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村綠色循環農業推廣與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20世紀我國創造了用7%的土地養活22%人口的奇跡,為世界矚目,但也使我國農業生產成為一種資源消耗模式,過度依賴土地開發、化肥和農藥的施用還形成巨大的污染源頭,對環境、人類身體健康造成的巨大傷害,經過數十年的發展,逐漸成為影響我國人民身體健康、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綠色循環農業成為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綠色循環農業又稱生態循環農業,是指在良好的生態環境中獲得高質量、高產量、高經濟效益的農業生產。隨著化肥、農藥的施用,過量化學有毒物質進入土壤,原本肥沃的土壤肥力下降,逐漸變成一次性的資源,還威脅人類健康;我國土地已經開發到最大化,且大片土地需要退耕還林、還草,如何利用更加有限的耕地在養活13億人口的同時保護生態環境成為國家最重要的問題,在此環境中綠色循環農業應運而生。有機肥代替化肥、生物法控制病蟲害代替農藥、秸稈等農業廢棄物進入養殖業、合理輪種等措施的實踐是實現循環農業的最佳途徑。
2.綠色循環農業的應用
2.1農牧結合鼓勵農戶在種植生產的同時飼養牲畜,秸稈、菜葉、人類食物殘渣用來喂養豬、牛、雞、鴨等禽畜,將禽畜、人類糞便引入沼氣池發酵,沼氣供應農戶生活燃料,沼液代替部分農藥預防病蟲害,沼渣作為肥料用來反施于農田之中,這種農業生產方式可以同時解決秸稈焚燒、生活能源使用、農藥和化肥施用多種農業問題,形成一種良性循環的農業模式。
2.2農漁結合在水稻種植、河蟹生產地區遼寧省,有一種農業循環生產方式,是在實行“大壟雙行”種植模式的稻田中飼養河蟹,這些河蟹擁有充足的陽光和活動空間以稻田中的蟲類、雜草為食,排泄物作為肥料反饋于稻田,實現水稻與河蟹的雙豐收,這種方式利用生物防蟲害、農業肥代替化肥、一地兩用、一水兩養的方式,組成多元復合稻田生態系統,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還實現了農戶經濟收入大幅度提升。
2.3農林+旅游這種方式主要是在農林種植、生態環境治理得到一定成果后,用農家樂、生態農莊的形式吸引游客進入農村享受生活,將田地中的種植物、山林中的果品、養殖的畜禽魚類直接提供給游客,賺取比直接投入市場更多的經濟效益。這是一種將農業生產與旅游業結合的發展方式,盤活農村經濟。
3.綠色循環農業的推廣
3.1加強宣傳當地政府有關部門要加強對綠色循環農業進行大力宣傳,配合政策補助、引導,調動當地綠色循環農業的發展。宣傳部門要向農戶普及循環發展、新型農業的生產觀念,將傳統農業生產中廢棄物的再利用和降低生產成本聯系在一起,讓農戶快速接受新型農業生產模式,積極配合政府優化改革動作。
3.1.1動物糞便圍繞動物糞便進行沼氣、堆肥等方式作為燃料、有機肥進入其他生產生活領域,構建“糞便-沼氣池-燃料”、“糞便-沼氣池-沼液、沼渣-代替農藥、化肥”、“糞便-有機肥”的產業鏈,為農戶算一筆成本賬,通過動物糞便的再利用降低農戶生產成本來說服農戶積極參與新型農業生產改革,實現化肥、農藥的使用量減少,實現對農村生活環境的優化。
3.1.2秸稈秸稈原本是農業生產的廢棄物,一般采用焚燒等極其不環保的方式進行處理,通常會引起大氣污染影響周邊地區人民生活質量。綠色循環農業生產中秸稈可加工為飼料、燃料、基料進行二次利用,實現資源的轉化和污染物零排放的目的。例如,秸稈作為基料培養食用菌,食用菌的下腳料用來繁殖蚯蚓,蚯蚓可作為雞飼料為農戶飼養的雞群添加營養,促進雞群生長發育,雞群的糞便可以進入沼氣池進行發酵后作為肥料進入農田,或形成燃料供應農戶日常使用,農田產出秸稈形成一個完整的農業生產綠色循環。
3.2制定切實可行的推廣計劃各地政府相關部門在制定綠色循環農業推廣過程中,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推廣計劃。初期,相關部門要在在農戶生產原基礎上進行改進,例如農戶種地、養豬,可采用建立沼氣池形成小型綠色循環農業體系;待農戶普遍接受循環農業生產理念后,再進行多項產業鏈的逐一結合,農業生產方式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工程,需要當地政府將此工作作為重點工作內容,用幾年乃至十幾年的時間進行優化。
3.3調整農業結構當地政府要重視通過綠色循環農業生產方式的推廣逐漸調整當地農業結構,在保持農業生產量的同時,改善生態環境,在市場上打出農產品綠色生產口碑,吸引周邊城市游客進入農村,發展農村旅游事業,為農村經濟發展開辟新的道路。
綜上所述,綠色循環農業從本質上來看是一種種養結合的農業經營方式,使原本作為廢棄物被丟棄的垃圾轉化為可利用的資源,降低對能源的消耗和對水土的污染,實現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和農業生態環境的美化。綠色循環農業在我國剛剛起步,還需要科技、財政的大力支持,采取更多、更貼近實際需求的方式。
作者:曹海紅 單位:223951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金鎖鎮農業經濟技術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