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礦產與地質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地質礦產研究;基本管理制度;專業技術管理
1、地質礦產研究的主要內容及職業定位
1.1 地質礦產研究的主要內容
地質礦產研究專業(學科)以“成礦研究”為主要內容,主要研究礦床的地質特征、成因類型、成礦機制、成礦機理、形成機理、形成機制、成礦大地構造背景、成礦環境、成礦地質背景、成礦條件、成礦規律、控礦因素、成礦系列、成礦系統、成礦模式及成礦預測等問題。
地質礦產基礎研究的核心是礦床成因研究,主要研究礦床的地質特征、成因類型、成礦機制、成礦機理、形成機理、形成機制、成礦大地構造背景及成礦環境等問題。地質礦產應用研究的核心是成礦預測研究,主要研究礦床的地質特征、成礦地質背景、成礦條件、成礦規律、控礦因素、成礦系列、成礦系統及成礦模式等問題(這些問題的研究屬于應用基礎研究),在此基礎上提出找礦靶區、找礦方向、找礦前景及找礦遠景。
1.2 地質礦產研究的職業定位
地質礦產勘查(礦產地質勘查)過程中,通過地質勘查工程(槽探、井探、硐探、坑探、鉆探)的布置和實施來確定礦床的地質特征及礦產資源儲量;需要研究區域及礦區地層、構造、巖漿巖、變質巖、圍巖蝕變等,特別是要研究確定礦體的產狀、形態、規模、礦石特征及礦床成因類型等。
根據礦產地質勘查規范,勘查工作分為預查、普查、詳查、勘探四個階段。各階段任務如下:
(1)預查階段是通過對區內資料的綜合研究、類比及初步野外調查、極少量工程驗證提出可供普查的礦化潛力較大地區,有足夠依據時可估算預測的礦產資源量。
(2)普查階段是對礦化潛力較大地區進行一定數量的各項野外工作以及概略研究,確定是否有進一步詳查的價值,并圈出詳查區范圍,估算推斷的礦產資源量。
(3)詳查階段是進行系統的勘查工作,基本查明礦床地質特征以及控制或破壞礦體的因素,基本確定礦體的連續性,并通過預可行性研究,做出是否具有工業價值的評價,圈出勘探區范圍,估算控制的礦產資源/儲量。
(4)勘查階段是運行各項系統的加密工作,詳細查明礦床地質特征以及控制或破壞礦體的因素,確定礦體的連續性,估算探明的礦產資源/儲量,并通過預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為礦山建設投資和設計確定生產方案等提供必要的依據。
地質礦產勘查工作是地質礦產研究工作的基礎。地質礦產研究專業可與地質礦產勘查專業合起來統稱為“地質礦產勘查與研究”專業(職業)、“地質礦產勘查”專業(職業)或“地質礦產調查評價”崗位(職業)。這樣有助于地質礦產勘查事業的和諧可持續發展,對地質礦產研究事業也是有利的。
2、地質礦產研究專業技術管理
2.1 地質礦產研究事業基本管理制度的建立
經過刻苦鉆研,筆者建立了地質礦產研究專業(學科)及地質礦產研究事業基本管理制度。主要表現在如下三個方面:
(1)2010年7月,筆者撰寫的論文《地質礦產研究事業管理制度探討》獲得第三屆中國管理科學大會優秀論文二等獎。
(2)筆者撰寫的三篇論文2011年發表于國家級科技類期刊。《地質礦產研究的主要內容及職業定位》發表于期刊《科技與生活》,《地質礦產研究專業(學科)的建立》發表于期刊《中國科技博覽》,《地質礦產調查評價主要內容探討》發表于期刊《科技與生活》。
(3)2012年元月,筆者撰寫的論文《地質礦產研究事業管理制度探討》發表于國家級期刊《中國城市經濟》。2012年5月,這篇論文獲得四川西部文獻編譯研究中心“科學發展與構建和諧社會理論實踐成果”一等獎。
筆者對地質礦產研究專業(學科)主要內容及職業定位的論述,標志著地質礦產研究專業(學科)的建立,闡述了地質礦產研究事業基本管理制度。建立管理制度,通過制度進行管理,是重要的管理方式。
2.2 地質礦產研究專業技術管理
和行政管理、經濟管理、企業管理、人力資源管理一樣,專業技術管理也是一個管理門類。項目管理是包含行政管理、經濟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及專業技術管理的綜合性管理工作。地質礦產研究項目管理也是如此。
2008年元月,江西省物化探技術勘測院設立地質礦產研究領導小組,這是單位內設的專業技術管理機構,目的是為了建立地質礦產研究專業(學科),為了進行地質礦產研究專業技術管理。根據地質礦產研究專業(學科)特點,筆者認為地質礦產研究專業技術管理主要包括專業(學科)知識體系的構建、專業技術發展創新、專業技術推廣應用、專業技術保密等方面。這幾個方面的專業技術管理在筆者2011年、2012年發表的論文中都有體現。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礦產行業標準DZ/T0201-2002,鎢、錫、汞、銻礦產地質勘查規范.北京:地質出版社,2003.
[2] 游小毛.地質礦產研究的主要內容及職業定位[J].科技與生活,2011(2).
[3] 游小毛.地質礦產研究專業(學科)的建立[J].中國科技博覽,2011(16).
[4] 游小毛.地質礦產調查評價主要內容探討[J].科技與生活,2011(15).
[5] 游小毛.地質礦產研究事業管理制度探討[J].中國城市經濟,2012(2).
【關鍵詞】地礦科技;礦產資源勘查工程;地質礦產研究
1、礦產資源勘查工程的主體專業
礦產資源勘查工程包括地質礦產勘查、地球物理探礦、地球化學探礦三個主體專業。下面敘述這三個專業的主要內容。
1.1 地質礦產勘查的主要內容
地質礦產勘查(礦產地質勘查)過程中,通過地質勘查工程(槽探、井探、硐探、坑探、鉆探)的布置和實施來確定礦床的地質特征及礦產資源儲量;需要研究區域及礦區地層、構造、巖漿巖、變質巖、圍巖蝕變等,特別是要研究確定礦體的產狀、形態、規模、礦石特征及礦床成因類型等。地質礦產勘查專業也可稱為地質找礦專業。
根據礦產地質勘查規范,勘查工作可分為預查、普查、詳查、勘查四個階段。各階段的任務如下:
(1)預查階段是通過對區內資料的綜合研究、類比及初步野外調查、極少工程驗證提出可供普查的礦化潛力較大地區,有足夠依據可估算預測的礦產資源量。
(2)普查階段是對礦化潛力較大地區進行一定數量的各項野外工作以及概略研究,確定是否有進一步詳查的價值,并圈出詳查區范圍,估算推斷的礦產資源量。
(3)詳查階段是進行系統的勘查工作,基本查明礦床地質特征以及控制或破壞礦體的因素,基本確定礦體的連續性,并通過預可行性研究,做出是否具有工業價值的評價,圈出勘探區范圍,估算控制的礦產資源/儲量。
(4)勘探階段是運行各項系統的加密工作,詳細查明礦床地質特征以及控制或破壞礦體的因素,確定礦體的連續性,估算探明的礦產資源/儲量,并通過預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為礦山建設投資決策和設計確定生產方案等提供必要的依據。
1.2 地球物理探礦的主要內容
地球物理探礦(簡稱物探)是以各種巖石和礦石的密度、磁性、電性、彈性和放射性等物理性質的差異為基礎,用不同的物理方法和物探儀器,探測天然的或人工的地球物理場的變化,發現物探異常,通過解釋評價物探異常來進行找礦。
1.3 地球化學探礦的主要內容
地球化學探礦(簡稱化探)是從各種天然物質(如巖石、土壤、水系沉積物、植物和水等)中系統地采集樣品,分析測試某些地球化學特征值(如指示元素的含量、元素比值、PH值等),對獲得的數據進行處理,發現化探異常,通過解釋評價化探異常來進行找礦。
2、地質礦產研究專業(學科)的建立
經過刻苦鉆研,筆者建立了地質礦產研究專業(學科)及地質礦產研究事業基本管理制度。主要表現在如下三個方面:
(1)2010年7月,筆者撰寫的論文《地質礦產研究事業管理制度探討》獲得第三屆中國管理科學大會優秀論文二等獎(相當于省部級學術成果二等獎)。
(2)筆者撰寫的三篇論文2011年發表于國家級科技類期刊。《地質礦產研究的主要內容及職業定位》發表于期刊《科技與生活》,《地質礦產研究專業(學科的建立》發表于期刊《中國科技博覽》,《地質礦產調查評價主要內容探討》發表于期刊《科技與生活》。
(3)2012年元月,筆者撰寫的論文《地質礦產研究事業管理制度探討》發表于國家級期刊《中國城市經濟》。
筆者對地質礦產研究專業(學科)主要內容及職業定位的論述,標志著地質礦產研究專業(學科)的建立,闡述了地質礦產礦研究事業基本管理制度。建立管理制度,通過制度進行管理,是重要的管理方式。
3、地質礦產研究的主要內容及職業定位
地質礦產研究專業(學科)以“成礦”研究為主要內容,主要研究礦床的地質特征、成因類型、成礦機制、成礦機理、形成機理、形成機制、成礦大地構背景、成礦環境、成礦地質背景、成礦條件、成礦規律、控礦因素、成礦系列、成礦系統、成礦模式及成礦預測等問題。
論文關鍵詞:地理信息系統(GIS),礦產資源,評價
0引言
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在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中有重要作用。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社會對于礦產資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做好礦產資源評價、開發及環境保護尤為重要。將新技術新方法引入礦產資源評價中也成為現在礦產資源評價的一種前沿趨勢。地理信息系統(GIS)是在計算機硬、軟件支持下,以采集、存儲、管理、分析、描述和應用與空間地理分布有關的數據的計算機系統[1]。其處理、管理對象是地理空間實體數據及其關系,用于分析和處理在一定地理區域內分布的各種現象和過程,解決復雜的分析問題。
1 GIS應用于礦產資源預測的作用及優勢
對于傳統礦產資源評價工作,在礦產數據的時空性、多樣性、龐雜性的把握以及數據轉化方面問題一直使傳統的礦產資源評價工作量大且效率低下。GIS作為在礦產資源評價中的強有力的工具地質論文,主要在以下幾方面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2]:
(1)強大的數據管理功能。GIS數據庫可完成多遠的地學信息綜合管理,在礦產資源評價中涉及的有關地質、地物、地化、遙感信息通過數字化后進入系統,可長期保存,保障了礦產資源評價的開展。同時,也可快捷完成信息查詢、檢索、分析。在對數據進行綜合分析后,可以輸出高質量的成果圖件。
(2)高效的數據統計分析功能。在圖件上可精確地統計各種地質體空間幾何屬性,如面積、周長等,有助于定量研究地質問題,完成手工操作不能完成的工作。同時,可在不用進行地質信息數據轉化的情況下,就可對數據進行數理統計,減少礦產預測中的人為因素。
(3)靈活的空間分析功能。利用GIS專題圖層管理功能可方便完成多學科、多層次、多來源圖形疊加,不但大大減少圖紙人工繪制繁重勞動,而且研究者可反復進行多次疊加自由組合。
(4)便捷的模型可視化功能。利用DEM、TIN模型完成各種空間測量科學數據的可視化,可方便地將成礦信息數據處理與GIS可視化結合起來。同時,GIS能夠保證成礦預測的過程可視化,將成礦預測工作透明化[3]。
2 應用GIS進行礦產資源預測的方法及思路
根據研究工作的程度不同,將進行礦產資源評價的方法分為經驗型與理論型[3]。經驗型是建立在已知礦床基礎上的,在數據豐富的礦區可采用數據驅動的經驗方法對礦產資源進行評價。理論型是在沒有已知礦床或已知礦床很少的情況下,信息通過遙感和地球物理數據推斷而來只能在對遙感等基礎數據的分析下,采用簡單的分級和以知識為基礎的方法[4]。對于經驗模型法,我們主要采取以下步驟完成礦產資源評價[4,5]:
(1)搜集數據。搜集研究區內與成礦有關的地質、礦產、構造、地球化學、航磁、重力及遙感資料等。對數據進行預處理地質論文,建立多元信息數據庫,為下面的工作做好數據準備。
(2)確定礦床的類型。對搜集的資料進行詳細的分析,將區內的實際環境與已知的礦床類型的有關資料進行對比,確定區域可能的礦床類型。
(3)建立找礦模型中國知網論文數據庫。根據區域地質背景,結合數據處理結果,研究區域成礦規律,確定礦床類型的概念模型和描述性模型,建立多元信息找礦模型,列出各信息中的找礦標志。
(4)成礦信息提取。對模型進行定量化與轉換后,根據量化后的模型,對專題數據的處理,根據所選的空間分析方法,應用GIS進行綜合分析得出最終結果確定找礦有利地區或靶區。
(5)預測資源量或儲量。根據確定的特征信息與成礦模型、預測模型計算資源量。同時,將結果編制成果圖件。
3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3.1豐富的、高質量的空間與非空間數據是礦產資源評價的基礎。
對于礦產資源評價的分析,應當充分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信息提高礦產資源評價的準確性。如果進行區域性成礦系統評價,數據庫中就要包括區域中可能與成礦有關的全部信息 [6]。由于原始數據是由不同單位、不同時間采集獲得,因此,造成同一研究區的相關數據有不同的比例尺、精度、投影方式及存儲方式。因此,在進行綜合分析之前,要對原始數據進行預處理地質論文,如投影變換、格式轉換,以保證建立高質量的數據[5]。
3.2多源地學信息的管理是有效評價的保證
在GIS中對資源評價的效率很大程度上與數據庫質量成正比[7]。一般有兩種管理空間信息的方法:一是目前大多數GIS軟件支持的GIS管理空間信息,用關系數據庫管理屬性信息的方法;另一種新方法是采用面向對象技術,用關系數據庫管理系統同時管理空間與屬性信息。由于礦產資源評價的地學信息種類多,內容復雜,設計一種新的有效的數據管理結構十分必要。在建立數據庫時,對于數據庫中的元數據的整理即保管也十分重要。
3.3 找礦信息的量化與轉換
GIS可操作的處理主要是對具有空間拓撲關系的點、線、面及相應的屬性描述。將找礦信息量化及轉化也是礦產資源評價中的重要環節。將地球物理、地球化學、遙感信息經一定的數學處理,可以得出與成礦有關的圖形信息[7]。對于地質信息,通過GIS提供的屬性檢索、空間信息量算及疊加、緩沖等空間分析功能,可完成從地質信息提取成礦信息的過程。
3.5 對礦產資源評價的空間分析方法的選擇是關鍵
空間信息的分析方法是評價水平的關鍵。礦產資源預測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專家對測區的認識即預測模型。空間分析方法通常分為經驗型和理論型兩類。兩種方法的主要目的都是采用定量化表示專題屬性最后綜合生成預測。布爾邏輯、代數方法、模糊邏輯和神經網絡法是幾種常用的方法[6,7]。
4結語
在礦產資源日益緊張的今天,把握好能源開采的先決優勢就是把握了經濟發展的關鍵。GIS對采礦空間信息的高效處理、采礦工程設計及采礦過程優化等方面都是一種理想的工具。其獨特的空間分析能力,將使其在采礦決策和設計中成為強大的輔助工具。同時,還應將其推廣到各個不同的行業領域中,使其具有更大地發揮空間。
參考文獻:
[1]王亞民,趙捧未.地理信息系統及其應用[M].西安:先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6.
[2]韓密,陳國旭,董高梅.基于GIS礦產資源評價方法[J].資源開發與市場,2007,23(12):1096-1099.
[3]石德強,姚燕,張永忠.GIS在礦產資源評價中的應用[J].資源開發與市場,2008,24(1):50-52.
[4]陳小云,胡光道.GIS在礦產資源預測中的現狀和研究思路[J].資源環境與工程,2006.2:56-59
[5]朱思才,吳家齊,劉和發.GIS技術在區域礦產資源勘查評價中的應用[J].中國地質,2000,3 ,26-28.
[6]徐翠玲,錢壯志,梁婷.GIS在礦產資源評價中的應用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