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學校的教育方針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語法翻譯法長期以來占據主導地位,翻譯法最早是在歐洲用來教授古典語言希臘語和拉丁語的外語教學方法,到18世紀末和19世紀中期開始被用來教授現代語言。但是翻譯法的缺點是:
1.忽視口語教學,不利于培養學生用外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2.教學方式單一,學生容易失去興趣。下面我們以《英語》第一冊LessonlGrowingup作為示例看語法翻譯法在教學中的應用:
T:teacher;
S:students
T:同學們,首先來看一下出現在本課的新詞匯:offandon,possibility,anticipate,reputation,takehold,turnout,bore,associate,assignment,assign,列出上述詞語之后,老師對每個單詞進行詳細的講解。一般主要是講解動詞。
T:看一下其中一個單詞“assignment”,它是一個名詞,譯為“(分配的)工作,任務,作業”。注意它和我們將要學習的后面一個動詞“assign”的區別,assign強調“分配,分派”這個動作的執行。后面有一個“reputation”也是一個名詞,譯為“名聲,名譽”。
Hehasbeenwritingtousoffandonforseveralyears.(他斷斷續續地給我們寫信已經有好幾年了。)
Heonlyacceptedtheprimaryeducationoffandoninhischildhood.(他小時候只斷斷續續地接受過初等教育。)
詞匯講解完之后,老師再次領著學生讀幾遍,練習發音。
T:下面我們來講解句子的語法結構。根據語法形式英語句子可分為簡單句、并列句和復合句。簡單句的基本結構就是由一個主語和一個謂語構成。其它各種類型的語法形式基本也是由這種句型發展而來,其基本句型主要是:
1.主語+謂語,此句型稱之為主謂結構,其謂語一般都是不及物動詞。例:
Thingschange.事物是變化的。
Nobodywent.沒有人去。
2.主語+連系動詞+表語,這種句型稱為主系表結構,其實連系動詞在形式上也是一種謂語動詞,但實質上表語成了謂語,例:Mr.Turnerisapainter.特納先生是位畫家。
Themilkturnedsour.牛奶變酸了。
3.主語+謂語+賓語,這種句型可稱為主謂賓結構,它的謂語一般多是及物動詞,例:Weneverbeatchildren.我們從來不打孩子。
Mysisterwillfixeverything.我姐姐會料理一切。
4.主語+謂語+賓語+賓語,這種句型可稱為主謂賓賓結構,其謂語在此可有雙賓語的及物動詞,一個是間接賓語,一個是直接賓語。例:
Hegavehisbooktohissister.他把這本書給了他的妹妹。
I’llwriteyoualongletter.我將寫給你一封長信。
5.主語+謂語+賓語+賓補,這是主謂賓補結構的句型,其補語是賓語補語,與賓語一起即構成復合賓語。例:
Ifoundthebookeasy.我發現這本書不難。(形容詞easy作補語)Iwilllethimgo.我將讓他去。(不帶to的不定式go用作補語)英語五種基本句型列式如下:
基本句型一:SV(主+謂)
基本句型二:SVP(主+謂+表)
基本句型三:SVO(主+謂+賓)
基本句型四:SVOO(主+謂+間賓+直賓)
基本句型五:SVOC(主+謂+賓+賓補)
二、聽說法(Audio-LingualMethod)
聽說法又稱句型教學法。在20世紀50—60年代期間產生了很大影響。是外語教學史上第一次將現代語言學和心理學的研究成果與外語教學結合起來,并將語言學的理論作為外語教學理論的基礎,這是外語教學發展的一大進步。
聽說法的特點是在教學中聽說領先;反復訓練,形成語言習慣;盡量避免使用母語,教學中以句型為軸心;重點培養外語的思維習慣;避免、消除學生的聽說錯誤。
三、認知法(CognitiveApproach)
認知法產生于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這種教學法是作為聽說法的對立面而產生的。其主張在外語教學中發揮學生的智力,注重對語言規則的理解和創造性的運用,它的教學目標是全面地掌握語言。
認知法主張外語學習必須理解語言規則,語言練習必須有意義并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有助于提高使用外語的準確性(accuracy)和得體性(appropriateness)。在使用認知法教學時,語法的講解必須到位。
公安院校學生未來就業方向主要是公安基層民警,而消防監督工作是公安基層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學生對消防監督檢查流程及重點應有一定了解,對通用消防器材裝備應熟練使用及對火災初期應靈活處置,而這些方面的教學工作在實際教學中存在教學與實際脫節的矛盾。隨著建模與虛擬仿真技術的快速發展,計算機模擬訓練以其特有的優點越來越受到高校的重視[1]。消防虛擬仿真教學系統的研發可以很好地解決教學與實際脫節的矛盾[2]。該教學系統由訓練(軟件)系統和3D交互沉浸環境(硬件)系統兩大部分構成,系統軟件部分通過三維虛擬仿真技術進行設計和研發,系統硬件部分為配套虛擬交互訓練內容實現3D沉浸交互功能應用的硬件平臺支撐,上述兩部分共同構成整個教學系統,以實現在虛擬環境下達到真實環境條件進行實驗認知、訓練的效果。
1 消防虛擬仿真教學系統軟件平臺的設計
根據目前公安基層工作的需要,教學系統軟件平臺由消防監督檢查、消防裝備與滅火技術和滅火救援指揮3部分組成。
1.1 消防監督檢查
消防監督檢查虛擬訓練系統以三維仿真的某大型商業綜合體為背景,利用虛擬仿真技術模擬商場中各消防設施、消防器材和相關消防設備與消防區域的設置情況。該系統主要包括消防監督檢查教學展示(3D效果)、消防監督檢查的組織、實施消防監督檢查訓練、對舉報、投訴的消防違法行為的查處訓練、重大火災隱患的判定、立案、督辦和消案的訓練、恢復施工(使用、生產、營業或者舉辦)的檢查訓練等部分。(如圖1所示)
該系統可以生動立體地講述消防知識,同時培訓學生在任意一個普通場景中,能夠完成消防監督檢查的各項工作措施,掌握消防監督檢查的技能,實現教學目標。系統設計使用虛擬環境、立體成像設備、模擬軟件的方式,一方面使學生全方位多角度的形式進入立體虛擬環境中去,身臨其境地到現場去發現問題、聽取解決辦法、學習相關知識;另一方面則利用安裝了“消防監督檢查虛擬實訓系統”的PC機,通過可視化交互,讓學生能自我做出判斷,發現并記錄虛擬場景中存在的安全隱患,以達到實訓要求,完成目標。
1.2 消防裝備與滅火技術模擬演練系統
鑒于學生對消防滅火實際操作知識的匱乏,以及經驗的欠缺,因此,需要通過實際動手訓練來提高學生實踐能力,以便日后能從容應對各種危機情況。由于火災本身是一個很難控制的事件,其危害性巨大,擴張速度迅猛,稍有不慎即可對人們的生命財產造成嚴重損失,因此,通過實際引發一場火災來進行撲救,達到訓練的目標自然是非常不可取的。但學生終究必須是要掌握消防滅火技術,如何連接理論知識和實際撲救之間的紐帶,達到訓練的目標,就成為了必須解決的問題。為解決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虛擬現實技術顯得尤為合適。消防裝備與滅火技術虛擬演練系統可全真模擬出火災現場環境、風力風向、火情蔓延面積等;細節來講,包括樓層通道、燃燒物質、火光火焰、煙霧層層等;撲救操作方面來講,包括各類滅火器使用的方式方法(如,除掉鉛封、拉下保險銷、對準火源、按壓手柄),以及室內、外消火栓的連接和使用模擬。因此,這套虛擬火災撲救系統可從宏觀到微觀層層遞進展開撲救技術訓練,兼具安全性和交互性,加之輕量化的演練環境,是火災撲救訓練最科學完善的解決方案。(如圖2所示)
1.3 滅火救援指揮模擬訓練系統
滅火救援指揮模擬訓練系統以某大型商業綜合體為實戰訓練背景,利用虛擬仿真技術模擬生成特定環境條件下的虛擬火災事故場景;受訓學員依據應急救援戰術原則進行指揮決策,調動和部署搶險救援力量,形成戰斗方案,控制事故的發展和蔓延;并依據戰術知識庫,以模擬訓練系統提供的訓練監控、記錄回放等工具為輔助,記錄、分析受訓學員的戰斗方案,對受訓學員的戰斗方案進行邏輯推理,最終進行評判結果和結果解釋;虛擬火災事故場景也隨著戰斗方案的執行實時產生動態的仿真效果,為受訓學員創建一個具有高度沉浸感以及符合實際情況的訓練環境。該系統主要包括滅火救援指揮教學展示(3D效果)、接處警訓練需求、滅火救援指揮訓練需求、模擬訓練臺需求和場景、模型及處置效果需求等部分。(如圖3所示)
2 消防虛擬仿真教學系統硬件平臺的設計
消防虛擬仿真教學系統硬件平臺以三通道沉浸式環境G-Discover為主,同時配以學生機房,滿足教學認知以及課程考核的需要。(如圖4所示)
2.1 立體顯示系統
作為整個虛擬現實仿真平臺的顯示部分,顯示系統效果的好壞對整個系統表現的影響非常大。系統一般由投影機、投影屏幕、機械結構實現。其核心是根據使用要求和現場情況(環境光情況、場地情況、觀眾等),選擇恰當的投影方式,在投影方式確定的前提下,選擇適當的投影機、投影屏幕和結構形式以形成最佳的視場。由于顯示屏面積較大,圖像均勻性及一致性要求突出。
2.2 圖形圖像處理系統
由于虛擬系統所采用的軟件占用較大空間資源,因此,對計算機硬件的要求隨之提高,當前虛擬系統中的計算機硬件以高性能圖形工作站為主流,具體配置因所采用的建模和分析軟件不同而不同。
2.3 交互系統
虛擬設計平臺中的人機交互設備包括動作捕捉系統、半實物仿真滅火器、半實物仿真水槍等,可以使設計者和觀察者實時地對多通道顯示屏幕上的內容進行綜合操控,實現用戶與三維模型的交互瀏覽和相關訓練操作。
2.4 教學考核機房
包含學生機和教師機若干臺,“消防監督檢查”的學生考核部分、“消防裝備與滅火技術模擬演練”的認知教學部分、“滅火救援指揮”的協同操作演練部分均在該機房中完成。
2.5 火災現場信號轉播系統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興趣
一部好的電影,一本好的小說或者故事,人們在欣賞的時候,往往會沉迷其中,設身處地,融入故事情節而不可自拔,充分感受故事的曲折離奇,體驗其中的酸甜苦辣,深陷其中而不自知,臺上臺下渾然一體,給人一種藝術的享受。語文雖然不同于電影故事和小說,但是一個好的語文老師,卻能用高尚激越的情感,妙趣橫生的語言,把課講得生動活潑,耐人尋味,同樣能給人以一種藝術享受。
小學語文教學,要緊的是把學生的注意力牢牢抓住,使學生產生一種孜孜不倦,鍥而不舍的求知愿望。這就要求教學要有趣味性。
一、課文故事化,提高學生的興趣。
教學的趣味性,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一個重要因素。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調動一切教學手段,用最有效的方法,引起學生對所學的東西的愛好和興趣。教師要學會講故事,根據課文的特點,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生動的再現作者的感情。教師只有自己首先進入角色,真正把作者在文章中寄寓的情思化為自己的真情實感,才能打動人,感染人,給人以入迷之感。教師要在故事中融入自己的感情,把自己變成故事的主角,加上自己的理解,就好像唱歌一樣,加上節奏使故事具有可聽性,語言親切,又有變化。可以使用各種各樣的象聲詞,各種動物的叫聲的模擬詞,把角色的對白進行擴充,適當重復,適當提問,讓孩子們與故事中的角色進行互動。經過一段時間之后,學生一定會越來越喜歡老師的,自然也喜歡我們的語文課堂了。講故事是一種很有效的教學方法。以講故事為契機,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這要比說一些大道理更容易讓學生接受。而且講故事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課文音樂化,提高教學效果。。
可以利用一些兒童歌曲和律動來調節學生的情緒,使學生在玩中學,效果會很好。在教學《小小的船》時,筆者沒有布置學生背誦,而是把歌曲《小小的船》教給了學生,邊學歌曲邊做運動,學生們在快樂的音樂享受中很自然地記住了課文。學習《雪孩子》一課,筆者唱《雪花》,學習《借生日》一課,我們一起唱《世上只有媽媽好》。孩子們邊唱邊表演,興趣很高,學生非常投入地學習,教學效果出奇的好。
三、課文藝術化,提高課堂的活躍性。
鼓勵學生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用繪畫把內容再現出來。
畫精彩的景物,低年級的孩子喜歡艷麗的色彩,喜歡每天拿著筆,描描畫畫。教師就應該抓住學生喜畫樂畫的特點,把繪畫引入課堂教學之中,激活學生的興奮點,學生會興趣盎然,積極踴躍,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之中。富有表現力的對話用表演的形式,動作描寫用肢體模擬。課堂經常煥發著生機與活力。
四、課堂游戲化,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將枯燥的課本知識與生動的游戲相結合。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在教學中,把游戲作為一種教學手段,讓學生親自參加,親自體驗,寓教于樂,寓學于玩。在許多情況下,學生并不是為了認識一個事物而去主動觀察,而是由于情緒的激動,興趣的導引不由自主地去觀察,使學生入情入境入理。繞口令游戲,造句接力游戲,指令游戲,傳話游戲,猜字游戲,聽音辨音游戲,教師是導演,學生是演員,教學中游戲的應用能幫助學生克服膽怯害羞的心理,從而勤思考,大膽說。這種活動化的教學讓學生有了親身的體驗和感受,積累了豐富的素材,從做中學,從玩中學。
既增強了教學情趣,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小游戲在大教育中具有非常大的價值和意義。
五、開拓學生視野,推薦課外讀物。
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結合課文的學習,推薦有關的讀物,或及時介紹報章雜志上的好文章,注意開拓他們的眼界,以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就教學而言,精讀是準備,博覽是應用,如果通過語文教學,培養了學生閱讀的嗜好,那就等于幫助學生找到了一個源遠流長的尋求知識的泉眼。學生一旦養成了這種嗜好,找到了這個泉眼,就會廣泛覓取,學而不倦,從而能夠獲得更多的知識。課內是有限的,課外是無限的。
六、語言趣味化,增強教學的形象性。
教學時通過語言進行的,教師的語言是撥動學生心弦,及其學生學習興趣的主要手段。有時一個貼切的比喻會像童話中的魔棒一樣,使學生全神貫注,目不轉睛。因此作為一個教師講話一定要有趣味。規范簡練,準確鮮明生動,具有較強的形象性。
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教師要教之以情,教之以情是語文教學藝術的一個重要方面,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凡是對自己思想有所觸動的事情,最容易記住。自己的思想無所動,就不容易記住,就會像過眼云煙,飄過去了,不能留下痕跡,學生聽課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七、教學懸念化,提高學生探索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