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法醫學專業學生體育能力培養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從法醫學專業學生就業需求的角度,分析法醫學專業學生體育能力培養工作面臨的困境,并提出提高認識,加強引導、深化體育教學改革,開設好三門體育課程,課上課下相結合,重點發展三個體育能力等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法醫學;體育能力;體能測評
目前,我國有30多所高等院校設有法醫學本科專業,旨在培養從事法醫學檢案鑒定工作的高級技術人才。法醫學本科專業畢業生主要就業單位為公安、檢察司法機關、社會司法鑒定機構、公司企業、考研等,而進入司法行政機構就業是絕大多數法醫學專業畢業生的第一選擇[1]。根據《關于印發公安機關錄用人民警察體能測評項目和標準(暫行)的通知》(人社部發〔2011〕48號)要求,通過體能測評考試是法醫學畢業生能順利被公安機關招錄的必要條件,而每年都有不少學生因為體能測評不達標無法被招錄,而造成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是學生體育能力的不足。因此,如何順應就業需求,加強法醫學專業學生體育能力的培養,提升法醫學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已成為當前亟需深入探討的重要課題。
1法醫學專業學生體育能力培養的困境
1.1學生對體育能力發展重視程度不夠
通過對安徽高校572名在校法醫學專業學生調查結果表明,僅有11.01%的學生認為發展體育能力是非常重要,有高達58.21%的學生認為發展體育能力不是很重要,僅有8.39%的學生能做到平均每天鍛煉1小時,平均每周體育鍛煉時間僅為3.07小時。由此可見,多數法醫學專業學生在主觀上對發展自身體育能力重視程度不夠,平時也疏于鍛煉,往往只是在臨考前臨時抱佛腳進行短期體育鍛煉卻難以達到理想的鍛煉效果。
1.2有針對性地引導缺失
公安機關招錄中增加體能測試項目始于2001年,十多年來各高校雖對本校法醫學專業培養方案幾經修改,但鮮見有高校在培養方案修訂過程中考慮學生體育能力培養問題,沒有針對學生就業需求開設相關的體育課程。另外,在參加體能測評考試前,很多學校組織有針對性指導和培訓也不多,而很多學生對體能測評項目規則和考試細節理解不夠透徹,從而使很多學生在參加測試時準備不足,加之心情緊張,難以發揮出應有水平,有的學生甚至因犯規被取消了考試成績。
1.3體育課程沒有體現學生專業需求
目前,除個別高校外,法醫學專業體育課程都在學生大一和大二期間開設,高年級不開設體育課程。教學內容也和其他專業學生相同,沒有針對法醫學專業特點和就業需求進行優化配置和合理區分,不能滿足法醫學專業學生發展體育能力的需要,主要表現在教學內容娛樂化簡單化趨勢明顯,發展學生體能的教學內容比例偏低。法醫學專業學生就業體能測評一般在臨畢業前進行,而高年級不開設體育課程,使法醫學專業學生在大學期間接受體育教育處于多年“斷線”狀態,且多數學生自覺進行體育鍛煉的主觀能動性不強,又缺乏科學的體育鍛煉知識,尤其是在一年的實習期間因場地器材、學習工作任務重等原因讓很多學生很少參加體育鍛煉,從而使很多學生在臨畢業前參加體能測評時體育能力甚至出現倒退現象。
2培養法醫學專業學生體育能力的對策與建議
2.1提高認識,加強引導法醫學專業學生體育能力
事關學生的前途和命運,事關專業的前景和發展,事關社會對高校法醫學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認同。基于此,高校要充分認識到體育能力對法醫學專業學生的重要性,加大法醫學專業學生體育能力培養力度。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充分發揮學生輔導員的作用,利用新生入學教育、班會、實習動員和新媒體等平臺,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引導,促使其樹立全面發展健康成才思想理念,高度重視自身體育能力的發展。對體能水平較差身體肥胖特殊學生群體要重點關注,掌握他們的體育鍛煉狀況,促使其長期堅持,不斷提高其體育能力,為就業體能測評做好充分的準備。每學期或每學年可以舉辦一次體能測試活動,要求全體學生必須參加,并把測試的結果和學生的評先評優、獎學金評比等掛鉤,加強對學生自覺參加體育鍛煉、不斷發展體育能力的強力引導。要把體育鍛煉納入實習教學內容,并在實習考評中加以體現,督促學生在實習期間不斷提高體育能力,為參加體能測評打下堅實的基礎。
2.2深化體育教學改革,開設好三門體育課程
針對法醫學專業學生就業需求,高校要合理構建法醫學專業學生體育課程體系,深化體育教學改革。在教學內容上,法醫學專業學生體育課程要適當增加身體素質練習的比重。在課程設置上,要填補高年級體育課程“斷線”的缺失,針對三年級、四年級身體素質相對較差或體形肥胖的法醫學專業學生開設體能選修課。體能訓練課在學生實習結束回校后開設,授課對象為全體畢業班法醫學專業學生,主要教學目的為強化學生體能,調整學生身體狀態,提高學生體能測評能力,為學生在體能測評考試中充分發揮水平做好各方面的準備工作。
2.3重點培養三個體育能力在強調學生體育能力
整體提高的同時,要針對就業需求,重點培養法醫學專業學生自我鍛煉能力、自我評價能力、體能測評能力。自我鍛煉能力是指學生能運用所學的科學鍛煉的理論和方法,結合環境和自身條件加以創新,培養成獨立地進行體育鍛煉的能力[2]。首先要讓學生掌握體育鍛煉的基本原則和基本規律,以更好地指導學生科學地安排自己的鍛煉計劃,不斷提高自我鍛煉的效果。其次要讓學生學會掌握發展體能練習方法,如發展耐力素質要采用有氧耐力跑、間歇跑、反復跑、混氧綜合跑等練習方法,發展速度素質要采用短距離反復跑、間歇跑和跑的專門性練習等練習方法等。其中尤其提高根據不同的場地器材條件,因地制宜,因陋就簡,充分利用現有條件進行體育鍛煉的能力,這對于法醫學專業學生在校外一年實習期間堅持自我鍛煉相當重要。最后,讓學生掌握鍛煉前必要的準備活動和鍛煉后積極放松方法也是十分必要的。自我評價能力,是指對自我鍛煉的效果和健康狀況做出正確的評價并實行自我醫務監護的能力[3]。要讓學生熟知并能合理運用體能項目的鍛煉效果評價指標和評價標準,以為學生調整和修正今后的鍛煉計劃取得更佳的鍛煉效果提供有力的依據。教師要對學生的自我評價全過程加以指導和點評,使學生在體育鍛煉過程中盡快提高自我評價能力。另外,法醫學專業學生具有較強的醫學專業知識,可引導學生采用心率監測等簡單的醫學方法進行自我評價和開展自我醫務監護。有相當數量的學生在參加體能測評考試時不能表現出平時的體能水平,創造理想的測評成績,出現“克拉克”現象。導致這一現象產生的直接原因就是學生體能測評能力不足。體能測評能力一般由身心調適能力、應變適應能力和考前調查能力等因素組成。在法醫學專業學生體能測評能力培養過程中,要指導學生通過考前一段時間鍛煉強度的調整,使身體機能狀態達到最高水平,要學會心理調適方法,在臨考前把心理狀態調整到最佳狀態,以免出現過度緊張、焦慮、失眠等狀況,使學生能以最佳的身心狀態去參加考試。其次,要培養學生適應在不同天氣和場地條件下參加體能測評考試,不斷提高其應變適應能力。最后,還要注重培養學生對考試行程、天氣情況、住宿條件、場地器材等調查能力,引導學生為考試做細致和針對性的準備工作,以減少其他客觀因素對體能測評成績的不良影響。
3結束語
有關高校應該順應當前學生就業需求,提高認識,加強引導,把體育能力發展納入法醫學專業學生培養體系,深化體育課程改革,課內課外聯動,重點培養法醫學專業學生自我鍛煉能力、自我評價能力、體能測評能力等三個體育能力,為國家培養出更多優秀的法醫學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幸宇,糜薇,徐昉等.我國法醫學專業就業前景分析及對策[J].2009(4):278-280.
[2]鐘衛.高校學生體育能力培養及其他.四川高等警官專科學校學報[J].2007(2):70-72.
[3]岳水華.論軍事院校學員軍事體育能力的培養與提高.海軍工程大學學報:綜合版[J].2004(1):49-51.
作者:陳曉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