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論音樂教育對素質培養的意義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重大意義
通過音樂教育與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有機結合,來體現教學傳授知識與育人的特點。在音樂教學中,教師應該向學生推薦健康、優質的音樂作品,讓他們在學習和認識音樂的過程中更能觸動他們的心理,引發他們情感共鳴。這樣學生通過有效的音樂教育,就會對自身過往行為進行反思,進而有意調整行為規范,最終塑造完善品格。
二、增強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意識,開發他們的智力
在當今社會,一個人是否具備創造意識關系著其職業生涯的長遠發展,其產生因素往往是非智力內容,如音樂、美術、文學等。在職業院校教育中,開展音樂教育能夠有效培養學生想象力和創造意識,發散他們的多重思維,從而改善以前那種思維結構簡單、思路不夠寬廣、想象力嚴重匱乏的現象,最終提升他們只是層面。古今中外很多成功人士都自述音樂對他們思想與創造帶來的巨大意義,如詩人普希金、高爾基、拜倫等。愛因斯坦認為,想象力與創造意識尤為重要,是知識改進的源泉,很多富有創造性的靈感都是在音樂啟發下而產生的。眾所周知,人的大腦分為左腦與右腦,開展音樂教育能夠讓左右腦平衡地開發,有效體現大腦的強大功能,最終使得學生想象力與創造意識的增強。
三、保持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狀態
一方面,作為情感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音樂教育可以憑借其蘊含的強烈情感來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音樂可以為人們在當前喧囂、浮躁的社會環境中保留一片心靈上的凈土,當人們受到壓力或者遇到困難而煩躁不安時,就可以通過傾聽和欣賞音樂的方式來緩解這些負面情緒。例如,當學生在生活或者學習方面遇到挫折時,教師就可以在音樂課堂中用貝多芬的《命運進行曲》使得學生能夠從懈怠苦悶的情緒上擺脫出來,樹立不拍挫折、迎難而上的自信心。
另一方面,職業院校的學生處在人生的青春期,其身心發展還未趨于成熟,難免會出現起伏不定的現象,如果并進行合理有效的調整,就會對其日常生活和學習帶來強烈的干擾作用。開展音樂教育的目標之一就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向上發展。那種旋律優美、節奏緩急適當、富有生機、洋溢活力等音樂更能吸引當代職業院校學生。教師應該在充分認識學生喜好音樂興趣的基礎上,精心設計每堂課程,多多鼓勵支持他們對優美、積極、樂觀等音樂的學習,使得他們能夠有效控制自身的不良情緒,并經過合理的調節,保持自身積極向上的學生態度,最終使得他們身心保持健康的發展方向。
四、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音樂教育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與其它教學方式相比,具有不可動搖的地位。職業院校在開展音樂教育時,通過教師系統而規范的音樂教學,讓學生更易感知音樂存在的獨特美,在學習和欣賞過程中,對音樂帶來的美感進行享受,最后能夠達到運用美、創造美的能力。在學生審美過程中,對美的感受往往體現在精神層次方面,并不是在理解認識階段。美好的事物通常可以讓人們暫時忘卻周遭事務,促使人們在情感方面帶來強烈感觸,給精神帶來愉悅和滿足。經過長期的音樂教育,能夠讓學生情感得以升華,心靈得以凈化、品格得以改良、行為得以規范、道德得以感化。音樂教育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更易讓學生樂于接受,進而得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學生在一天緊張學習后就會感到身心疲憊,這時就可以聆聽古典音樂《高山流水》,在優美的旋律中仿佛在青山綠水中徜徉。在職業院校教育中,音樂教育對學生素質的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開展音樂教育,能夠陶冶學生情操、塑造完好品格、增強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提升其審美能力,達到職業院校全面素質教育的開展。
作者:曹宗華王宏偉承單位:德護理職業學院 河北民族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