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初中音樂課紀律問題的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中國音樂教育雜志》2014年第五期
一、學科性常規
初中的音樂教學不外乎以下主要內容:歌唱教學、器樂教學、欣賞教學、樂理知識教學、實踐與創造教學(單元內作業)等。音樂教師采取什么樣的教學手段、方法,讓學生樂意學習和積極地參與到音樂學科教學活動中,這需要一些激勵和評價策略。在歌唱教學方面,在開學初就告訴學生,每一個單元的學唱歌曲,都是歌曲考核的內容,每位同學平時歌曲演唱的記錄,取一次最高分作為歌曲的期末成績;如果自己選擇期末時再考核歌曲演唱,則采用抽簽形式進行,即抽到哪一首演唱哪一首。在器樂教學方面,規定每次上課學生都要帶豎笛,因為豎笛除了每節音樂課堂上要集體學習外,還要在音樂課前練習以及在課外單獨請教老師解決吹奏中的問題時使用;還要向學生說明平時抽查的器樂曲也是音樂總成績的一部分。欣賞和樂理知識以及實踐與創造教學中,老師會采取多種手段讓學生去體驗、模仿和探究,為了鼓勵學生以積極的態度參與,老師要隨時對于在活動中精彩的即興表達、表演給予獎勵分數并記錄在案(稱之為綜合分),綜合分也是音樂成績的一部分。
二、維護規章是關鍵
立章建制是容易的,但師生共同遵守和維護規章制度還是比較難的,操作稍有不慎或不當,都會給學生留下不好的記憶,所以音樂老師要把握好“度”,要有充足的耐心和毅力。
(一)堅持不懈,縮短“磨合期”七年級學生分別來自多所小學,他們學習音樂的態度、想法、習慣可以說是“百花齊放”,因而對新的音樂老師也會有多樣的好奇和期待,所以縮短“磨合期”很重要。特別是學生面臨著每個學科老師和班主任的不同要求和規章,他們需要記住和改變的東西太多,這時學生們往往應接不暇。因此,音樂老師在最初的幾節音樂課上,要耐心地對學生多提醒、關注、暗示,從而使學生盡快養成學習音樂的良好習慣。通常說“抓好三個月,受益于三年”,這同樣適用于音樂學科。
(二)“八分目標”管理較適宜有一種所謂“0.8哲學”的說法,就是說:“不必每件事都強求做到付出百分之百的力氣,使出80%的力氣就可以了,剩下的20%的力氣,權當給自己回旋的余地和養精蓄銳的本錢,這樣才能避免自己被完全‘掏空’。”①音樂老師對課堂的要求,竊以為,達到“八分目標”就行了。因此,有的學生只是為了引起老師的注意,做了不合時宜的言行,有些無意識地犯了小錯誤等。只要沒有嚴重地影響到其他學生的學習,老師最好給以眼神的暗示,或以提問和其他肢體語言互動方式進行提醒,學生也會心領神會改正的。
(三)給予后進生進步的時間和空間初中生里總會有學生因小學沒有受到良好的音樂教育或音樂學習習慣差,致使音樂感性經驗缺乏,實屬正常現象。如果老師想去“改造”他們,在短時間內讓他們跟上其他同學的步伐,那是不現實的,也容易把他們推到老師的對立面。因此容忍后進生,讓他們逐漸地進步,反而是最好的辦法。如豎笛吹奏水平高的學生,應能較熟練地吹奏四首樂曲為優秀;而對后進生,則鼓勵他們如能較好地吹奏一首也為優秀。讓后進生在音樂課上感到有希望,在班級里獲得適宜的生存空間,這個班級的音樂學習氛圍會越來越好,課堂紀律問題也會逐漸減少。記得一則廣告語這樣說:“青春是一種刺,穿透虛偽,挑破陳規,用棱角改變世界的圓滑。”這可以說是個別初中生的心理狀態。我們知道,任何一種教育管理方法都難以適合所有的學生,難以適合所有情景下的學生。所以在課堂上對學生的逆反情緒,老師要學會忍耐和承受“委屈”,用機制和智慧與學生“化干戈為玉帛”。
(四)教師不要以“強勢”自居初中生不像小學生那樣對老師的“強勢”能被動地接受,反而“被尊重”會對他的內心觸動更大。因此引導學生的自尊自重心進行教育是最重要的。比如,音樂課上發現有個別學生比較出格,老師給了他很多的提醒和暗示都效果不佳。對這樣的學生最好在課后留下談話,不在其他同學面前傷他的自尊。當師生坐在一起“對話”時,避免“追問式”、“逆向性”的責怪。蘇霍姆林斯基說:“任何時候都不要急于去揭穿兒童不好的、錯誤的行為,不要急于把兒童的所有缺點公之于眾,而應當讓兒童發揮內在的精神力量來克服自己的缺點,這才是育人的藝術所在。”老師改變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也許就會給學生一片不一樣的天空。
三、專業魅力是根本
其實,我們的學生也是很可愛、很容易滿足、很容易被“忽悠”的。音樂老師的胖瘦、美丑、穿戴時尚與否,可能在最初的幾節音樂課上,學生會有點在乎,但讓他們長遠地喜歡音樂老師,喜歡音樂課的理由,恰恰是音樂本身的魅力。因為,多數學生是以滿足自己的感官享受為標準的。覺得老師教的音樂好聽、好看、好玩、好懂,他們就喜歡。如何讓音樂展示其魅力,音樂老師可從以下三方面關注。
(一)讓學生“忙”起來有句話叫“忙得不亦樂乎”。音樂老師可以運用音樂學科的特點,讓學生“忙”起來,不給學生空閑、說話、做小動作、“開小差”的機會。比如,音樂教師的教學設計環環相扣、內容豐富多彩,教學手段多樣,讓學生應接不暇;沒有表演唱奏的同學,要給他們“評”、“說”的機會;合作學習中,每個人都必須參與,給每位同學分配角色;聆聽音樂時可以提出不同見解,并能講出一定道理……讓學生“忙”起來,讓他們充實,有收獲。學生會感覺時間過得飛快,無暇顧及課堂內容以外的事情。
(二)讓老師“熱”起來胡適說:“對人最大的折磨,莫過于給別人一張苦臉”。音樂老師要帶著燦爛的微笑給學生上課,讓學生感受到你的愉悅,滿腔熱情和智慧的眸光,要善于突破自己,去掉“不好意思”,要有“人來瘋”的精神,因為激情和興奮是會傳染的,西方有一句諺語:“與其詛咒黑暗,不如點燃蠟燭。”老師有時會遇到學生音樂基礎差、教學硬件不夠好、音樂教學大環境不理想等問題。但只要真誠、激情四射地去感染學生,用心教學,學生就一定也會滿腔熱情地投入學習。但如果音樂老師都不熱愛自己的專業和崗位,牢騷滿腹,把教學當成應付差事,那就一切都無從談起了。
(三)請老師“勤”起來課堂上音樂老師把握住學科的特點和內涵,讓學生在豐富多元的音樂活動和音樂要素的學習中去感受、體驗音樂的魅力和快樂,這就要求老師們要足夠的“勤”,要勤于學習和鉆研,勤于思考和反思。比如,教師要花時間反復練習范唱、范奏、范跳、指揮;進行教學過程的合理設計,因材施教、因班施教,準備幾套教學方案;課上課下及時分析情況,對自己的預期目標進行必要的調整和修改;當對學生的管理和要求出現了“度”的問題時,要勤于和學生溝通就會給學生以心理撫慰。把發自內心的情感互動和信任與學生緊密相連,并得到學生發自內心的認同……有人說:“我們的教育是一項對智力充滿無窮挑戰,又充滿無限創新空間的事業。”的確如此,而這個“事業”,只要做到“勤”字,就會有收獲,甚至是意想不到的收獲。
柯達伊說:“學生不是為了生存而學習音樂,而應該把學習音樂作為一種享受生活的方式。”如果初中的音樂老師把音樂課變成了專業技能的訓練場所,把音樂的“樂”變成了讓學生索然無味的苦,就不能責怪學生不遵守音樂課紀律。當然音樂老師也很難做到每節課都很精彩;即使精彩的音樂課,也不一定適合所有的學生,被所有的學生接受和認可。所以師生之間的約定、寬容和享受音樂的過程就顯得很重要。當約定和寬容都成為一種習慣時,問題就會減弱和消失,這樣一來,初中音樂課的紀律問題也就會改善和緩解了。
作者:董愛偉單位: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良渚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