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春耕生產動員會講話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同志們:
20*年,我們戰勝了罕見冰雪災害和“5.12”特大地震災害,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達到202.82萬畝,糧食產量首次突破80萬噸大關,達到82.24萬噸,比2*年增產5.03萬噸,增幅達到6.51%。全縣油料作物種植也達到了39.37萬畝,實現油料總產7.23萬噸,比2*年增產1.3萬噸,增長21.86%。在大災之年,取得非常之得,再次奪得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標兵。
一、20*年農業生產的主要經驗和存在的問題
(一)狠抓糧油作物高產創建
20*年,我們分別建立了水稻、玉米、小麥、油菜四大作物的萬畝高產示范區,在示范區中建立了千畝展示和百畝攻關。通過高產創建,帶動了增糧增收技術的推廣,實現了全縣糧油作物單產的提高和總產的大幅度增加。
(二)努力推進糧油生產技術進步
通過良種補貼,推動了高產優質新品種的推廣應用;通過測土配方施肥的推廣,推動了施肥技術的進步;通過擴大示范,帶動了旱地改制、早玉米、旱育秧、水稻強化栽培技術和超級稻生產技術、麥類機耕機播技術等增糧增收技術的推廣;通過綠色防治技術的示范推廣,推動了病蟲綜合防治的進步;提高了糧油作物產量和品質。
(三)培育經濟作物標準化生產亮點
以玉興、興隆、杰興、龍臺、石泉、古店等食用菌、蔬菜、中藥材生產基地為重點,全面推行無公害生產技術,提高了特色產業種植水平。全縣栽種中藥材5.91萬畝,生產食用菌3億袋,種植蔬菜20.07萬畝,水果總產3.68萬噸。
(四)全面落實惠農政策
共落實糧食直補、綜合直補、農機補貼和小麥、玉米、水稻、油菜良種推廣補貼資金近1.2億元,農民人均享受國家政策性補貼98元。
(五)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全縣糧經作物增產增收的技術推廣應用不平衡;二是部分鄉鎮對農業生產的重視程度還不夠,農技推廣專技人員的業務能力還有待提高;三是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作用沒有很好發揮;四是鄉鎮對示范片、示范點建設不主動,有的根本沒有示范現場,對新技術的推廣應用普及率很低。
二、20*年農業工作意見
(一)工作思路
認真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20*年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若干意見》和省委、省政府《關于20*年抓好重大項目建設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意見》,按照省農業廳糧食高產創建活動、糧食作物良種良法入戶到田工程和農業科技三大行動實施方案的要求,緊緊圍繞縣委提出的“三年全面恢復、五年經濟翻番、八年全面小康”和建設四川丘區經濟強縣的目標,穩定發展糧食生產,大力發展特色效益農業,狠抓農產品質量安全,確保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收入持續增長。
(二)目標任務
糧食種植面積2*.87萬畝,比20*年增加7.05萬畝,糧食產量達到85.24萬噸,比20*年增加3萬噸。油料生產達到38.7萬畝,實現油料總產7萬噸。
完成生產食用菌3.2億袋,種植蔬菜20萬畝,藥材種植6萬畝,水果3.7萬噸。種植業為農民人均增收100元以上。
(三)工作重點
1、積極開展“農業科技三大行動”
一是開展農業科技大培訓縣鄉將抽派100名專業技術人員入戶到田開展實用技術零距離培訓,完成農民實用技術培訓45萬人次,印發技術明白紙50萬份,讓全縣農戶家家都有明白人,戶戶都有明白紙;計劃培育1000戶科技示范戶,輻射帶動20000戶農戶;繼續抓好農技干部知識更新培訓。
二是開展農業科技大示范繼續建好倉山、廣福、輯慶、南山、東北、通濟等6個農業新技術示范鄉鎮。抓好水稻、玉米、小麥、油菜和馬鈴薯五大作物7個萬畝高產示范區建設,在萬畝示范區中各建立千畝展示片和百畝高產攻關,通過示范,帶動全縣糧油生產整體水平提高;在興隆、玉興等食用菌產業圈鄉鎮擴大液體菌種生產示范規模,示范規模達到100萬袋,集中打造黃背木耳和姬菇規范化生產示范片,示范面積分別為100畝、200畝,規模分別為250萬袋、400萬袋;扶持南山鎮、永太鎮優質西瓜成片栽植,推進業主開發,示范面積600畝;抓好倉山、廣福、東北、南山利用玉米稿稈作支架,穿林直播秋菜豆,示范面積400畝;抓好杰興、興隆稻田晚秋蔬菜示范,示范面積300畝。
三是開展農業科技大推廣一是推廣水稻超高產強化栽培技術,建立2個水稻超高產強化栽培技術示范片,示范面積達2000畝,全縣推廣面積達到7萬畝;二是推廣玉米覆蓋增密高產栽培技術,建立5個核心示范片,示范面積2000畝,其余各鄉鎮分別建立早玉米核心示范片100畝,全縣推廣面積達到45萬畝;三是推廣脫毒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在興隆鎮建立1個核心示范片,示范面積200畝,全縣推廣面積達到6萬畝;四是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建立3個核心示范片,示范面積1000畝,全縣推廣面積達到100萬畝;五是推廣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和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全縣綠色防控技術推廣面積達到1萬畝,有效防治作物病蟲害,抓好全縣農村春季統一滅鼠;六是推廣水稻節水栽培技術,建立3個旱育秧示范片,示范面積500畝,全縣推廣旱育秧技術35萬畝;七是推廣小春旱地規范化改制,實現規范化改制45萬畝;八是推廣秸稈還田與秸稈綜合利用技術,全縣減少秸稈焚燒量20萬噸;九是推廣特色經濟作物無公害優質栽培技術,全縣蔬菜、食用菌、中藥材、水果全部實現無公害生產;十是推廣機耕、機播、機收技術,提高機耕機播水平,全縣實現機耕面積45萬畝,機播45萬畝,機收21萬畝。
2、大力推廣優良新品種
水稻:重點推廣Ⅱ優航1號、宜香優3728、岡優527、B優827、川香優6號、川香優9838等優質、高產、抗病新品種。
玉米:重點推廣遼單121、川單21、成單30、雅玉10號、遵玉8號、黔玉1號、登海3838、登海3339等優質、高產新品種。
3、抓住最佳播種期
全縣水稻要在4月5號前育完苗,要大力推廣旱育秧技術,無水源保證的地方要全部推廣旱育秧,有水源保證的也要大力推廣旱育秧,各鄉鎮要搞好技術培訓,組織好旱育秧所必須的旱育保姆、壯秧劑的組織供應,確保旱育秧萬無一失。
南面的玉米要在3月下旬育完苗,中北面的玉米要在4月中旬前育完苗,要采用軟盤育苗、肥團育苗。要大力推廣乳苗移栽技術,做到增株、增肥,畝植株數要達到3500株。
4、大力推廣配方施肥技術
要大力推廣測土配方肥,防止肥料少施或偏施。水稻強化栽培田塊要畝施純氮25—28斤,過磷酸鈣100斤,硫酸鉀20斤,鋅肥2-4公斤,或施用水稻專用配方肥100-110斤;玉米要畝施純氮30-32斤,過磷酸鈣100斤,硫酸鉀20斤,要做到“一底三追”,即施足底肥,輕施提苗肥,重施攻稈肥,猛施攻苞肥。
5、抓好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通過實施建設標準糧田、現代農業生產發展項目、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建設標準糧田4.5萬畝。完成全縣4800公里豐產溝的清淤整治工作。
6、深入開展農資打假,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把農產品質量安全作為20*年農業執法的重點工作,力爭農資市場產品質量合格率達到95%,農資產品標簽合格率達到90%。繼續抓好禁、限用高毒高殘留農藥監管整治工作,做好替代農藥產品及使用技術推廣,確保農產品農藥殘留無超標現象發生。新晨
7、積極推進農村土地流轉
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允許農民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將土地承包經營權向專業合作組織和技術能手、生產大戶流轉,扶持糧食生產大戶,推進糧經作物的適度規模經營,完成土地有償流轉8萬畝。新晨
三、當前的主要工作
一是抓好小春作物后期田間管理。堅決打好小麥條銹病防控工作攻堅戰,切實減輕小麥產量損失,針對今年小麥條銹病呈現發病早、蔓延快、范圍廣、病點多、程度重的嚴峻形勢,各鄉鎮要按照2月16日縣上小麥條銹病防控現場會的要求,組織專門隊伍,落實工作責任,抓好工作落實,加強條銹病防控知識宣傳,確保防控藥劑和器械質量,立即投入防控工作攻堅戰。
二是繼續抓好大春備耕工作。備足種子、化肥、農藥和薄膜,抓好蓄水管水工作,在缺水鄉鎮要下決心改走旱路,對因地震造成水庫、塘堰毀損,蓄水不足的地方和人民渠尾水區、各大水庫的尾灌區要做好兩手準備、備好兩套種子、育好兩套苗子,有水栽秧就種水稻,無水栽秧就種玉米。
三是及早謀劃各鄉鎮的示范片建設,突出本鄉鎮特點,抓出特色,真正起到示范帶動作用。
四是立即開展農業科技入戶到田技術指導。重點做好玉米覆蓋增密高產栽培技術與水稻旱育秧技術培訓。
五是抓好春季農村滅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