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學校自主學習養成教育講話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構建德育網絡,保障養成教育。
可以說學校是養成教育的主陣地,家庭是養成教育的第一課堂,社會是養成教育的熔爐。在養成教育工作中,我們要“三教和一”,形成養成教育“三結合網絡”。學校—家庭相結合是通過家長學校、家長會、家訪、家長開放日等形式,使家庭形成合力,增強教育效果。
我們的小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受到不同環境的影響,特別是出身在文化層次居中的城市居民,望子成龍心切,但由于自己的文化修養所限或由于生活習慣的不良影響,或由于周圍環境不夠適應孩子成長之故,或多或少給我們的小學生的生活習慣或學習習慣,從不同程度上受到特殊的影響。正如小學教育學所說的:"因為家庭是兒童首先接受教育和影響的地方,家長是兒童接觸最多最親近的人和第一位教師",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兒童的成長。凡是家庭教育抓得緊,抓得好,兒童受到良好的教育,在學校里接受教育就比較快,反之就比較困難,進步得比較慢,甚至有的還會變壞,如:有些個體商戶或進城務工的農民平時很忙,精力不在孩子身上任其自生自長,不忙時,有了大把鈔票無事可干,就在家不是宴請親戚朋友,就是玩麻將打撲克,這些家長(這些孩子的第一位啟蒙老師)卻無心去顧及孩子,更嚴重的是他們的言行舉止、生活習慣直接影響著我們的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在學校里,我們有的小學生,經常遲到,不愛完成作業,或作業質量欠佳,或者上課不專心聽講,小動作多,還結伴貪玩,愛說假話騙人等等,都和家長的影響或是這些小學生周圍環境的影響是分不開的。如:在一次教育具有不良習慣的學生時,我問其沒有完成作業的原因時,學生回答說:“我們家昨天下午一放學爸爸、媽媽就和幾個人在家打麻將,也不做飯,讓我出去玩兒,我說我作業沒做,爸爸就說,不要緊,這一次我給你放假,就一次作業沒什么了不起的,作業嗎,在課堂上聽懂就行了,我小時候就不做作業,考試一樣考到好成績。”這種現象在我們的每所學校,每個班級都不同程度存在著,這些學生大多天資聰明,學習成績卻屬于后進者,我們大部分教師頗感頭疼,對他們產生厭惡或放寬尺度的方法來對待他們,這樣下去將更嚴重地挫傷這部分小孩子的健康成長,甚至將來會給我們的社會輸送一批不合格的人才。因此我們應當對這部分學生加強養成教育,開辦家長學校,每學年至少上課兩次,共同研討教育子女的方法,以提高家長的科學文化、行為習慣、道德品質、思想觀念等方面的素質。同時利用家校聯系卡做好家校的溝通工作,平時還要多和家長聯系,摸清學生校外的思想狀況和行為習慣。
二、強調校規制定班規,規范養成教育。
先哲朱熹說:“論先后,知為先,論輕重,行為重。”可見知與行是不可分的。對學生進行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應以從學生的認知特性出發,按照先入為主的規律。把開學的第一周定為常規養成教育宣傳周,第一節課定為養成教育課,由我向學生宣讀學校規范,提出新學期的新要求、新希望和新目標。并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制定班規,如:上下樓梯靠右行,不在校園內奔跑、追逐,堅持課前一首歌,按要求做好課前準備,上課積極參加討論,作業不欠帳,班級建立圖書角,課余多看課外書籍,拓寬知識面等,注意讓學生明確怎樣做,為什么這么做,以及如何去做,使他們更清楚地知道什么對,什么不對。
三、開展評價活動,落實養成教育。
評價是促使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要手段。及時對小學生養成教育進行評價是我們做好養成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徑,它能促進學生產生強烈的榮譽感,從而促進學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強,提高學生的自覺性和意志力,做到知行統一。因此,我在養成教育的評價中樹立典型,以獎勵為主,平時盡可能經常使用口頭和體態語言對學生進行表揚和暗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每周我們都要進行“紅花”的評比,每期我們都要進行“優秀隊員”的評比,樹立典型;通過評比和開展活動,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這樣使學生的養成教育的評價具有強烈的激勵性。
一位教育家說過:“在孩子的心靈播種理想,就會收獲行為;播種行為,就會收獲習慣;播種習慣,就會收獲品德;播種品德,就會收獲命運。”葉圣陶先生也說過,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少成若天性,習慣成天然。”小學階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劇發育、變化的重要時期,正是增長知識,接受良好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最佳時期。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在培養他們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的同時,應注重培養小學生的行為習慣。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是形成良好班風的基礎,是建設良好班級的保證。因此,在基礎教育的小學階段,德育教育應以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為主。
個案一:
林道高
老師,家長都反映他是個“不開竅”的孩子,一道應用題,老師課堂上講過,家長又復習過,可做起來就是錯誤百出,一到考試就更不行了,別的同學背課文,一下子背出了,可他讀了好多遍,還是記不住,丟三落四,常用字常會錯,漸漸地學習提不起興趣。
評析:“不開竅”只是一個通俗的說法,揭開它的面紗其實都與心理因素相關,當學生學習上出現困難的時候,教師不可不考慮:是不是存在學習心理問題?在設法提高孩子學習成績的時候,一定要設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心理品質,孩子做事丟三落四,對老師、家長的某些要求置之腦后,學習內容難以入腦,并非是頭腦、智力的問題,而是他在記憶時注意力不集中;記憶時茫無目的,不知道記什么,記了有何用,記多長時間、多少內容;記憶時不講究方法,或死記硬背或支零片斷地記憶……
方法:
1、教會林道高記憶的技巧與方法,如理解記憶,趣味記憶即把記憶內容編成有趣的生活現象,讓他樂于記。
2、培養林道高良好的思維習慣,獨立、靈活、敏捷才是健康的思維。
3、幫助林道高樹立自信心,經常是人云亦云,總懷疑自己是錯,永遠也品嘗不到學習的成功和甜頭,再之家長切不可以“笨蛋”批評、責罵他,這樣使他對自己自暴自棄,不再努力,設想:思維之泉缺乏了內部動力,是不可能充分噴涌的,多給林道高一些鼓勵,“試試你一定能行”,“啊,你進步了!”……變“你能行”為“我
能行”。
個案二:王梓霽
男,9歲,小學三年級學生,在幼兒園里就比其他孩子明顯好動,上小學后,這種情況有增無減,主要表現在:上課時不遵守紀律,坐不了多長時間就晃動椅子,經常惹周圍的同學;注意力不集中,東張西望;課余活動愛搞“惡作劇”,在家表現得任性、沖動,稍不順口,就大喊大叫,此外精力特別充沛。
評析:多動癥的特征為:注意力不集中,偶有集中注意的時候也是短暫的,且很容易受外界的影響而轉移,多動是該癥比較突出的癥狀之一,“多動”不僅是活動過多,而且活動時動作不協調,學習困難,任性沖動情緒不穩定均是癥狀之一,而且王梓霽腦子并不笨,當他專心時比一般同學學得還快,就是因為好動分心,使得學習成績只能屈居中游,縱上所述,王梓霽具有較多的多動癥表現,但是,具有較多的多動癥表現并不一定說是多動癥。
方法:
1、對于好動的孩子,老師最需要的是愛心、關心和耐心,從培養良好行為習慣入手,耐心糾正孩子的好動行為。
2、糾正中要堅持下面鼓勵,積極強化,當孩子有一些自制行為的時候,當孩子能持續一定時間穩定注意的時候……老師要及時肯定,并循序漸進對孩子提出要求。
3、讓孩子適當進行一些手腳協調、左右手協調、手腳與身體其他部位協調之類的活動,對糾正孩子好動行為有明顯的效果。
好習慣伴我成長:
新時期小學生的養成教育是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相結合,形成教育社會合力及最大的有效性的需要。下面擷取的是孩子們自己在生活、學習中的點滴體會。
做作業要講究方法
周洋
按時完成作業是每一位小學生必須做到的,作業是復習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把知識儲存在大腦中的重要手段,更是把知識初步轉化為技能的必經之路,有效地進行作業,不僅能鞏固知識,而且能夠培養一個人良好的學習習慣和高度自覺的學習責任感,對一個人的終身將起到良好的作用。作業包括口頭的、筆頭的,無論哪種作業我們都必須認真做好。做作業講究方法就能取得好的效果,我一般分五步進行:一是收心,把書桌整理干凈,把不必要的東西拿掉;二是計劃,按先易后難,文理交錯兩條規則進行;三是回憶,回憶老師上課時強調的重點難點及作業內容和要求;四是作業,認真仔細高質量地完成作業;五是強化,把作業本檢查一遍,改正不必要的錯誤。每天的回家作業我按照這五步進行,堅持使用,養成習慣,效果果然不錯。
點評:教會學生運用科學的方法做作業,并持之以恒,將會達到事關功
倍的效果。由此延伸幫助學生事事養成計劃性,從而調動學生自
身最大的內在潛能。
粗心要不得
劉嫣然
原先的我做數學難題不在話下,就是經常在簡單的四則運算中發生錯誤,常常把除法看成加法,老師找我談心,當場我的確什么都明白,但一到習題中又糊涂了,自從我準備了一本錯題集,把每次作業、測驗、考試中做錯的地方統統登記下來,并作訂正,堅持查看,定期整理,情況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粗心的壞毛病逐漸得到了糾正。經常整理錯題集能幫助我了解哪些地方最容易疏忽,哪些地方經常做錯。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粗心”的缺點改正了。
點評:錯題集的產生源于一再出現錯題,它的出現目的在于使學生養成
在做任何事時,都應認真地、細致地思考在前,使學生在思想上
重視自己要做練習的成功率,由于事前的思考和重視結果,就大
大調動學生自身內在的潛能克服做題粗心的壞習慣。
養成好習慣,獲得好成績
張健樺
要想學習成績好,一定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我是最有體會的,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
一、作業抓緊學校完,回家練習做課外
在學校里,老師布置完作業,有的同學馬上認真開始做了,而有的同學卻想把作業留回家,照玩不誤。我認為作業應該在學校里快速完成,然后檢查一遍,這樣速度又快,質量又高,一舉兩得。而有的同學作業留回家,慢慢磨蹭,九點,十點┄┄睡勁上來了,人昏昏沉沉,直打瞌睡,哈欠連連,質量也下降了。而做完作業的同學卻在做課外練習,加補一下,多做練習,也不會出現很晚睡覺的情況。
二、課前預習少不了,劃劃圈圈找一找
上新課之前,老師總會叫同學們回家預習新課,可有的同學只當耳邊風,不去做。我習慣先讀通文章,然后標上小節號,再把優美的詞語用記號筆作上記號;接著把難寫的或不理解的詞語圈出,查字典尋找答案。最后,我會看一看課后問題,會回答的先回答,從文中找一找答案,不會的等老師上課講解。這樣能提高聽課效果,讓老師一點就通。
三、英語磁帶要多聽,考試聽力才能行
在聽力的考試中,不少同學錯了很多。我習慣聽英語磁帶,每天一遍,晚上聽,這樣能使我的耳朵習慣于英語,熟悉句型。所以在聽力上,我常不扣分,這是我的小“密決”。
好了,希望大家接受我的意見,如果你們有什么好建議請告訴我,讓好習慣伴隨著我們共同茁壯成長。
點評:學習需要好方法,更需有好習慣,合理安排時間,掌握正確的預
習方法,學會自這,經常與同學交流學習心得,那樣思維之泉才能充分噴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