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腦干出血護理措施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摘要目的:總結腦干出血患者的護理經驗。方法:回顧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神經內科48例腦干出血患者的臨床資料。結果:本組患者治愈6例,好轉18例,惡化4例,死亡20例。結論:腦干出血患者雖然死亡率較高,但經精心治療護理,部分患者是可以治愈;對于中型和重型的腦干出血患者,即便是在出血量比較多的情況下,只要治療措施和護理配合得當,死亡是可以避免的,甚至可以康復。
關鍵詞 腦干出血;治療;護理體會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6.012
腦干出血是神經內科急重癥,病情嚴重,死亡率高。長期的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以及顱內動脈瘤、腦動靜脈畸形等是引起腦干出血的主要原因[1]。現將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科收治的48例腦干出血患者的護理總結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患者48例,男32例,女16例。年齡42~82歲,平均61.5歲。其中橋腦出血10例,延腦出血23例,中腦出血15例。結果:48例患者中,6例治愈,18例出現好轉,4例惡化,20例死亡。
2觀察護理
2.1生命體征觀察對腦干出血患者監測生命體征非常重要,病情變化的指標能較早反映出來。腦干出血患者發病后短期內植物神經癥狀明顯,多出現39 ℃以上的高熱、呼吸異常、血壓明顯升高。由于腦干出血患者后組Ⅸ,Ⅹ,Ⅺ顱神經常受壓、損傷,較易出現極度的呼吸困難。本組48例患者發病后48 h內血壓均顯著升高,有時高達240/130 mmHg,此時我院護理人員均采取降壓處理,避免誘發再次出血和心力衰竭的危險, 避免病情更加惡化[2]。
2.2意識和瞳孔變化的觀察失語、汗流浹背,隨后胸悶、呼吸不暢,最終進入昏迷狀態,這是腦干出血患者發病初期的臨床癥狀。通過對本組12例雙眼球偏視病例的分析可以看出,雙眼球固定正視中央,瞳孔張合度極度減小也是腦干出血的早期癥狀。同時對本組另外10例出血病例進行分析可以看出,由于出血,會使環池及蛛網膜下腔遭到破壞,從而使幕上出現梗阻性腦積水、腦疝并伴隨兩側瞳孔散射放大。對于出現這種情況,護理人員要立即報告醫師。
2.3吸氧流量的監護本組患者均昏迷、呼吸不順暢,而腦缺氧可導致繼發腦水腫,給予嚴密監測血氧飽和度,<85%時,氧流量應增加。停吸氧5 min,血氧飽和度同樣保持在90%時,可降低為低流量吸氧。若血氧飽和度升至96%左右時,可進行間斷吸氧,最終變為不吸氧。
2.4氣管切開護理腦干出血患者常因為后組顱神經損傷或受壓,易形成痰多、通氣受阻及吞咽困難。本組中23例因呼吸困難切開氣管,給予頭罩吸氧。吸痰負壓一般不超過26.7 kPa(200 mmHg),防止因吸力過大而損傷氣管黏膜。定時為患者翻身拍背,對有痰鳴音者及時吸出痰液。及時氣管濕化,給予超聲霧化吸入或蒸氣吸入或氣管內滴入霧化劑,并適當在霧入液中加入抗生素,防止痰液黏稠。
2.5并發上消化道出血的護理腦干出血患者并發上消化道應激性潰瘍出血,這種并發癥有較高的死亡率,一般情況出現在病發后5~15 d[3]。上消化道出血量少者表現為柏油樣黑便,上消化道出血量多的表現為血壓明顯下降、面色蒼白、心率加快,柏油樣黑便中出現紅色血凝塊。要特別注意觀察大便顏色的改變及血壓的變化,不定期復查便潛血及血色素化驗,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師。
2.6鼻飼護理本組有46例患者全部采用鼻飼進食,一般在病發后5~6 d開始,使用在市場上購買的普通食物多功能攪拌機,把米湯、肉湯、菜湯、牛奶、雞蛋、果汁等食物單獨攪拌成漿狀,定時定量鼻飼。初期少量,每天1000 ml左右,隨著治療時間的增加,鼻飼量逐漸增加,且逐漸減少靜脈滴注液體,靜脈滴注液體和鼻飼量之和保持在3000 ml左右[4]。
2.7康復護理本組48例腦干出血患者,雖然在初期病發時給予了脫水、抗感染、止血、激素等支持療法及護理后病情基本穩定,但大多數患者在精神心理方面,語言、吞咽、肢體活動等功能方面尚未恢復完全,在生活不能夠自理的情況下,康復護理就顯得尤為重要。針對上述這種情況,我們對本組大部分患者進行了有目標、有計劃的康復護理。
2.7.1指導肢體按摩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易于掌握和便于操作的按摩,尤其是對一側癱或肌無力的肢體按摩,作用是使皮膚與皮下組織血運豐富,改善營養。按摩的時間為每個部位5 min,每日1~2次。
2.7.2指導活動康復為了避免患者出現肌肉韌帶萎縮、肌肉痙攣、肌肉壞死,應該在促進患者肢體血液循環的同時,加強患者各關節韌帶以及肌肉的活動。活動的順序為先大關節,后小關節,運動幅度由大變小,分別以臥位、俯位或坐位進行伸、屈、展、翻、彎等動作,以促進神經恢復。
2.7.3對出院患者和家屬的醫囑要具體細化本組48例患者出院時我們對患者和家屬都給予醫囑:對患者注意定時測量血壓,隨時監測血壓的變化,要努力控制和調節血壓,飲食上給予低糖、低脂肪、高蛋白質,并處理好降脂及降糖[5]。對于易激動急躁的患者,應給予精神上的安慰,細心照料患者的生活,使患者達到心情舒暢、生活安逸的目的,必要時給予適量鎮靜劑。對有飲酒和吸煙嗜好的患者,要勸其適量飲酒和戒煙,預防劇烈的血管舒縮導致紊亂,以防止復發腦血管意外。對于身體肥胖的患者,注意要讓其養成循序漸進鍛煉身體的習慣。定時復查,隨時咨詢。
3體會
腦干出血的患者病殘率和致死率非常高,如果護理進行不當很容易引起并發癥的發生,嚴重者還有可能導致死亡。護理人員應加強服務意識、安全意識,認真細致觀察病情,為醫師做出正確的診斷、治療提供可靠的依據,并以此來降低病死率和致殘率,將并發癥發生率控制在最低,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參考文獻
[1]袁玉英,高天霞.腦干出血的臨床護理[J].中國醫藥導報,2010,7(19):146-147.
[2]周國花,何菁菁,張慶榮,等.急性自發性腦干出血并發中樞性呼吸衰竭的急救護理[J].護理研究,2008,22(10A):2592-2593.
[3]王軍,王曉峰,毛小林,等.手術治療高血壓腦干出血37例臨床分析[J].立體定向和功能性神經外科雜志,2010,23(3):171-172.
[4]薛振生.64排CT導引立體定向治療腦干出血[J].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雜志,2011,16(4):171-172.
[5]姚愛華.45例腦干出血病人的臨床觀察與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7):43-44.
腦干出血是一種病殘率和死亡率極高的疾病,約占腦出血的1%左右,一般認為腦干出血5ml以內的患者有生存的可能,超過5ml死亡率在50%以上,超過10ml死亡率幾乎100%,由于科技進步,醫療護理水平提高,近兩年我科收治腦干出血超過10ml的13例,其中治愈8例,死亡5例。
現將護理體介紹如下:
1 護理
1.1顱內病情的觀察
腦血管痙攣是腦干出血的常見的并發癥之一,腦血管痙攣引起的延遲性腦缺血,腦水腫是死亡的主要原因,改善腦灌注,同時使用甘露醇和速尿消除腦水腫,注意出入量的平衡,合理分配輸入液量,嚴密觀察患者意識,瞳孔生命體征變化。
1.2呼吸功能監護及加強呼吸道管理,確保呼吸道通暢
由于腦干是呼吸、循環系統中柢所在地,因此腦干出血后保持呼吸道通暢,并予無創血氧飽和度監測,由于意識障礙引起咳嗽,吞咽反射減弱或消失,容易造成誤吸,引起缺氧而加重腦組織缺氧,導致窒息危及生命,因此我們及時清除嘔吐物和分泌物,確保呼吸道通暢由于呼吸不規律請麻醉科氣管插管,血氧低于85%可以呼吸機輔助呼吸,每2小時霧化吸入一次及時清理呼吸道,前胸后背適當熱敷,翻身扣背。
1.3眼脫觀察及護理
患者出現眼瞼腫脹,球結膜充血水腫,眼瞼閉合不全或完全不能閉合,角膜長期暴露,發生干燥性角膜炎和結膜炎,如不能及時采取預防措施,嚴重時發生角膜潰瘍,致使視力喪失,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因此,當患者出現眼瞼閉合不全時,要高度重視,首先對眼予覆蓋凡士林紗布,防塵保濕,并定時用氯要素眼藥水滴眼以沖洗異物,保護角膜,睡前用抗菌素眼膏涂眼,完全不能閉合,要加蓋眼罩或用蝶形膠布牽拉上、下眼瞼使之閉合。
1.4消化道并發癥的觀察及護理
消化道出血是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兒茶酚胺類物質的釋放使胃腸粘膜血管痙攣收縮導致缺血,而神經興奮使胃酸增加,損害胃粘膜屏障,導致粘膜缺血,局部糜爛出血,出現應激性潰瘍,嚴密觀察生體征變化,同時注意大便顏色、性質、留置胃管觀察胃液性質,同時應用抗酸藥物保護胃粘膜,若出現回抽胃液呈咖啡色,應根據醫囑予以生理鹽水沖洗后給予凝血酶或云南白藥鼻飼。
1.5高熱的護理
1.5.1給予退熱藥、不定時注射
1.5.2人工冬眠:常用冬眠1號。首先應用冬眠藥物,待機體御寒反應消除,患者完全進入昏睡狀態后,再加入物理降溫措施。體溫逐漸不下降后,達到處需要溫度時,即可轉入維持階段。每4-8小時追加藥物,冬眠過程中,注意觀察患者有無寒戰反應及躁動如皮膚出現雞皮等,說明冬眠藥物劑量不足,加強治療效果,可交替使用魯米那0.1肌注,體溫維持恒定水平,切忌忽高忽低,并做心電監護,冬眠低溫治療時間一般為3-5天。
1.5.3物理降溫:頭部冰袋或用降溫毯,必要時可以腋下、腹股溝等處放冰袋。
1.6預防褥瘡發生
腦干出血是高血壓性腦出血中最為嚴重的一種類型,該腦出血類型來勢兇猛,多呈暴發性,生命中樞受累,病情篤重,進行性惡化,多在幾小時內死亡,死亡率極高,預后極差,易致遷延性昏迷和植物狀態。目前治療腦干出血主要包括:維持生命體征平穩,降低顱內壓,應用神經營養藥物,支持治療,對癥處理,防治并發癥,即主要是以內科保守治療為主,那么其臨床觀察和護理尤其顯得越來越重要。我科從2002~2008年治療腦干出血60例,現將臨床觀察及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60例腦干出血病人,男44例,女16例,年齡38~65歲,平均47.5歲,橋腦出血53例,延髓出血7例,入院時GIasgow計分(GCS)為4~8分。腦干出血量2~3ml 16例,3~5ml 30例,6 ml 左右的14例。56例行切開氣管術,腰穿26例,發上消化道應激性潰瘍出血25例。治療均按常規給予止血藥、脫水藥、抗生素、適量激素、神經營養等藥物。治療結果:存活51例,存活率85%。1年后隨訪,存活病人中完全恢復12例,輕度功能障礙19例,重度功能障礙10例,呈植物人狀態7例 ,死亡3例。6年后隨訪,完全恢復且未復發8例,輕度功能障礙25例,重度功能障礙7例,死亡8例。死亡原因,再次出血3例,死于合癥5例。
2 臨床觀察
2.1生命體征的變化腦干出血病人生命體征的監測非常重要,它是能較早反映病情變化的指標之一。發病后幾小時內,植物神經癥狀明顯,多出現39℃以上的高熱、呼吸異常、血壓顯著升高。腦干出血病人后組IX、X、XI顱神經常常受壓、損傷,易出現呼吸極度困難,所以應及時報告處理,行氣管切開術,本組60例病人發病后1小時、5小時、24小時分別行切開氣管術40例、13例、3例。本組57例病人發病后48小時內血壓均顯著升高,有時高達240/130mmHg,這時必須采取降壓處理,否則有誘發再次出血和心衰的危險,從而使病情更加惡化。
2.2意識和瞳孔的變化腦干出血病人發病出期,臨床癥狀常常是不會說話,大汗淋漓,隨即進入昏迷狀態,呼吸困難。出血早期雙瞳孔極度縮小,兩眼球固定正中位置,本組有12例兩眼球同向偏視(向病灶的對側);有10例出血破入環池、蛛網膜下腔,引起幕上梗阻性腦積水、腦疝、雙側瞳孔散大,立即行側腦室前角穿刺引流術。所以瞳孔的大小、形狀變化對判斷腦干出血病人意識狀態的變化、昏迷程度是否加重有重要意義。
3 護理措施
腦干出血病人多數是病情危重,變化莫測,能否及時地使病人得到有效的多方位治療和恢復到最佳狀態,醫生工作固然是關鍵,但在病人治療和康復過程中,護理工作顯得越來越重要。
3.1吸氧流量的監護腦干出血病人往往昏迷程度重,呼吸不暢,腦缺氧繼發腦水腫,所以常規吸氧非常重要[1]。在基層醫院,沒有大型加壓艙的情況下,我們應用血氧飽和度監護儀來監測血氧飽和度變化,以此來調整氧流量。氧流量的大小濃度、壓力,可間接影響血氧飽和度的數值,當氧流量大、濃度高、壓力大,在一定條件下,血氧飽和度可明顯升高,當組織不缺氧時,過高的氧流量,可帶來肺的輕度損傷,甚至氧中毒[2],以前我們僅根據臨床癥狀來調整氧流量,只能是粗略的估計,不能及時正確調整氧流量。我們應用血氧飽和度監測發現,當血氧飽和度低于85%,應增加氧流量;當血氧飽和度在停吸氧5min時,也能保持在90%時,可改為低流量吸氧;當血氧飽和度在96%左右,可間斷吸氧,最終不吸氧。
3.2氣管切開病人的護理腦干出血病人常造成顱神經的后組神經受壓或損傷,極易造成吞咽困難、痰多及通氣受阻而行切開氣管術[3]。本組60例病人中56例行氣管切開,均采用急救吸氧頭罩,注意放好頭罩的位置,防止管道受壓扭折,保持呼吸道通暢是有效吸氧的關鍵。吸痰管接負壓吸引管道的壓力表上一般不超過26.7kpa(200mmHg),以免吸力過大造成氣管粘膜損傷。基層醫院使用負壓吸引器的應注意,因吸引器的吸力隨艙內壓力升高而加大,需緩慢打開閥門先由低壓力調整到合適吸引強度,每次吸痰時間不超過15s,間斷吸痰。定時翻身拍背,對有痰鳴音者及時吸出痰液,如果痰液粘稠時,要注意濕化氣管,給予蒸氣吸入或超聲霧化吸入或氣管內滴入霧化劑,霧入液中可加入適當抗生素。定期做痰液細菌培養及藥物敏感試驗,首選對藥物敏感的抗生素。吸痰管用8~10號軟塑料導尿管,尖端是盲端帶側孔的,吸痰時邊旋轉邊上下抽動吸痰管,以利于痰液的吸出。
3.3并發上消化道出血的護理措施腦干出血病人并發上消化道應激性潰瘍出血的機率較高,其死亡率也較高,一般在發病后5~15天出現。上消化道出血量少的其主要臨床表現為柏油樣黑便,出血量多的其主要臨床表現為血壓顯著下降、顏面蒼白、心率快,柏油樣黑便中摻雜著紅色血凝塊。所以,在發病后20天之內,應特別注意觀察血壓的變化及大便顏色的改變,不定期復查血色素及便潛血化驗。如果并發此癥已明確,必須給予止血、補血等綜合治療,鼻飼管內注入云南白藥(20g)和冰鹽水(60ml)的混合液,每日3~4次;洛賽克膠囊,一次4粒,一日三次;同時應停止鼻飼進食,根據血色素的變化適量補血;常規靜點甲氰咪胍或泮托拉唑鈉等組胺H2受體阻滯藥。本組并發此癥25例,經對癥治療后22例痊愈。
3.4營養供應和鼻飼護理腦干出血病人昏迷時間往往持續較長,既使意識清醒后也常常因吞咽困難、嗆咳而造成進食困難,所以鼻飼非常重要。一般在發病后5~6天開始鼻飼,我們使用在市場上購買的食物多功能攪拌機,把米湯、肉湯、菜湯、牛奶、雞蛋、果汁等食物單獨攪拌成漿,定時定量鼻飼。開始初期應少量,每天1000ml左右,隨著治療時間的延長,鼻飼逐漸增加,且靜點液體應逐漸減少,鼻飼量和靜點液體之和保持在3000ml左右。定期復查血中白蛋白總量及白球比例,必要時靜點補充白蛋白。病人神志清醒、吞咽功能正常后方可撥鼻飼管。
3.5長期臥床的其他常規護理包括角膜護理,口腔護理,定時翻身拍背,導尿管護理等,均按常規護理。
4 康復護理
腦干出血病人,雖然在發病初期給予了脫水、抗感染、止血、激素,支持療法等方面綜合治療護理后病情基本穩定,但大多數病人在心理精神方面,在語言、吞咽、肢體活動等功能方面尚未完全恢復,生活不能自理的情況下,給予康復護理非常重要。針對上述情況,我們對本組大部分病人進行了有計劃的康復護理。
4.1心理康復情緣是人們心理上的一種表現形式,在心理活動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很強的順應性。它既然保證機體的正常運轉,又有很大的破壞性,極易造成機體運轉功能紊亂,傷害精神健康。因此,對于腦干出血經治療已清醒的病人,護理人員應注意給患者創造條件的同時,盡量避免在患者與他人交談后引起的情緒上的大幅度波動,善于做耐心細致的開導工作,對其情緒進行適當調控和引導,使患者長期保持情緒安定,心理上的穩定,主動配合治療,始終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
4.2肢體功能康復當腦干出血病人出院后,常不能完全恢復肢體功能,因此,回家后要繼續堅持鍛煉及做些輔的康復工作,這便需要患者及其家屬共同來完成。故而,出院時對患者及家屬的指導和有關注意事項的交待工作尤為重要,甚至需教會一些必要的醫療護理方法。
4.2.1按摩按摩的手法較多,可向患者家屬介紹易于掌握和便于操作的擦摩,尤其是對一側癱或肌無力的肢體按摩。作用是使皮膚與皮下組織血潤豐富,改善營養。擦摩的時間為每個部位5分鐘,每日1~2次。
4.2.2被動活動主要作用是促進肢體血液循環,維持關節韌帶動度,減輕肌肉痙攣,防止肌肉韌帶萎縮,主要操作包括患肢各關節各方向的被動活動。活動的順序為先大關節,后小關節,運動幅度從大到小。根據不同部位,可取臥位、俯位或坐位作各種動作,如屈、伸、旋轉、外展,內收,內翻、外翻、前彎、側彎等。在練習時囑病人用力發出神經活動,使癱瘓肌肉收縮,以促進周圍神經的功能恢復。
4.2.3中醫針灸輔助治療主要對癱瘓側肢體給予針灸治療,肌力恢復較快,一般15天為一療程。
4.3藥物及其他指示對有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病史的病人,應定時測量血壓、監測血壓之變化,要努力進行血糖的控制和調節,給予低糖低脂高蛋白飲食,并做好降糖及降脂的處理。對易激動急躁的患者,應囑家屬在精神上給予安慰,在生活上細心照料,使患者心情舒暢,生活安逸,必要時,給予適量的安定劑。對吸煙和飲酒嗜好的患者,要勸其戒煙適量飲酒,做好防止劇烈的血管舒縮紊亂的處理,以防止腦血管意外的復發。對肥胖患者,要讓其養成循序漸進的體育鍛煉的習慣。
4.4定時復查或家訪,為便于掌握患者的康復情況,可囑其家屬定期帶患者到醫院復查,在有條件的情況下,護理人員也可定期組織家訪,或兩者交替進行。這樣,可以根據患者康復階段的變化,隨時給予具體而準確的指導,對堅持服藥的患者,也便于及時調整藥物劑量,在此期間,對病人及其家屬存在的疑慮及合理而又可以解決的問題,要盡量予以解釋和辦理,辦求達到各方面的滿足。
【參考文獻】
[1] 袁始紀,崔勤莉,王有存,等.高壓氧治療腦干損傷的護理.中華護理雜志,1997,6(4):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