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綠化調查報告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城市居民戶陽臺綠化在現實生活中已形成共識。隨著時代的進步,城市化是世界性的普遍現象,是生產力發展,社會進步的象征。但同時,由城市化帶來的生態環境問題,如熱島效應,空氣質量下降,噪聲污染等問題也日益嚴重和突出。這些問題的解決,要求我們要采取綜合措施,綠化覆蓋工程是其主要措施之一。然而城市中大量基礎設施的建設必然與綠化用地發生矛盾,拓展綠地面積。在水平方向上發展的潛力越來越少,主體生態環境的建造就成為了人們新的選擇,樓頂綠化是立體生態環境中的—個重要環節。
1.樓頂綠化的內涵
提到樓頂綠化,人們往往把它理解為樓頂花園的同義詞,實際上涵蓋在其中的不僅僅是樓頂的庭院或花園。還包括其他多種形式。從廣義上講,樓頂綠化是指在各類建筑物,構筑物的屋頂,露臺,天臺,陽臺等人工基質地進行的綠化。在這種形式的背后,有巨大的技術力量支持著樓頂綠化的發展。從自然土壤到輕量基質,從鋪設簡單的排水層到蓄排水技術。從單純選擇適應屋頂環境的植物到科學培育適應屋頂環境的植物材科,雨水綜合利用等,這些技術的發展無疑是樓頂綠化不斷發展的結果。
2.樓頂綠化的功能
2.1樓頂綠化相對地面綠化,投資少、見效快。立足于現有土地條件,開拓了城市綠化空間,美化了城市景觀。改善城市環境面貌,提高市民生活和工作環境質量,為市民提供休憩園地。
2.2樓頂綠化能夠有效解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與綠化用地的矛盾,提高國土資源利用率。增加綠化覆蓋率,提高綠視率。
2.3樓頂綠化能夠改善屋頂刺目的眩光,改變不少建筑屋頂臟,亂,差的面貌,在平改坡“紅樓頂”之余又添“綠樓頂”。
2.4樓頂綠化改善熱島效應:吸收熱能,有助散熱。具有夏季隔熱、降溫,冬季保暖,同時保護防水層和建筑屋頂結構的作用。
2.5樓頂綠化調節雨水流量。對雨水的截留效應,可以減緩城市水澇,同時通過植物的蒸騰作用,改善生態環境。
2.6樓頂綠化改善空氣質素。植物具有維持大氣中氧氣和二氧化碳的平衡作用,吸滯塵埃,吸收有毒有害氣體、殺菌等凈化空氣的作用。增加空氣濕度,凈化水源。
2.7樓頂綠化具有柔和建筑生硬線條,使綠色空間與建筑空間相互滲透的作用,保護建筑物頂部,延長屋頂建材使用壽命。
2.8樓頂綠化可種植農作物,從而提供食物。
2.9樓頂綠化由于植物的隔音作用,可消弱城市噪音。
3.對我國樓頂綠化的歷史考量
我國自60年代起,才開始研究屋頂花園和屋頂綠化的建造技術。隨著國內經濟建設的突飛猛進,人居環境和生活質量的評價日益受到重視。例如等國內各大城市,屋頂綠化自發地以各種形式展開。為了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增加城鎮的人均綠地面積等的需要,屋頂花園、屋頂綠化、屋頂養花才真正進入城市的建設規劃、設計和建造范圍。
省深圳市人民政府于1999年11月了《深圳市屋頂美化綠化實施辦法》,并制定全市屋頂美化綠化的規劃和實施辦法,組織全市屋頂美化綠化工作的檢查、督促和考評。
省于2000年了《關于我省城市屋頂美化和防護(防盜)網、空調器及室外管道規范裝設的意見》,提出各市可參照深圳市的做法,結合本地實際,提出建筑物屋頂美化綠化的措施。
省于1994年頒布地方標準《蓄水覆土種植屋面工程技術規范》。
市綠化管理局2002年11月了《關于組織編制屋頂綠化三年實施計劃的通知》。
省成都市2005年全面實施屋頂綠化方案,力爭在今年年底達到人均屋頂綠化面積0.5平方米。
4.對樓頂綠化技術的考量
4.1樓頂環境條件的分析與植物考量
植物成活與生長的好壞取決于其生長的立地條件的優劣,由于樓頂的生態環境與地面有明顯的不同,光照、溫度、濕度、風力等隨著層高的增加而呈現不同的變化。所以用于屋面種植的植物材料比地面使用的植物材料要嚴格。目前一般來說應選擇觀賞與食用結合的植物。受環境所限,不易選擇高大喬木和定植花卉,可培植切花。蔬菜、食用菌、藥材、瓜果等是今后的栽培方向。
4.1.1適應性強,長日照的淺根性小喬木以及灌、草、花、藤類植物。(深根性,鉆透性強的植物材料不宜選用)
4.1.3喜光照、耐早、耐高溫、耐濕的植物材料。
4.1.4抗病蟲害性強。具有較低的養護管理要求。適于粗放管理的植物材料。
4.1.5抗樓頂大風,抵抗空氣污染并能吸收空氣污染物的植物材料。
適合市樓頂綠化的植物,如:紫杉、紫薇、木槿、天女木蘭、玉鈴花、葉底珠、丁香、山梅花、金絲桃、茶花、櫻花、桂花、楓樹、溲疏、繡線菊、珊瑚樹、石竹、月季、牡丹、榆葉梅、黃楊、紫葉小檗、黃刺枚、四季丁香、珍珠梅、杜鵑、紅王子錦帶、金葉女貞、連翹、鵝掌揪、美人蕉、金銀花、大力花、、地錦、牽牛花、葡萄、雷公藤、南蛇藤、景天、景天三七、車軸草、紅花醡漿草、黃花佛甲草、麥冬、矮化蘋果、金橘、草莓、番茄、茄子、青椒,食用菌等多種喬、灌木及地被植物。
關鍵詞: 成效;特點;問題;建議
中圖分類號:S72 文獻標識碼:A
近2a來,四平市克服了造林用地少、投入渠道窄、工作任務重等諸多困難,取得了造林綠化工作一個又一個新勝利,涌現了一個又一個亮點和典型。
1 工作成效及主要特點
2011年以來,四平市進一步加快了城鄉面貌三年大改觀進程,深入組織實施了“四綠工程”,完成各類造林綠化總面積3.03萬hm2,投放各類苗木3700多萬株,投入資金3.82億元,造林成活率平均達到95%以上,超過前5a平均水平近10%。
針對新的造林綠化工作形勢,及時地調整主攻方向、工作重點和推進措施,造林綠化工作出現了新的變化,呈現了新的特點,實現了新的突破。
1.1 領導重視程度高
四平市委、市政府對綠化工作的重視程度明顯高于往年,多次召開會議研究部署,主要領導、分管領導親自上陣,靠前指揮,親力親為,并多次聽取造林綠化工作匯報,實地檢查造林綠化工作。國家林業局相關領導和省林業廳主要領導親臨現場檢查指導,都對四平的綠化建設提出了寶貴意見。2a來市5個班子領導5次參加義務植樹,打破了以前每年只參加1次的常規。先后出臺了《四平市第二個十年綠化美化吉林大地規劃》《四平市三北五期重點建設區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四平市三北五期重點建設區規劃》等10余個文件和規劃,使四平市綠化建設走上了制度化、規范化、標準化軌道。
1.2 任務責任落的實
在每年召開的四平市林業工作會議上,市政府都要與各縣(市、區)政府、各相關部門簽訂綠化責任書,把造林綠化的任務和責任固定下來,納入干部考核內容。每年都召開市綠委全體會議,將工作任務和責任層層進行分解落實。2012年春,完成栽植各種樹木12萬株,是計劃的2倍,實現了5年任務3a超額完成。涌現出了西南城郊森林公園屏障綠化、兩河四岸景觀帶、紫氣大路和開運街街路綠化、英雄街和諧家園和平東街海銀小區綠化、吉林師范大學和四平職業大學庭院綠化等一批城區綠化先進典型以及雙遼市南大路、梨樹縣經開大路、公主嶺城南路為代表的縣城綠化典型;以梨樹縣十家堡鎮綠化為代表的鄉鎮綠化典型;以鐵西區團山子村、梨樹縣馬家油房村、鐵東區郭家村胡家店屯、遼河區雙山鴨場為代表的村屯綠化典型;以公主嶺市公放路、鐵東區東張路、伊通縣九開路伊通段為代表的村村通綠色通道典型。
1.3 機制創新效果好
進一步創新了融資機制,拓寬了融資渠道,在投資機制和造林推進模式上發生了4個轉變。由造林重點工程專項投入為主向財政、專項、社會多渠道投入轉變,由春季造林向春秋2季造林轉變,由造林、栽花、種草相結合向以栽樹為主轉變,由常規造林為主向以項目帶動為主轉變。創新綠化用地機制,采取清、租、征的辦法解決綠化用地不足的問題。2012年,四平市實施了“森林資源保護突破年”活動,重點開展了林地清理整頓專項行動,共清理出林地2.3萬hm2,為進一步拓展綠化用地奠定了基礎。
1.4 社會參與范圍廣
開展了百名局長、百名副局長、百名科長、百名科員、百名企業家、百名官兵、百名青年、百名婦女、百名村干部、百名學生“十個一百”義務植樹活動和“一個家庭一棵大樹”、“庭院單位五人一棵大樹”活動。民政、共青團、婦聯、教育等部門發起了栽獨生子女樹、新婚夫婦林、“相聚團旗下 同建共青林”、“建設秀美家園”義務植樹、高中畢業生“栽下一棵樹、感恩家鄉情”、“弘揚生態文明,共建綠色校園”等各種倡議開展主題義務植樹活動。造林季節四平市日均上工人數達3000多人次,高峰期每天參加義務植樹人數超過5000人次。2a來,四平市完成義務植樹1010萬株,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通過調查,深切感受到,在新形勢下加快推進生態建設,必須得到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團結帶領全黨全民全社會參與生態建設,真正發揮好政府抓好林業建設這項公益性職能;必須建立起以公共財政為引導,公共財政投入、專項資金投入、企事業單位投入和民間投入相互融合的投資機制;必須結合實際,創造性地解決造林用地、苗木和資金問題。這些經驗,既是各級林業部門和廣大群眾在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寶貴財富,也是今后造林綠化應該遵循的基本規律。
2 存在的主要問題
主要存在2方面問題:造林用地的瓶頸性制約還沒有從根本上解決。主要原因是農林荒山荒地已經消滅,四平市作為糧食產區退耕還林難度很大,國家和省下達的低質低效林改造每年計劃較少,導致持續新增造林面積、提高林分質量的難度都很大。公共財政投入嚴重不足。國家財政對生態建設的重點工程專項資金投入難以滿足造林任務需要,基層由于財政狀況緊張配套資金難以及時足額到位,不得不占用其他專項資金用于造林;社會長效投入機制由于采伐限額的控制、優惠扶持政策的缺乏難以在短期內形成。
3 幾點建議
3.1 建立公共財政長效投入機制
林業的公益屬性決定了生態建設必須要依靠公共財政的有力支撐。各級財政應該大力爭取國家生態建設資金,并把生態建設支出納入預算,充分發揮公共財政投入的引導作用,引領更多的專項資金、社會資金進入生態建設領域。
3.2 出臺優惠政策引導社會投入
按照“誰造誰有、誰經營誰受益”的原則,制定扶持政策,將采伐指標、生態項目、扶持政策向造林大戶傾斜,鼓勵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廣大群眾認養認治;興辦家庭林場、股份制林場,通過建立和完善林業要素市場,促進林木進入市場流通,使社會各界和廣大群眾在參與造林綠化的同時,獲得實實在在的經濟收益。
3.3 進一步加大退耕還林力度
20xx年8月17日,XX師范大學XX實踐隊開始了第三次實踐活動——探究XX周邊的城鎮旅游文化之XX篇,上午八時許,我們XX實踐隊一行5人乘車前往XX,針對XX影視基地、XX寺以及XX公園等景點進行實地走訪和考察。
XX實踐隊首先來到的是XX影視基地,該影視基地坐落于XX西部西山腳下的XX村,由于XX村也有200年的歷史,古樸的房屋建筑和百年古樹使影視基地仿若渾然天成。高大的獅身人面像帶震撼了我們。中午稍作休息后,我們來到了千年古剎XX寺,恰巧趕上了XX寺的周末課堂,誦經的聲音不絕于耳,佛堂的凈土潤化我們的心靈。從XX寺出來后,碰到了剛從XX森林公園下山的游客,恰逢周末,來此參觀游玩的游客絡繹不絕,我們隨機采訪了四位游客,他們都表示XX西部這兩年發展很快,感覺和十幾年前一點也不一樣,交通也愈加便捷,環境也很好,表示有還會再來的想法。
城市發展很快,周邊旅游業也在跟隨城市的發展腳步。在此次走訪過程中,我們深刻的體會到,要想發展一個地方的特色旅游,首先要做到的是便捷交通,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XX前幾年修建好的山前大道推動了石家莊西部的旅游業發展,打通了西部山區與城市的溝通與交流。如今,在市區和XX西部多個景點,如XX公園、XX寺、動物園、XX影視基地等都有直達的公交車,方便了市民的出行,此外,在景區外面我們還看到了規劃好的停車場,十分便民。
身處周邊縣市的百姓,利用當地旅游特色,可以吸引很多商機,旅游文化拉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經濟的發展又反過來造福當地百姓,在前往龍泉寺的路上,我們注意到有一條正在施工的燃氣管道,在采訪當地居民過程中,他們開心地說:“有了天燃氣,以后我們的生活就方便多了!”
XX影視基地帶給我們視覺上的震撼,千年古剎XX寺帶給我們佛家的潤物無聲,滌蕩每一個塵世的心;西山森林公園帶給我們高山的雄偉奇壯,郁郁蔥蔥的植被下寫出了堅韌不屈,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燕趙兒女,相信我們的美麗石家莊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