大多數西方發達國家在初中階段都是采用綜合理科課程來教學的.但與此同時,我們也必須看到他們的教學模式是與他們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教育體制相適應的.而我們卻是另一情況,有很大的差異.所以不考慮我們的實際情況,照搬國外流行的教育模式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化,也是不負責任的.而在現階段繼續推行分科教學是符合我國實際情況的,能推動教育水平不斷發展,形成我們獨有的教育特色,不斷縮小與先進國家教育水平的差距,并為將來真正的教育國際化奠定基礎.
1.2分科教學是否“不利于減輕學生負擔”學生負擔過重已經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筆者認為,學生負擔過重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1)學生課業負擔過重;(2)學生心理負擔過重.為改變學生負擔過重的局面,1993年國家教委印發了《關于全面貫徹教育方針,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的意見》,明確要求學生作業的分量和難度要適當,改革考試辦法,嚴格控制考試的科目與次數.初中各年級不超過1.5小時(按中等水平學生完成的時間計算),初中生9小時睡眠.合科教學論者認為,采用分科教學模式,學生學習的科目增多的,會增加學生的課來負擔.此說法有一定道理,但不全面.首先我們從課時數的多少來衡量,根據《深圳市九年義務教育課程表》的規定,從七年級到九年級,在合科教學模式下,綜合理科一周的總課時量是:4節(七年級)+5(八年級)+5(九年級)=14節;分科教學模式下,四科一周的總課量是:生物(2+2)+物理(2+3)+化學(3節)+地理(2+2)×1/2(自然地理部分)=14節.由此可見,從初中三年的總課時量來計算,分科教學并不會在課時數上增加學生負擔.其實,在當前的教育體制下,特別是高考、中考成為教育的指揮棒,學生真正的課業負擔并不在于多上幾節課,而是具有選拔性的升學考試給學生造成的“題海戰術”和心理壓力.從改革的實踐來看也是如此,湖北省武漢市從2004年秋季開始實施綜合理科課程教學,但在的實際操作過程中,由于學生的負擔和教師的負擔過重和其他方面的原因于2009年秋季正式叫停,重新回歸分科教學.
2分科教學的合理性分析
2.1分科教學有利于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指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反對機械劃一,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照顧學生的個體差異,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以保證教學高效進行和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最早由我國大教育家孔子提出并付諸實踐.孔子說:“柴也愚,參也魯,師也辟,由也彥”,“由也果,賜也達,求也藝.”這是對因材施教最好的詮釋.筆者認為,在當時因材施教之所以能較好的實施與孔子高超的教育技能不無關系,而另一重要原因就是受教育的人數少.因此,因材施教的最佳實施條件是個別教學.但隨著班級授課制的發展,限于班級學生數量眾多和教師的精力,可以說在班級教學中因材施教基本不可能.有教師坦言:只要班級授課制存在一天,就不可能有真正意義上的因材施教.目前教育界不斷探索在班級授課制下因材施教的有效模式,并取得一定的成就.如“道爾頓”制、分層教學、小組教學、走班制等.從因材施教的新模式可以看出,要有效貫徹因材施教原則,就要盡可能根據學生的自身特點來實施教學.采用分科教學能真正發現學生的“興趣點”,找到他們喜歡的學科,利于發揮學生特長.
2.2分科教學有利于教師的專業發展教學活動能否高效高質進行決定于教師的專業素養.教學質量的提高走教師專業化發展是必由之路.第45屆國際教育大會(1996年)第80號文件建議《加強教師在多變世界中的作用之教育》中指出,“作為改善教師地位和工作條件之策略的專業化”是必然選擇之路.因為“教師是發生在所有各級各類學校和課堂中并通過所有教育渠道進行教育變革的關鍵活動者”.
作者:付光勇單位:深圳龍崗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