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初中歷史中考知識點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初中;高中;化學;銜接;梳理;思考
一、知識銜接點梳理
二、一些知識銜接的教學思考
1.在中學化學教學中,“元素的單質及其化合物”是一個重頭戲,初中的“身邊的化學物質”通常只選取一些與學生生活相關的具體物質,將其安排在有關主題中進行學習,學習的要求并不高。
因此,在指導學生學習初中“空氣、水、碳及其化合物、金屬”這些主題時,教師可以在原來機械記憶的基礎上通過信息導讀等方式適當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
2.初中“復分解反應”的主要學習內容為對化學反應進行分類,“發生復分解反應的條件”不屬于初中基礎型課程的內容,但其可用于準確判斷酸堿鹽之間的反應。并且,高中要求“掌握復分解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的書寫”,對該內容的學習要求為:生成低沸點易揮發的物質(含氣體)、弱電解質(如水、弱酸等)、難溶性物質(沉淀)。所以在初中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作為拓展內容,不過由于知識結構的局限,初中學生沒有學習過弱電解質等概念,進行部分拓展即可:生成沉淀;生成氣體;生成水,以便學生在此基礎上繼續進行學習。
3.“氧化還原反應”部分由于較為抽象,理論性強,因此在初中和高中都屬于學習的難點。初中對于“氧化還原反應”的學習僅僅要求“從得氧、失氧角度判斷氧化反應、氧化劑、還原反應、還原劑”,高中則要求“根據化合價升降或電子轉移來判斷氧化劑和還原劑”。
如果初中教師在教學中只從得氧失氧角度分析氧化還原反應,對于學生在今后的高中化學學習中形成化學的思維方法十分不利,學生要從原來的“得氧、失氧”到高中的“化合價升降、得失電子”,再到緊跟著的“電子轉移”,跨度無疑是相當大的,而且在認知方面也有沖突,學生更多的會感到無所適從。
初中教師在教學中可利用較為簡單的、也是較為典型的氧化還原反應“CuO+H2Cu+H2O”,讓學生先從得失氧的觀點分析氧化還原反應,引導學生過渡到從化合價的角度認識氧化還原反應,學習從化合價升降的角度判斷氧化劑與還原劑。在教學中,初中教師還可讓“雙線橋法”部分先出現在初中教學中(忽略得到及失去的電子數),例如,從化合價的角度分析“CuO+H2Cu+H2O”反應時,自然地進行標注:
這樣,既有利于初中“氧化還原反應”的學習,又為學生做好了相關的知識準備,為高中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4.在物質結構的學習中,現行初中基礎型課程對“原子結構”沒有做任何學習要求,僅要求學生“理解分子和原子都是構成物質的微粒、分子構成原子”,但同時學生要記憶一些常見元素的化合價,現在初中教師在教學中不涉及原子的結構、核電荷數、電子數等,因此當學生在初中記憶常見元素的化合價時,無法從理性角度進行理解型記憶,而只能用“唱山歌”式的方法死記硬背,學習效率低下。高中則要在原子結構的基礎上學習包括電子式的含義及書寫、化學鍵的種類、元素周期律等知識,而此時學生還要從原子核學起,跳躍性頗大,一時很難適應。所以,在初中的教學中可讓學生初步了解原子的微觀結構,原子結構與元素性質的關系,包括增加一些典型的金屬元素、非金屬元素、稀有氣體元素原子結構的學習,這樣既可以讓學生有意義地記憶元素化合價,又為學生進入高中學習有一個良好的鋪墊。避免了對學生造成認知的障礙,導致新概念的學習面臨著前概念缺失的嚴峻挑戰。
5.在初中學生學習酸堿鹽時,現有的對酸堿鹽的定義實際上在科學性方面有很大的謬誤,如果要學生透徹理解酸堿的通性及鹽的化學性質、很好地辨別酸和酸性物質以及堿和堿性物質等,“離子”的教學無論如何也是不應該被忽視的,教師如果要強調酸的通性是由“H+”決定而堿的通性是由“OH-”決定的,學生就首先得知道“什么是離子”。因此,適當學習一些簡單離子應該是很有必要的。
6.初中教材中雖然也曾出現過強電解質的電離,但現在的二期課改內容已將此完全舍棄,而電離是高中電解質溶液學習的基礎,直接影響到高中該部分的學習。若高中的學習沒有初中一些簡單的“電離”知識作鋪墊,學生到了高中學習“強弱電解質”“電離平衡”“離子反應”“鹽類水解”時就會感到難度增加太快、坡度太大。因此,初中的教學中可“知道”為學習要求對“鹽酸、硫酸、硝酸、氫氧化鈉、氫氧化鈣、氯化鈉”等的電離知識進行初步學習,為高中的電解質溶液的學習做好準備。
7.對于溶液的pH,初中只要求初步了解pH跟溶液酸堿性的關系,即:只要求知道pH7時溶液呈堿性。其實,學生在初中的科學課中已對此進行過學習,不過這個“pH”在初中并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對于“pH”到底是什么,初中的學生無從知曉,只是機械地進行學習、記憶,因而在學習中容易對pH形成誤解,即學生通常都會忽略pH使用的條件――溫度,這個忽略可用“根深蒂固”來形容;學生的另一個問題是認為酸堿性的范圍就是pH范圍0~14,沒有pH大于14或小于0的溶液存在。這些問題的存在應該說與初中的教學不無關系,從初中科學課的學習,到初三化學課的鞏固,學生的前位知識已牢牢地扎根在腦海中,幾乎成了不可磨滅的記憶,當高中出現pH的概念后,要重新認識溶液酸堿性與pH的關系,并且學生在學習pH數學表達式的同時,還需結合C(H+)、C(OH-)的關系,這些無疑對學生的認知是一種艱巨的挑戰,學生首先要把原有牢固掌握的前概念剔除,而后才能把現學的內容理解透徹。所以,為了避免這樣的教學尷尬,初中教學可在科學課的學習基礎上,對“pH”略作深化,即強調一下pH運用的前提:常溫;另外,強調一下“pH”其0~14的范圍是基于人們的使用方便,而并不代表該范圍外的溶液不存在。
【摘 要】物理是一門實驗科學,實驗教學的正常開展,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和能力的基礎。要提高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質量,就必須認清實驗教學的重要性,避免實驗課前預習的盲目性,改革實驗教學的方法,增強學生自主實驗能力。
【關鍵詞】實驗教學;自主實驗;質量;能力
物理學是一門基礎科學,是整個自然科學和現代技術發展的基礎,對促進社會的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學好物理就必須改變過去只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加強實驗是物理教育本質的自然回歸,符合素質教育的理論和實踐的要求。而課堂上的演示實驗正是中學物理實驗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是建立物理概念和規律、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識不可缺少的環節,還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探索精神以及良好的學習方法,也是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提高人才科學素質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才能提高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質量?我認為要做到以下幾點:
1. 認清實驗教學的重要性 目前,我們的學生普遍感到物理“難學”,原因之一就是物理實驗教學還很缺乏,尤其是農村,由于經費不足實驗器材還不到位。相關教育部門已經充分認識到這點,所以在當前我國中學教育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過程中,再次強調了實驗教學的重要位置并且落到了實處。如國家花大力氣為農村學校免費完成了實驗室建設和“農村四配套工程”等,重視程度有目共睹。我們更應該與時俱進,除了完成書本上的指定實驗以外,還應研究教材中學生感到抽象、容易混淆、接受困難之處,結合教學實際研究解決的方法,開發一些直觀的演示,在教學中引進現代科學的思想方法和新成就,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使學生的眼界更加開闊。例如“分子間作用力”的演示,可在兩只乒乓球間夾上一段彈簧,球的外側套上橡皮筋,平衡時,引力等于斥力;增大球距時,引力大于斥力;縮小球距時,引力小于斥力。這樣不僅能培養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拓寬學生視野,豐富他們的想象,而且能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 課前預習避免實驗的盲目性 在進行實驗教學前,我會根據教材和學生的特點制定具體化的課前預習內容,在預習過程當中,學生肯定會遇到很多的問題,有些問題學生經過自己的思考、分析就能加以解決,而那些自己無法獨立解決的問題,讓學生積極地進行研究分析,查找各種資料,并相互交流,互通有無,利用同學之間的合作來解決。如在九年級物理《物質密度的測量》一節的實驗教學前,我要求學生要通過課前預習解決以下問題:(1)該實驗的原理、實驗器材;(2)量筒的使用和讀數方法;(3)設計好測量石塊、水的密度實驗步驟;(4)交流分析、比較看誰的方法更好,不好的問題出在何處。通過這些預習問題的設置,既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能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合作精神,有助于學生正確處理與同學的關系,同時還能讓實驗教學活動進行得更加順利、高效。
3. 改革實驗教學的方法 首先,注重引導學生觀察實驗。 觀察在生活中無處不在,觀察是實驗的第一步,也是創新的前提。
如在演示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時,為使學生養成細致觀察的習慣,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我先讓學生細致觀察,然后出示以下問題:①本實驗需要研究觀察什么?怎樣觀察?觀察時光屏、透鏡、火焰三者的位置關系如何?②在光屏上會出現什么樣的像?③適當改變距離后像的大小有何特點?④光屏上是否一直都有像,若沒有是在什么情況下?待觀察一段時間后,再讓學生回答以上問題。其中肯定會有部分學生觀察方法不當,這時我再指導學生重新觀察,這樣做一定可以大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掌握正確的觀察方法,從而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次,要與學生緊密配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演示實驗本來就是教師利用課堂時間為學生演示,在操作的同時又引導學生對實驗進行觀察、思考和分析的一種物理實驗教學方式。在傳統實驗教學模式中,課堂演示實驗一般以教師為主體,學生僅僅是旁觀者,而且很多實驗學生(特別是后邊的學生)根本看不清,不同程度的限制和阻礙了學生智能和潛能的發展,直接影響學生實驗心理素質的提高,也不利于其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不能把學生當作被動接收的“倉庫”, 我們要在演示的同時引導學生觀察,不斷啟發提問,讓學生分析、討論,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實驗結論合情合理地被推導出來。在實驗操作上讓學生積極參與,讓學生充分了解實驗的內容,多次重復,加深印象,鞏固記憶。如在進行馬德堡半球演示時,先讓兩個“大力士”上來拉,不能將兩個半球拉開,打開活塞,讓空氣進入半球中,再讓兩個力氣最小的學生來拉,卻很輕松地將兩個半球分開了。兩相對比,說明大氣壓強不僅存在,而且還不小,全體學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初中物理教材中,許多重要的定律、概念、公式都是通過實驗推理出來的,具有很強的客觀性,如光的反射定律、二力平衡條件、歐姆定律等。學生由于親身經歷和學識限制,對書本內容不可能一聽就懂,并且會懷疑其客觀性。而實驗就起了幫助他們發現規律,掌握規律,理解獲取知識的橋梁作用。所以我們應盡最大努力做好一切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絕對不能不做實驗或少做實驗而講實驗。因為單純的講實驗,便貶低了定律、概念的客觀真實性,學生也難于理解和接受。
4. 增強學生自主實驗能力 增加學生自主實驗,既培養了學生實驗能力,又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歸納、分析、觀察、思維能力,可謂一舉多得。在傳統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總是把實驗器材準備好,寫好實驗步驟,然后學生在教師的攙扶下完成實驗,歸納結論,學生真正能自己完成的實驗可謂鳳毛麟角。其實有的實驗可完全放開手來讓學生通過實驗來完成學習內容。
例如在講《磁現象》這節內容時,我會讓學生在課前準備好足夠的實驗器材:指南針、各種鐵釘、漆包線、鋼絲、鋁片、大頭針、鋼條、幾塊形狀不同的磁鐵。然后學生逐步實驗得出磁體、磁極的概念以及磁體的四個基本性質:(1)吸鐵性;(2)指向性;(3)磁體兩端磁性最強,中間磁性最弱;(4)磁極間相互作用規律:同名磁極相排斥,異名磁極相吸引。就這樣輕而易舉地完成了課程內容學習。有的教材中雖然是演示實驗,也可改為邊教邊實驗,增加自主實驗的機會。如:《滑輪和滑輪組》的教學中,我讓學生自己動手通過實驗正確判斷繞在動滑輪上繩子的股數,去“發現”、從而找出F與G間的關系,這樣比強行灌輸勝千倍、萬倍。
總之,實驗教學的正常開展,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和能力的基礎。實驗教學如何滲透新課程理念,是我們面臨的新問題。只有改變教學觀念、教學方法,才能更好的提高物理實驗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全日制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實驗稿)》2001年7月第一版
一、選擇題
1.在家庭電路中,從進戶開始要順次安裝下列元器件再接用電器,其先后次序正確的是(
)
A.
電能表、保險裝置、總開關
B.
電能表、總開關、保險裝置
C.
保險裝置、電能表、總開關
D.
總開關、電能表、保險裝置
2.如圖給出了小明設計的樓梯照明電燈的四種控制電路,其中S1、S2分別為樓上和樓下的開關(都是單刀雙擲開關).要求撥動其中任一開關,都能改變電燈原來的發光或熄滅狀態.在實際應用中最好的方案是(
)
A.
B.
C.
D.
3.如圖是一種試電筆的構造圖,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使用試電筆時手應接觸筆尖金屬體
B.
使用試電筆時手不能接觸筆尾金屬筆卡
C.
試電筆中的電阻可以用鐵絲代替
D.
當氖管發光時有微弱電流通過人體
4.安裝大功率用電器的插座時,只在通插座的火線上接一根保險絲,而不是在火線、零線上都接,這是因為(
)
A.
可以節省一個保險盒
B.
與只在零線上裝保險絲效果一樣
C.
和在零線火線上都裝保險絲效果一樣
D.
為了防止保險絲熔斷后插座仍與火線連通而帶電
5.熔斷器盒內的熔絲斷了,不可能的原因是(
)
A.
熔絲的額定電流太大
B.
熔絲額定電流太小
C.
用電器的功率過大
D.
電路中某處發生短路
6.應該用測電筆去辨別火線與零線,決不能用手直接去接觸電線,這是因為(
)
A.
手接觸火線時,手不會發光,無法辨別火線
B.
手接觸零線時,通過人體的電流很大,人體會觸電
C.
氖管發光時,一定不會有電流通過人體
D.
氖管發光時,通過人體的電流很小,人體不會觸電
7.有關家庭電路的安裝原則,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各盞電燈應該是并聯
B.
插座和電燈應該是并聯
C.
控制電燈的開關應該和電燈串聯
D.
保險盒應裝在總開關前面
8.在一個寒冷的冬天,小明家來了許多客人當他剛把第二個電烤爐接入電路中時,家里所有的燈突然熄滅,電烤爐也不發熱,檢查后發現保險絲斷了.導致保險絲燒斷的原回可能是(
)
A.
電路中用電器的總功率過大
B.
第二個電烤爐的電阻絲燒斷了
C.
燈泡的燈絲燒斷了
D.
開關接觸不良
9.把一小臺燈的插頭插入家庭電路中的插座時,空氣開關立即“跳閘”,原因可能是(
)
A.
臺燈的插頭內斷路
B.
插座中原來已經短路
C.
此時電路的總功率過大
D.
臺燈的插頭內短路
10.正常用電時家庭電路中的最大電流為2.6安,那么選用的保險絲的額定電流應為(
)
A.
2.5安
B.
2.6安
C.
3安
D.
5.2安
11.走在曠野中的行人遇到雷電時所采取的方式正確的是(
)
A.
立即躲到大樹下
B.
立即舉起手中的雨傘
C.
立即爬到高處
D.
立即蹲下,雙手抱頭
12.在家庭電路中,下列情況不會造成觸電現象的是(
)
A.
人站在地上,一只手接觸火線
B.
人站在地上,兩只手同時接觸火線
C.
人站在地面上,兩只手接觸零線
D.
人站在絕緣凳上,一只手接觸火線,一只手接觸零線
13.如圖所示的做法中符合安全原則的是(
)
A.雷雨天站在大樹下避雨
B.用手指觸碰插座的插孔
C.用濕抹布擦發光的燈泡
D.將冰箱的金屬外殼接地
14.某家庭電路中,已有電飯煲、電風扇、電視機、電燈四個用電器在正常工作,如果用餐時,只關閉了電視機,斷開了電飯煲,那么此時家庭電路中的(
)
A.
總電壓變小,總電阻變大
B.
總電壓變大,總電阻變大
C.
總功率變大,總電流變小
D.
總功率變小,總電流變小
15.如圖所示,甲、乙分別為“熱得快”熱水器的簡易圖和電路圖。現接通電源,發現熱水器沒有發熱,并且熱水器上的指示燈也不亮,現用電壓表去檢測,發現熱水器A、B兩端的電壓為220V,指示燈兩端的電壓也為220V.該熱水器的問題在于(
)
A.連接熱水器和電源之間的導線斷開
B.熱水器的電阻絲熔斷,同時指示燈燒毀
C.只是電阻絲與指示燈之間的導線發生了斷路
D.同時發生了以上各種情況
二、填空題
1.在家庭電路中火線與零線之間的電壓為
V,生活中直接接觸火線
(選填“一定”或“不一定”)就會發生觸電事故。當家庭電路中電流超過一定限度時,
會自動熔斷,保護電路。
2.家庭電路中需要用額定電流為3
A
的保險絲,但手中只有額定電流為1
A
的保險絲,則解決的辦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日常用電中,需要特別警惕本來不該帶電的物體
,本來絕緣的物體
,因此應該注意:防止絕緣部分
,避免電線跟其他金屬物體
.
4.如圖所示,測電筆正確的使用方法是____(選填“甲”或“乙”),已知測電筆的電阻約為1.1×106Ω,氖管和人體的電阻比它小得多,可以忽略,請你計算“220V
40W”燈泡正常工作時的電流約為正確使用測電筆時通過人體電流的_____倍(結果保留到整數)。
5.為防止觸電造成人身傷害,在新建的樓房里,連接各用戶的總開關上大多裝有________保護器;為避免雷電災害的發生,高大建筑物的頂端都必須安裝________,且通過很粗的金屬線與大地相連.雷雨天千萬不要在大樹下避雨.
6.如圖所示的甲、乙兩個電路中,開關閉合后,電線燃燒起來。分析產生現象的原因:
(1)甲電路中電線燃燒起來的原因是由于
使電路中電流過大;
(2)乙電路中電線燃燒起來的原因是由于
使電路中電流過大。
三、作圖題
1.如圖所示,①請將圖中“光控開關”、“聲控開關”和燈泡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完成樓道燈自動控制電路,要求在光線較暗且有聲音時才亮;②安裝一個不受開關控制的三孔插座。
2.小明常用的一個插線板由一個三孔和一個二孔插座組成,并帶有開關、保險絲功能.如果接入的用電器電流過大,保險絲會熔斷,所有插座停止提供工作電壓.如果開關斷開時所有插孔都不能提供工作電壓,閉合時能提供工作電壓;根據上述現象請在圖中畫出開關、保險絲和插孔的連接方式,并把插線板與電源線接通.
四、計算題
1.如圖所示是一個同學家里的電能表,電能表上所顯示的數值反映了他家5月初的用電情況,這時電能表的示數為多少KWh;如果電能表的表盤轉動300圈,則實際消耗的電能是多少J;從電能表上可以看出,這個同學家接入用電器的電功率最多允許達到多少W.
2.圖甲是家用插線板
(1)在乙圖畫出插線板內部開關和兩插座的連線,并接入家庭電路,要求:1插線板上的開關可同時控制兩插座的通、斷;2開關接通時兩插座都能提供220V電壓。
(2)把“220V
1100W”的電暖氣插入插座,在額定電壓下工作:
①流過電暖氣的電流多大?
②電暖氣的電阻多大?
③電暖氣多少小時消耗2.2kW·h的電能?
④電暖氣通過導線連到電路,為什么電暖氣工作時放出大量熱,而與其連接的導線卻幾乎不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