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中班繪畫教案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范文一】
一、活動目的:
通過本次主題班會,使同學們認識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在以后的生活和學習中,時刻注意交通安全,珍愛生命,健康成長,培養學生從小樹立交通安全意識,板書標題。
二、活動準備:確定主題,擬定節目,討論整個活動步驟,排練節目。
三、活動步驟:
1、班主任組織學生演練各種違規情景2、小品《機動車道上的違規行為》3、讀安全警句4、讀宣言書5、教師講話
四、活動過程:
(一)班會過程:
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八年級八班“珍愛生命平安出行”主題班會現在開始。每個人都有資格享受愉快的生命,但生命的遭遇往往是意想不到的。然而,總會在那不經意的一瞬間,生命的泉水便會永遠枯竭。無數的車禍是那樣無情,吞噬了多少個的生命!災難的發生對于每個人來說,不分性別年齡,不分貧富貴賤。無論咿呀學語,還是學富五車,如果沒有安全意識,都將后患無窮。“交通肇事猛于虎”。我國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已連續十多年居世界第一。而導致悲劇發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們欠缺安全防衛知識,自我保護能力。在科技發展的今天,是安全捍衛著我們的生命;是安全在維護我們生存的利益;是安全在為我們注入無限的力量。在我們的身邊經常存在著一些不安全的因素,如果我們稍不注意,就會釀成大禍。下面是違規場景小品《踢球》
學生一:哇,好漂亮的球,什么時候買的?學生二:前天,是爸爸給我的生日禮物。學生一:借給我踢踢吧。學生二:現在?學生一:對呀,怎么樣,舍不得你的心肝寶貝?學生二:這可是在公路邊,不行呀。學生一:沒關系,我只在這路邊踢,不往路中間踢。學生二:好吧!(學生一、學生二踢球)學生一:看球!(球被踢到公路中間)學生二:怎么辦,我的球——學生一:沒關系,我去撿。學生二:算了吧,那么多車,來來往往,我怕……學生一:怕什么,你等著(翻越欄桿,向公路沖去,響起汽車急剎車聲……)
師:幸虧這是一個小品,不然這是多么危險的事啊!為了一個小小的足球送上了一條腿,落了終身遺憾,多可惜啊!同學們,如果是你的球被踢到公路中間,你準備怎么做?
生:等車過去后再去撿球。
生:當初就不應該在公路上踢球。
師:交通安全,我們可得隨時注意!據說,去年1至9月我國因車禍死亡7萬人,損失達23億,交通安全已向我們敲響了警鐘。是呀,就拿汽車來說,現在流行學車、買車,因此有許多新手上路,再加上大大小小的汽車、摩托車、電瓶車、自行車……不遵守交通規則,不注意交通安全,隨時都可能發生交通事故,造成生命、財產的損失??磥?,遵守交通規則是多么重要啊!
師:看了上面的實例,我們放學立即回家,家長不在家時要給家長報平安下面讓我們一起宣誓
我,鄭重的宣告:
尊重生命感恩父母感激所有關心愛護我的人尊敬老師
安全出行
我承諾,絕不騎電動車上下學;
我承諾,遵守交規,合規出行;
我承諾,放學立即回家,不打逗,不逗留,途中不購物,回家第一時間向父母報平安;
尊重生命安全出行讓親人放心讓老師放心
遵守規則創造自己的光輝未來
師:這次主題班會開得很有意義,也很成功,從同學們積極投入的表現中,老師們足以看出大家對安全問題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因此我希望同學們能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規范自己的行為,我想,如果我們心中時刻裝載著安全,那么火紅的朝陽將屬于你,美麗的晚霞將屬于你,健康快樂屬于你!平安幸福屬于你!八年級八班主題班會“尊重生命安全出行”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范文二】
一、教育活動的目的:
(一)認知目標
1、認識生命的來之不易,生命對于每個人只有一次。
2、認識生命的意義在于讓它充實,煥發光彩。
(二)情感目標
1、珍愛自己的生命。
2、立志做一個有志向的人,做安全教育主題班會一個對別人、對社會、對祖國有用的人,讓自己的生命煥發光彩。
(三)行為目標
1、增強應對挫折的勇氣,培養笑對困難、挑戰挫折的樂觀精神。
2、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積極的處世態度,不斷充實自己的生命,不斷增加生命的分量。
二、教育活動準備:
1、查閱報刑雜志,收看電視或利用網絡資源等,獲取全世界及我國一些人(特別是孩子)由于輕視生命、忽略生命而舍棄生命的資料(較詳細的),他們的輕生給周圍的親人與社會帶來了怎樣的傷害、影響。
2、做二項調查。①調查一個嬰兒從形成受精卵到生產的過程(可以找父母或醫生)。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父母、親朋都做了些什么?②調查自己身邊的不同層次、不同年齡階段、不同職業的人,了解他們是怎樣度過一生或準備怎樣度過一生的。他們認為,怎樣的人生才是充實的,有意義的?
三、學生思想行為現狀分析:
1、當代的中學生因所處的家庭環境、社會環境很優越,因而養成了一種安逸享樂的習慣,解決困難的能力,心理承受力都較差。因此,當困難(在成人眼里算不上困難)突然降臨時,往往不知所措,采取逃避的態度,有的甚至“輕生”。
2、由于學生家庭環境相對優越的影響,再加上社會上一些“讀書無用論”、“不讀書也能跟著走進二十一世紀的殿堂”等消極處世觀念的影響,現在有很多同學缺乏理想,缺乏積極進取精神。
四、教育活動內容:(班會內容和議程)
1、師導入:世界是美好的,她的美好在于有生命的存在。我們每天都可以看到無數的生命,而且我們每個人就是一個生命。那么,我們關注過這個熟悉而又陌生的生命嗎?(現場調查)今天,讓我們來關注自我,關注我們的生命。
2、師:生命是美好的,生命是來之不易的。
課件展示:
a小孩分娩的部分畫面;b公園里孩子們自由歡樂的畫面;一家人團聚時的歡樂場景。
3、師:請同學們根據調查,結合提示的問題,自由發言。
課件展示問題:
a小孩出生前,要在母親肚子里呆多長時間,這段時間里,媽媽應注意些什么?媽媽的身體狀況與情緒有怎樣的變化?爸爸應注意些什么?b當得知媽媽懷了小孩后,周圍的親人有怎樣的表現?c小孩出生后,爸爸媽媽表現怎樣,親朋好友表現怎樣?
4、生:學生朗誦抒情詩《熱愛生命》。
5、師:生命是美好的。但有很多人卻無視它的存在,輕易的舍棄它。
①課件展示部分學生的調查資料(放音樂)。
資料⑴一個初中生,他的父母因為對他希望很大,所以要求很嚴格。而這個學生成績也不錯,但似乎不能讓父母滿意,為此,常與父母鬧矛盾。終于有一天,這個學生在“無奈”的情況下,選擇了臥軌自殺尋求解脫。
資料⑵一個高中生名王哲,品學兼優,被評為三好生。但由于一個偶然的原因,與一個本校同級的同學發生了誤會。而這名同學比較刁蠻,為此,屢次找王哲的麻煩,導致王哲的成績不斷下降,并要挾王哲:“如果不當眾向他道歉,他就永遠不會放過他”。王哲一想到自己是三好生,要當眾道歉,而且現在成績也一落千丈,就對那位同學一肚子氣,因此,暗下決心要除掉他。于是王哲尋找了一個機會,除掉了他,然后自殺了。
資料⑶全球每年有100萬人死于自殺,而中國就占了25萬。在這些自殺的人中,青少年占很大的比例。據世界太平洋保險組織專家分析,這些人自殺的主要原因在于心理素質差,承受困難的能力差。
②討論(學生公開發表自己意見)
教學目標:
1.通過本次授課,使大家明白禮儀就在我們身邊,體會文明禮貌用語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會正確運用文明語言。
2.通過這次學習促進校園和-諧,提高學生素質。
3.培養學生從現在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努力提高自己的文明
禮儀修養,做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孩子。
教學重點:
1.培養學生良好的日常行為規范。
2.教育學生做個講文明懂禮貌的人。
3.了解課間紀律及上下樓梯的禮儀。
4.向老師及長輩問好的禮儀。
5.注意同學之間的禮儀。
活動過程:
一.主持人上場
主持人主持活動,宣布文明禮儀班會開始,導入文明禮儀的重要性。
中國是一個有著幾千年文明歷史的古國,文化源遠流長。作為禮儀之邦,中國歷史上有很多故事至今仍深深地教育著我們,比如,歷史故事:《孔融讓梨》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饵S香誠心敬父母》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
中國古代禮儀規范的不斷發展,形成了我們的現代文明禮儀,在校園這個既莊嚴又活潑,既緊張又文明的環境中,我們少先隊員不僅要學好文化知識,還要講禮貌懂禮儀,做一個文明少先隊員。
二.導入
我們應該怎樣做一個文明的小學生:
1.在我們每天生活學習的教室里應怎樣做。
2.課間活動,上廁所應怎樣做。
3.上下樓梯應怎樣做。
4.進出老師辦公室應怎樣做。
5.上學路上及放學路隊應怎樣做。
三.禮儀之花開校園
1.文明禮儀在口中:不隨地吐痰,不大聲喧嘩,不說粗話,要說普通話,文明話。
做文明人使用文明用語
學生討論文明用語都有那些,應怎樣使用。
同學們,都知道,禮貌用語記得牢。
見到老師同學問聲好。
分離時候別忘把手招。
影響別人,“對不起”,
回答要說“沒關系”
從小講文明,懂禮貌,
大家夸我是個好苗苗。
2.文明禮儀在手中:管好自己的手,不亂扔垃圾,不亂貼亂畫,不損壞公共設施,不亂折亂踩,伸手幫助別人,彎腰撿垃圾,關燈、關水龍頭。
3.文明禮儀在腳下:不亂穿馬路,不闖紅燈,不逆行,不亂停亂放,不踐踏草坪,上下樓梯靠右走,不推搡打鬧。站隊出校門,隊伍要整齊,進出校門不亂跑,
4.文明禮儀在課堂:課前黑板要擦凈,講桌物品放整齊,無粉筆塵。課間休息時入廁,準備好當堂課用的書和學習用品放課桌左上角。上課不遲到,上課鈴響立即有序進教室,立即歸座,等待老師上課。不能在教室內、走廊上走動。上課遲到的同學先喊報告,經老師允許后走進教室并輕輕關好門。下課鈴響后,如果老師還沒有宣布下課,仍要安靜聽講。老師宣布下課,值日生喊起立,學生須面帶微笑,說老師再見。坐姿端正,課堂上不東張西望,聽清老師提出的學習要求,積極舉手回答問題,認真聽取同學發言,不議論,仔細分析正誤,等待同學發言完后再補充。排除內心環境與身邊同學的干擾,傾聽與學習相關的講話。思維跟著老師走,及時回答老師的問題。發言要用普通話,課堂不說與學習無關的內容。課堂上不交頭接耳說小話,老師提問自己時,應馬上起立,大聲回答。發現老師失誤時,不要嘲笑或使老師難堪,下課的時候向老師提出。邊聽邊思考,邊思考邊記憶。一邊聽講,一邊做筆記,或者在書上,卷子上圈圈點點。書寫時要靜心,姿勢正確,做到提筆就是練字,盡量少用橡皮擦。課堂上不吃零食,不喝飲料,不做與本堂課學習無關的事,未經老師允許不得隨意離開教室。文具不用時放文具盒。
5.文明禮儀在家中:家中講文明,講禮儀。
四、倡議書歌謠
1.聽指揮,別亂跑,平平安安到學校。
2.上下樓梯靠右走,不滑滑梯不吵鬧。
3.過道相遇互禮讓,切莫低頭來相撞。
4.不踏草,不摘花,我和草木是一家。
5.課間游戲很有趣,追逐打鬧不可取。
6.有紙屑,我拾起,校園環境美無比。
7.清潔衛生用心記,桌子椅子擺整齊。
8.出言吐語要文明,行為舉止要得體。
9.整整齊齊排好隊,平平安安回家去。
——文明禮儀教育主題班會教案
一、教育目標
通過“細化目標、突出重點、實踐體驗、循序漸進、持之以恒”的教育策略,引導學生掌握各種文明禮儀知識與技能,自覺踐行文明禮儀規范,爭當學禮儀、重禮儀、行禮儀的模范。以教帶學,促進大學生良好人際關系的建立,助其贏得友誼,樹立自信。同時,培養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覺使用文明用語的習慣,使大學生成為文明禮儀行動的先鋒隊,為創建穩定良好的教學育人環境保駕護航,為構建和諧社會添磚加瓦。
1、培養文明禮儀意識:使學生了解文明禮儀對于一個人生活的重要意義。一個講文明、知禮、守禮、行禮的人,才是有道德的人。
2、培養文明禮儀情感:激發學生對文明禮儀的認同感,知道一個遵守文明禮儀的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不斷強化禮儀的成就感,感受到禮儀的樂趣,從而自覺地實踐禮儀。
3、培養文明禮儀技能:讓學生知道現代社會生活中有哪些禮儀規范,應該怎樣做,不應該怎樣做,通過反復的實踐,掌握交往技能,成為知禮、守禮、行禮的人。
4、培養文明禮儀品質:通過反復、長期的禮儀行為訓練,通過學生的自我鍛煉、自我改造,內化為自己的需要,并在交往實踐中自如地表現出得體的禮儀品質。
二、班會主題
禮儀之花開校園,文明之魂留心中
三、準備要素
1、活動對象:XX班全體學生;
2、活動場地:XX班教室;
3、素材準備:短視頻——《在外國人眼里,中國人成為不文明的代名詞》、不文明現象圖片、國外景區的中文警示語圖片、文明禮儀知識問答題及答案)。
四、內容概要
1、小組討論,說說身邊的不文明現象;
2、通過文明禮儀教育短片及部分圖片,讓學生了解國外對中國游客的評價,并對此提出看法;
3、解釋為什么要學禮儀;
4、讓學生結合自己對文明禮儀的了解,說說對文明禮儀知識的認知;
5、學習6種禮儀常規;
6、文明禮儀知識問答;
7、要求學生謹記文明禮儀常規,爭做學禮儀、重禮儀、守禮儀的文明大學生。
五、班會形式
采用事實與討論相結合的形式,以教育短片、警示圖片、知識問答、小組合作等方式協同開展。
六、實施步驟
(一)主題導入: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文明禮貌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我們更不能忘記傳統,應力爭做一個講文明、懂禮儀的大學生,讓禮儀之花常開校園,讓文明之魂永留心中!
(二)實施過程:
1、說說身邊的不文明現象。
2、通過短片——《在外國人眼里,中國人成為不文明的代名詞》及部分圖片,了解國外對于中國游客的評價,對此提出看法。
種種畫面告訴我們,中國游客是多么的不文明。我們都知道,中國是一個五千年文明古國,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燦爛的文明歷史,享有“禮儀之邦”的美譽。但近年來,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國人與世界交流逐漸增多,一些不文明劣習逐漸在諸多方面顯露出來。在一些國家、一些地區、一些外國人眼中,中國游客甚至成了“不文明”的代名詞?!岸Y儀之邦”的稱號,不斷受到國外的批判和質疑。
3、為什么要學禮儀?
荀子說:“人無禮則不立,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
對個體:(1)不學禮,無以立;(2)使個人的言行在社會活動中與其身份、地位、社會角色相適應;(3)衡量個人道德水準高低和有無教養的尺度。
對社會:(1)塑造組織形象,提高辦事效率;(2)是一個國家文明程度、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
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
4、文明禮儀大家談。
結合自身掌握的文明禮儀知識,說說從自身角度的理解。
5、學習六種禮儀常規。
(1)見面禮儀:
① 遇見校領導、老師、輔導員,主動敬禮打招呼“您好”或“老師好”;碰到學長、同學打招呼“您好”或點頭微笑;
② 碰到外校老師來校,主動歡迎:“老師好”;
③ 遇見其他客人、家長來校時主動歡迎:“您好”。
(2)上課禮儀:
① 課前10分鐘準備好學習用品,擺放有序,安靜等待老師上課;
② 在回答老師提問時,立正、站直注視老師,尊重老師的教學方式;
③ 課后及時整理自己的課桌和抽屜,保持干凈、整潔;
④ 上課專心聽講、積極發言,保持良好的坐姿、站姿、讀姿,勤做筆記;
⑤ 因故晚進教室時,在門口立正,進門前喊報告,經任課老師允許后方可入內。
(3)課間禮儀:
① 講文明話、普通話,不說臟話;
② 輕聲慢步靠右行,不追逐、奔跑、推搡和打鬧等;
③ 文明輕聲交談,不大聲喧嘩;
④ 講究清潔衛生,不隨地吐痰、亂扔雜物。
(4)交往禮儀:
① 旁人說話時不隨意打斷,學會尊重他人;
② 主動幫助有困難的同學,在接受他人幫助時,虛心傾聽,誠懇道謝;
③ 進領導、教師辦公室前先敲門、喊報告,得到允許后方可入內,隨手關門;
④ 同學之間交往不說臟話、粗話,不罵人、打人,不隨便發脾氣,多談論健康、有趣、有意義的話題;
⑤ 積極使用禮貌用語“您好、謝謝、對不起、沒關系、打擾一下、別客氣”。
(5)集會禮儀:
① 上下樓梯靠右行,排隊入場時保持隊列整齊、安靜;
② 參加活動或觀看演出時,不起哄、插嘴、嬉笑,文明觀看,熱情鼓掌;
③ 聆聽領導、老師講話時保持安靜,講話結束后熱烈鼓掌致謝。
(6)家庭生活禮儀:
① 孝敬父母長輩、尊老愛幼。
② 做客待客、與鄰居和睦相處禮儀等。
6、文明禮儀知識問答
7、請同學們謹記:
當你走出家門,肩上就扛著家庭的榮辱! 當你走出校門,肩上就扛著學校的榮辱! 當你走出國門,肩上就扛著國家的榮辱!
文明禮儀修養是現代人必備的基本素質,禮儀作為人們內在修養的外在表現,直接影響著人們的交際、生活和事業的成敗,影響著集體、國家、民族的形象與事業的興衰。因此,請大家學禮儀、知禮儀、守禮儀,讓禮儀之花常開校園,讓文明之魂永留心中。
(三)班會結果:
在開展“禮儀之花開校園,文明之魂留心中”文明禮儀教育主題班會中,進一步規范了學生的文明禮儀習慣,使學生對文明禮儀知識形成全面、深刻的認識,并能潛移默化地貫徹到自己的日常行為習慣中,令整個班級始終浸潤在文明有禮、熱情友好、寬容謙讓、誠實守信的和諧氛圍中。
七、總結反思
文明是人與人之間進行友好交流的窗口,只有每一個人自覺提高文明意識,注重日常禮儀,規范自身的一言一行,才能形成良好的文明社會氛圍,不負中華“禮儀之邦”的美稱。
班會前,我帶領班委精心準備、全面構思。班會中,我采用事實與討論相結合的形式,以教育短片、警示圖片、知識問答、小組合作等方式,讓每個學生真正認識到規范文明禮儀的重要性,牢記所學的文明禮儀知識,知行合一,將其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一、積極動員,全員參與
班會開展前,我對全班同學作了廣泛動員,提出了教育活動的目的、方法、內容以及具體要求。同學們表現出了較高的積極性,一致認為: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文明古國的美譽,當前我們的祖國正積極建設文明國家、構建和諧社會,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良的傳統,是我們不容推卸的責任。
二、認真組織,內容詳實
班會設計了豐富的一系列流程,包括:1、小組討論,說說身邊的不文明現象;2、通過文明禮儀教育短片及部分圖片,讓學生了解國外對中國游客的評價,并對此提出看法;3、解釋為什么要學禮儀;4、讓學生結合自己對文明禮儀的了解,說說對文明禮儀知識的認知; 5、學習六種禮儀常規; 6、文明禮儀知識問答;7、要求學生謹記文明禮儀常規,爭做學禮儀、重禮儀、守禮儀的文明大學生。
全班同學在課堂上集體學習了文明禮儀知識,了解了文明禮儀常規的具體要求,明確了努力方向。通過以上七種不同方式的教育和互動,充分引導學生積極發揮主動性,營造出講文明、守禮儀的良好氛圍。
三、從嚴要求,積極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