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副縣長在貧困村事業開發大會的發言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同志們:
今天這次會議,是縣委、縣政府在新一輪扶貧開發工作起步實施之際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主要任務是貫徹落實全省扶貧開發電視電話會議精神,認真總結“十一五”扶貧開發工作,安排部署“十二五”及今年扶貧開發工作。隨后,劉縣長還要作重要講話,根據會議安排,我先講三點意見:
一、肯定成績,搶抓機遇,切實增強扶貧開發的信心和決心
“十一五”期間,我縣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以扶貧開發重點村建設為重點,不斷加大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全力推進專項扶貧、行業扶貧和社會扶貧,扶貧開發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5年來,全縣共計投入各類扶貧資金3.5億元,啟動建設整村推進扶貧開發重點村121個,完成扶貧、工賑移民搬遷2274戶11802人,建成移民新村73個,投放小額到戶扶貧貸款1億余元,投放扶貧龍頭企業貸款9000萬元,培訓轉移安置貧困戶子女2600人,完成農村實用技術培訓20萬人次,中、省、市、縣包村扶貧單位累計投入社會扶貧資金5000多萬元,建成社會扶貧項目930多個,扶持特色產業示范村90個,發展產業協會60個,發展產業大戶1600戶,扶持培育扶貧龍頭企業7個。可以說,過去的5年是我縣扶貧開發工作力度最大、成效最好的5年,集中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貧困人口大幅度減少。5年來,我縣貧困人口由15.6萬人減少到5.08萬人(老標準),年均減少貧困人口2萬人。返貧率控制在5%以內。
二是貧困村基礎設施顯著改善。新修村組公路1500公里,新增有效灌溉面積9085畝,埋設飲水管道650千米,打窖、池、井2.5萬立方米,實施改房、改灶、改廁、改圈“四改”6850戶。
三是貧困村社會事業蓬勃發展。新修、改建校舍9530平方米,“雨露計劃”培訓農民20萬人次,轉移3600人。
四是貧困村優勢產業不斷壯大。投放扶貧信貸資金1億元,實施互助資金項目村28個,滾動投放資金560萬元,扶持扶貧重點村種植中藥材2.5萬畝,栽植良種核桃120萬株,蠶桑建園1.08萬畝,發展畜牧業飼養豬、牛10.2萬頭和1.1萬頭,種植烤煙1.3萬畝,組織輸出勞務6.4萬人。
五是包村扶貧工作有效推進。“十一五”期間,國家郵政駐洛扶貧累計投入資金400萬元,實施包村扶貧項目130個;省級“兩聯一包”扶貧累計投入資金1000萬元,實施包村扶貧項目800多個;市級“兩聯一包”扶貧累計投入資金800萬元,引資1000萬元,實施項目296個;縣級機關黨政企事業單位包扶全縣132個貧困村,為貧困村累計投入資金3300多萬元,實施項目1000多個,有力推動了扶貧重點村建設。
六是兩項制度有效銜接工作扎實推進。從去年三月份開始,我縣在穩步試點的基礎上,全面實施了扶貧開發與農村低保兩項制度有效銜接工作。目前,全縣累計識別確認低收入人口10.4萬(新標準)人,低收入人口信息資源庫基本建立健全。
經過10年的扶貧開發,我們已經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但是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制約我縣貧困人口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尚未根本解決,十二五扶貧開發面臨的形勢依然十分嚴峻。一是貧困人口規模依然龐大。按照中省新的扶貧標準,收入在1600元以下的低收入人口還有10.3萬,占到全縣農村人口的25%左右。二是板塊貧困問題突出。秦嶺、蟒嶺腳下的坡塬地帶和洛河沿岸的溝谷之間,貧困發生率和返貧率較高,是扶貧開發多年未啃下的“硬骨頭”。三是行業扶貧功能和作用發揮不突出。在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的工作格局中,行業扶貧處于自發狀態,需要進一步加強。四是控制返貧壓力很大。因災返貧現象突出,扶貧開發成果難以鞏固,縮小貧困人口與其他社會成員的收入差距任重而道遠。因此,我們必須充分認識扶貧開發的重要性、艱巨性和長期性,緊緊抓住國家實施未來10年扶貧開發綱要和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及《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的良好機遇,認真貫徹落實4月26日總書記主持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圍繞增加貧困人口收入這個中心,創新扶貧思路,加大工作力度,強化工作措施,努力構建大扶貧格局,加快貧困人口脫貧步伐。
二、理清思路,明確目標,切實抓好“十二五”扶貧開發工作
“十二五”是我縣加快發展的重要時期,也是扶貧開發工作突破重圍的關鍵時期。“十二五”我縣扶貧開發工作的總體思路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縣委十七屆九次全會和縣十五屆人大五次會議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城鄉統籌發展的要求,以增加貧困人口收入為中心,堅持扶貧開發與農村低保兩輪驅動,大力實施“六大扶貧工程”,積極推進連片開發、整村推進、扶貧到戶,著力改善重點村基礎設施條件,逐步提高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緩解發展差距擴大的趨勢,為促進貧困村經濟社會持續協調快速發展奠定基礎。
主要目標任務是: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年凈增600元,解決2萬戶8萬人的脫貧問題,返貧率控制在5%以內;固定資產投資超過10億元,自增率超過30%;投入財政扶貧資金6億元,啟動建設50個低收入村整村推進項目和50個連片開發項目村;完成千村貧困人口搬遷600戶2400人,完成三告別扶貧移民搬遷300戶1200人;啟動實施貧困村互助資金項目20個,項目村累計達到50個;投放小額到戶扶貧貸款1億元,投放扶貧龍頭企業貸款9000萬元,引領扶貧開發項目實現產業化發展;爭取中省市社會扶貧投入3000萬元,大力實施千企千村扶助行動,確保幫扶村農民人均純收入在自然增長的基礎上再增收1000元。
三、突出重點,夯實責任,切實抓好今年的扶貧開發工作
今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也是新10年扶貧開發綱要實施的第一年,開好局,起好步,至關重要。今年扶貧開發的主要任務是:全面完成禹坪河流域6個低收入村整村推進連片開發項目建設,完成扶貧移民搬遷382戶1472人,建設移民新村9個,啟動互助資金項目村4個,建立產業扶貧示范村4個,完成“雨露計劃”培訓900人,開展實用技術培訓2萬人次,全年完成扶貧開發重點項目投資1億元,解決2萬人脫貧問題。圍繞這一目標,重點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圍繞新農村建設,傾力打造連片開發整村推進精品工程。繼續堅持“統籌規劃、綜合治理、整村推進、連片開發”的工作思路,在石坡鎮的石雞灣、羅窯以及巡檢鎮的石墻、路街、高山河、甘江等六個項目村全面實施以水、電、路、氣、房、網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實施以“一村一品”為重點的產業開發建設,實施以“四改一推”(改房、改廚、改廁、改圈、推廣沼氣)為重點的清潔工程建設,實現禹坪河貧困區域富起來、靚起來,為華山南區開發打造精美的亮麗名片。具體工作中,要積極整合涉農項目,千方百計加大資金投入,要加快工作進度,確保9月底前全面完成項目建設任務。同時,還要繼續抓好2009、2010年度啟動實施的扶貧重點村和謝灣-四皓連片開發項目的續建工程,確保順利通過國省市驗收。
二是以實施大規模移民搬遷為契機,從根本上改變貧困群眾的生存發展環境。從今年開始,省委、省政府決定啟動實施陜南秦巴山區和陜北白于山區移民搬遷工程,這是治貧的根本舉措,也是這些地區超常規發展的難得機遇。我們一定要解放思想,要千方百計搭上這趟車。縣扶貧、發改、住建、國土、人社等部門要及時調整工作思路,樹立大移民、大整合、大扶貧的理念,加強與上級部門的溝通和銜接,創造性地搞好移民扶貧工作。要按照發展現代農業、小城鎮建設、扶貧移民搬遷“三結合”的思路,以實施“千村貧困人口搬遷工程”為重點,推動農村人口向城鎮集中,把山區農民變成從事現代農業生產的產業工人,就近建設小城鎮,優化居民點布局、發展新型農村社區,改變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要把扶貧移民、工賑移民、地質災害搬遷、張坪水庫移民、農村居民進城落戶有效銜接起來,堅持搬遷房屋建設和配套設施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實施,著力解決遷入地基礎設施配套問題,真正做到搬得出、穩得住、富得快。各鎮要繼續充實高寒邊遠無生存條件人口搬遷項目庫,按照新形勢和新要求重新編制移民搬遷規劃,提早做好新一輪高規格、大規模移民搬遷的各項準備工作。今年建設的9個移民新村,要建成3個市級觀摩示范工程、3個縣級觀摩示范工程、3個鎮觀摩示范工程。去年建設的10個移民新村,要在完善提高上下功夫,確保省、市驗收達到優秀格次。
三是以發展現代農業為重點,努力增加貧困群眾收入。要圍繞發展現代農業,下功夫解決貧困人口增收的“短板”問題,著力破解發展主導產業的瓶頸問題,因地制宜地搞好“洛豬”、“洛果”、“洛桑”、“洛煙”、“洛薯”等洛字牌特色產業開發,努力增加貧困人口家屬經營性收入。一要繼續實施好互助資金項目。把互助資金項目與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結合起來,規范運作管理,擴大資金規模,提高項目覆蓋面,切實解決貧困群眾發展生產資金不足問題。同時,要加強項目資金的管理,各鎮要落實監管責任,規范資金使用,引導資金為“一村一品”服務、為“洛牌”產業服務,全縣28個互助資金協會都要研究成立專業合作社,實現與產業發展快速接軌。二要積極落實信貸扶貧項目。通過小額信貸扶持貧困戶發展生產,通過龍頭企業信貸扶持,支持農副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建設,帶動貧困戶增收。三要積極實施產業扶貧項目。投入280萬元,扶持禹坪河流域連片開發產業示范帶和城關宋村等4個核桃產業示范村建設,實施連翹規范化栽培與原產地加工技術推廣項目,加快推進貧困村發展現代農業步伐。四要深入推進扶貧與低保兩項制度銜接。從今年開始,省上將安排財政扶貧資金,對貧困戶發展特色產業進行直補,各相關部門要認真研究,切實管好用好這筆資金,確保發揮效益。
四是以扶貧培訓“雨露計劃”為抓手,努力提高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近年來,我縣“雨露計劃”培訓效果越來越明顯,為貧困家庭脫貧致富做出了積極貢獻。要在繼續鞏固成果的基礎上,創新培訓管理機制,加大培訓工作力度,有針對性地開展培訓,圍繞做強勞務產業開展勞動力轉移培訓,圍繞工業園區建設開展企業用工培訓,圍繞發展現代農業開展設施農業技術培訓,圍繞做精生態旅游開展農家樂經營培訓。要積極探索啟動“雨露計劃”助學試點項目,對考上大專、本科的貧困生給予資助,幫助其順利完成學業。要繼續深入開展實用技術培訓,努力提高貧困人口脫貧致富能力,實現培訓農民、轉移農民、減少農民、富裕農民的目標。
五是廣泛動員,積極實施社會扶貧工程。要積極創造條件,繼續抓好國家郵政集團、省交通廳扶貧團7個省直單位和市財政局扶貧團17個市直部門駐洛扶貧工作。按照“以工補工、以城帶鄉”的要求,繼續深入推進“千企千村扶助行動”,要研究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動員更多有實力的企業參與“村企結對”,幫助低收入村發展產業,增加收入。要扎實搞好縣直機關黨政事業單位包村促農民增收工作,廣泛開展多種形式的“送溫暖、獻愛心”扶貧幫困活動。
同志們,“十二五”扶貧開發任務艱巨,使命光榮。讓我們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團結一致,開拓進取,扎實工作,不斷開創扶貧工作新局面,為建設陜南農業強縣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