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初中物理課件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多媒體課件集各種媒體功能于一身,集各類信息為一體,利用整合性的優勢,通過語言的描繪、文字的表述、圖像的演示、動畫的模擬等一系列方法,對學生的感官進行多角度刺激,向學生展示生動有趣的物理知識。使用多媒體課件可以有效實現抽象概念具體化,微觀事物宏觀化,使學生多方位的了解、理解、和記憶知識,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但在實際教學中不少教師對多媒體輔助教學界定不夠明確,存在認識上的誤區,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是過分強調了多媒體教學的優點,而忽視了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作用、師生之間課堂上的情感交流,削弱了教師的授課藝術和臨場發揮能力。二是一些容易做到的物理實驗被視頻或動畫取而代之,導致學生對實驗結論的真實性產生懷疑,學生的動手和探究能力得不到提高,嚴重違背了物理學科的思想和精神。
要使課件能真正的滿足物理教學需要,服務物理課堂教學,關鍵是如何有效、合理地設計組織多媒體信息,這就要求在課件的設計和制作優化方面,須遵循以下幾條原則:
1 必要性原則
教學課件的制作必須以課堂教學需要為依據,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考慮是否有必要使用多媒體課件。實際上,并不是每一章、每節課都需要使用多媒體課件,要因課而宜,因題而宜。使用多媒體課件重在解決重難點問題,對于那些由教師一講學生就能清楚的問題,或者其他教學手段能達到更好的效果,則不一定強求使用。例如物理演示實驗,學生如果能夠很直觀地看到教師的操作過程、操作步驟及操作結果,這樣邊演示邊講解,效果就很好。實驗探究、分組實驗課時更是無此必要。而那些用傳統教學手段無法講清或者難以講清,較為抽象的內容,則適宜采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例如在學習“熱機”時,通常是結合模型和掛圖進行講解,學生本來對熱機的概念就比較生疏,感性認識少,再用這種方式教學,肯定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效果。若采用flas,就可以更生動、更形象地把熱機的構造及工作原理展示出來。在學習分子知識時,構成物質的分子究竟小到什么程度?原子核是怎樣裂變和聚變的?學生很難在頭腦中形成比較清晰的表象。把它們做成多媒體動畫模擬在屏幕上,學生就有一種仿佛進入微觀世界而窺其奧秘的感覺,這些都能很好的幫助學生理解和感受,從而達到良好的效果。
2 教輔性原則
多媒體課件在教學過程中只是一個輔助手段。它使教師能夠把教學中的難點分散開或變得形象和直觀,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但它不能是一節課的全部,也不可能代替教師全部的授課活動。因此,我們不必把課件做得面面俱到,不應將主要精力放在五彩繽紛的圖片、活潑生動的動畫上,更不能把應該由學生思考的問題的答案輕易地展示出來,我們所要做的事情就是通過課件的展示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變抽象為形象,變繁為簡,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重難點,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實現教學的最優化。就物理學科而言,必須從物理教學的實際需要和運用多媒體技術的特點出發來考慮。多媒體技術作為一種先進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必定是為一定的教學內容、教學目的服務的,切不可為多媒體教學而教學。
3 適度性原則
適度性原則就是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效組織信息資源,提供適度的信息量,在解決教學難點、重點,擴大視野的同時,能夠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地對信息進行加工,提高自學能力。教學過程中幻燈片切換不宜過快,要根據知識點的難易程度為學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時間,千萬不要讓多媒體抹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很多老師認為多媒體的信息量就是要大,只有大信息量,才能體現多媒體的優勢。其實這種看法是片面的,經常在一些物理課堂上看到這樣的現象:教師忙得不停地出示幻燈片,學生跟著幻燈片緊張地思考回答,一堂課下來多的有三四十張幻燈片,教師也為這節課容量大而沾沾自喜,豈不知下課后學生一臉茫然,根本記不清楚課堂上所學的內容;研究表明學生在短時間內接受超量信息,會使大腦處于停滯狀態,從而出現“迷航”現象,結果是變傳統的“人灌”為“機灌”,這樣不但不能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反而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下降。
4 交互性原則
關鍵詞:交互性課件;多元互動;物理情境;重難點
交互式,即課件與使用者之間信息傳遞的雙向性,指的是課件可以接收使用者輸入的命令,并做出相應的反應。交互性是課件的最基本特點,有利于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及時了解和掌握,從而對學習內容和學生的學習計劃進行科學調整和合理安排。同時,也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將交互性課件運用于初中物理教學中,不僅僅可以使抽象復雜的物理概念和實驗現象變得具體化和生動化,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狀態下對物理知識進行學習和吸收,還能實現師生、生生間的雙向互動,從根本上改變師生之間的互動方式,促進對知識的理解與運用。下面,筆者就在結合自身教學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對交互性課件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具體的描述和說明。
一、運用交互性課件,能夠創造互動交流的平臺,促進師生間的多元互動
傳統的初中物理教學課堂,教師在使用現代多媒體技術時多是使用PPT課件來對物理教材內容和知識點進行展示,學生按照教師事先設計好的教學計劃來進行物理學習,學習思路也固定于教師所指導的方向,對于課件內容的展示和修改也都由教師一人決定,這就導致學生的學習思維受到嚴重限制,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也受到嚴重制約,物理課堂教學效果自然也會因此受到嚴重影響。而交互性課件,它的最大優勢就是具有極強的交互性,可以為教師與學生創造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即給師生提供足夠的互動交流的平臺。師生之間可以利用課件的交互性特點,就物理問題展開必要的溝通和交流,有效實現了師生之間的多元互動,為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例如,在學習“串聯和并聯”這一知識點時,學習畫電路連接時,挑選幾個同學到講臺上進行演示,利用交互性課件就可以對答案進行對比,而且運用圖形標注的方式可以使學生以更直觀的方式對不同電路的不同特點進行觀察。而后,我讓上臺連接電路圖的學生對所連接電路的特點進行個人觀點的講解,我則運用交互性課件制成的動畫對串并聯電路的相關概念和名詞進行說明和解釋,如此,通過運用交互性課件既使學生以更為直觀生動的方式對串并聯的相關知識點進行了認識和了解,更為重要的是創造了一個互動交流的平臺,實現了師生之間的多元互動,為學生對串聯和并聯相關內容的深刻理解與認知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運用交互性課件,能夠創設生動的物理情境,調動學生探索科學的熱情
傳統的初中物理課堂,有些物理知識點由于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教師運用傳統的講解分析模式和多媒體課件展示方式不能將其演示出來,學生由于受學習思維和學習想象力的限制,不能對這些物理知識點有清晰、透徹的理解和認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因為對枯燥機械教學模式的厭倦而逐漸喪失,如此,物理教學效果自然無法達到理想狀態。基于此,在對某些物理知識點進行講解和分析時,我們就可運用交互性課件的優勢功能,如圖文并茂、人機交互等,將其以更為直觀形象、生動逼真的方式呈現出來,從而對學生的多種感官如聽覺、視覺等產生刺激,從而深深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調動起學生探索科學的熱情,為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礎。
三、運用交互性課件,能夠突破教學重難點,促進學生的認識與感知
初中物理教材中有很多有著高度抽象性和嚴密邏輯性的知識,而傳統的教學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掛圖不具備動態展示功能,導致學生無法對物理教材中的重難點知識進行全面、透徹的認識和理解,如此必然影響物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而運用交互性課件,如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則可以充分利用電子白板本身所具有的放大、縮小、旋轉等功能,將物理教材中抽象、復雜的知識變得直觀形象,從而打破傳統課堂教W模式和手段的局限性,順利突破物理教學重難點,加深學生對物理重難點知識的認識和感知,為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提供充分的保障條件。
例如,在學習《家庭電路》這節內容時,本節教學重難點是讓學生學會和掌握電流表與電壓表的連接方法,此時,我用交互式電子白板將電路中的各個實物呈現出來,并挑選不同的學生到講臺上對不同實物的電路圖進行連接,從而通過反復的練習和不斷地指導點撥,使學生正確掌握電流表和電壓表的連接方法,如此,運用交互式電子課件,便有效突破了教學重難點,促進了學生的認識和感知,能夠大大提高本節課的教學效率,實現高效化的初中物理課堂。
總而言之,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和信息化步伐的加快,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進行有效融合已經成為當代教育的大勢所趨。而交互式課件,有著傳統教學手段和普通多媒體課件無法比擬的教學優勢與特點,身為初中物理教師的我們,面對學生都對此門學科感到厭煩和恐懼的教學窘境,我們要善于探究交互性課件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應用的作用,然后將其以科學合理的方式,有效運用于物理課堂教學中,從而在根本上改變師生之間的互動方式,實現師生、生生間的雙向互動,通過學習者與教師、同學的溝通交流,促進對知識的理解與運用。
參考文獻:
1.張愛霞.電子白板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交互性研究[D].西南大學,2010.
2.邢耀剛.交互式電子白板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于實踐[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6.
一 應用多媒體課件的動畫功能和視頻功能巧妙化解教學難點
眾所周知,物理是一門學生普遍感到難學的課程。究其原因,主要是初中學生對事物認識過程的起點是對事物的感性認識,因而對物理學科涉及的一些抽象理論很難理解和接受,進而形成一系列教學難點。這些難點會使學生對學習物理產生畏懼心理,也很容易使學生喪失學習興趣。要想提高物理課的教學質量,就必須巧妙化解這些教學難點,變抽象為形象,變微觀為宏觀。
在物理教學中,有些難點的解決需要調動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觀察或感受。短短45分鐘的課堂教學不允許教師將學生帶到生活中去親自體驗,若只通過語言調動學生頭腦中對這些曾經觀察或感受到的東西的記憶,那么由于學生的感知程度各不相同,就很難達到良好的效果。而如果將需要的生活情節利用多媒體課件制成動畫或視頻,效果就大不相同了。如在“運動的描述”這一節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深刻理解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筆者在課件中制作了一個動畫和視頻。動畫的內容是觀察汽車的運動,動畫效果是汽車不動,背景緩慢移動。在播放時,學生最先普遍感受到的是汽車在行駛,然后通過與固定點比對,才感受到實際是背景在動。視頻內容則是讓學生觀察并猜測兩列并排的火車哪輛開動了。播放了兩個鏡頭,一個鏡頭是以其中一列火車為背景,另一個鏡頭是以站臺為背景,使學生產生了不同的感受。通過播放動畫和視頻,無需過多的語言描述,學生就深刻體會和理解了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輕松自然地化解了這一教學難點。
二 應用多媒體課件的動態板書功能加強學生對重點知識的深刻記憶
心理學研究表明,新奇的、多方面的刺激可以使大腦記憶更加深刻。黑板板書是靜態的,為了強調某些內容,教師只能通過加劃著重符號、改變字體大小或是改變字的顏色等方法來引起學生注意。但這些方法只是從視覺方面刺激學生大腦,對大腦的沖擊較小,且變化方式單一,很難調動學生興趣。而利用多媒體課件的動畫功能設計的動態板書,則可以用靈活多變的方式給學生創造強烈、新奇的視覺和聲音刺激,從兩方面對大腦形成沖擊,從而加深大腦的記憶。如在教學“牛頓第一定律”時,為使學生理解“靜止”和“勻速直線運動”兩詞的含義,我是這樣設計的:“靜止”設置的動畫方式是原地閃爍一下,同時伴有一聲敲擊聲;“勻速直線運動”設置的動畫方式是從右側飛入,同時伴有汽車急駛的聲音。兩詞一靜一動,且配合“一錘定音”和“汽車急駛”兩種聲音來烘托,再配合前面內容的動畫設計,學生頭腦中自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對動態板書進行設計時,要注意動畫、聲音必須與所展現的內容情境相符,切忌不分重點,盲目地添加動畫效果和聲音。過多的無用刺激只能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影響教學效果。一切圍繞教學需要,恰當合理,這是設計動態板書的根本原則。
三 應用多媒體課件強大的內容收納功能增加課堂教學的信息量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向學生提供更多的信息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要想在一堂課中多呈現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信息,僅憑一塊黑板和教師的一張嘴顯然是不夠的。多媒體課件強大的內容收納功能可以使教師搜集更多的教學素材來輔助教學。使用課件時,可以將多個素材在短時間內集中展示出來,時間短且內容豐富,有助于每一個教學環節的進行。例如,在“光的傳播”這一節教學時,在猜想光的傳播路徑這一環節中,由于學生平時對光的直線傳播現象很難也很少觀察到,如果由學生直接討論給出答案會很困難。于是筆者在網絡中搜索了多張反映光的直線傳播的美麗圖片加入課件中,學生在短時間內看完這些圖片后,很容易就提出了光沿直線傳播的猜想。
多媒體課件強大的內容收納功能還可以使教師在課堂上向學生提供更多的課外知識,很好地實現從課內向課外的延伸,有助于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和對科學的熱愛。課外知識可以以短文、圖片、動畫、視頻等多種方式呈現,具有時間短、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特點,信息量大且學生愛看。如在“光的折射”教學中,播放多張關于海市蜃樓的圖片,學生觀看后感到非常新奇,同時也很容易就記住了這一現象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