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衛生行政執法方式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一、指導思想從全區醫療機構現狀出發,以實現醫療機構全行業歸口管理,加強社區衛生服務建設為目標,以打擊取締各種形式的非法行醫為重點,對現有醫療機構進行徹底清理整頓和規范,為全區人民群眾提供一個安全可靠的醫療環境,為全區經濟建設服務。
二、整頓范圍此次整治的范圍是非法行醫和醫療機構“出租科室”、“外包科室”、聘用非衛生技術人員行醫等。如未取得合法《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而擅自執業的;通過買賣、轉讓、租借《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開展執業活動的;使用過期、失效的《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開展執業活動的;使用偽造、涂改的《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開展執業活動的;存在“坐堂行醫”行為的;超出登記范圍開展執業活動,包括診療活動超出登記診療科目范圍的;變更執業地點、變更主要負責人、變更名稱未做變更登記的;醫療機構將本單位的科室、門診部、業務用房租借或承包給社會非衛生技術人員從事醫療活動的;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出租科室”、“外包科室”從事醫療活動的;外地醫務人員來本行政區域內從事醫療活動,未對其執業證書變更登記的;醫療衛生機構使用非衛生技術人員從事醫療衛生技術工作的;未經批準或備案擅自開展“義診”的;未經批準擅自購置和使用B超機,以及違法利用B超進行胎兒性別鑒定和非法進行接生、流引產的。
三、方法步驟在區嚴厲打擊非法行醫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領導下,區衛生部門聯合公安、計生、工商等部門,聯合執法,集中行動。同時,區衛生部門選聘有執法資格及經驗的行政執法人員,成立醫療機構監督管理辦公室,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對全區醫療機構依法規范管理。(一)宣傳發動階段(7月1日至7月15日)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宣傳車、會議等多種形式,大張旗鼓地宣傳《執業醫師法》、《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傳染病防治法》、《鄉村醫生從業管理條例》等。大力宣傳實施醫療機構全行業管理的重要意義,宣傳各類無證非法行醫騙錢誤病,濫用藥、亂收費給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經濟利益造成的危害與損失。要用非法行醫致死致殘病人的典型事例,以及濫用藥、不規范醫療操作行為給病人帶來的醫源性疾患來宣傳整頓醫療秩序的必要性、迫切性,為整頓醫療秩序工作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同時,搞好執法培訓,明確任務目標,明確執法程序,為專項整治奠定基礎。(二)清理整頓階段(7月16日至9月20日)1、調查摸底,整合資源,推進社區衛生服務站建設以街道為單位,對轄區內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的情況進行全面調查登記。在此基礎上,倡導有執業資格的鄉村醫生及各類衛生技術人員采取個人、聯辦、股份等不同形式,以村居、小區為單位舉辦社區衛生服務站,推進社區醫療預防工作的開展,提高社區對疾病的防控能力。2、清理整頓(1)對已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各類醫療機構,對其執業條件、執業范圍、執業人員等依據規定標準進行審核,檢查符合條件的繼續執業,達不到標準的限期整改,逾期不改的依法查處。
我院2000年1月~2006年10月收治26例遲發性維生素K缺乏癥致顱內出血患兒,男15例(57.7%),女11例(42.3%);足月兒24例(92.3%),早產兒2例(7.7%);發病年齡2~4個月;單純母乳喂養24例(92.3%),混合喂養2例(7.7%);合并腹瀉病12例(46.2%);所有患兒生后均未預防應用過維生素K制劑(100%);孕母曾服用抗驚厥藥1例(3.8%);乳母不吃或少吃綠色蔬菜及新鮮水果18例(69.2%);所有患兒均無外傷史,無出血性疾病家族史。
臨床表現:從發病至就診時間72小時1例,均急性起病。臨床表現上所有患兒均有面色蒼白、前囟飽滿或隆起、四肢肌張力增高表現(100%),煩躁不安23例(88.5%),抽搐21例(80.8%),拒奶1例(3.8%),嘔吐2例(7.7%),皮膚黃染20例(76.9%);合并消化道出血3例(11.5%),腦疝12例(46.2%),頸部強直15例(57.7%);頭部CT證實腦實質出血11例(42.3%),腦室內出血8例(30.8%),蛛網膜下腔出血3例(11.5%),硬膜下出血2例(7.7%),小腦出血2例(7.7%)。
實驗室檢查:血紅蛋白
治療:入院后立即給予靜注維生素K1 5~10mg,連用1周;輸同型紅細胞混懸液10~20ml/kg 2次,予“魯米那”及“安定”鎮靜止痙,“甘露醇、呋塞米”降顱壓;合并感染或有發熱者,給予抗生素等支持對癥治療,病情平穩后加用“胞二磷膽堿、腦活素”及高壓氧艙治療等,改善腦細胞功能。
轉歸:經積極治療后,治愈20例,好轉3例,放棄治療2例,死亡1例(3.8%)。對20例治愈患兒進行6個月~4年隨訪,有1例出現神經系統后遺癥,表現為肢體功能障礙。復查頭部CT,外部性腦積水2例,蛛網膜下腔增寬3例。
討 論
魏 丹
(隨州職業技術學院 湖北省 隨州 441300)
【中圖分類號】G420
科學發展觀不僅為社會經濟政治等各項工作提供了理論指導,同樣也為高校實現又好又快發展指明了方向,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理論指導,也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思想方法。科學發展觀強調“科學”,一切從實際出發,尊重客觀規律,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同時也強調“發展”,既要用發展的動態的眼光看待和評價學生,更要關注每一名學生的全面可持續發展。馬克思說:理論一經掌握群眾,就會變成物質力量,可見理論依據的很重要性。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作人的工作,對象是一個個鮮活生動的個體,他們思想活躍、觀念多元、意識自我、個性獨立,所以我們在工作的過程中,要去汲取科學發展觀的精髓和精華,踐行以人為本,更好的探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與方式。
一、首先要轉變學生工作理念,牢牢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理念。
1、 教育模式轉變促使改變理念。根本原因是21世紀面臨的兩個根本轉變,一是傳統教育模式向現代教育模式的轉變;二是從精英教育轉為大眾教育。在傳統的教育理念里,周而復始的師道尊嚴根深蒂固。要求學生總是向前輩學、向老人學,“我講你聽,我打你通”的模式。老師一定是對的,書本一定是對的,學生學業是量的積累,飽學知識,灌輸知識,好處是簡單,聽話的學生是好學生。而新時代的大學生接觸新信息渠道廣、途徑多,能力強、來得快,在很多方面甚至于超過老師。
2、 教育者角色定位和轉變促使改變理念。對于每個教育者來說,每個學生可能只是我們接觸學生的千分之一、萬分之一,而對于每個學生的家長來說,孩子是他們的全部,寄予了百分之百莫大的期望。尤其是高校的一線管理人員,輔導員既是教師,也是學管干部;既是學生的知心朋友,也是他們的人生導師,必須要加強事業心和責任感,愛護和關心每一個學生。一定要愛護眼珠子一樣愛護學生的個性、創造性和獨立性。以學生為先、以學生為重、以學生為主、以學生為榮。
二、思路講求開闊與創新
1、 師生關系的新思路。和諧校園呼喚和諧的師生關系,要互尊互愛,形成良師益友、知心朋友的融通關系,這樣才能教學相長共同提高。在今天新的教育觀念和模式下,學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強,他們在很多方面比老師更精通,老師一定能理解、寬容并接受個別和個性學生的質疑,提倡學生創新性思維,敢于說不,這是互動式的教育方式。很多高校嘗試建立一種“導學”關系,這種方式最大的特點就是師生關系密切。
2、 實現學生的自主性和主體性。在教育管理的過程中出現兩種傾向:一是對學生的需求和要求漠不關心、麻木不仁;二是過渡關心關愛學生,延續家底的角色,象父母一樣地太呵護,太過于幫助他,什么事情都靠老師。“母愛”是不能用在學校里的,它是非理性的,有礙于學生的成長。“師愛”一定是講道理的愛,創造機會和情境故意讓學生摔打、鍛煉,主動適應環境提高生存的能力,處處培養自主性和主體性。
3、 眼光和目標放在每個學生和全體學生身上。中央培養人才有三個層次:一是青年者。即青年骨干和黨團干部,引導他們學習中國化的最新成果;二是可靠接班人。即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德才兼備人才;三是普通勞動者或者合格的公民。真正的者一定要在實踐中去錘煉,這是一種理想。
三、用科學發展觀指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觀,應處理好六方面關系。
1、正確處理道德和智育的關系。“人才”兩個字,做人在前,成才放在后面,古人也懂教育規律;先傳道,道是真理、規律、道德;后授業再解惑,是指專業上和思想上的困惑。用專業知識教育人,可以訓練成一個機器,種植與養殖都要講科學,為什么教育人不能講科學、和諧發展。現在的學校和家長很注重對學生的智力培優,重智輕德無處不在,忽視了對學生的道德培優,嚴重失衡。
2、正確處理教育引導與管理之間的關系。教育不僅僅是管理,尤其是大學生的管理,重管理輕教育問題嚴重,不符合科學發展觀。郝爾巴特說:管理不是教育,只能使人不犯規,循規蹈矩,并沒給人精神增添新的東西,唯一使人進步,給人精神以積極影響才算教育。我們認為教育是一種開導、指導、引導,它是比管理高一個層面。對學生應從三個方面加以引導:1、學習與生活層面的引導。也包括生理、心理、擇業、學業、就業的引導;智力、能力、品行、情感多個方面如何。2、人生層面的教育引導。人生的理想、信念、信仰、人生目標、態度、意義、規劃。3、價值層面的教育引導。愛心、善心、道德誠信,自我價值實現,這是從感性自我到理性自我的飛躍。
3、正確處理專業技術與人文素養的關系。我國大學服務社會偏重于科學技術對經濟增長的拉動,而忽視了人文社會科學對社會和文化的熏陶、引導。教育家楊淑子講,學生在學校成績差不多,最后成為院士的是有理想、有目標、有百折不撓精神的人。他也說過:沒有科技,一打就垮;而沒有人文,就不打自垮。高校大學生40%都沒有學習目標和源動力,大多數學校很注重對學生智商的投入與開發,而對學生情商開發和培養卻很少投入人力物力和財力。
4、正確處理好由學校人到社會人之間的關系。知識只是學生學習的一部分,更要教會他們獲取知識的能力,由家庭人到學校人再到社會人,如果不按社會人的要求來培養人,只是封閉式的教育,學生會覺得只看到美好的一面,沒看到丑惡的一面,關鍵還要教會他們思考。學校是宣揚主流意識形態和主旋律的地方,還要告訴學生社會是多樣化和復雜化的,要在社會實踐中加以引導,應包容多樣和多元,要關注光明點,不要憂慮低暗點,注意到多元和多樣必然造成的消極和積極的影響。學會認識社會、適應社會,進而提高社會競爭力。
5、正確處理好心理和諧與環境和諧的關系北大著名學者季羨林說:講和諧,不僅要人與人和諧,人與自然和諧,還要人內心和諧。我們高校大學生面臨就業壓力、學習壓力、經濟壓力、人際關系、環境轉變和自身適應問題等多種壓力,極易引起學生的心理問題。有些高校出現了專門提供場地讓學生發泄情感的地方。高校應加大珍惜生命與愛護生命教育。
6、正確處理好專業學習與思政教育的關系。專業課老師要把思政教育融入到課堂教學當中,除了教書還要育人,真正實現全員育人。新課改中的工學交替就是設置工作情境,老師指導,在教學過程中培養職業道德。李家瑞院長講,按照工作過程組織教學,在真實的環境中去學習,學生既有實踐行動,也有心智行動,職業美德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