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論特教教師綜合素養的培育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不斷提升綜合能力
“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要教好殘疾學生,特教教師更要有“一池水”。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既要做專業人才,又要做“通才”,做“雜家”,切實提高三種能力。
(1)手語溝通能力。手語作為聾人的第一語言,是聾人最自然、最喜歡的一種交際工具。然而,很多教師的口語、手語、手指語使用混亂,總是以“師者尊嚴”的姿態面對學生,以自己習慣的標準手語與聾生溝通,并且帶有強制性地讓聾生接受“漢語手勢”,而忽略了手語作為一門視覺語言所具有的獨特語法規則,導致了師生間缺乏針對性、有效性的溝通,嚴重影響聾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特教教師要苦練手語,徹底解決溝通障礙。
(2)實施新課程的能力。首先建立適應現代教學要求的教學理念。大力實施“換腦筋”工程,在讀書學習中“換腦”,在研討爭鳴中“換腦”,在參觀考察中“換腦”,在具體實踐中“換腦”。其次要提高適應新課程教學要求的綜合素質。以創建多維互動、開放高效的課堂為中心,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技能。充分考慮現代信息技術對特教學生的沖擊,根據特殊孩子的不同特點和需求,提高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能力。不僅要精通本領域的知識,還要廣泛涉獵多學科知識,更要掌握特殊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育。
(3)科研能力。科研是提高教師素質的有效途徑,教師要樹立“問題”即“課題”的意識,變“辦公室”為“研究室”,變“教室”為“實驗室”,研究解決教學中的問題。實現由“教書匠”向“科研型”“專家型”教師轉變。
二、在挖掘中彰顯潛能
人的潛力是無窮的,特教老師是這樣,學生也是如此,要在教學工作中深度挖掘師生潛能。
(1)在機遇出現時展示潛能。人們常說,機遇偏愛有準備的頭腦。當代著名教育流派“語文導讀法”的構建者錢夢龍正是捕捉兩次執教的機遇,使自己脫穎而出,躋身于上海市特級教師之列。隨著中長期教育發展規劃綱要的實施,對特殊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更給教師提供了顯示潛能的機遇。教師要提前進行充分的準備、深厚的積淀,在機遇到來時展示自身的潛能。
(2)要在互動教學中挖掘潛能。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的過程,是師生互相交流、啟發、補充的過程。在平時教學中特教教師要關注那一張張稚嫩的臉龐,俯視你看到的滿眼黑色,平視你看到的滿面燦爛,透視你看到的純真的心靈。在和殘疾學生互動交往中接近學生,研究學生,挖掘其潛能。
三、在創新中培養“有用人”
(1)在教材使用上求創新。教師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千差萬別,殘疾程度不一,更需要教師做到活用教材,重視研究教材內容間的內在聯系,根據學生實際備課,克服“零起點”教學,對教材進行再創造、重組、修正或置換,以適應特教學校不同學生學習的需要。
(2)在課堂教學中求創新。要相信學生,注重開放性問題的設計、研究,注意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只有充分發掘教師自身的創造力,主動吸納新思想并不斷把新思想轉化為新的教學思路,才能創造教學新思路。有了教師的創造性勞動,才會有課堂氣氛的真正活躍,才對殘疾學生終身發展有利,才能培養出適應社會的“有用人”。
作者:謝平包彥芳單位:山東省沂源縣教研室山東省沂源縣特殊教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