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村財務管理會上講話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村會計更換過程中,換人不交賬,形成“節節賬”。有的村是近兩、三年,
三、五年內不交接賬務,有的村干部換了
三、四任,任、任不交接賬務。為什么會形成“節節賬”?原因有三個:一是村上領導班子換屆調整后,新任領導在原任會計沒有違規、違紀的情況下,無正當理由,也不按有關規定程序產生新的會計,而是強行撤換,指定自己認為放心的可靠的人擔任會計,這樣原任會計因不服而不愿意移交賬務形成“節節賬”;二是在正常的會計和干部換屆過程中,因村組債務負擔過重,新任領導班子怕受瞀亂,而不愿意接賬形成“節節賬”;三是在正常的會計更換過程中,由于長時間沒有給會計發工資或是會計手中的經濟手續沒有處理到頭而造成遲遲不交賬,形成“節節賬”。
(2)賬務不公開,收支不同群眾見面,或者為應付檢查,避實就虛,賬務公開流于形式,民主監督制度不落實。目前全縣大多數村上都設有民主理財小組,有近×××的村也稿了財務公開,但真正按有關規定進行賬務公開的,只有高陽等少數鄉鎮,占不到全縣總村數的×××。絕大多數村組的民主監督和財務公開流于形式。有的是為應付檢查,臨時公開一下,有的是群眾反映強烈,在有關部門催促下才公開,還有個別村近×××多年來就沒有公開過。從公開的內容來看,大多是農戶欠集體的或其他有關村上的一些基本情況、政策知識等,而對于村上的收支情況、大型工程建設和籌資籌勞使用情況等群眾普遍關心的,也是財務公開中應當必須公布的核心內容卻避而不公開,群眾意見很大。
(3)不按規定的財務程序辦事,村干部直接插手管錢管物,坐支收入,使財會人員形同虛設。有的村干部把收入的錢不入賬,直接用于其他開支,形成“坐支”,有的長期使用或借用村組集體資金,兩、三年不清理手續,還有的一手管票,一手管錢,收支無計劃,審批無制度,民主理財和民主監督更是形同虛設。這類問題的產生,多數是因為村干部缺乏必要的財經法規知識和會計基本常識,不懂得資金收支的賬務處理程序和有關時限要求,主觀上無意識地違反了有關財經法律法規,造成村上財務管理混亂;還有個別村干部明知道該怎樣做,但為了個人私利或少數人的利益,主觀上有意擺脫村財務人員和民主理財小組的監督,搞暗箱操作,有意侵吞村組集體資金。
(4)村級財務人員業務素質低。現在有超過×××以上的村會計對現行的會計制度和財務程序不了解、不掌握,有的長期采用單式流水賬,只簡單地記錄現金的收支,對其他會計核算內容不記錄、不核算,不能全面地反映和監督村組集體資產的全貌;有的繼續采用“收付實現制”做為賬務處理基礎,村組集體的債權、債務不掛賬,形成內部往來混亂,欠人和人欠手續不清,債權債務不明;還有的個別村會計根本就不記賬,形成“包包賬”。
上述問題的存在,造成了村級財務管理混亂,集體資產流失嚴重;干群矛盾突出,群眾上訪不斷;更有甚者,農村財務問題在個別地方已經成了爭奪農村基層政權的導火索和武器,成了農村不穩定的主要因素,已經到了不治理不行、非治理不可的地步。
二、什么是“村賬鄉管縣監督”
目前,農村財務管理的基本模式有三種:一種是村賬村管,一種是村會計集體辦公,一種是村會計委托制。我們現在倡導和推行的是“村賬鄉管縣監督”的管理機制。那么什么是“村賬鄉管縣監督”?具體講,就是在堅持村組集體資金的所有權、使用權、審批權不變的前提下,在各鄉鎮農經站內設立“村級財務管理中心”,負責管理村級兩稅附加資金、籌資籌勞資金和撥付到村組的各類財政性資金。管理中心根據村數多少和業務量大小,設立專職會計1-×××名,專門負責村級的會計事務。各村只設一名報賬員,其他財務人員不再設立。管理中心按照有關規定,每半年公開一次賬務,對“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的事項要根據實際情況隨時公開,接受群眾監督,年終由縣農經部門負責對管理中心的賬務進行審計。會計檔案按一村一柜的形式統一由管理中心負責管理。在具體業務操作過程中,經濟業務發生后,首先由村民主理財小組進行事實審核,無誤后,加蓋民主理財專用章,經村領導審批,由村報賬員報送村級財務管理中心,由管理中心進行法規審核,并加蓋賬前審核章后由專職會計進行賬務處理。
我縣從**年4月份開始,在平路廟鄉進行“村賬鄉管”的試點工作,同年10月15日,縣委、縣政府在平路廟鄉召開全縣農經工作會議,會議出臺了《中共×××委×××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農村經營管理工作的意見》(**發[**]13號)、《中共×××委辦公室×××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農村財務集中管理實施方案〉的通知》(**辦發[**]22號)兩個文件,魚茂勝副縣長作了專題安排,要求到**年底×××個鄉鎮全部實行“村賬鄉管縣監督”的賬務管理機制。到目前,全縣已到位運行的有平路、龍陽、龍池、永豐、陳莊、賈曲、坡頭、高陽×××個鄉鎮,正在籌備運行的有興鎮、三合、城關、東陳、孫鎮、荊姚等×××個鄉鎮(主要因辦公場所問題暫時沒有運行)。
三、推行“村賬鄉管縣監督”的依據
“村賬鄉管”是廣大群眾和基層農經工作者不斷探索出來的、規范村級財務管理的有效機制,在一些地方,也經過了由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具有很強的群眾基礎。而農村稅費改革的實施,為推行“村賬鄉管”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1、《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年3月27日)中明確指出:“農業稅附加、農業特產稅附加由農業稅征收機關與正稅同步征收,實行鄉管村用,由鄉鎮經營管理部門監督管理,只能用于村級組織正常運轉需要,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截留、平調”。2、《×××農業稅附加農業特產稅附加管理使用辦法(試行)》(陜政發[**]22號)第二條規定:“兩稅附加屬集體所有資金,由鄉(鎮)財政(農稅)所征收后,按比例足額劃轉鄉(鎮)農村經營管理站,由鄉(鎮)農村經營管理站按村建賬,納入村集體財務管理,專款專用”。3、《中共×××委辦公室×××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辦發[**]09號)規定:“征收的農業稅附加和農業特產稅附加屬集體性資金,全部用于村級開支,實行鄉管村用、專戶儲存、專款專用,由鄉鎮農經站監督管理。村級各項開支要實行村務公開、村民監督和上級審計”。4、縣政府轉發市政府《關于推行村有鄉管理統一結算。制度進一步加強和規范村級財務管理工作的通知》(**政發[2004]20號)也明確要求村級財務要推行村有鄉管統一結算的財務管理機制。也就是說,隨著農村稅費改革,中、省、市、縣都要求村級財務實行“村賬鄉管”的管理機
制。這些都從政策方面為實行“村賬鄉管”提供了依據和支持。另外,從各地的實踐來看,“村賬鄉管”已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如《人民日報》**年7月專題報道了****的“村賬鄉管”的經驗;《新華每日電訊》(**年5月15日)報道說岳陽“村賬鄉管”后財務不混亂了、干部不亂花了、干群關系好了;《經濟日報》(**年8月12日)以“農民的呼聲:打開村賬暗箱”為題報道了××ד村賬鄉管”的情況;《陜西日報》(**年)就省內×××、×××、×××等縣市的“村賬鄉管”也做了經驗介紹。從政策和實踐兩個方面不難看出,現在推行“村賬鄉管”不再是理論問題,而是實踐問題,不是說的問題,而是干的問題。
四、推行“村賬鄉管”的意義
首先,“村賬鄉管”從機制上避免了換人不交賬的“節節賬”、賬目不清的“包包賬”、村干部直接插手管錢管物、財務不公開等問題的發生,是稅費改革后農村財務規范化管理的現實要求;體現了正確處理農村改革、發展、穩定三者關系的方針,能更好地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和保護農村生產力;是廣大群眾和基層農經工作者的創舉,是現階段農經干部實踐“三個代表”和與時俱進精神的體現。其次,推行“村賬鄉管”能夠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從我縣試點的平路廟鄉來看,**年因推行村賬鄉管、壓縮村級財務人員×××人,年節約費用×××萬元。從全縣來講,全部推行“村賬鄉管”后,村級財務人員將從現在的×××人壓縮到×××人,減少×××人,減幅達×××,每年僅人頭工資就可節約近×××萬元,減輕了農民負擔。同時,推行“村賬鄉管”可以有效化解農村的基本矛盾,密切干群關系,維護農村穩定,保持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
當然,也有一些干部從村民自治的角度出發對推行“村賬鄉管”提出異議,我們認為,“村賬鄉管”與村民自治并不矛盾,實行村賬鄉管的前提是“三權不變”,即資金的所有權、審批權、使用權不變,“三權不變”就保證了村民自治的權力完整。現在我們不能無視村級財務的混亂而一味地強調村民自治,擺脫政府的有效監督和規范。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幫助廣大農村干部和群眾提高法治觀念和法治意識,更好地實行村民自治。當前黨的農村工作的中心是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農村財務管理也必須服從和服務于這個中心。凡是有利于農村經濟發展、有利于農民增收和有利于農村穩定的辦法,群眾滿意和擁護的辦法,就是好辦法,也就是說,推行“村賬鄉管”已不再是理論問題,而是實踐問題,不是說的問題,而是干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