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學美術學科小課題研究的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美術作為視覺傳達教育的教學課程,其本質是讓學生感悟到美的存在進而去創造美,特別是在中學階段的美術教育,更應該把如何激發中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放到教學重心上來。傳統的教育方式太過于被動和壓抑,要讓學生通過自身的感官來體驗美和創造美,教師應該拋棄固定封閉且被動的教材內容,根據教材自身的功能與內容結合中學生的具體特點,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來開展美術學科的教學。
中學教育階段的美術課不能簡單的進行動手繪畫或欣賞美術作品,單純的進行模仿繪畫并不是中學美術學習的全部,我們要在繪畫的過程中感悟到情感以及完成作品的成就感,要通過對美術作品的欣賞來體會歷史的變遷,只有這樣才是真正讓中學生完成對美術學科的學習。如何真正進行美術學科教學呢?這個問題成了許多中學美術老師的困擾,也是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中學美術學科小課題研究的意義
中學階段美術課不僅僅承擔著帶領中學生學習繪畫的技法,還承擔著帶領學生感悟體會國內外的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探索繪畫作品的歷史背景及相關社會現象,從而培養中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美術素質。使得中學生可以通過繪畫的作品去探索歷史與文化的脈動,進行歷史文化的探索之旅,這不僅僅只是一堂簡單的繪畫課。
(一)美術學科小課題研究的作用能夠提高中學美術老師的綜合素質:中學美術教師在進行課題研究的過程中,通過搜集相關的教學材料,在不斷的探索學習中能夠得到理論素養的提升,使得美術教師的綜合素質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二)能夠提升中學美術教師的成就感和凝聚力美術教師通過小課題的研究來取得自我價值的實現,獲得職業上的認同和成就感。通過齊心協力解決美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促使美術教師團體形成緊密的專業共同體,使得教師們的凝聚力得到了增強。
二、目前中學美術學科教學出現的問題
(一)中學美術課不僅僅是手工課在中學階段,美術課經常被簡單的視為手工課。一般的手工課只需要讓學生完成課程制定的繪畫作品即可,僅僅需要進行簡單的模仿,并不需要學生進行思考。但是美術課上的動手環節是為了讓學生感悟情感、獲得創造力和成就感,進而把自己的體驗和感悟運用到現實生活中來。
(二)中學美術老師教學的問題許多中學美術老師對美術學科課題的研究還僅僅停留在比較淺顯的層次,并沒有對零散的經驗進行整理,沒能建立起完整的體系,部分教師雖然在實驗教學中改變了傳統的美術教學方式,但沒有充分體現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另外,學校并沒有給美術教師提供相關理論培訓和經驗推廣的平臺。中學美術教師沒有足夠的教學理論的支持,缺乏歸納總結的能力,從而使得美術學科小課題研究的探索過于淺顯,深度和廣度也不夠,難以提升實驗教學過程中的經驗。
三、解決中學美術學科小課題研究問題的對策
一線的美術老師擁有豐富的課堂教學經驗,通過與中學生的接觸,便于其新理念、新方法的實施。美術教師可以在多個班級運用不同的探究方法進行教學的嘗試和對比,從而提高教學研究的效率。另外,中學領導管理層也要給予美術教師足夠的權利和教學時間。
(一)以學生為本中學生既是美術教育的對象,也是參與美術教育的主體。美術課程標準的制定與教材的選擇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核心出發點,要在美術課堂里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能使美術課程的理念和知識滲透到中學生的身心發展中去。問題的設置。在進行以學生為本的教學過程中,首先美術教師在設置課堂問題時既要靠近學生的已有知識方位,又要盡可能的貼近學生的生活,然后要適當的提醒中學生如何回答問題,特別是涉及到專業美術知識的問題上的時候。其次,美術教師要以學生為本,對學生的回答做出適當的評價。科學的評價。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些老師評價學生的回答時候經常出現這樣的局面:當前一個同學的回答即將結束的時候,教師的目光已經移向下一個學生,當前一個回答的學生回答完畢時,教師的眼神甚至都沒有再看前一個學生,而是對著其他的地方對其進行評價。如果教師只是草草的應付學生的回答,那么就失去了提問的目的,從關注回答的質量轉換為關注回答問題的學生數量。美術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不能忽視了問題質量和對回答的評價。當中學生的回答內容出現不同時,教師不能草草應對,應當更加注意這個學生的思維,從而保證其學習順利的開展。
(二)突破課堂的傳統思維定勢美術課堂教學的流程由教師所決定。美術教師在上課之前就形成了對課堂成果和效果的預期,這無疑會將學生的思維往教師的思維上引導。以學生為中心,就是要以學生為出發點,將其由被動的接受知識轉換為主動的發現和探索知識。這就要求教師要以包容的態度,將更多的課堂說話機會留給中學生,要改變不停的給學生講解的習慣,等待學生完成從疑惑到討論再到探索的過程,從而還原課堂的本質。搭建課題研究的框架。美術教師要基于需要解決的問題及其關鍵部分,做出系統的策劃和設計。要在進行課堂教學之前做好前期準備規劃工作,例如如何公平的對學生進行分組,中學生喜歡什么和會接受什么、如果設計獎勵內容和如何獎勵、制作各種問題評價的表格及其獎勵記錄表等。重新組合教學內容。美術教學具有其學科的特殊性,非常適合進行大膽的創新與改革。美術教師可以打亂教學的內容進行重新組合,通過不同的課程模塊將整個學期的美術教學內容聯結在一起,從而適應對中學生動手實踐、創新等能力的新課程理念的要求。變革上課模式。每節課通過對課桌進行組合,將學生劃分為固定的小組的模式來進行課堂教學,這樣有利于提高中學生的團隊意識以及集體榮譽感,提高學生的共同協作來完成學習任務的能力,充分的發揮學生的主管能動性,使不同的學生擔負起不同的任務,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創造力。由此產生的學生反饋又能反過來促進對課題研究的進度。變革教與學的方式。美術教師可以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提前告訴學生下一次的課堂教學主題,讓學生們在課前就進行相關的資料搜集、提前預習以及小組課前討論等。在課堂上,美術教師更多的成為了一個學習任務的者、組織者和評價者,大部分的教學內容由學生自己來協調和管理,這給學生們創造了一個自我能力培養與展示的平臺。學生在自主管理,互助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全面激活了他們的實際動手能力和想象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改變教育學的傳統模式,教師需要的僅僅是轉變下教學思維的角度。改變回答評價形式。中學美術學科的課堂教學改革需要對教學流程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組合。美術教師可以設計學生評價記錄表和學習小組評價記錄表,通過評價記錄表的使用,可以明確中學生的追求目標和追求方向,使得教師能夠追蹤和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心理情況、學習狀態、學習特長以及進步的程度。評價模式的改革是美術小課題研究中極其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對鼓勵學生自我成長、建立學習自信息等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嚴謹的課堂規范是教學的基礎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也要注意中學生的行為準則。在教學中倡導自由、開發的課堂來進行學習,但并不是說要忽略對中學生的約束,要為課堂教學制定相應的規范以有效輔助探究學習活動的有序展開。這種教學方法不僅僅只是一種教學方式,也是打好學生養成終生學習的習慣的基礎,良好的探究學習的行為規范還有助于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具有條理邏輯性。四、結語目前,國內的有關美術探究學習的研究還處在一個比較初級的階段,相關的研究人員的研究內容還不夠深入、專業和權威,這就需要更多的美術教師投身到這一研究領域中來,使我國的中學美術教育能夠更加的完善。
參考文獻:
[1]楊明全.革新的課程實踐者———教師參與課程變革研究[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2.
[2]羅煒.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解讀[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
作者:鄭鴻飛 單位:福建省福州市第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