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互聯網安全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互聯網金融主要有以下特點:一是資源開放性,基于互聯網開放共享的特點,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等互聯網技術,對海量信息進行檢索、整理和組織,進而扁平化互聯網信息資源,以滿足對金融信息的需求,使用戶獲得金融信息的方式更便捷;二是成本低、效率高,通過P2P直接交易進行金融資源的優化配置,使資金供求信息在互聯網中形成“池”效應,資金供求雙方可以通過網絡平成交易,無傳統中介、無交易成本,通過大數據的分析和挖掘,能夠更快更好地完成風險評估,業務處理速度更快;三是發展速度快,依托于大數據、云計算和電子商務的發展,互聯網金融得到了快速成長,出現了眾多互聯網金融新模式,如互聯網支付、P2P網絡借貸、網絡小額貸款、眾籌融資等;四是風險大,由于缺乏金融風險控制經驗,我國信用體系尚不完善,互聯網金融的相關法律不健全,互聯網金融違約成本較低,互聯網金融的普惠特點容易誘發惡意騙貸、卷款跑路等風險問題,其傳染隱蔽性、擴展性的特點,可能會波及整個金融市場,甚至引發金融風險。
二、互聯網金融信息安全概況
一是互聯網金融企業自身的信息安全相對于傳統金融企業仍較薄弱,其中不完善的密鑰管理及加密技術將會給互聯網金融數據安全和業務連續性帶來嚴重影響,如2013年4月,豐達財富P2P網貸平臺遭到持續攻擊,網站癱瘓5分鐘,2014年3月網貸之家官網遭到惡意攻擊等。二是互聯網金融企業自身的內部風險控制亟待提高,管理也存在較大局限性,互聯網金融企業雖然可以依據大數據來分析用戶的行為,監管各種交易風險,但是這些更多的是對微觀層面的控制,很難從宏觀上進行監控,如2013年8月的光大證券烏龍指事件。三是用戶認識度不高,用戶對互聯網金融借助的大數據云技術概念和技術缺乏了解,沒有考慮自身的需要,完全照搬國外經驗,以致資源利用率不高,導致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四是消費者信息安全防范意識仍舊薄弱,如點擊不明鏈接,遭受木馬攻擊,導致泄露支付賬號和密碼以及消費者身份信息等。
三、互聯網金融信息安全風險分類
1.信息技術風險
一是計算機客戶端安全風險,目前互聯網金融客戶端基本采用用戶名和密碼進行登陸的方式,缺乏傳統金融行業的動態口令、U盾等輔助安全手段,一旦客戶端感染病毒、木馬等惡意程序將嚴重威脅互聯網金融賬戶和密碼安全。二是網絡通信風險,在互聯網環境下,交易信息通過網絡傳輸,部分互聯網金融平臺并沒有在“傳輸、存儲、使用、銷毀”等環節建立保護敏感信息的完整機制,互聯網金融中的數據傳輸和傳輸等過程的加密算法,一旦被攻破,將造成客戶的資金、賬號和密碼等的泄露,給互聯網金融信息安全造成嚴重影響。三是互聯網金融業務系統及數據庫存在漏洞風險,互聯網平臺面臨網頁掛馬、數據篡改、DDoS攻擊、病毒等信息安全風險,數據庫系統存在越權使用、權限濫用等安全威脅。
2.業務管理類風險
一是應急管理風險,絕大多數互聯網金融企業沒有較好且完備的應急管理計劃和災備系統,業務連續性較差,一旦發生電力中斷、地震等災害,將給公司造成非常大的損失乃至導致破產。二是內控管理風險,互聯網金融企業大多存在內控制度的建設不完善和執行力欠缺的問題,員工的不當操作以及內部控制的失敗,可能在內部控制和信息系統存在缺陷時導致不可預期的損失。三是外包管理風險,目前大多數互聯網金融企業基本采用外包的形式為企業提供業務或技術支持。如果缺乏業務外包管理制度或未明確業務外包范圍,將導致不宜外包的核心業務進行外包,出現泄密風險。四是法律風險,目前有關互聯網金融的法律法規不完善,缺乏監管措施,這些將影響互聯網金融的健康發展。
四、構建互聯網金融信息安全風險體系
1.建全互聯網金融監管的法律法規
一是完善互聯網金融法律法規,制定互聯網金融信息安全行業標準,提高互聯網金融企業的安全準入門檻,明確互聯網金融企業的法律地位和金融監管部門以及政府監管職責和互聯網金融的準入和退出機制,從而搭建起互聯網金融法律體系。二是構建包含一行三會、司法和稅務等多部門的多層次、跨行業、跨區域的互聯網金融監管體系。三是提升互聯網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力度,加強信用環境建設和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暢通互聯網金融消費的投訴受理渠道,逐步完善互聯網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的法律制度框架,建立消費者保護的協調合作機制。
2.建立互聯網金融信息安全技術標準
建立互聯網金融信息安全技術標準,增強互聯網金融企業的協調聯系機制,加強信息安全風險的監測和預防工作,加快與國際上有關計算機網絡安全的標準和規范對接。整合資源,建立以客戶為中心的互聯網金融信息安全數據庫,以實現數據的歸類整理分析和實時監控業務流程。
3.加強互聯網金融信息安全技術體系建設
目前我國互聯網金融系統核心技術缺少自主知識產權,加之“棱鏡門”的出現,使我國互聯網金融計算機系統存在較大的風險隱患。因此,必須加強互聯網金融信息安全技術體系建設,在核心軟硬件上去除“IOE”,開發具有高度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使在互聯網金融的關鍵領域和關鍵環節使用國產化軟硬件設備,提升互聯網金融的信息安全風險防范能力,加大對信息安全技術的投入,以信息安全等級保護為基礎,建立基于云計算和大數據的標準體系,應用PDCA的思想,從整個信息系統生命周期來實現互聯網金融長期有效的安全保障。
4.建設互聯網金融信息安全風險評估應急體系
為了滿足對煤礦安全生產各個環節快速、全面的監測,平臺將各類安全監控系統和生產過程控制系統等多個異構子系統的數據,通過統一的采集模塊,經分析后存儲到平臺數據倉庫中,并依據生產中的各類實際業務邏輯需要,由表示層向用戶展現各類信息。平臺整體架構由3大模塊組成,分別是數據采集、數據分析存儲以及Web終端模塊。
1.1采集模塊
采集模塊的主要功能是將各類異構子系統的數據統一采集到一起,為后期的各類業務分析與展示提供數據基礎。針對瓦斯監控系統、人員定位系統、電力監控系統等各種安全生產監控系統,平臺通過標準的數據協議進行數據適配,兼容不同廠家不同版本的此類系統,提供一致的數據采集方式,生成協議規定的標準格式。而對于生產過程控制相關的各類子系統,如主膠帶監控系統、生產用水系統和壓風機監測系統等,平臺通過提供統一的OPC適配模塊,實現數據的采集。這種分系統適配的方法,為平臺開發實現帶來了明顯的好處,那就是特殊系統提供專有的數據適配模塊,如安全監控類子系統;對其它較相似的子系統使用通用的適配模塊,如各類生產過程子系統,非常方便后續子系統的接入,增加了對異構系統融合的擴展性,提高了子系統的接入速度,降低了接入成本和維護代價。
1.2分析存儲模塊
將各類子系統按照相關協議,生成格式化的數據文件,由采集模塊通過統一的傳輸協議和傳輸網絡,上傳到解析服務器,由數據分析與存儲模塊,將各類數據經過分析后,寫入到數據庫服務器中。由于所有數據都遵循標準的協議約定,因此,數據解析和數據寫入相對獨立,處理流程相對簡單,處理速度也比較快。
1.3Web終端
Web終端分為3個部分,分別分為數據處理層,業務邏輯實現層和表示展現層。數據處理層是根據業務邏輯層的要求,向平臺數據服務器請求各種類型的數據,并以數據集的形式返回給業務邏輯層,業務邏輯層將獲得的數據進行一定的邏輯分析后,再由表示層根據用戶的要求,以合理的組織方式予以展現。對于用戶的某些反饋所產生的數據,也最終通過數據處理層而存入數據庫中。Web終端基于.NETFramework和ASP.NETMVC實現,并以重慶研究院自主研發的通用的Web框架Cqccri.Web.Framework為基礎,支持插件的開發模式和自動的菜單處理與權限控制技術,方便快速地展開各種業務的實現。各子系統業務模塊插件以寄宿的方式,運行于基礎框架之上?;A框架還提供了統一的消息傳遞機制、異常處理、報表模板、日志記錄查詢等,滿足平臺的開發需要,提供報表、曲線、柱圖等各類展現方式。平臺的Web終端還提供了基于SVG的動態矢量圖形技術,模擬礦井實際生產環境和生產過程流程,與實時數據相結合,將相關子系統數據實時準確地展現在模擬生產環境圖上,提供直觀全面的實時監管。
2平臺功能模塊
系統主要功能模塊包括安全監控類系統和生產過程控制類系統2大模塊,并添加了集成報警與管理模塊,組成了平臺的主要功能與特點。
2.1安全監控功能模塊
安全監控功能模塊包括了瓦斯監控、人員定位和電力監控3個主要的監控類子系統,提供包括實時數據展示、歷史報警查詢與統計、井下員分布、人員考勤、人員下井記錄和變電站電壓電流實時監控等功能,并提供報表統計和曲線柱圖等多種展示樣式。
2.2生產過程功能模塊
生產過程功能模塊包括生產過程控制類子系統的功能,提供了這些主要設備的運行參數與運轉狀態,它與安全監控功能模塊類似,提供實時數據與歷史報警查詢,并提供報表和圖表等多種展示方式。
2.3集成報警與管理功能模塊
集成報警與管理功能模塊,是平臺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充分利用了移動互聯網與智能終端相結合,提供諸如手機短信、手機簡報和手機視頻等多種展示方式,并利用基于SVG的動態模擬圖形,在各種智能終端上提供友好直觀的生產過程和生產環境的實時模擬數據顯示??紤]到實際的操作需要和用戶體驗的友好性,并充分利用移動終端與電腦終端的不同特點,平臺提供基于PC端的后臺管理功能,管理員可以方便的進行用戶權限管理與分配、簡報模板編輯、手機短信人員分組管理和報警條件編輯。
3平臺特點
1)通過面向移動互聯網的煤礦安全監測平臺,可以隨時隨地通過移動終端了解煤礦生產重要數據,這是區別于以往電腦終端監控的一個創新,各級領導和管理人員可以更方便地查看各類關鍵信息,保證重要監管監測信息的及時傳遞,為快速處理各類事故和下達各種決策提供支持。
2)其次,平臺以B/S模式為移動終端提供訪問服務,實現了一次部署,跨平臺訪問,全面兼容An-roid、IOS、WindowsPhone等多個移動操作系統,不僅省去了開發與維護不同平臺App的費用,也降低了軟件頻繁升級,給用戶帶來的各類麻煩。
3)平臺提供了重要生產場所的實時視頻監控,可以通過智能手機實時瀏覽視頻信息和錄像回放。在移動終端實現生產現場的模擬圖形顯示,在行業中也是一次新的嘗試。
4)平臺實現了各個不同的異構系統關鍵數據的快速整合;在Web開發上,充分利用MVC技術,實現基于插件的開發模式,快速完成不同子系統的功能集成。
5)利用智能終端實現對煤礦安全生產的監管,這也是對監管模式的一次創新與嘗試。
4結論
計算機系統技術要根據操作者的要求進行信息輸送任務,在運作的過程中,首先要保證信息通訊網絡的穩定性和流暢性,這樣才會保證信息的安全送達和傳輸,我國在這方面引進了國外的先進技術,但是這種設備缺乏嚴格的篩選,提高了計算機安全問題的風險。
2互聯網時代公安計算機信息安全存在的問題
2.1公安機關工作人員對于信息安全風險問題不重視
很多公安機關基層的工作人員對于計算機信息安全存在的風險問題不夠重視,相關的部門領導受傳統的管理理念影響頗深,缺乏一定的開拓精神,在工作方式上面也是統一采用原始存在的手段和方法,甚至在具體的工作開展過程中,態度比較被動,即使在發生問題后,也沒有采用積極的措施進行補救。
2.2對于信息轉移媒介的管理不完善
所謂的信息轉移媒介主要指的是外部網絡和公安內部網絡之間進行交流和傳播的一個橋梁,公安機關的工作人員在相關的技術管理方面考慮的不夠周到,導致了大量的信息在進行轉移的過程中,容易出現問題,在出現問題之后,由于公司中缺乏專業的技術支持,導致只能將有問題的移動介質拿到外邊的修理店鋪進行維修,這種維修方式不僅不夠安全,也為很多黑客創造了機會。
2.3對于維護信息安全的很總要性認識不到位
公安工作人員在利用互聯網開展工作時,通常都是將公安機關的數據內部網與外部服務器進行連接,這種運作方式比較單一,但是在數據的相關安全問題管理方面存在漏洞,如果一旦有黑客潛入公安系統,這種簡單的操作模式方便黑客對數據進行更改,這對整體的數據傳送系統造成了危害,事后再對系統進行修復的話,工程力度比較大,非常耗費時間,有些重要的數據一旦遺失將會無法追回。
3互聯網時代公安計算機信息安全問題應對的策略
3.1加強公安人員的信息管理安全培訓力度
加大公安機關內部工作人員對信息安全管理內容的培訓宣傳力度,首先領導應該發揮帶頭作用,制定良好的規章制度,提高基層工作人員的安全信息管理意識和理念,讓大多數民警認識到計算機安全問題發生的危害性,并自覺提高技術能力,積極的發現問題,將防范為主和修復為輔的方法貫徹到底。
3.2加大公安信息安全網絡軟件的建設
首先加大有關部門和合作軟件公司之間的交流力度,在滿足雙方需求的基礎上,增大彼此協調溝通的空間,幫助軟件公司研究和開發出更加先進的硬件設備,確保信息轉移介質的質量,并能及時對危害物質進行有效查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軟件的利用效率,保證信息安全有效。
3.3加強公安計算機安全管理的隊伍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