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國保項目申報會議上領導講話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同志們:
今天市政府召開協調會專題研究部署全市大運河保護與申遺及國保單位項目的申報工作。一方面充分表明市政府對這項工作的高度重視,另一方面也說明這項工作的緊迫性。剛才,有關縣市對前一階段大運河保護與申遺及國保單位項目的申報進行了匯報交流,玉芳局長介紹了有關情況,一會兒辛市長還要做重要講話。希望各縣市要結合自身實際,認真學習貫徹,抓好各項工作任務目標的落實。下面,我就如何推進我市文博事業的新跨越和做好大運河保護與申遺及國保單位項目申報工作講幾點意見:
一、推進文博事業新跨越要充分發揮文物資源的作用
當前,正處于加快發展的重要歷史機遇期,文博事業要結合貫徹落實十七屆六中全會、省次黨代會精神,牢牢抓住沿海地區發展規劃上升為國家戰略的重要歷史契機,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從大運河走向渤海灣”的奮斗目標,把推進由文化資源大市向文化強市新跨越作為是一項重要的戰略任務去抓,我們必須更加重視和發揮文物資源的作用。
(一)文物資源是展示文化底蘊的基本元素。文化是人類的共同現象,文化遺產是人類文化精髓的積淀。歷史悠久,文化積淀厚重,文化底蘊深厚。在漫長的歲月中,我們的祖先用勤勞和智慧創造了燦爛的運河文化、詩經文化、雜技文化、武術文化等具有特色的歷史文化,為子孫后代留下了極為豐富的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我市共有不可移動文物1976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5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37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20處,15個庫房共藏有12855件文物。這些珍貴的文物資源既是確保作為省的文化資源大市地位的優勢資源,也是展示深厚的文化底蘊的基本元素。我們一定要把這些文物資源保護好、利用好。
(二)文物資源是打造文化品牌的有力武器。建設文化強市,推進發展新跨越,必須著力打造一批具有鮮明特色的文化品牌。在我市的文化遺產中,京杭大運河就是我們可以著手打造的很具特色的文化品牌,我們可以圍繞運河做好文章,做大文章。在打造運河文化品牌方面,我們有優勢。各相關縣(市、區)都要加強縣域文化建設,圍繞大運河申遺,在合理保護的基礎上,深挖項目,多渠道的科學謀劃一批切實可行的有操作性的重點文化項目,實現市領導提出的把大運河建成的文化之河、景觀之河、生態之河、水利之河。
(三)文物資源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省第次黨代會提出,“以建設文化強省為目標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和“建設經濟強省,和諧”,貫徹落實好這一要求最關鍵的核心是要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要堅持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實現人的全面發展。這不僅要大力發展經濟,積極改善人的生產生活條件,而且還要不斷豐富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每個公民都應有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態,都要遵紀守法,誠信友愛,對國家、對社會、對城市、對家庭、對他人、對生活都要充滿關愛和責任。目前,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求知”、“求樂”等精神生活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對文化、教育、科技的投資越來越看重。但也還有相當大一部分人精神文化生活極度匱乏,崇尚拜金主義、利自主義,沒有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沒有積極向上的良好心態,沒有樂于奉獻的精神。在精神文明建設中,文物資源特別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作用不可低估。馬本齋紀念館、白求恩紀念館等一大批文物資源都是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我們要充分利用文物資源來教育人、鼓舞人、激勵人,在全社會樹立文明健康、積極向上、樂于奉獻的良好風尚,結合市政府正在開展的“愛、做貢獻、干成事、出亮點”活動,努力營造人人為新跨越做貢獻的濃厚氛圍。
二、推進文博事業新跨越要切實找準工作的著力方向
“十二五”期間,文博事業如何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怎樣在構建和諧的偉大事業中再立新功?我認為,關鍵的問題就是要切實找準文博事業發展的著力方向,扎扎實實地抓好幾項重點工作,向全社會展示文博工作的自身價值。
(一)堅持在加強文物保護方面著力。文物工作“十六字”方針(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首先講的就是文物保護問題。近年來,雖然我們文物保護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但挖掘的潛力還很大,提升的空間也很大。今后一個時期,要繼續集中力量,進一步加大文物保護力度,力爭取得新的突破。首先,要在國保單位保護上有新的突破。切實做好大運河、鐵獅子、單橋等處國保單位的保護規劃工作,用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指導規劃編制,要讓我們的規劃引起國家部委和省領導的高度重視,使更多的文物保護項目盡可能列入國家和省里的大盤子。其次要在文物重點保護項目上有新的突破。要加強對重點文物保護維修工程項目的管理統籌規劃,集中資金,實施一批文物保護重點工程,排除重大文物險情,加強對重要瀕危文物的保護,規范文物保護維修工程的管理。我們要充分挖掘文物資源,認真做好國保、省保單位的申報工作,爭取我市有更多的文化遺產進入國務院、省政府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不斷鞏固和提升我市文物資源的地位和作用。
(二)堅持在加強文物利用方面著力。要正確處理文物的安全保護與合理利用的關系,爭取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貫徹文物工作“十六字”方針,非常重要的一條就是要對文物進行合理利用,這與加強文物安全保護的目標是一致的。如果一味將文物藏于深閨,讓人不識其面,就不能充分體現文物的自身價值和在三個文明建設中的作用。近年來,市委市政高度重視文博工作,開工建設了一批文博設施,目前建筑面積30000㎡的博物館主體工程已封頂;文廟也將竣工;各縣市區也加強了對文博工作的投入,例如獻縣的單橋、河間府衙建設。但是這些與我們的文化資源大市、文物大市的地位還不相稱。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市文物局和各縣市區文物管理保護部門還要加大工作措施和力度,把文物利用工作推上新的臺階。要加強對文物市場的監管,逐步規范民間文物收藏和交易行為,要按照多條腿走路的思路把文物資源管好、盤活,爭取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可以組織一些文物巡回展出和文物工作交流活動。加強文物利用工作,必須尊重文物工作的發展規律,要堅決反對急功近利、片面追求經濟效益的行為,絕對不允許把文物作為企業資產經營。
(三)堅持在完善基礎設施方面著力。基礎設施建設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只有不斷夯實基礎,才能為文博事業全面科學發展提供保障。現階段,首要的工作任務是要重視并加強各文博單位安防、消防設施建設,提高館藏文物安全保護的科技含量,確保文物安全;同時要大力改善館藏文物存放條件,力爭做到所有文物按質地分類、分庫、入柜、上架保管,有條件的博物館(陳列館、展覽館)還應對文物存放場所的局部環境進行監測、控制,達到保存環境標準,起到預防性保護的效果,為館藏文物提供安全、適宜的保存環境。其次是要積極爭取國家和省在政策資金方面的支持。據了解,“十二五”期間,國家財政用于文化遺產保護的資金將達到800億元,國家文物局將投入300億元,其投入力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這對于加快發展我市文化遺產事業,是十分難得的重大機遇。緊緊抓住這一重要機遇,實施好重點文物的保護工程,對于加快我市轉方向調結構步伐,推進由文化大市向文化強市跨越,增強我市文化軟實力,必將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我們務必要從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和加快文化強市建設的高度,認清形勢,提高認識,抓住機遇,統籌謀劃大型文物保護項目,撲下心來抓好項目建設。一是要按要求加快保護規劃編制工作,要結合各地實際,聘請省內外有資質的規劃設計單位,有重點、有計劃地編制各類保護總體規劃和項目規劃,要早動手,及時上報省、國家文物局,爭取獲得更多的資金支持。二是要積極協調落實保護規劃前期啟動經費,要努力爭取發改、財政部門的支持,從根本上解決啟動經費不足的“瓶頸”。
(四)堅持在推進管理創新方面著力。我們一定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工作著實落地,并積極推進制度創新、體制創新和管理創新。提升管理水平,首先要強化規劃意識,認真做好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特別是文物保護的規劃工作,用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指導規劃編制工作,要讓我們的保護規劃工作得到國家部委和省文物局的高度重視和支持,使更多的文物保護項目有可能列入國家和省發展的大盤子。其次要強化品牌意識,打造文物的強勢品牌。要加強對重點文物旅游景點的宣傳,積極策劃和參與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文化會展,逐步提高文物的知名度。另外,要強化服務意識,下功夫提高文博單位的服務質量,打造一流的服務設施、一流的服務團隊、一流的服務質量,為受眾者提供無微不至的人性化服務,樹立良好的文博單位形象。
三、全力推進大運河段保護和申遺工作
目前,大運河保護和申遺工作正處于關鍵的第二階段,扎實做好這一階段的工作意義重大,將直接影響到大運河保護和最終申報世界遺產的成敗,為此,各縣市區、各有關部門要按照市政府的統一工作部署,著眼全局,立足實際,切實履行自身職責,共同做好大運河保護和申遺工作。
大運河保護和申遺工作是由國務院統一部署、國務院各有關部委局直接領導推動的國家文化工程。處于京杭大運河的中樞地段,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此次國家申報大運河為世界文化遺產,為我市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歷史發展機遇,如果申報成功,將填補市沒有世界文化遺產的空白,對于推動我市文化建設,豐富民眾文化生活,宣傳中華文化精華,提升文化形象,增強我市在全國遺產領域的影響力都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借鑒和吸納各地遺產保護管理的成熟經驗,改善運河遺產保護狀況,提升管理水平,并以此帶動運河沿線各縣市區以至全市文化遺產保護總體水平的全面提升。
大運河段作為全國大運河保護和申遺整體工作的重要一環,涉及我市6個縣市及南運河管理處共4處遺產點,2處申遺河段,我們工作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大運河申遺工作的最終成敗,各縣市都要高度重視大運河保護和申遺工作,牢固樹立全局觀念,從講政治、講原則、講大局的高度,做到地方利益、部門利益服從于國家利益的大局,充分認識大運河保護和申遺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還請各縣市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對此項工作要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將其作為當前的一項重要工作抓好抓實。
要加快推進大運河遺產的“四有”(有保護范圍、有保護標志、有記錄檔案和有保管機構)基礎工作。沿運河各縣市要按照國家文物局的要求,務必在春節前完成申遺點段的“四有”工作,落實相關的保護要求。要科學統籌本地區大運河遺產的保護、管理、展示和利用等工作,尤其是重點推進遺產本體保護和環境整治工程,全面改善大運河遺產的保護狀況。文物局要組織專家對相關工程進行定期巡視和不定期的監督檢查,及時發現和解決工程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和困難。各縣市文廣新局、文保單位要充分發揮自身職能作用,以守土有責、當仁不讓的精神主動加強與有關方面的溝通、協商,要按照職責分工,研究落實本部門大運河保護和申遺的相關工作,投入必要的人員、精力,切實履行保護管理職責。
按照2014年申遺的要求,我國要在2012年9月將申報文本提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預審,在2013年8月前完成全部申遺準備工作并接受國際專家現場評估視察,國家文物局將在明年6月底前對各遺產點段申報準備進行全面檢查。可以說大運河保護和申遺工作已經進入關鍵階段,各項任務更加繁重,我們要嚴格按照申遺時間節點,倒排時間表,加快推進相關工作,務必在2012年5月底完成各遺產點保護維修和申遺河道周邊環境綜合整治,以營造親切和諧的運河文化景觀。
同志們,大運河保護和申遺及重點文物的保護工作,使命神圣,責任光榮,任重道遠,希望大家以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抓住機遇,真抓實干,真正把這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辦好,促進我市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促進我市文博事業跨越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