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精品范文 農村生態安全范文

農村生態安全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農村生態安全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農村生態安全

第1篇

關鍵詞:農業生態安全視角下;農村土地流轉;分析與研究

農村土地流轉是指在我國家庭聯產承包制的模式下,農戶保留自身對土地的所有權和承包權,將土地的使用權在主體上進行轉讓,這是實現農村土地規?;洜I與農村現代化發展的重要途徑。而農業生態安全能夠為農業發展提供可持續生產力,在農業生態安全視角下進行農村土地流轉,對于農村的現代化建設與可持續發展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1農村土地與農業生態安全之間的關系

農村土地是農業生態安全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業的生態安全也是基于農村土地之上的。能夠有效保障農村土地的可持續發展,提高農業的生產力,使農村的土地能夠處于一個健康、平衡、不受威脅的狀態。農村土地與農業生態安全之間的關系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1農村土地利用的生態功能

農村土地是農民進行農業生產活動時的重要媒介,農民通過土地來進行物質與能量轉換,生產出相關的農業產品。而農村的土地根據其使用方法的不同可以分為耕地、園地、林地、草地等多種形式,這其中的每一種形式都有其固有的生態子系統,其生態子系統不但能夠實現物質與能量之間的轉換,同時還能夠與其他生態子系統之間進行相互的轉換。因此,保障農業生態系統的安全,能夠有效的促進農村土地上的土壤資源、水資源、農業產物以及其他多種資源之間的和諧發展,農村土地在形式用處上進行轉變,其中的生態子系統也會隨之而發生相應的改變。而保護農業生態系統的安全,也正是保護了農村土地與農業發展的可持續發展力。

1.2農村土地利用的糧食安全功能

農村土地上的糧食安全一是指糧食產量的安全,二是指糧食質量的安全。糧食作為農產品中最為重要的一環,在其質量與產量上都是社會中每個人所關注的問題。而對于糧食的產量需要對其種植土地的數量有著一定的要求,糧食的質量則需要對其種植土地能否保持良好生態環境有著一定的要求。因此,保護農村土地的耕地數量也是滿足了人類對于糧食的基本需求,而在土地流轉上也需要基于農業生態安全的視角下來進行流轉工作。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農村土地的質量與數量,并保證高產。

2農村土地流轉存在的問題

目前,雖然長治市政府一直大力提倡在農業生態安全視角下來進行農村土地流轉,但由于農村土地的產權制度以及土地流轉發展的還不夠成熟等方面的影響,使得在現階段農業生態安全視角下農村土地流轉仍舊存在著一些問題。

2.1農村土地流轉與農業生態安全嚴重失衡

農業生態系統是一項復雜的系統,這其中包含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的雙重關系。而隨著長治市城鎮化的建設越來越深入,城鎮化的建筑已經使得農村土地在流轉上的用途逐漸發生了變化,過去的土地流轉幾乎只存在于農與農之間,現在部分農村土地流轉則轉為非農業的建筑上。而用于建筑之上則會破壞土地中的生態平衡,影響農村土地的可持續發展,導致了農村土地流轉與農業生態安全之間的嚴重失衡。

2.2土地流轉之后的“非糧化”傾向

“非糧化”主要是指農村土地在流轉之后,在不改變其農業用途的前提下,將土地使用在種植糧食以外的經濟作物上。“非糧化”本身不是一個不好的現象,但隨著農村土地流轉的頻率越來越高,農村土地“非糧化”的傾向也越來越嚴重。截至目前,在山西省的部分地區農村土地“非糧化”的現象已經超過了60%。這也就使得可種植糧食的土地面積減少了,嚴重影響了糧食的產量。

2.3土地流轉后形成工業化的農業生產模式

以山西省長治市中的土地流轉情況來看,農村土地的使用者只會考慮如何最大限度的提高土地所帶來的經濟效益,而忽視了土地的可持續發展。使得部分人在進行農產品工業化的生產時,對土地進行掠奪性的耕種,導致地力耗竭,土地的質量漸漸衰退,對于土地的生態系統是一個很嚴重的破壞。

3農村土地流轉的策略

3.1嚴格控制“非農化”與“非糧化”的現象出現

應當嚴格控制農村土地“非農化”與“非糧化”的現象發生,不能夠只注重經濟效益而忽視了生態安全。在山西省的部分地方政府很容易在土地流轉中出現越位、錯位、缺位等現象,盲目追求土地流轉的規模與政績,過度干涉土地流轉的進程。因此,政府應當在農村土地流轉中起到導向作用,加強土地流轉制度的建設,加強對土地流轉用途的管理,嚴格整治以農業生產的名義進行土地流轉,卻在土地流轉之后轉為其他用途的現象發生,并對其采取強制管理及處罰等措施。同時,還需要大力宣傳農業生態安全的內容,提高人們對農村土地生態平衡的認識,使人們能夠了解農業生態安全的重要性,改變以往只追求經濟效益而忽視生態效益的觀念,只有改變了人們的思想,才能夠使人們能在農業生態安全的視角下合理的進行農村土地流轉。

3.2完善農村土地流轉的規則與制度

完善農村土地流轉的各項規章制度是農村土地進行合理流轉的基礎所在,通過法律與規范能夠有效的約束土地使用者的各項行為,能夠在土地流轉之后的使用過程中重視農業的生態安全。因此,政府在制定相關規定時,需要站在農業生態安全的視角下并結合長治市的實際情況,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合理的分配經濟建設與生態保護的區域,在保護農村生態系統的前提下,加強省內的經濟發展與城鎮化建設。同時,政府還需要規范整個土地流轉市場,并制定相應的市場規則,讓長治市內的土地流轉能夠形成市場化的經營模式,并按照政府所制定的市場規則合理的進行土地流轉,提高轉入方與轉出方之間的責任意識,讓轉出方在土地流轉對象的選擇上能夠考慮到多方面的因素,并與轉入方簽署相關的合同協議,也讓轉入方在農村土地的使用中能夠受到合同協議的約束,從而將農業生態安全貫徹到土地的使用中去。

3.3對農業生產進行補貼

由于部分人在進行農村土地使用時,只考慮自身的經濟效益,在利益的驅使下,將土地轉為非農業用途。因此,當地政府需要對農業生產進行一定的補助,但由于目前長治市農業補貼采取的是“補貼隨戶走”的模式,這種模式沒有真正的將農業補貼與土地用途相掛鉤,使得農業補貼還沒有真正落實到農業生產者的頭上。農業的補貼政策應當兼顧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通過農業生態補貼制度的完善,將農業補貼與土地用途聯系起來,使農業補貼能夠正真的落實到農業生產者的頭上,以此來促進農業生產者的生產動力,同時也能夠在土地流轉中讓更多的土地使用加入到農業生產的活動當中,防止土地流轉“非農化”與“非糧化”的現象發生,促進生態化農業生產方式的發展。

4結語

第2篇

水土流失是大自然生態環境中最常見的一種資源破壞行為,主要是由于水土資源受到外力的作用而發生的遷移現象或者是人類在生產生活中沒有遵循大自然的發展規律而導致自然環境損壞的現象。在水土流失過程中經常會導致大量的泥沙或者某些雜質進入到水資源中,進而污染水質,對農村飲用水造成很大危害。

自從進入21世紀以后,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國家也越來越重視農村飲用水問題,水利部門把保障農村飲用水安全當作水利工程核心工作之一。相關實踐表明,要想保持水土的生態建設持續穩定進行和保障農村飲水安全,要求水利工作單位必須具有開闊的思路,在積極做好水土流失的治理工作和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的同時,把水資源保護融入具體工作當中,從而確保農村飲用水安全。

1 我國水土生態建設和農村飲水安全現狀

1.1 水土生態建設現狀

以戶縣目前水土生態建設現狀為例,戶縣占地面積大約為1300平方公里,屬陜西省西安市的郊縣,通過不完全統計,戶縣平原耕地面積為55萬畝,占平原總面積的48%左右。從地貌特征而言,屬于沖積扇地區,從氣候上來看屬于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具有四季分明的特征,每年的降水量在800mm,在戶縣境內有大小河流36條,每年徑流量大約是3億m3,其地下水的儲量大約是4.2億m3,能夠很好地滿足當地農民生活和生產用水需求。

1.2 戶縣農村飲水安全現狀

近年來,戶縣縣委、縣政府始終把農村飲水工程建設作為民生工程、發展工程,不斷加大投入和完善基礎設施,全縣水利設施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在農村飲水安全工作方面,戶縣按照“統籌規劃、突出重點、因地制宜、遠近結合、建管并重”的原則,不斷加快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截至2016年底,建成農村飲水安全工程266處(按照水源分),解決了戶縣農村48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但隨著戶縣經濟的不斷發展,新河流域和某些不穩定區域地下水和地表水水質污染加重,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在水質相對較差的個別項目中,配備了消毒設備和凈水設備,但也只是杯水車薪。

2 水土保持生態建設與保障農村飲水安全的關系

水土流失對農村飲水安全的影響有以下兩個方面:

2.1 加大了農村飲用水水質的惡化程度

農業生產造成的污染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農田污染,屬于非點源污染,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農作物在耕種過程中過度使用農藥和化肥,下雨后殘留的農藥和化肥融入地表中,從而對農村飲水安全造成危害;另一方面就是來自村莊的污染源,如糞便、洗滌廢水及其他有機物等。

礦山廢料廢渣造成污染,采礦等生產活動很大程度上破壞落了水土的生態平衡,導致地表土長時間裸露在空氣中,受到空氣中有機物質和水分影響,加快了表土侵蝕的程度,在礦石開采過程中大量的廢棄物隨意堆放,下雨后礦石中的酸性物質、堿性物質、重金屬、放射性物質等隨著雨水滲透到水資源中,從而對農村飲水安全造成巨大威脅。

2.2 水土流失造成水資源總量的減少

一旦發生水土流失,就會導致大量的淤泥進入水庫當中,從而減小蓄水庫的總容量,而且使得土層變得更加貧瘠,加速地表植物退化和涵養水資源的能力,這也是導致地下水水位下降和水資源總量減小的主要原因。總之,水土流失造成的后果非常嚴重,所以必須加快水土保持生態建設速度,從而保證農村飲水安全。

3 水土保持生態環境促進農村飲水安全良性發展

3.1 農村飲水安全對農民群眾的影響

農村飲水安全對農民群眾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第一,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實施為農村生活和生產使用水資源提供了基礎保證,改變了傳統挑水使用的模式,很大程度上減輕了農村居民使用水資源的壓力和負擔,節省出更多的時間投入到農業生產中,從而促進了農業經濟的發展;第二,提高了農村居民的生活質量,帶動了社會消費,為農民的發家致富奠定了堅實基礎,為我國農村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重要保障;第三,促使農村居民生活飲用水更加安全、衛生,對保障居民身體健康有很大幫助;第四,改善了農村的村容村貌,提高居民對政府的工作的滿意度,為其他政策的落實奠定基礎,綜合上述四點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實施也被稱之為“民生工程”、“幸福工程”、“德政工程”。

3.2 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工作的必要性

導致水土流失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有兩種:一種是人為原因,指的是在農業耕種過程中,由于不合理的生產建設加速了土壤的破壞或者單純的人文活動,比如過度開荒,不合理的林木采伐、開礦、修路等;另一種是自然原因,指的是自然因素,比如地震、大風等破壞了地貌、土壤、植被等,造成地表被破壞,從而發生水土流失。

如果水土流失過于嚴重,就會導致發生以下兩種現象:第一,很大程度上減少了農村耕種的土地面積,不利于農村社會經濟的發展,如果水土流失過于嚴重,就會出現土地石化的現象,也就徹底失去了利用價值,從而降低當地農民的經濟收入,同時水土流失還能降低農業產量,減少土地覆蓋率,發生水土流失以后,就會降低土壤的持水量,如果遇到干旱的天氣就會降低農作物的產量,人畜生活飲用水也容易出現困難;第二,如果水土流失的程度過大,也會加劇洪澇災害的危害程度,進一步降低農村對水資源的利用率,進而增加干旱帶來的負面影響,泥沙進入水庫以后受到重力的影響,就沉積在水庫底部,降低了水庫的蓄水量和抗洪泄洪能力。如果不能?λ?土流失問題進行控制,不但會很大程度上限制農村經濟的發展,還會對農民的生活和生產等方面造成很大影響,因此治理和保護水生態環境對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實現人與環境的和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4 水土保持生態建設促進水資源水質保護的對策

4.1 科學規劃,統一實施

水土保持生態建設促進水資源保護過程中,涉及到很多個部門,包括發改委、財政部門、水利部門、林業部門、農業部門等,是一項綜合性比較強的系統工程,需要在政府統一領導下才能順利完成,可以分為以下兩個步驟開展:第一,制定科學合理的水資源水質保護綜合整治方案以及生態環境建設規劃,從而把水資源的水質保護、生態環境以及可持續發展緊密結合到一起;第二,國家政府制定相應的優惠政策并加以鼓勵,同時及時解決在生態建設和水資源保護中存在的生產、生活問題,并且從技術、資金、服務保證等方面水土保持生態建設,促進水資源水?|保護工作能順利開展。

4.2 落實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工程,保護水資源不被污染

4.2.1 在比較偏遠的地區或者水土流失比較輕的地段,落實封山育林政策,在種植新樹種時,還要加大對原有植被和樹木的保護,嚴格禁止濫砍濫伐的事情發生,減少人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同時借助大自然得天獨厚的優勢保護山林植被,通過改善生態環境減少水土流失的發生。

4.2.2 針對人口相對密集的淺山等水土流失中度發展的地帶,通過開展小流域的方式進行治理,建設耕地改造工程,比如建設水塘、小型水利工程等,既能保證農作物灌溉的要求,又滿足了農村生活用水需求。同時營造水土保持林草,把喬灌草引入水庫的緩沖帶。

4.2.3 對水土流失程度比較大的河道兩側可以修建水庫或者人工種植林草和植被,最大限度上保證農村水土能夠持續保持生態建設,在土地水土穩定性的基礎上才能發揮河庫的最大價值和作用。

4.3 加大宣傳,提高民眾認識,實現全民監督

提高農村群眾思想意識對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和保障農村飲水資源工作有很大幫助,所以當地各相關部門要制定一系列科學合理的政策和制度,對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和農村飲用水安全的重要性進行宣傳教育,確保每位村民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農村水土資源保護和監督中來,充分調動群眾參與的積極性。相關實踐表明,科學合理的宣傳力度,提高村民對水土資源保護重要性的認識程度,對實現農村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保障農村飲用水安全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第3篇

關鍵詞規模養豬場;環境污染;防控措施

近幾年生豬養殖在我國增長較快,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解決了大量的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但我國的養豬業是在農戶家庭副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養殖戶規模小而分散,畜禽散養散放,混養混放,畜禽糞便隨意堆放,污水肆意流淌,養殖環境差,不僅畜禽發病率高,而且還對人的健康構成威脅[1-4],嚴重地制約著畜牧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1規模養豬場主要污染物及其對環境的影響

規?;B豬場污染物主要是糞尿及生產污水,每生產1頭肥豬約產生糞尿約2 t、污水4 t;1個年出欄1萬頭的肥豬

生產線,可產生糞尿2萬t。每天清潔地面、沖洗糞溝及豬飲水時浪費等而產生的污水總量為100~150 m3,COD值平均為1 500 mg/L,BOD5達1 200~1 300 mg/L,總氮量接近1 100 mg/L,總磷量約為440 mg/L。另外,豬場污水中可檢測出的病菌主要有致病性腸桿菌、變形桿菌、綠膿桿菌、沙門桿菌、結核菌、布氏桿菌和豬丹毒等。

1.1對空氣的污染

糞便的惡臭是污染空氣的最大問題,養殖場惡臭(除動物皮膚分泌物、粘附于皮膚的污物、外激素和呼出氣體等外)主要來源于糞尿堆放過程中有機物的腐敗分解(氨、硫化氫等)。同時,畜禽場廢棄物中可攜帶100余種細菌、病毒[3],這些病原體可隨灰塵進入空氣,造成空氣污染。

1.2對水體的污染

經測定,養殖場所排放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污水流入溪河污染水體[4]。畜禽糞便中含有大量的氨等耗氧物質,使水中的溶氧大幅度降低,水中生物因缺氧而難于生存,導致死亡、腐爛等,嚴重污染水體。

1.3對土壤的污染

畜禽飼料中的一些促生長劑,如抗球蟲藥物、抗生素及高銅、高錳、高鉛等微量元素,飼料原料(如菜籽餅)中的有毒有害物質及病原微生物等均可隨糞便排出體外,滲入土壤,當超過土壤的自凈能力時,將會引起土壤組成和性狀改變,破壞土壤原有的基本功能。鋅、銅、錳等元素在動物體內未被充分吸收的部分都從糞中排出體外,滲入土壤中而污染環境。

2規模養豬場污染防控的技術措施

2.1合理規劃,適度規模,注重生態效益

合理選址與規劃是解決污染的先決條件。新建豬場時,場址要遠離水源,距離城市、工礦區等人口密集處1 km以上。所選場址要有一定的坡度,排水良好、排廢方便,且距離農田、果園、菜地、林地或魚池較近,便于糞污及時利用。建場時還要合理規劃排污及配套設施,充分考慮糞污處理與綜合利用。一般肉豬場以年產5 000~10 000頭商品豬為宜。此外,應抓好豬場的綠化工作。場地綠化可凈化25%~40%的有害氣體和吸附50%左右的粉塵,還可改善圈舍小氣候,達到遮陽、降溫作用;同時搞好畜禽場綠化可以減輕空氣污染,凈化場區空氣。

2.2發展生態養殖,控制氮、磷污染

一是實行綜合立體種養結合,建立生態養豬場。因地制宜推廣“豬—沼—果(茶)”、“豬—沼—菜”等養豬生態模式。豬場排出的糞尿污水經厭氧發酵處理后,可作農田灌溉用水,也可達標排放。同時,利用部分沼液作果(菜)園肥料,實現糞便污水的多層次利用,可有效地控制污染。二是利用酶制劑,降低氮、磷的排放。豬飼糧中近2/3的磷是以植酸磷和磷酸鹽形式存在,由于豬體內缺乏能有效利用植酸磷的各種酶,因此以植酸形式存在的磷幾乎不能被豬利用,在飼料中必須添加無機磷(如磷酸氫鈣)才能滿足豬的生長所需,這既造成資源的浪費,同時也由于磷的大量排出而造成環境污染。如果在飼料中添加植酸酶就可將植酸磷的磷通過水解作用而釋放出來被豬吸收,從而提高磷的利用率,間接緩解磷對環境的污染。另外,飼料中的植酸還是一種抗營養因子,飼料中的礦物質元素(如鈣、鎂、鋅、鐵等)常與植酸形成穩定的植酸鹽而存在,利用率極低。利用植酸酶能提高豬對蛋白質、鈣、銅、鎂、鋅等礦物質微量元素的利用率,對減少臭氣排放和減輕微量元素污染環境有積極意義。

2.3利用有機微量元素,降低銅、鋅等重金屬的排放

有機微量元素是金屬元素與蛋白質、多肽、氨基酸、有機酸、多糖衍生物等配體通過共價鍵和離子鍵結合形成的絡合物(或螯合物),具有穩定性好、生物利用率高、抗吸收干擾等優點。低劑量的有機銅、有機鋅可以代替高銅、高鋅的促生長效果,顯著降低豬肝臟和糞中銅、鋅含量。有機微量元素的開發利用為解決銅、鋅污染問題提供了有效途徑。

2.4推行干集清糞工藝,減少排污總量

豬糞由人工收集,經清糞道清除,尿及污水從地下水道流出,養分損失小。經調查,1個年出欄1萬頭規模的養豬場,水沖清糞方式排污量為150~200 m3/d,水泡清糞方式排污量為100~120 m3/d,人工干清糞方式排污量為50~60 m3/d。由此可見,采用人工干清糞方式較其他2種方式可減少排污1/2~2/3。改進飲水系統,增加防漏裝置,避免水與糞便的混合,也可從源頭上減少污染物的排放總量。

2.5采用生物除臭,減少有害氣體污染

控制畜禽舍內的有害氣體濃度可采用沸石吸附、在飼料中添加微生態制劑等方法。沸石是天然礦物質除臭劑,可以交換吸附一些放射性元素和重金屬元素,對畜禽消化道產生的氨、硫化氫等有害氣體也有很強的吸附作用,可大大減少糞臭。在飼料中加入微生態制劑,能提高飼料利用率,促進畜禽生長,增強其免疫力和抗病性,減少氮的排泄量,明顯降低糞尿臭味,有效降低有毒、有害物質含量,凈化生態環境。

3規模養豬場污染防控的政策措施

3.1政府應加強規劃引導,強化污染治理

政府要組織農業、環保、國土、規劃等部門對生豬養殖產業進行總體規劃。對區域性生豬養殖污染情況開展環境影響評價。對各區域性的環境容量、功能區分進行科學地定位和總體規劃,以便形成易操作、部門易把關的可操作性規劃,引導生豬養殖業集聚發展,大力發展生態養殖園區。環保部門要按照《水污染防治法》《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管理辦法》《畜禽養殖污染排放標準》等法律、法規的要求,會同有關部門有計劃地推進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的污染物治理工作。

3.2加大治理污染的資金投入

加快排泄物治理設施建設,是解決農村生豬養殖污染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一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政策、資源,爭取更多的政府資金補助。二是充分發揮各級組織的作用,想方設法籌措資金,以加大對治理設施建設的投入。三是充分發揮養殖戶的主體作用,鼓勵他們自行募集資金,主動加大對治污的投入。

3.3嚴格豬場建設審批,加強宣傳教育

環保部門要嚴格按照有關文件的規定和要求,會同有關部門嚴把豬場建設審批關。對新建的養殖戶,在規劃土地使用和污染治理等方面,要從空間分布、規模控制等方面把好關,引導農村養殖業的有序健康發展。要向養殖戶做好《水污染防治法》《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管理辦法》《畜禽養殖污染排放標準》等法律法規的宣傳,提高養殖業主依法養殖的意識。要加強環境保護意識和治污政策技術的宣傳,不斷增強養殖戶們的環境保護觀念和社會責任感,使其自覺投身到保護農村生態環境的工作中。

4參考文獻

[1] 徐謙,朱桂珍.北京市規?;笄蒺B殖場污染調查與防治對策研究[J].農村生態環境,2002,18(2):24-28.

[2] 中國農業大學.家畜糞便學[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7.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成人片在线| 青青青青久久久久国产的| 少妇厨房愉情理9仑片视频| 久久精品99久久香蕉国产|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免费网站无遮挡| 色一情一乱一伦麻豆| 国产成人午夜精华液| 91一区二区在线观看精品| 女人自慰AA大片|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老熟妇乱大交xxxxx| 免费观看成人羞羞视频软件| 色一乱一伦一区一直爽| 国产在线精品国自产拍影院午夜 | 欧美丝袜高跟鞋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香港三级国产电影| aaa日本高清在线播放免费观看 | 四虎影视永久地址www成人| 香蕉97超级碰碰碰碰碰久| 国产精华av午夜在线观看|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播放| 小sao货水好多真紧h视频| 丽娟女王25部分|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久福利|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欧美日韩国产人成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男男车车的车车网站免费| 午夜a级理论片在线播放|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成人网| 国产成人精品免高潮在线观看| 午夜精品久久久内射近拍高清| 97049.com| 大桥未久aⅴ一区二区| www.嫩草影院| 好男人资源在线手机免费| 一级特黄录像视频免费| 成人欧美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第二页|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