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微塑料污染現狀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廣州市;固體廢物;二次污染
1 廣州市固體廢物污染現狀
1.1 廣州市工業廢物污染現狀
近年來,廣州市工業生產產生的固體廢物急劇增加,組成成份日趨復雜。2005年全市固體廢物產生總量達2334萬噸,其中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就占有1400萬噸,該市固體廢物的處理處置總量雖接近1000萬噸,但現有的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設施數量上遠遠不能滿足廢物處置需求,設施建設普遍簡陋,達不到“無害化”的標準,二次污染嚴重。
1.2 廣州市城市生活垃圾污染現狀
目前廣州市平均日產垃圾6300噸。生活垃圾,主要在位于黃埔區的大田山垃圾填埋場集中處理。但由于各種原因,這些生活垃圾在處理過程中又給當地的居民群眾造成了較為突出的二次污染。尤為令人吃驚的是,已開場10多年、并計劃將于年內關閉的大田山垃圾填埋場,其污水處理系統至今還處于調試階段,大量未經任何處理的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涌里。
1.3 廣州市有毒化學固體廢物污染現狀
目前廣州市每年的危險固體廢物產量約為2萬噸,廢舊電子電器12萬噸,廢塑料包裝物和農用薄膜32萬噸。其中醫療廢物進行集中處理處置的只有廣東生活環境無害化處理中心等3家,醫療廢物集中安全處置達標率只有40%;大量的危險廢物被不規范焚燒或傾入沒有采取防滲措施的生活垃圾填埋場,甚至直接排入環境中,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
1.4 廣州市白色污染現狀
廣州市目前使用的是EPS(俗稱白色)泡沫塑料快餐具,其年消耗量在20億~30億只,大量棄擲的泡沫塑料快餐具形成“白色污染”。21世紀廣州市的白色垃圾有300多萬噸。由于EPS泡沫塑料消耗的是無法再生的石油資源,用作發泡劑的氟利昂是對地球大氣臭氧層造成不可逆轉破壞的“元兇”,它埋在地里會使土壤劣化,焚燒處理又會產生10余種有毒氣體污染空氣,故而成為災難性的“白色污染”。它已同汽車尾氣、有磷洗滌劑一起被列為我國環保治理的三大重點。因為白色垃圾需要百年以上時間才可以在自然界自然降解,所以解決它的污染問題被稱做百年難題。
2 廣州市固體廢物污染治理對策
2.1 工業固體廢物污染的治理對策
(1)冶金廢渣的治理對策。
①高爐渣:高爐渣的產量隨冶煉技術及礦石的品位不同而變化。高爐渣屬于硅酸鹽材料。它化學性質穩定,并具有抗磨、吸水等特點,可供廣泛應有,國內對高爐渣的應用都很重視,美、英、法、日本等國高爐渣的利用率已達100%,甚至出現了很多專營高爐渣商品的公司和工廠。我國高爐渣的利用率已達85%以上。為了適應不同的用途,高爐渣可分別被加工成水渣、礦渣碎石和膨脹礦渣等幾類主要產品。
②鋼渣:鋼渣是煉鋼過程中排出的固體廢物,包括轉爐渣、電爐渣等。煉鋼過程中的排渣工藝,不僅影響到煉鋼技術的發展,也與鋼渣的綜合利用密切相關。目前,煉鋼過程的排渣處理工藝大體可分為如下四種:冷棄法;熱潑碎石工藝;鋼渣水淬工藝;風淬法。
(2)化工固體廢物的治理對策。
①對硫鐵礦燒渣,應根據其含鐵量的不同確定其用途,鐵含量高的應回爐煉鐵;低鐵、高硅酸鹽的硫鐵礦燒渣宜做水泥配料。
②鉻渣可代替石灰石作煉鐵熔劑。在冶煉過程中鉻成為金屬進入鐵組分中,可徹底消除六價鉻浸出的危害;根據鉻渣在高溫下能還原成低價態無毒鉻的原理,可將鉻渣摻入煤中用于發電、用鉻渣作玻璃著色劑或鈣鎂磷肥和鑄石。還可利用碳對鉻渣進行干法還原除毒;用電解法處理鉻酸、生產鉻鹽精、回收原理含鉻硫酸氫鈉等。
③燒堿鹽泥可采用抽濾、沉淀過濾法進行處理,或用于制氧化鎂等;含汞鹽泥可用次氯酸鈉氧化法、氯化-硫化-熔燒法進行處理,并回收金屬汞。
④電石渣可制水泥或代替石灰作各種建筑材料、筑路材料等,還可用來生產氯酸鉀等化工產品。
⑤其它化工廢物,如,磷渣可燒制磷酸;甲醇廢觸媒可生產鋅-銅復合微肥;溶劑廠母液可生產二甲基甲酰胺等;染料廢渣制硫酸銅等產品;膠片廠的廢膠片和廢液可回收銀。
2.2 生活垃圾污染的治理對策
(1)填埋法。
①垃圾填埋場的選址。選址時遵循的原則是:遠離生活區和水源地;避開上風口和水源地上游;自然地理條件不適宜飄浮擴散和滲漏。
②對填埋場需要進行嚴格的防滲漏處理,以免垃圾中的有害物在雨水或地表徑流的沖刷下隨水滲漏,污染地下水和相鄰土壤。
③垃圾場表面覆土和排氣管網設置。
(2)堆肥法.
堆肥生產的主要工藝過程是:生活垃圾-分類-破碎-發酵-烘干-磨粉-配料-造粒-干燥-包裝-出廠。如果是生產一般堆肥,則在發酵工藝完成后,即可直接使用;如果生產有機復合肥,則在配料工藝需要添加一定配比的化肥。有機復合肥的有效肥力是一般堆肥的4~5倍。目前廣州市的固體污染只有少量是用的堆肥法處理。
(3)焚燒法。
廣州市現在有1座大型垃圾焚燒廠――李坑垃圾焚燒廠。李坑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一期是廣州市重點工程項目之一,項目總投資7.25億元。投入運行的一期工程設計日處理垃圾1040噸,占目前廣州市日產生活垃圾量的約1/7;該廠年發電1.3億度,能滿足10萬戶家庭生活所需,是符合廣州特點,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的垃圾焚燒發電廠。利用垃圾發電、“變廢為寶”是李坑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有別于垃圾填埋場的一大亮點。該項目還是國內第一個采用中溫次高壓參數的焚燒發電廠,通過提高蒸汽溫度和壓力有效提高蒸汽回收效率,使發電量增加20%以上。此外,與垃圾填埋場需大量占用土地不同,該廠在設計原則上盡可能節約用地,目前一期用地僅為3.2萬平方米,是興豐垃圾填埋場的1/10。
3.3 白色污染處理方法
①實行垃圾分類,以利回收利用。清潔的廢塑料制品可重復使用、造粒、煉油、制漆、作建材等。而從垃圾場重新分揀廢塑料制品,則費時費力,且塑料的利用價值也很低。所以一定要在廢塑料制品進入垃圾流之前將其分類回收上來。目前,發達國家大都走回收利用的路子。我國城鎮盡快推行垃圾分類棄置已勢在必行。
②依靠科技進步,發展可降解塑料。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已研制成功以植物淀粉為主要原料的可降解塑料,大大縮短了其可降解周期。廣州市新型塑料的研制也取得了重大進展,已經和正在開發出以淀粉、秸稈纖維、天然草漿等材料制成的“綠色”替代品。
③加強立法,強化管理,盡量減少或控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的生活用品。以法規的形式明確生產者、各級銷售者和消費者回收利用的義務。目前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已明令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快餐餐具。廣州市也為此專門制定了地方性法規,扼制“白色污染”的污染源。
2.4 廣州市垃圾二次污染的防治措施
(1)填埋場場底防滲。
為防止垃圾滲濾液污染地下水,必須在填埋場底采取有效的防滲措施。以前垃圾填埋場底部都鋪放一層防滲材料,主要有黏土、瀝青、塑料膜等合成橡膠等。近幾年國外開始采用人工合成防滲層,有的采用雙防滲層,效果明顯好于前者。垂直防滲可采用帷幕灌漿、不透水布等。各填埋場可根據具體工程和水文地質情況,采取相應的防滲措施。
(2)滲濾液的收集處理。
垃圾滲濾液的處理方法包括生物、物化及土地處理法。生物處理法包括好氧處理、厭氧處理和厭氧 -好氧處理。物化法主要有化學混凝沉淀、電解氧化、活性炭吸附、密度分離、化學氧化、化學還原、膜滲析、汽提、濕式氧化等多種方法。和生物法相比,物化法受水質水量影響小,出水水質穩定,尤其對 BOD/COD 較低而難以生物處理的垃圾滲濾液有較好的處理效果。由于物化法處理費用較高,一般用于滲濾液預處理或深度處理。滲濾液的土地處理包括慢速滲濾系統( SR )、快速滲濾系統( RI )、表面漫流快速滲濾處理系統( ARI )等多種土地處理系統。土地處理主要通過土壤顆粒的過濾,離子交換吸附和沉淀等作用去除滲濾液中懸浮顆粒和溶解成分。通過土壤中微生物作用使滲濾液中有機物和氮發生轉化,通過蒸發作用減少滲濾液量。
(3)填埋氣的處理和回收利用。
①填埋氣的收集。由于大部分沼氣在填埋場填埋過程中就已形成,所以沼氣采集應在填埋過程中就開始實施。在荷蘭,對正在使用的垃圾場,主要采用立式或水平式收集技術。立式采氣系統是在垃圾場的填埋過程逐步建造成的,其方法是在填埋場內均勻分布豎立大口徑鋼管,在每個鋼管外砌筑豎井,當填埋厚度達到 2 ~ 5 米時,將鋼管向上抽一部分,并繼續砌筑,直到填埋場達到設計高度,然后將鋼管移走。
②填埋氣的凈化。溶劑吸收法是目前較為成熟的沼氣凈化方法,如采用雙塔式溶劑吸收法提純垃圾沼氣,設備簡單、成本低、操作簡便,凈化效果好。
2.5 廣州市固體廢物優化方法
1)用作生產建筑材料。許多工業廢渣的成分,性質類似于天然建筑材料或人工制成的建筑材料,如含有鈣、硅、鋁等氧化物并具有(或潛在有)水硬膠凝性的廢渣,可作水泥、磚瓦等墻體材料;具有一定強度、體積穩定的廢渣和廢石,可作混凝土骨料。目前,利用熱電廠的粉煤灰筑路,利用燃煤的灰渣做鋼廠鑄錠保護渣、巖棉制品、水泥原料等,不僅獲得了良好的環境效益也獲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2)回收資源和能源。許多廢石、尾礦、廢渣等都含有一定量的金屬元素或含有提煉金屬元素所需的輔助成分。若是用于冶金、化工生產,可收到良好的經濟和環境效益。每年從廢物中回收利用的金屬在各種金屬產量中所占的比例為:鋁18%,銅50%,鉛50%,鋼鐵31%。回收垃圾中的廢紙可節約大量的造紙木材,還可以減少由木材造紙工藝中的一系列污染
參考文獻
[1]米歇爾.E.亨斯脫殼.城市固體廢物的處置與回收[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1992.
[2]赫英臣,孟偉,鄭丙輝.固體廢物安全填埋場選址與勘察技術[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8.
[3]劉均科.塑料廢棄物的回收與利用技術[M].北京:中國石化出版社,2000.
一、制定印發了實際辦法
根據《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實施辦法》,結合我州實際情況,聯合州生態環境局制定印發《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實施辦法》下發各縣和州直有關部門,將階段性目標任務和重點工作進行分解落實,明確了各縣部門的職能職責、階段性目標任務。
二、加強了重點領域塑料污染治理
結合實施方案目標任務和重點工作,重點推進了商貿、郵政、文化旅游、機關事務、工業領域的塑料污染治理工作:
(一)加強商貿領域塑料污染治理,一是開展大型商場塑料污染治理工作。推進情況檢查,抽查鄰你、民貿、天龍電器超市按要求落實塑料購物袋明碼標價、有償提供,有無使用不合格塑料購物袋等情況;二是開展農貿市場專項禁塑工作檢查。在檢查中,積極引導經營者、消費者樹立“節能減排、環保消費、綠色消費”的理念,教育廣大經營者自覺遵守國家“禁塑令”有關規定,做到不進、不銷、不提供超薄塑料購物袋。
(二)加強郵政領域塑料污染治理。一是明確目標,壓實企業主體責任。成立郵政業生態環保工作領導小組,制定《郵政管理局行業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實施方案》,明確行業生態環保工作任務清單,將企業生態環保工作納入日常管理。二是加強調研,規范統計口徑。加強對郵政公司、順豐、情歌物流等企業實地調研,掌握企業實際狀況,并對存在的問題予以指導,推動行業生態環保工作進度;組織生態環保工作培訓,通報寄遞企業環保統計工作中存在的統計口徑不一致、數據不準確等問題,要求企業注意認真復核,確保數據準確性。三是加強培訓,提升從業人員業務水平。組織全州州郵政公司、寄遞企業負責人及相關工作員約80人參加培訓。宣貫行業“9792”工作各項標準、解讀工作方案等相關文件,制作郵政行業生態環境保護培訓課件,開展“綠色環保”業務技能培訓,對行業生態環保基本知識、膠帶封裝方法等內容的進行講解示范,提升從業人員生態環保知識水平。四是加強檢查督導,確保指標落地落實。開展轄區寄遞企業環保膠帶、包裝袋和填充物等使用情況專項檢查,摸清底數和現狀,指導寄遞企業建立實施統一采購制度,使用達標塑料制品,落實綠色采購要求,嚴把采購和收寄關口。截至去年11月底,全州各寄遞企業電子運單使用率已達100%,環保包裝袋使用率達到69%,45毫米以下“瘦身膠帶”封裝比例達80%以上,環保填充物使用率達到64%,電商二次包裝率已降到34%,設置可循環回收裝置60個,各企業采購或租賃新能源汽車合計20余輛實施
(三)加強文化旅游領域塑料污染治理。一是加強重點企業的監管。按照實施辦法加強A級旅游景區、旅游度假區、生態旅游示范區塑料污染治理工作推進落實,嚴禁相關企業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星級飯店嚴禁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水杯、垃圾袋,客房禁止使用帶一次性塑料包裝的洗漱用品、塑料洗衣袋,餐廳食堂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桌布,不主動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二是結合各項創建,推動塑料污染治理工作落到實處。在今年的A級旅游景區評定、復核,在游度假區創建,在生態旅游示范區創建和星級飯店、文化主題飯店等品牌酒店的創建過程中都把塑料污染治理工作作為重要的考核內容之一,在檢查過程中,對餐廳餐具,客房用品的使用情況均進行認真的檢查,確定未使用塑料制品及一次性用品后,才能進入評定,同時將長期接受社會和游客監督。
(四)加強機關事務領域塑料污染治理。一是加強各縣市管理。明確“禁塑”工作目標、實施范圍及時間節點等,要求各縣(市)、州級各部門特別是機關食堂嚴格落實“禁塑”工作要求。二是加強宣傳,營造氛圍。今年6月,結合節能宣傳周活動安排,利用LED電子屏、懸掛橫幅及知識展板等形式積極宣傳,為“禁塑”工作開展提供輿論宣傳,營造氛圍。在節能宣傳周啟動儀式上向參加活動人員發放宣傳冊、可降解環保袋等宣傳物品達上千份。通過一系列舉措,向黨政機關工作人員及群眾宣傳普及相關環保知識,進一步提高大家節能環保意識。三是帶頭示范,采購節能環保產品。在集中管理辦公區,引導物業公司同步落實“禁塑”工作要求,停止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如在會務茶水服務上,提倡使用可循環利用或者可降解塑料制品杯子。
(五)加強工業領域塑料污染治理。按照要求加強對禁止生產塑料制品企業的監督檢查。經檢查,目前,無生產塑料購物袋、生產聚乙烯農用地膜、生產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生產含塑料微珠日化產品的企業。
三、加強督導檢查
一、固體廢棄物來源
經過調查,我縣的農村固體廢棄物來自兩個大的方面:一是農業生產過程中自產的,有農田秸桿、雜草,果園的落葉、枝干等;畜牧業生產中產生的牲畜和家禽糞便;農產品加工中產生的下腳料;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廢棄物。二是由城市以不同的方式轉嫁給農村的固體廢棄物,如城市生活垃圾。
二、污染現狀與危害
1、廢棄塑料
廢棄塑料污染有兩方面,一是地膜殘留的污染。我縣的設施農業近年來發展較快,伊山鎮、南崗鄉、下車鎮、東王集鄉等鄉鎮都有較大規模的設施農業,其中農膜和塑料薄膜使用量較大。2013年上半年,灌云縣新增高效農業面積4.8萬畝,其中設施農業0.65萬畝。按照畝均用農膜6千克,僅此1項我縣新增的廢棄農膜就達到39噸。絕大部分廢棄的農膜不能夠迅速降解,且回收價值低、難度大,農民的積極性不高,造成大部分農膜堆在田間地頭,部分殘留在土壤中,改變了土壤的結構,影響作物生長和田間管理。二是白色污染嚴重。廢棄的塑料制品名目繁多,如各種塑料包裝袋、食品袋等[2]。
2. 農業秸稈
經濟在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農民的生活方式在逐步的改變,農村的能源結構也發生了改變。原來作為農村薪材的農作物秸稈被液化氣、電炒鍋、電磁爐等代替,成為農村固體廢棄物的最重要來源。2012年,我縣小麥、水稻、玉米三大作物的秸稈產量達到130萬余噸,其中小麥秸稈60余萬噸,一半以上被焚燒,嚴重影響空氣質量和交通運輸,威脅人民的健康以及財產安全。除部分秸稈被用于飼料、造紙、還田和編織外,其他部分秸稈被堆放在田頭或者拋棄在河溝中,污染了河道水質,影響村容村貌。
3、禽畜糞便
近幾年來,我縣的畜禽養殖業有了較大的發展,規模化養殖企業不斷增加,東王集鄉的肉牛養殖、龍苴鎮的家禽養殖、沂河淌的鵝養殖等,這些都呈現出集約化養殖的特點,隨之而來的是養殖場所產生的畜禽糞便在不斷增多。根統計,全縣每年生豬飼養量超百萬頭、三禽飼養量超2000萬羽,每年糞便產生量達到80余萬噸,尿液產生量115萬余噸。其中絕大部分的養殖場所產生的糞便沒有經過滅菌處理,直接露天堆放,容易滋生蚊蠅,在雨水的沖刷下,有害物隨地表徑流進入水體,造成水體的富營養化,嚴重影響環境。
三、防治措施
1、正確處理固體廢棄物與農業環境保護的辯證關系
農村固體廢棄物之所以影響到了農村環境保護問題,是因為其在錯誤的時間被放到了錯誤的地點。農村固體廢棄物中絕大部分可以被直接再利用,而影響其再利用的主要原因是農村體制問題。我縣的農村土地為以家庭為單位的小農經營體制,阻礙了農業新技術、新方法的推廣利用。同樣,小農經營體制難以承擔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成本,相對來說小農經營體制投入產出比更低,無法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同時也束縛了一大批農村勞動力在土地上。在秸稈綜合利用方面,小農經營體制下收益微乎其微,嚴重影響其積極性。
2、加強環保宣傳,提高環境道德意識
農村地區固體廢棄物污染比較嚴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農民朋友的環保意識淡薄造成的,對農業生產和生活中所造成的污染沒能正確認識。所以要加強農村的環保教育和宣傳,尤其是鄉鎮村基層干部的環保意識,能夠在工作和生活中時刻關注身邊的環保問題。在鄉鎮的年終考核中將環保納入考核指標。每年組織科技下鄉活動之際,在社區、鄉鎮、農村集貿市場張貼環保掛圖并通過舉辦農業環保法律、法規知識的培訓班,增強農民群眾的環保法觀念,培養“環境保護,人人有責”的責任感,養成“食品入口,包裝入桶”的生活好習慣。
3.發展生態農業,實現清潔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