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氣代煤工作匯報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各位領導:
七汲鎮位于無極縣東部,以農業為主,正港線、大趙線穿境而過。9月以來,我們嚴格按照上級要求,控煤、抑塵、禁燒、減排,采取有力手段,狠抓空氣質量,現將具體情況匯報如下:
一、工作開展情況
一是境內全面禁燒。以老磁河河堤、正港線、大趙線為區域劃分,成立3支機械化清運隊伍,配合144名農村保潔人員,對生活垃圾、秸稈、玉米皮等易燃物,集中收集、統一清運,每日不留積存,杜絕點火焚燒。二是強化散煤治理。對5個已取締的散煤銷售點進行回頭看,杜絕反彈。認真做好散煤清理,逐戶排查,共計收繳戶下散煤184噸。配備人力、財力,保障13個運煤檢查點有效運行,嚴防散煤流入。三是大力推進氣代煤工程。全鎮購買壁掛爐8177臺,占比77%,外圍管道已全部接通,20個行政村全部具備通氣條件,工程掃尾正在加快進行,保障村民潔凈過冬。四是嚴格落實抑塵減排。購買4臺噴霧降塵設備,安置于車流集中區域,國省干線定期灑水,有效抑制了行車揚塵。強化企業減排督導,9家鍋爐排放企業已全部完成天然氣改造,按照上級要求及預警機制執行限產停產。
二、存在問題
由于正港線、大趙線2條國省干線貫穿我鎮,每日車流較大,且多為大型運輸車輛,揚塵較為嚴重。而我鎮環保監測點位于鎮政府院內,南距正港線不足30米,西面緊鄰大趙線(大趙線完成施工后部分大車已開始通行),雖然我們利用4臺霧炮和環保車輛定期灑水極力降塵,但國省干線大型車輛的密集通行及夜間不斷運輸仍影響著轄區空氣質量。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根據我市印發的《2021年農村地區氣代煤電代煤工作方案》指出:為有力推進散煤清潔代替,實現我市平原地區散煤清零目標,近年來,我市無極縣北蘇鎮立足改善民生和大氣環境質量,堅持科學統籌安排,堅持“以氣定改、以電定改、不立不破”,科學推進北蘇鎮“雙代”改造工作,切實保障人民群眾溫暖過冬。
下面,將我們的具體工作匯報如下:
一、召開動員會,安全排查,摸清底數
北蘇鎮政府高度重視基層組織工作,充分發揮村委會的紐帶與橋梁作用,保證政府與村民之間的無障礙溝通。10月中旬召開雙代工作安全培訓會議,對煤改電,氣改電安全工作進行了動員,詳細向各村雙代干部進行政策的解讀以及介紹雙代工作的安全意義,組織現場辦公人員進行煤改電政策、入戶安全宣傳與排查的培訓學習,由趙部長、各村書記、雙代專干入戶進行摸排宣傳,統計各村數據。組織各村老黨員按照分工分片,逐戶入戶發放“致居民的一封信”和煤改電,氣改電等宣傳材料,結合入戶調查,對出租屋、空房、長期不在本社區居住的人員做好登記。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
很榮幸參加這次評審會。在此,代表市委、市政府對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對我們的關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
位于河北省中南部,總面積88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45萬,其中農村常住人口227.6萬。近年來,我市始終將大氣污染治理作為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和民生工程,研究出臺“1+27”政策措施,開展30余次專項行動,全市空氣質量持續好轉,但仍在全國74個重點城市中排名后十,治理任務十分艱巨。
現在,就申報工作作一簡要陳述。
一、獨特的區位和典型的能源消費結構,決定了開展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具有標本意義和良好示范作用
一是地處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空氣環境質量的好壞對京津具有直接影響。
二是位于華北平原腹地,距北京248公里,距天津230公里,是雄安新區的“南大門”“近郊區”,是首都北京和雄安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區位獨特、地位重要。
三是屬典型的燃煤型能源消費結構。煤炭占全部能源消費的80.3%,產業結構較輕,現有污染主要來源于采暖期居民散燒煤。
四是建市晚,市域面積適中,全域平原,城中村多,僅主城區內還有69個村莊,大部分還使用分散燃煤取暖,便于集中治理。
二、我市具備開展冬季清潔取暖試點的有利條件和工作基礎
(一)有利條件
一是境內燃氣管線鋪設密集,實施氣代煤改造成本低、難度小。全市有輸氣管道502公里,其中干線5條、支線11條,覆蓋全市各縣市區,大部分已通到鄉鎮、村口。
二是地熱能資源儲量大、分布廣,開發潛力大。條件較好的地熱田占全市總面積超過50%,分布覆蓋所有縣市區,總可開采量170億立方米,相當于8000萬噸標準煤。
三是秸稈資源豐富,便于開展生物質替代燃煤試點。全市每年秸稈利用量約700萬噸,全部用于取暖供熱可替代標準煤320萬噸。
四是民居改造成本低。民營經濟發達,老百姓建房質量比較高,保暖性好,房屋改造任務較小、易于見效。
(二)工作基礎
2016年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治實施方案中提出大力推進氣代煤工作,我市雖未列入重點地區,但我們主動加壓,改革創新,探索了包括“市主城區集中供熱+清潔能源供熱”“縣城區一城一熱源+生物質替代燃煤”“農村煤改氣+節能改造”多元復合式清潔取暖模式,形成了比較完善的政策體系、工作流程、組織模式。
一是啟動市區煤改氣工作。2016年對主城區233個村5.5萬戶實施了煤改氣工程。
二是全面實行集中供熱和清潔能源供熱。已開工建設大型集中供熱項目15個,主城區基本實現集中供熱全覆蓋,縣城基本實現一城一熱源,10蒸噸以下分散燃煤鍋爐已全部取締。
三是試點推行地熱供暖改造工程。在先期故城縣進行館陶組地層砂巖回灌試驗取得成功的基礎上,目前地熱供暖已向全市推廣。
四是積極推廣秸稈綜合利用項目。在三個縣規劃建設生物質集中供暖項目,年可消耗秸稈68.7萬噸,替代標準煤30.8萬噸。
三、我市開展冬季清潔取暖試點的設想和計劃
(一)總體目標
到2020年5月,通過實施集中供熱覆蓋、氣代煤、電代煤、地熱供暖、可再生能源替代“五個替代”,市區和縣城集中供暖和清潔能源供暖率達到95%以上;農村清潔能源替代分散燃煤85萬戶,冬季清潔取暖率達到100%。全市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城區710萬平方米、農村(永久保留村)3萬戶。全市散煤替代和建筑節能改造年節約標準煤220萬噸,可減少PM2.5排放2.4萬噸。
(二)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市區集中供暖和清潔能源供暖率達到95%,縣城集中供暖和清潔能源供暖率達到90%,完成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城區210萬平方米、農村1萬戶,完成農村氣代煤35萬戶。
第二階段,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繼續擴大城市集中供熱覆蓋范圍,進一步推廣地熱供暖試點示范;完成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城區200萬平方米、農村1萬戶;完成農村氣代煤工程30萬戶。
第三階段,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主城區實現熱電聯產全覆蓋;完成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城區300萬平方米、農村1萬戶;農村氣代煤新增20萬戶,全市累計完成85萬戶,實現農村地區分散燃煤清零。
(三)重點任務
一是主城區熱電聯產全覆蓋,配套鋪設供熱管網186公里、換熱站187座。
二是做到每個縣城擁有一個大型集中供熱熱源和其它清潔能源互補的清潔供暖方式。
三是地熱供暖改造擴面全鋪開,對全市現有未回灌的地熱井整合改造,并在鄉鎮和新農村開展地熱供暖試點。
四是全面完成全域農村分散燃煤清潔能源替代工程。
五是公共建筑智能熱網自控全示范,主城區選取30個試點,10個縣城選取30個試點,對試點公共建筑實行定時供熱管理。
六是既有建筑節能改造任務全落實,全面實施節能門窗、圍護結構等節能改造。
七是鼓勵新建建筑綠色化、節能化,大力推廣被動式低能耗節能建筑。
四、采取強力措施,確保圓滿完成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各項任務
一是強化組織領導。市委、市政府已經成立由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的領導小組,強化協同推進,力促工作落實。
二是強化資金保障。今后三年計劃安排清潔取暖建設項目23項,總投資147億元。資金來源為申請中央財政獎補資金15億元,地方財政投入50億元,社會資金投入82億元。目前,我市已成立“藍天基金”,計劃三年籌資15億元。
三是強化機制創新。去年我們對煤改氣用戶發放燃氣補貼,采暖期內市、縣財政分別給予1元/立方米和0.5元/立方米補貼。今后,我們將繼續采取政府補貼+農戶投入方式,煤改氣與農村建筑節能改造同步進行,確保農戶真正改得了、用得起。
四是強化督查問責。每月對各縣市區工作進展情況進行排名并在媒體公布,對排名最后的縣市區扣繳200萬元生態補償金。對進入我市的燃氣公司實行履約金制度,促其按時保質完成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