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學校德育的主要途徑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通過幾年的探討與實踐,目前理論界和教育實踐工作者都認識到,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僅是開展心理輔導,不僅僅是要解決在少部分學生身上發生的心理問題,它更主要的內容應當是面向所有的學生,促進學生心理全面健康發展,形成健全人格并積極預防心理問題的出現。具體來說,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應當有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1.開發學生的心智潛能:促進學生注意、觀察、想象、記憶和思維等能力的發展。促進學生情緒和情感能力的發展,促進學生求知欲和探索創新精神的不斷提高。
2.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和能力:既幫助學生形成完善獨立的人格,又預防各種心理和行為問題的發生。具體包括以下內容:
(1)正確的自我認識。客觀地了解、評價自己,全面認識自己的能力和心理特點:有適當的獨立性、自信心和好勝心;正確對待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悅納自己;認識執著追求成功的重要性,自覺克服虛榮心、自大、自卑、悲觀、依賴、自我中心、拒絕自我等問題。
(2)堅強的意志。有較強的自信心、自制力、堅持性(恒心);果斷沉著,當機立斷;堅毅、不畏艱難,不怕挫折。自覺地避免沖動性、易受暗示性、優柔寡斷、頑固、惰性和隨意性的不良心理特征。
(3)穩定的情緒。能自我調節情緒,用理智控制各種情境中的情緒波動,基本做到穩定而樂觀;自覺地克服抑郁、厭煩、煩惱、急躁、易怒、壓抑、孤獨、焦慮等心理傾向。
(4)良好的品格。有健全的人格,有積極正確的社會認知,自覺遵守社會規則和行為規范,有利他人精神和集體觀念,自覺避免自私、狹隘的心理傾向。
(5)積極的心態。有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有較高的學習熱情:自信、自強;能確立適宜的目標,不斷追求,爭強好勝,立志成才;自覺避免消沉、失望、自卑的心理傾向。
3.訓練人際交往能力:認識社會交往的重要性,樂于交往;掌握正常的交往準則和處理人際關系的技巧,建立相互理解、信任的關系;在交往中積極求得進步,讓對方了解或接受自己的思想觀點,能自覺地克服緊張、恐懼、偏見、故意報復、猜疑、嫉妒等心理傾向。
4.強化學習效率:認識學習的價值,形成恰當的動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學會學習;能合理與人競爭,正確對待成功和挫折;能合理應試,自覺減輕焦慮程度等。
5.培養良好的性文化:認識自身性生理的變化及其對自我發展的價值,形成科學的性意識和健康的性心理,掌握準確的性知識,學會適宜的異往方法:能用有益的方式宣泄自我望,調節控制自我的性沖動;能自覺地抵御不良的性誘惑。
作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的心理輔導,其輔導的內容通常包括以下幾方面:①學習能力輔導;②應試能力輔導;③自我發展輔導;④人際關系輔導;⑤應對挫折輔導;⑥青春期輔導;⑦意志品質輔導;⑧情緒情感輔導;⑨休閑與消費輔導;⑩升學與就業輔導等等。
從輔導的功能來說,又可以分成發展性輔導和問題性輔導。從輔導的形式來說,又可分成團體輔導、個別輔導和家庭輔導等。
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
1.全面滲透在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中
學校教育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學校各種教育要素之間都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的所有活動也是相互影響和相互制約的,許多現象和效果更是互為因果的。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必須滲透在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中,在學科教學、學校德育和德育管理工作中,都應注重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都應注重促進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這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
在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中滲透,對全體教師來說,更重要的是要能充分運用心理學、心理健康學、心理咨詢學的原理和方法,有機地與自己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相結合,從而積極有效地對學生施加良好的心理刺激和影響,達到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目的。
2.開設心理輔導活動課
在中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主要途徑就是開設心理輔導活動課,有些地區也叫心理健康教育課。本人認為,無論名稱如何稱呼,中學心理健康教育都不應該以傳授心理學、心理衛生學的知識為主要目的,而必須始終以心理能力訓練為目的。通過運用各種適合學生心理活動特點的方式方法,讓學生在活動中提高對自我的認識,了解自我心理發展的狀態,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心理能力和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輔導活動課可以是專門開設的一堂課,也可以是在班主任安排和指導下的主題隊會課。課程的內容可以按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逐段、逐課進行;也可以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和面臨的現實問題在心理健康教育理論的基礎上,以主題的形式開展的活動。
3.開展團體與個人心理輔導
團體輔導是指在心理測查或調查的基礎上將有基本相同心理問題的學生組合在一起,通過系列主題活動和其它形式的心理輔導與心理訓練,幫助這些學生在相互交流和相互促進的基礎上解決心理問題、減輕心理壓力、提高心理能力,個人心理輔導則是心理輔導教師與來訪學生一對一的、面對面的幫助、分析、訓練、宣泄、矯治的過程。
團體輔導和個人輔導一般應在專門的心理輔導室內進行。心理輔導室的建設可以根據各學校的自身房屋建設特點,因地制宜地確定。但是,從方便學生來訪的角度出發,有幾點本人認為應當認真加以考慮:①地點要有安全可靠感,即有利于學生保護個人的隱私。②室內要有親切舒適感,即有利于來訪學生放松自己的緊張和不安。③要有文化層次感,即有利于來訪學生從各種擺設中得到心理誘導和啟發。④要有一定的科學技術感,即有利于來訪學生對心理輔導建立信任感。
農村鄉鎮中學英語教學工作者是農村學校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途徑,因此,如何有效地進行英語詞匯教學,將直接關系到學生能否真正理解掌握英語,能否切實有效地運用英語進行交際。在這里談談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思考與感受,與同行探討。
一、農村學生英語詞匯學習現狀
1、農村孩子的生活環境較落后,英語在學生的生活中顯現不出作用,學生周圍也沒有學習英語的環境,因此大部分學生不明白英語對于現代社會交流與發展的重要性與必要性,英語對學生生活的“無用論”在部分學生和家長中流行。正因為如此,很多學生并沒有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動力,學習過程中不能發揮學生的內在主動性,他們只是在被動地完成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因此,學生的學習效果不明顯。
2、很多學生不掌握讀音規則,對英語單詞讀不出來、拼不出來。對他們而言,英語單詞就是一連串毫無聯系的符號,背了就忘,每天疲于應付,效率很低。久而久之,學生對單詞漸漸失去了興趣,對英語學習也產生了厭煩的心理。
3、老師完全按照課本教單詞。在課堂教學中只教課本上出現的單詞,沒有聯系學生生活,適度地擴展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詞匯.適當擴大一點課外的相關內容、適當的引申,可以不斷引發學生的求知欲,同時也體現了因材施教的精神,讓學得好的同學多學一點。
4、詞匯教學方法單一。許多教師對詞匯教學不夠重視,認為詞匯教學沒必要在課堂上占太多的時間,只要教會學生讀單詞,課后讓學生自己去背就行了。
二、 課堂教學中詞匯教學的幾點做法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要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能力和創新精神,使學生形成一定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那么,如何按照課標的要求做好初中英語詞匯教學工作呢?
1、借助實物與圖片,使用動作,使詞匯教學更具有直觀性,提高學生學習詞匯的興趣
在小學階段用實物或圖片教學單詞是學生最容易接受,記憶最深,保持最久的方法。它把單詞的發音、拼寫與實物直接聯系在一起,有助于記憶。采用簡筆畫教學生詞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學習不枯燥,有興趣。 另外,借助動作教學動詞也是一種很好的方法。如:go, run, jump, close, swim, ride a bike, fly a kite 等動詞,通過演示,學生很快掌握了這些動詞。同學們在課堂上演示動作的熱情很高,全班同學都參與進來,不但使學生更有興趣,而且大大地活躍了課堂氣氛。
2、 重視音標教學,使學生邁過“讀”這一關,同時減輕學生記單詞的難度
教者在工作中發現大部分學生無法掌握詞匯主要是因為不會讀單詞,繼而也讀不出句子和課文,時間久了,英語單詞或句子對學生而言只是一串無意義的符號。鑒于此,教者在課堂教學中注意使用音、形、義相結合的原則進行詞匯教學,音、形、義是詞匯教學的三要素。
重視語音,過好語音關。語言是有聲的.語言教學首先是以語音形式體現的,掌握語音是學好語言的前提。讀音的正確與否往往與詞的掌握程度成正比。在入門階段一定要強化字母、因素與音標之間的內在聯系。教授英語詞匯,首先要教會學生發音,使學生學會常見字母(組合)的發音,掌握同一字母(組合)的不同發音以及不同字母(組合)的相同發音。教授單詞的讀音,可以采用單詞部分注音法,即只注出單詞核心部分或容易出錯部分的讀音,以增強學生對單詞的記憶能力。課堂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歸納本節課內某些單詞所具有的共同的發音規則,聯系之前學過的單詞一起記憶。例如:book,cook,good,look等單詞中‘oo’組合發/u/,而另一些‘oo’組合卻發/u:/音,如:school,fool,tool,room等單詞。英語單詞中像這樣有明顯發音規則的元音和輔音有很多,教學時教者利用發音規則教學,引導學生歸納,同時指導學生自我學習單詞。
3、利用英語構詞法教學詞匯,減輕學生學習和記憶詞匯的難度,并讓學生從詞義、詞性及用法上掌握詞匯
中小學英語詞匯除了一部分基本詞匯外,另一部分詞匯則屬于派生詞和合成詞,派生詞即在某一詞的前面或后面加上詞綴后形成一個新的單詞,而合成詞則是由兩個或以上的詞合起來構成新詞。教師對于這種派生或合成構詞法很熟悉,但初學的學生卻會認為這種方法很新奇,并能投入極大的興趣進去,因此,教師教學時要能根據教學要求對詞匯進行延伸,并鼓勵學生在總結構詞規則的同時例舉更多的實例,提高詞匯學習效果。學習理論研究者認為,詞匯不是孤立地存儲在人的記憶中,而是分門別類地存儲起來的。有些詞匯由于語義上的聯系,形成了記憶中的詞匯套,只要記起其中的一個詞,就會聯想到其他詞。教者在利用派生構詞法教學詞匯時,不僅使學生在掌握某個詞根的基礎上認識了更多的派生詞匯,而且能讓學生從詞性、語法要求方面掌握這些詞匯的用法。
4、 運用詞不離句的原則教學,并努力通過課外閱讀拓展學生的詞匯
一、多交流,激發學習識字的興趣
小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十分重要,教師可憑借語文教學中的識字教學,使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得到正確的樹立。小學生智力發育尚不成熟,對于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比較困難,因此,在識字教學過程中,采用小組合作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促進學生的識字,也能使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得到有效培養。學生在小組間進行討論、交流與合作,憑此提高學習成效,也使學生的整體水平得到提高。
二、充分利用規律引導學生識字
(一)學習漢語的拼音
教師在識字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加強合作學習。例如,識字教學中,首先是組內合作學習,教師要求學生按照一定的步驟在小組內開展合作學習,并具體提出比賽要求,看哪些小組可以將所有的任務完成。小組長帶領組內學生,仔細嚴格地執行各項步驟。學生先采用不同的形式,完成簡單的“勾生字讀準音”任務,例如邊讀邊勾生字,然后齊拼幾遍,之后由小組長進行考察,確保組員過關,對不能過關的學生應給予幫助。組員完成字音的掌握后,就開始學習字形,組長將生字分別分給各個組員,組員就該字的字形在小組間進行分析和交流,組間成員可提出各自的意見。如此一來,使學生掌握更多的生字,提高效率,使學生在學習中更加積極主動。在上述基礎上展開組間合作學習,教師對組內合作學習的效果進行檢查,例如可分別采用分組讀、比賽法的方式考察學生對字音的掌握,由小組代表給出小組內最佳方法在班上進行交流,憑此檢查學生對字形的掌握。
(二)利用游戲的方式進行識字與認字
小學語文教材中,具有較多生動有趣的插圖,并且多數圖片都和課文故事情節有關,因此,教師可對教材圖片進行利用,設計一些和課文內容相關的學習問題,可讓學生以游戲的形式積極參與到問題解答的過程中,使學生自主識字的習慣逐漸得到形成和培養。例如,在學習有關動物的漢字時,教師可以在課前預習過程中要求學生將之前課文提及的動物畫出來,在課堂上鼓勵學生展示自己的繪畫作品,由其他學生說出動物的漢字名稱。當學生將自己畫的各種小動物圖片展示給其他同學時,學生將看到蝌蚪、小狗、小鳥等各種動物,其學習方面的興趣也將明顯提高。并且,教師可設計一些競賽型小活動,促使學生對漢字的記憶更加深刻,在漢字學習中也將更加積極主動。愛玩是小孩的天性,教師帶領學生展開各種有趣的游戲,學生必將在識字教學中更加投入。
(三)搭建特殊的情境來識字
目前,多媒體技術已經在現代教學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而多媒體設備在語文識字教學中的有效應用,能夠促使學生的興趣得到提高,有利于學生記憶力的強化。多媒體具有多方面的優勢,具有各種各樣的呈現形式,例如圖片以及視頻等,也使知識的呈現更加形象生動,能使小學生的形象思維得到激發,使學生在學習上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并且對生字的記憶更加深刻。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形形的圖片以及簡單的動漫,憑此幫助學生進行識字。例如,把“女”和“也、子、口、古、未”等通過動態形式分別組合在一起,讓學生進行識字練習,并且也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有效培養。
(四)利用生活來識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