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精品范文 初中地理微型課范文

初中地理微型課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初中地理微型課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初中地理微型課

第1篇

衛星照片是一種遙感資料,是通過人造地球衛星拍攝的、按一定比例縮小了的圖像,它能比較準確、客觀 、全面反映地表地物的幾何形態信息和電磁波輻射信息。

衛星照片的判讀方法,概括地說可分三種:常規目視判讀、光學增強技術判讀(包括多光譜彩色合成和假 彩色密度分割)和電子計算機圖像自動識別等。光學增強技術判讀和電子計算機圖像自動識別,必須利用一些 光學儀器或電子計算機才能進行,一般中學都不具備這些設備。常規目視判讀則簡單方便,室外和室內都能進 行,用普通的放大鏡即可開展工作。

要掌握常規目視判讀的方法,必須了解目視判讀的標志,國為常規目視判讀就是依據這些標志進行的。目 視判讀的標志主要有:

1.色調和色彩。地物的光譜特征,通過色調和色彩反映。照片上色調和色彩的差異正是區分各種物體的依 據。九年義務教育初中地理課本上采用的幾幅衛星照片,基本上都屬于假彩色合成照片。在假彩色的合成照片 上,一般植物是紅色,城市是藍灰色,水體是藍色(較深部分是黑色),荒地是灰色,砂地為黃色,均和自然 色彩有明顯的區別。在第三冊封底的“衛星云圖”上,藍色表示海洋,綠色表示陸地,白色是云雨區,白色的 程度越濃,表明云層越厚,這種云區下面往往下雨越大。每天晚上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時采用的衛星云圖,就 和第三冊封底的衛星云圖一樣。

2.形態標志。進行衛星照片判讀時,地物的形態標志常以它的宏觀影像、地貌特征、水系特征和組合圖案 作為識別基礎。

地物的宏觀影像:如第三冊封面底圖“太湖流域衛星照片”上,太湖和太湖以北的長江河段的輪廓;第二 冊封面“北緯26°附近尼羅河一段河谷及其周圍地面的衛星照片”上,尼羅河河谷的形狀;第四冊封面“北京 市地區的衛星照片”上,北京市區輪廓和長城位置,衛星照片上都有良好的顯示。

地貌特征:借助衛星照片的陰影,可以襯托出各種地形地貌的立體效應。這樣可以比較容易地看到地勢起 伏,使平原、山地、盆地條帶狀的山脊、層狀的巖層組合和河流切割面等地面特征明顯地反映出來。觀察時, 要注意陰影方向,要讓陰影朝向自己。如果陰影背向自己,觀察效果與實際物體凹凸正好相反。例如,在第一 冊封面“喜馬拉雅山脈及其周圍地面的衛星照片”上,讓陰影的方向朝向自己,就可以較明顯地看到喜馬拉雅 山脈及其周圍地區的條帶狀山脊和山谷走向,以及這個地區的地勢起伏特征,還可以看到白色的冰川沿山脊的 分布情況。

水系特征:水系的組合反映一定巖性和構造特征。黃土地區水系呈密集的樹枝狀,花崗巖地區的水系是樹 枝狀與鉗狀溝頭組合;格狀水系反映兩組構造的扭裂面,放射狀水系反映穹隆構造等。水系的變遷在衛星照片 上也有明顯的顯示,可以研究古河道與新構造變動。例如,第三冊封面“太湖流域衛星照片”上,就能較清晰 地看到長江三角洲地區河網稠密、縱橫交錯、湖泊眾多的特征。

圖案:通常以點、斑、條、格、垅、鏈、柵、環、圓等條紋重復出現。說明它的數量和質量特征時,還可 冠以粗的或細的、稀的或密的、顯的或隱的等。每一種紋形、反映一定的物質性質,如線狀反映地表斷裂構造 或沉積巖地面的層面,在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中地理課本第四冊的“北京市地區的衛星照片”上,象長城這 樣的線狀地物,就有良好的顯示;而塊狀可能為巖塊、地塊和田塊,或鏈狀的沙丘;柵狀可能為直立巖層。

形態特征信息往往要與色調和色彩特征信息結合起來使用,以圖形引路,結合色調色彩識別不同物體。例 如,在第一冊封面“喜馬拉雅山脈及其周圍地面的衛星照片”上,白色表示冰川,它主要沿地勢較高的山脊分 布。如果判讀成冰川分布在地勢較低的山谷中就說明你沒有把衛星照片上的陰影朝向自己,所以觀察效果與實 際物體的凸凹相反。

3.相關位置:相關位置特征是一種間接的判讀標志。由于衛星相片比例尺小,有的物體看不見,有的物體 被掩蓋,但可根據相關位置特征進行判讀。如判讀階地的新老關系,常與河床位置相關聯,近河床為一級階地 ,兩側為二級、三級階地。在“喜馬拉雅山脈及其周圍地面的衛星照片”上,只有判讀為冰川沿地勢較高的山 脊分布才是正確的,這就是根據冰川分布與山脊相關位置這一特征。

第2篇

【關鍵詞】地理課堂 興趣 教學效果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法寶。興趣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保障。因此,教師要熟練地掌握教材,充分準備好每一節課,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怎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呢?下面談談我的幾點建議。

一、注重新課導入

新課的導入是激發學生聽課的積極性、提高授課效率的關鍵環節。風趣幽默,激情澎湃且緊扣主題的導入,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增強學生的求知欲,能進入最佳學習狀態,提高聽課質量。例如在教授“地球儀”這一課時,先給學生講一個小故事:有一位縣城中學的地理老師去給鄉下中學的同學們講課,老師指著講桌上歪著身子的地球儀問學生:“是誰弄壞的?”大家都說不是自己。這時校長正好從門口經過,趕忙進來替那位同學解釋到:“這不怪學生,是學校經費緊張,這些地球儀是從地攤上買來的便宜貨。”那位老師聽罷便給同學們解釋:“老師只是跟你們開個玩笑而已,這個地球儀并沒有壞。其實地球儀本身就是圍繞著地軸斜著身子在轉動”。通過這樣的故事導入,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產生了求知欲望。

二、課堂聯系實地

初中生初步具備了直觀感受外界事物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盡量拓展和使用日常生活中潛在的興趣材料。在講“地球的運動”時,通過身邊的事例:太陽的東升西落,一年中有春、夏、秋、冬,四季的變化規律,讓學生大膽的說出自己的理解。通過這種課堂與生活相聯系的模式,讓學生自己總結歸納一些地理知識概念,使學生明白自然界的某些現象其實就在我們生活的周圍,用生活中的現實教材加以輔助,培養他們觀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漸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三、做到寓教于樂

作為地理老師。應該積累更多的知識,在平時的授課過程中把生動有趣的故事運用到課堂中,會使枯燥乏味的課堂變化得妙趣橫生,很受歡迎。如講到“季風氣候”一節時,“季風”本身就是氣候方面的一個難點,學生難于理解,在授課中我建議引用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巧借東風,火燒曹營”的故事引出季風這一難點。

四、融入多元模式

地理課堂不僅可以讓學生樹立空間概念,同時我覺得還可以鍛煉學生的審美觀念。因此,把歷史背景巧用于課堂中,會創造出一種詩情畫意般的教學意境,能起到出“奇”制勝的作用。如在教學“祖國的神圣領土――臺灣”一課時,先讓學生觀看民族英雄鄭成功的影像資料,使他們從一開始就明白臺灣自古以來就是祖國不可分割的神圣領土,由于種種原因使其與大陸不能團聚,但兩岸人民都在努力,臺灣最終還是會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這樣就能喚起學生對臺灣的無限向往,對祖國的無限熱愛。既提高了學生興趣,又增強了學生聽課的積極性,還培養了學生的愛國情感,一舉多得。

五、重視探究解惑

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其實各種授課方式貴在巧設疑問,激發興趣,調動學生思維。作為教師,在教學中還要學會善于設問,只有這樣,才能激起學生的好奇心,達到培養興趣的目的。

六、拓展想象空間

對于生活在西北內陸的孩子們來說,在教學“海洋資源”時顯得格外神秘,學生們都沒見過大海是什么樣子,所以我就會給同學們講:大海是生命之源,她不僅美麗壯觀,而且十分富饒,有人稱海洋為“鹽類的故鄉”、“能量的源泉”等,再加上用多媒體手段把更多的海洋圖片展示在學生面前,讓他們更加直觀的感受大海。通過恰當的比喻,既拓展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和聯想,又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

第3篇

在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社會室編著的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地理課本中,采用了大量的衛星照片 。例如,第一冊的封面底圖“喜馬拉雅山脈及其周圍地面的衛星照片”、第一冊封底的“地球衛星照片”、第二冊封面底圖“北緯26°附近尼羅河一段河谷及周圍地面的衛星照片”、第三冊封面底圖“太湖流域衛星照片 ”、第三冊封底“衛星云圖照片”、第四冊封面底圖“北京市地區的衛星照片”,等等。課本第一冊“地圖” 一節中,穿插了“繪制地圖的新技術”一段“讀一讀”課文,簡單介紹了遙感技術和衛星照片在繪制地圖方面 的運用。

衛星照片是一種遙感資料,是通過人造地球衛星拍攝的、按一定比例縮小了的圖像,它能比較準確、客觀 、全面反映地表地物的幾何形態信息和電磁波輻射信息。

衛星照片的判讀方法,概括地說可分三種:常規目視判讀、光學增強技術判讀(包括多光譜彩色合成和假 彩色密度分割)和電子計算機圖像自動識別等。光學增強技術判讀和電子計算機圖像自動識別,必須利用一些 光學儀器或電子計算機才能進行,一般中學都不具備這些設備。常規目視判讀則簡單方便,室外和室內都能進 行,用普通的放大鏡即可開展工作。

要掌握常規目視判讀的方法,必須了解目視判讀的標志,國為常規目視判讀就是依據這些標志進行的。目 視判讀的標志主要有:

1.色調和色彩。地物的光譜特征,通過色調和色彩反映。照片上色調和色彩的差異正是區分各種物體的依 據。九年義務教育初中地理課本上采用的幾幅衛星照片,基本上都屬于假彩色合成照片。在假彩色的合成照片 上,一般植物是紅色,城市是藍灰色,水體是藍色(較深部分是黑色),荒地是灰色,砂地為黃色,均和自然 色彩有明顯的區別。在第三冊封底的“衛星云圖”上,藍色表示海洋,綠色表示陸地,白色是云雨區,白色的 程度越濃,表明云層越厚,這種云區下面往往下雨越大。每天晚上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時采用的衛星云圖,就 和第三冊封底的衛星云圖一樣。

2.形態標志。進行衛星照片判讀時,地物的形態標志常以它的宏觀影像、地貌特征、水系特征和組合圖案 作為識別基礎。

地物的宏觀影像:如第三冊封面底圖“太湖流域衛星照片”上,太湖和太湖以北的長江河段的輪廓;第二 冊封面“北緯26°附近尼羅河一段河谷及其周圍地面的衛星照片”上,尼羅河河谷的形狀;第四冊封面“北京 市地區的衛星照片”上,北京市區輪廓和長城位置,衛星照片上都有良好的顯示。

地貌特征:借助衛星照片的陰影,可以襯托出各種地形地貌的立體效應。這樣可以比較容易地看到地勢起 伏,使平原、山地、盆地條帶狀的山脊、層狀的巖層組合和河流切割面等地面特征明顯地反映出來。觀察時, 要注意陰影方向,要讓陰影朝向自己。如果陰影背向自己,觀察效果與實際物體凹凸正好相反。例如,在第一 冊封面“喜馬拉雅山脈及其周圍地面的衛星照片”上,讓陰影的方向朝向自己,就可以較明顯地看到喜馬拉雅 山脈及其周圍地區的條帶狀山脊和山谷走向,以及這個地區的地勢起伏特征,還可以看到白色的冰川沿山脊的 分布情況。

水系特征:水系的組合反映一定巖性和構造特征。黃土地區水系呈密集的樹枝狀,花崗巖地區的水系是樹 枝狀與鉗狀溝頭組合;格狀水系反映兩組構造的扭裂面,放射狀水系反映穹隆構造等。水系的變遷在衛星照片 上也有明顯的顯示,可以研究古河道與新構造變動。例如,第三冊封面“太湖流域衛星照片”上,就能較清晰 地看到長江三角洲地區河網稠密、縱橫交錯、湖泊眾多的特征。

圖案:通常以點、斑、條、格、垅、鏈、柵、環、圓等條紋重復出現。說明它的數量和質量特征時,還可 冠以粗的或細的、稀的或密的、顯的或隱的等。每一種紋形、反映一定的物質性質,如線狀反映地表斷裂構造 或沉積巖地面的層面,在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中地理課本第四冊的“北京市地區的衛星照片”上,象長城這 樣的線狀地物,就有良好的顯示;而塊狀可能為巖塊、地塊和田塊,或鏈狀的沙丘;柵狀可能為直立巖層。

形態特征信息往往要與色調和色彩特征信息結合起來使用,以圖形引路,結合色調色彩識別不同物體。例 如,在第一冊封面“喜馬拉雅山脈及其周圍地面的衛星照片”上,白色表示冰川,它主要沿地勢較高的山脊分 布。如果判讀成冰川分布在地勢較低的山谷中就說明你沒有把衛星照片上的陰影朝向自己,所以觀察效果與實 際物體的凸凹相反。

3.相關位置:相關位置特征是一種間接的判讀標志。由于衛星相片比例尺小,有的物體看不見,有的物體 被掩蓋,但可根據相關位置特征進行判讀。如判讀階地的新老關系,常與河床位置相關聯,近河床為一級階地 ,兩側為二級、三級階地。在“喜馬拉雅山脈及其周圍地面的衛星照片”上,只有判讀為冰川沿地勢較高的山 脊分布才是正確的,這就是根據冰川分布與山脊相關位置這一特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热re99久久精品国产66热| 国产精品揄拍一区二区| 成人做受120视频试看| 五月婷婷丁香六月| 步兵精品手机在线观看| 农民工嫖妓50岁老熟女| 蜜臀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午夜.| 国产精品亚洲аv无码播放| 9i9精品国产免费久久| 成人嗯啊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人妻内射无码一区三区| 欧美三级日韩三级| 亚洲欧美日韩色| 男人扒开女人的腿做爽爽视频| 成人国产精品2021|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99久久久| 精品亚洲aⅴ在线观看| 国产乱人伦真实精品视频| 国产真实乱xxxav|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视频|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成人影院| 性xxxfreexxxx性欧美| 久久丫精品国产亚洲av| 日韩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爱区精品无码| 欧美日韩中文视频| 亚洲精品高清国产一久久| 精品久久久中文字幕人妻| 啊轻点灬大ji巴太粗小说太男| 要灬要灬再深点受不了好舒服|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专区| 五月婷婷色综合|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免费| 91在线老王精品免费播放|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va| caoporn成人| 好爽好多水好得真紧| 三个人躁我一个| 成人影院久久久久久影院| 丰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视频53| 日本福利片国产午夜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