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精品范文 綠化工作規劃范文

綠化工作規劃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綠化工作規劃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綠化工作規劃

第1篇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旅游發展模式,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產品開發為中心,以“名山濕地”為品牌,實施精品帶動戰略,重點圍繞建設旅游經濟強縣的目標,全力發展培育以休閑旅游為主的旅游產業,構建科學合理的旅游產業體系,推動我縣旅游產業競爭力的提升和可持續發展。

二、工作目標

(一)總體目標。

經過五年努力,將我縣旅游業發展成為長三角地區環境優美、設施齊全、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休閑度假勝地和省旅游經濟強縣,形成以下渚湖為核心,西部環莫干山生態旅游區和東部新市古鎮旅游區為兩翼的“一核兩翼”總體布局。

(二)具體目標。

1.旅游收入目標。

到年,年接待國內游客總人數450萬人次;年接待境外游客2.28萬人次;年旅游總收入29億元;年門票收入4300萬元。

2.品牌定位目標。

(1)爭取打造4A級景區3個。

(2)爭取打造3A級景區3個。

(3)爭取打造全國工農業旅游示范點3個。

(4)爭創省旅游重點鄉鎮3個。

(5)爭創省旅游特色村6個。

(6)爭取發展省星級鄉村旅游點7個。

(7)爭取設立國際旅行社1家。

三、工作重點

年期間,我縣項目建設與旅游產品開發將把下渚湖作為核心區域,以“一核兩翼”為空間依托,構建由近期推進實施項目、后期規劃建設招商項目、基礎設施配套及關聯延伸項目組成的相匹配、有梯度、結構完善的旅游產品框架。

(一)近期積極推進的實施項目。

1.下渚湖風景旅游區。以下渚湖為核心,包括鎮104國道以東、鎮和金三角核心區(城市規劃區)。充分挖掘下渚湖的生態環境優勢,發揮縣城武康中心城區的基礎配套和文化輻射功能,規劃建設休閑名城,成為我縣旅游休閑接待中心和集散中心。

(1)下渚湖濕地風景區。以地域歷史文化內涵和水鄉民俗風情為依托,融自然野趣的濕地、秀麗優美的山水、積淀深厚的歷史文化和質樸現代的田園風光為一體,具有資源保護、科學研究、環境教育和旅游休閑等功能,范圍包括核心區11.5平方公里和規劃區36.5平方公里。主要建設項目包括:下渚湖游客接待中心、豸山島項目、環湖1200畝核心景區項目、漁鄉風情項目。

(2)歐詩漫集團工業旅游項目。

(3)金銀島國際大酒店(五星級)。

2.環莫干山西部生態旅游區。以莫干山風景名勝區為中心,包括筏頭鄉、莫干山鎮和武康鎮104國道以西的區域范圍,挖掘大莫干山旅游資源,建設成為以清涼世界、竹海別墅為特色,具有觀光、休閑、度假、避暑和生態保護等主要功能的綜合型風景名勝區。

(1)莫干山現代林業生態旅游區。將104國道以西、莫干山麓以東近3.9萬畝區塊打造成為現代林業生態旅游區,整合尚元農業觀光園、五彩紅楓基地、德華速生林、陽光生態園等資源(景點),圍繞特色樹種、農業種植和農村風貌,規劃建設成為省級生態旅游區、國家級農業旅游示范點,爭取成為4A級景區、省級旅游度假區。

(2)勞嶺鄉村旅游度假區。建設集休閑、觀光、度假于一體的鄉村旅游度假區。

(3)何村主題公園。建設高檔次的老年鄉村養生園。

(4)龍泉山莊溫泉度假村。建設露天溫泉、休閑、餐飲于一體的度假村。

3.東部水鄉古鎮旅游區。包括新市鎮、鐘管鎮、洛舍鎮雷甸鎮、禹越鎮和新安鎮。遠期規劃建設成為華東乃至全國有影響的區域面積較大、可游景點較多、可參與項目豐富的水上休閑度假大環線。

(1)新市古鎮。規劃建設面積3.5平方公里,建設成為鄉村建筑文化、民俗風情和鄉村美食為主要吸引力的綜合性文化休閑旅游項目。

(2)楊墩休閑農莊二期。依托“國家級農業旅游示范點”品牌,不斷完善農業生態、枇杷文化等農業文化項目,同時,以水鄉原生態和漁業風光為載體,開發觀鳥、垂釣、水上樂園等娛樂項目。

(3)小南湖漁村二期。以農業旅游為特色,完善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建設成為省級鄉村旅游點。

(二)后期規劃建設的招商項目。

1.下渚湖風景旅游區的規劃招商項目。

(1)通過招商引資,規劃建設毓秀塔山、琳瑯水街、阡陌田園、菰蒲遠香等景區景點。

(2)中華游子文化園項目。以孟郊故里為依托,規劃游子廣場、孟郊祠等項目。

(3)通過招商引資,在武康鎮余英坊推出“名山濕地風情街”,成為知名的特色旅游商品購物、接待服務區。

(4)規劃建設7家星級酒店。在武康鎮規劃建設四星級酒店1家、三星級酒店3家、二星級酒店3家。

(5)中華盆景園項目。

(6)華夏宗園項目。

2.環莫干山西部生態旅游區的規劃招商項目。

(1)葛嶺運動休閑旅游區。位于筏頭鄉西北角,緊鄰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莫干山,生態資源豐富,竹鄉韻味原始,宗教文化深厚。規劃面積750畝,定位于戶外運動、拓展訓練和宗教文化類項目。

(2)天泉山農業觀光旅游區。規劃建設面積16平方公里,園區建設立足于現代農業生態經營,規劃天然野趣區、天泉云居區、竹林休閑區、竹海晨鐘區和龍潭游覽區等內容,建設生態良好、風光優異,富有現代氣息的風景游覽地。

(3)莫干山鎮旅游接待中心。提供旅游接待、集散、商品購物與服務等旅游功能。

(4)莫干山鎮星級酒店建設。規劃建設三星級酒店1家、二星級酒店1家。

(5)黃回山水云澗項目。

3.東部水鄉古鎮旅游區的規劃招商項目。

(1)洛舍洋休閑娛樂度假區及洛舍鋼琴工業旅游項目。

(2)新市古鎮南宋相府、南匯民居群、運河絲源碼頭等項目。

(3)雷甸鎮星級酒店建設。規劃建設三星級酒店1家。

(4)蠡山儒商文化園項目。

(5)百畝洋漁村。

(6)楓洋賓館升星改造。

(三)基礎設施配套及關聯延伸項目。

主要包括旅游道路與旅游標識系統建設,生態環境治理保護,信息指導服務及旅游接待中心、集散中心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以及商貿、工業、農業、鄉村資源的旅游價值開發利用。

1.旅游區外部道路系統建設,提高景區的交通暢通。

2.下渚湖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農民建房、農家樂規范管理等項目。

3.健全道路旅游標識系統。

4.培育和指導武康鎮五四村、莫干山鎮碧塢村、三合鄉二都村、沿河村等農家樂示范村、特色村建設。

5.積極推進旅游信息化進程。

6.旅游基礎設施配套等公共產品和準公共產品。重點包括:莫干山集鎮通往碧塢村道路拓寬或建交匯點;莫干山現代林業生態旅游區游客接待中心、道路系統;下渚湖七大景區之間的道路系統;筏頭鄉集鎮通往黃回山公路拓寬或建交匯點。

四、工作措施

(一)完善管理體制。根據旅游業發展趨勢,結合我縣旅游工作的實際,按照省有關文件要求和旅游經濟強縣創建標準,不斷完善我縣的旅游管理體制。

(二)建立考核機制。建立旅游項目領導聯系制度、跟蹤督查制度,定期召開全縣旅游發展大會,部署旅游工作,把具體項目、工作任務分解落實到鄉鎮、部門,并納入考核范圍。同時,根據旅游規劃對全縣旅游招商項目進行預評估,防止盲目引進、低水平重復建設。

(三)出臺扶持政策。出臺相關的財稅扶持政策、旅游用地政策等相關配套政策,加大對旅游業發展的導向性投入,實行政策扶持,促進旅游經濟更好更快發展。

(四)加大隊伍建設。根據我縣旅游發展需求,制訂五年旅游人才培訓計劃,優化配置旅游教育資源,為旅游產業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加強旅游人才交流引進,舉辦技能比武活動,不斷提高從業人員素質,堅持實行持證上崗,從源頭上保證旅游從業人員質量。

第2篇

全縣旅游業無論是自然景觀還是人文景觀的知名度及規模都有自身發展的有利條件,旅游資源種類比較齊全,尤其是鹽徐高速、新長鐵路和鎮村級公路的全線貫通,給我縣旅游業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一是初步打造了具有水鄉特色的旅游品牌。我縣旅游資源種類豐富,作為鹽城市重點開發建設的風景名勝區地處揚州、淮安、鹽城三市交界,年被評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年被評為國家2A級旅游區,并被列入鹽城“東方濕地”生態旅游圈,年入選上海世博之旅推薦旅游線路。每年接待旅游人數不斷上升,人們在欣賞水鄉美麗風光的同時,蕩鮮美食也頗有名氣;同時,故居、陵園等政治軍事遺址,寺、寺、朦朧寶塔、凈慧寺等佛教文化建筑,紀念館、故居等人文歷史景點開發初具規模,打出了具有水鄉特色的旅游品牌。二是形成了綜合配套的旅游產業體系。我縣旅游業已經構筑起了食、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相配套的產業體系,旅游接待能力在全市各縣區中排名前列。擁有星級飯店7家,客房500多間,床位1000多張,旅行社7家,營業部6家,直接從事旅游服務的從業人員1000余人。

一、指導思想

根據縣旅游資源的分布與特點,結合經濟發展和旅游業發展的現狀,旅游業發展規劃的指導思想是:以加快沿海地區發展為契機,培育我國東部旅游新基地,打造國內乃至東北亞地區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和生態休閑旅游帶,以市場為導向,以旅游資源保護開發為龍頭,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發揮生態濕地資源的優勢,搶抓世博之旅機遇,充分利用湖蕩資源和古文化、現代建設成就等資源,開發一批起點、品位和效益都較高的旅游產品;立足蘇北,面向全省乃至長三角,融入沿海地區發展規劃,重點發展國內旅游市場,兼顧海外旅游市場;著力景點開發與配套設施建設,挖掘旅游文化內涵,保護和建設好優美的生態環境,優化資源空間布局,建成多個融湖蕩風光、古文化游覽、度假休閑、水鄉美食與購物為一體的生態休閑旅游帶,以旅游業的發展帶動一、二產業的發展,努力使旅游業成為重要的經濟增長極,在協調區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發揮更大作用。

二、基本原則

保護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開發的原則。有比較完整的自然濕地生態環境,這些濕地景觀是不可再生的旅游資源,同時又對維持整個景區的生態平衡以及環境質量有著決定性作用。在保護性開發過程中,需要以生態環境容量分析為依據,嚴格控制開發強度,尤其要注重對濕地核心區的保護。

尊重地方民俗、維護群眾利益的原則。歷史悠久,人文旅游資源較為豐富,旅游區的地方民俗和特色是其維持生命力的根本所在,游客需要體驗到與眾不同的感覺。蘇北水鄉的風貌、濕地蘆蕩的風情、漁家的生活情境等是水鄉獨特的景觀,當地居民的生活區和核心旅游區之間要有必要的緩沖,應該重視對社區居民轉型旅游業的技術輔導和政策照顧,這是在規劃中需要重點突出的內容。

宏觀統一性原則。景區建設作為一個綜合體,包括各種自然生態和人文建筑景觀,同時景區還承擔觀光、休閑、度假等一系列旅游服務功能。景區在整體風格尤其是人文建筑景觀要統一協調,而且要具備自己的獨特性,有利于游客迅速形成對景區的印象,從而加深對景區的識別度和認同感。因此,規劃建設中要做到宏觀上統一。

可操作性原則。規劃的功能分區以及具體項目的策劃應該立足于的實際條件以及市場需求,對于投資的成本以及收益有比較準確的把握。制定近期、中期和遠期目標,為景區整體調控和項目開發建設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原則。

三、規劃發展目標

旅游的發展方向定位為生態型旅游目的地。以“生態旅游”理念為市場突破口,整合旅游資源,突出的生態特色,展示的民俗文化,將省級風景名勝區提升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生態旅游區、風景名勝區。在區域范圍內率先實現傳統旅游向新型的生態旅游的升級,使之成為與周邊大量的生態旅游景區相匹配的特色景區,并形成“生態旅游”的區域性品牌,構筑生態型旅游目的地。同時,通過發展生態旅游業,使旅游業融入到縣的社會經濟系統之中。在目前工業基礎好,特色產業鮮明的條件下,通過旅游業的發展,創塑生態旅游品牌,使旅游業提檔升級,吸引更多的商賈、游客,為的經濟發展和工業化進程注入活力,形成工業、旅游業共同支撐地方經濟大局的格局,使旅游業由目前的經濟增長點逐步過渡到縣新支柱產業的地位。

通過旅游業的發展,與農村、農業相結合,將生態旅游與鄉村旅游有機融合在一起,搞活經營,發展農村第三產業,為農民持續增收提供長效機制。

通過旅游業的發展,帶動金融、信息、中介、社區、運輸、保險、房地產等行業的持續增長,使縣三次產業結構繼續調整優化,第三產業比重逐步加大提高。

通過旅游業的發展,為地區財政收入提供新的增長點,使旅游業成為財政可持續的增長點。

通過旅游業的發展,多方爭取資金,帶動基礎設施的投入,使水利、交通、電力、通信等方面的基礎設施在新的形勢下,獲得全新的發展。

四、推進措施

要使我縣旅游業實現又快又好發展,把旅游景點建設成為遠近聞名的亮點和看點,就必須有一個完善的保障體系。

強化組織領導,營造發展大旅游的濃烈氛圍。旅游經濟是資源經濟,是朝陽產業。加大政府主導力度,加快制定一系列鼓勵旅游業發展的產業政策,建立健全“政府引導、部門協作、全民總動員”發展大旅游的運作機制。一是切實加強對旅游業的組織領導。確立旅游業在市場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支柱產業地位。二是創造發展旅游業的良好環境。以“綠化、美化、凈化、現代化”凸現城市個性,通往景區的各主要干道建設成為“綠色風景走廊”。增加環境投入,突出抓好溝河治理,完善污水處理配套管網和加強噪聲達標區建設。

辯證立體思維,確立保護與開發協調發展理念。旅游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必須正確處理好三個關系:一是人與自然的關系,保護性開發生態旅游景區;二是人與資源的關系,確立資源不可再生理念;三是人緣關系,建設配套功能齊全的旅游服務設施。合理布局適應各種需求的飯店、旅館、餐飲設施;健全旅行社機構和為旅游者服務的旅游信息咨詢中心,建立健全有較強綜合接待能力的配套機構,為國內外旅游者提供優質服務。建成具有國際化特征的城市旅游服務環境。注重旅游形象品牌的宣傳,確保對外推介的投入;開發豐富多樣的旅游商品,改善語言環境,為海內外旅游者提供方便的賞心悅目的服務項目。建立健全旅游安全保障機制。切實加強社會治安防范體系建設,推廣旅游保險,確保游客安全。

策應沿海開發,建設勤政高效的旅游隊伍。樹立解放思想、科學發展的意識和發展的藝術,真正做到臥薪嘗膽,不辱使命。統一理順各景區(點)的規劃、開發、管理的關系,強化專業教育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的服務技能水平,建立有序的旅游經營和市場管理秩序。

規劃整合資源,做優做大旅游產業。把水鄉的明珠串起來。一是以“又好又快發展”為指導,加快旅游產業運作體系、支撐體系、調控體系建設,強化開發、運行、調控三大功能。二是集中力量打造兩個代表性景區(點)。通過精心打造和品牌提升像周莊之、沙家浜之常熟、天目湖之溧陽。就我縣而言,主要是生態濕地和淮雜文化。三是利用旅游節慶活動擴大影響。旅游節慶的核心是要辦成老百姓、游客能廣泛參與的歡樂節,而且要有自己的特色。搶抓淮雜文化節、煙花雜技節等重大活動契機,充分利用“淮劇雜技之鄉”的美譽,把煙花雜技節做成全國有影響力的旅游節慶活動。

突出地域特色,全面做好旅游線路和市場開發工作。充分挖掘自然觀光、文化旅游、度假休閑三大旅游主題。努力體現文化優勢、經濟優勢、管理優勢,使旅游項目既具備外在形象吸引力,又富有內在文化凝聚力。開發與完善特色旅游線路。即生態濕地風景游,弘宇生態園、園藝農業生態風光游,淮雜文化、寺、朦朧寶塔佛教文化游,故居、紅色游等旅游線路。建設旅游景群。一帶,生態觀光旅游帶:雙湖公園——弘宇生態園——園藝——;一區,紅色旅游區:烈士陵園——故居——紀念館;一河,文化景觀;一街,建港溝休閑娛樂特色街:依托娛樂休閑設施,培育具有特色的餐飲、酒吧、歌城等夜間消費項目,打造“夜間休閑消費”品牌,延伸旅游服務,發展月光經濟;一品,傳承弘揚淮雜特色文化品位,利用“淮劇、雜技之鄉”的美譽,讓游客親臨其中,體驗參與的樂趣,體現特色文化的魅力。

五、項目布局

重點圍繞豐富的濕地旅游資源、人文旅游資源和佛教旅游資源打造一批特色景點,為縣旅游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1、風景名勝生態旅游示范集聚區(一區四園)項目

項目總投資12.53億元,充分利用省級名勝風景區和雙湖濕地公園、園藝科技示范區、生態園、收成民俗文化園一區四園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歷史遺跡的優勢,將風景名勝生態旅游示范集聚區(一區四園)融為一體,打造成國家級生態濕地公園,列入國家沿海生態旅游示范區,與大豐麋鹿、射陽丹頂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形成獨具特色的連片濕地生態休閑旅游帶。

2、故居擴建項目

總投資5000萬元,征地50畝,擴建故居,新建童年讀書處、史料陳列館、停車場、游客接待中心等。

3、紀念館擴建項目

總投資6000萬元。拓建紀念館,修建大型雕塑,新建故居、等歷史景觀。在小島南側建景紀念館融為一體。修復菩神殿:此殿為幼年寄居借燭夜讀處。開發景忠島:利用五龍抱珠的傳說開發景忠島。

4、寺擴建項目

總投資5000萬元,征地100畝。建設殿,配套建設旅游、農業觀光帶,建成一個集旅游、娛樂、休閑的度假佛文化勝地。

5、寺擴建項目項目

總投資5000萬元,占地30畝,建設宗教文化區、長壽文化區和休閑娛樂區。完善游客接待中心等配套設施。把景區建成市內著名、省內知名的佛文化勝地,以文化為主題、以佛教文化貫穿其中,具有較高文化品位的鄉村型大眾休閑公園。

6、寶塔擴建項目

項目總投資5000萬元。充分利用唐朝朦朧寶塔的古跡、新建凈慧寺,大雄寶殿、度假村等景點和配套設施服務項目,修建朦朧寶塔。

第3篇

樹立新的文化發展觀。推進文化體制創新,加快發展非物質文化產業,鼓勵和支持民營資本進入*族歌舞、漆器等文化產業。充分挖掘*縣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整合文化資源,打造文化品牌,樹立精品意識。加大對公益性文化事業的投入,積極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保護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努力提高文化產業的質量和效益,*縣今后三年文化工作的重點和方向。

一是以創辦“首屆*文化藝術節”為契機,借鑒*市社會用字整治工作的成功經驗,進一步加大社會用字的整治、翻譯和規范力度,統一規范*山——*——縣城范圍內所有店招店牌、宣傳標語等社會用字,加強從源頭管理,使全縣社會用字得到規范提高,真正樹立標準音之鄉規范社會用字新形象。

二是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建設以縣影劇院浮雕、*族漆器雕塑和2-3個鄉鎮文化站為代表的一批文化標志性工程。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以文化事業發展促進文化產業壯大,以文化產業成果支持文化事業發展,不斷增強*縣跨越發展的新動力。

三是充分利用縣上對州級文物單位“*公館”進行維修的有利時機,積極做好*族主體博物館的館藏搜集、整理、設計、布展等各項工作,力爭把“*公館”建成展示*民風民俗,展示*發展歷程的*族主題博物館。

四是明確目標、突出特色,認真策劃和實施*·首屆中國*文化節學術研討、**比賽、文藝演出等一系列重大文化活動。

五是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以市場為導向,加強對電影公司的管理和指導,充分發揮縣影劇院展示先進文化窗口功能和陣地作用,使電影公司的管理和服務等各項工作步入正規化、制度化、規范化,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完成“2131”電影放映惠民工程。進一步加強對藝術團工作的指導和管理。在創新節目,展現特色,市場化運作上取得實質性進展和突破。完成*首張*原創歌曲風光專輯,把具有影響力的文化精品推向社會、推向市場、推給觀眾。進一步加強市場管理和加大執法力度,確保文化市場的安全健康和繁榮發展。

二、旅游方面

堅持把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全面提升*縣旅游產業整體發展水平作為主導思想。打造旅游精品,突出自然生態、*族民風民俗兩條主線,進一步推進*溫泉等五個旅游景點的規劃、開發和建設。做響旅游品牌,突出“*溫泉”、“母語文化”、“風情農家樂”等旅游形象品牌,不斷增強旅游知名度。開拓旅游市場,發展入境旅游,留宿旅游,推動旅游消費升級。積極開發特色突出,附加值高的“*族漆器”、“豐谷火把液”等旅游商品。

鼓勵和引進縣內外有實力的企業參與*縣旅游事業的開發和利用。優化旅游環境,加強旅游景點建設,完善交通、住宿、餐飲等設施。規范旅游市場,提高旅游管理服務水平。力爭*縣旅游事業一年內有新進展,兩年內有新突破,三年內上新臺階。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观看性生交大片人| 在线播放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无码综合a国产av中文| 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超碰97香蕉| 国产三级精品视频| 天天操天天干天天透| 国自产拍亚洲免费视频| 一本精品中文字幕在线| 日本三级韩国三级美三级91| 亚洲av无码片区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综合人人做人人爱| 免费日本三级电影| 老熟女高潮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AV无码精品| 三上悠亚一区二区观看| 国内免费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 精品少妇人妻av一区二区| 国产卡一卡二卡3卡4乱码| 四虎a456tncom| 国产精品第100页| 99精品国产99久久久久久97 | 日本xxwwxxww在线视频免费| 免费高清在线观看| 色偷偷8888欧美精品久久| 国产夜趣福利免费视频| 亚洲偷自精品三十六区| 国产综合精品在线| avbobo网址在线观看| 好男人手机在线| 三级视频在线播放| 扫出来是很污的二维码2021|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ⅴ大香| 最新69堂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亚洲免费观看网站| 欧美成人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第一永久在线观看| 狠狠爱天天综合色欲网| 免费看黄a级毛片| 精精国产xxxx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av午夜精品一区二区入口| 视频一区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