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磁頭分析報告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字:新產品研發;項目流程管理;門徑式管理
一、引言
隨著新技術的快速發展,傳統的新產品研發項目管理模式已經不能滿足企業需求。新產品的研發需要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滿足新技術的呈現特征。企業只有不斷創新,開發新產品,才能在市場占據優勢、保持活力。當前,多數企業缺乏有效系統的管理,團隊間缺乏溝通,研發資源浪費,效率底下現象嚴重。
為了提高研發質量,縮短研發周期,減少研發成本,提高企業的資源利用率。為了徹底從根本上解決企業研發項目管理的痼疾,我們有必要從研發項目的特點出發,研究出一套切合實際的研發項目管理模式和方法。為此,本文針對某高科技產品研發企業的問題,設計了基于門徑式管理流程理論的優化策略。
二、門徑管理流程理論
門徑管理系統(Stage-Gate System,簡稱SGS)[1],由羅勃特?G.庫珀于上個世紀80年代創立一種新產品研發項目管理流程技術,并迅速在全世界的知名企業的研發部門取得應用。庫珀通過對多家企業的實踐、拜訪和驗證,提出了第一代、第二代門徑管理系統。在第三代門徑管理系統提出了6個主要流程特點,分別是流動性、靈活性、促進、集中(項目優選與組合管理)、有條件的模糊的入口和不斷地再生和改進。
門徑管理流程是一種把新產品項目從構思推進到上市的觀念和操作模型。這種門徑管理流程是管理產品創新流程、提高有效性和效率的藍圖。它把創新流程劃分成一系列預先設定的階段,每一個階段由一組預先規定的、跨職能的、同時進行的活動組成。通向每一個階段(Stage)的是一個入口(Gate)。這些入口控制著流程,并且起到質量控制和生/殺決策檢查點的作用。
門徑管理系統的主要流程圖如下:
這些重要的階段包括如下[2]:
發現階段:旨在發現和揭示機會并產生構思的準備工作。
確定范圍:對項目進行快速、初步的調查――主要是對材料進行研究。
確立公司開發項目:這是一種更具體的調查,牽涉到初步的市場和技術研究,從而產生商業項目,包括產品和產品定義,項目可行性說明及一項項目計劃。
開發:對新產品進行具體的設計和開發以及設計操作和生產流程。
測試和矯正:在市場、實驗室、工廠測試和試用,以證實和修正開發新產品,并于該產品的營銷,生產或者操作。
投放市場:商業化――開始全面地操作或者生產、營銷和銷售。
三、新產品研發項目質量管理問題
SZ公司新產品研發的質量管理工作是由評測部和三個研發部門共同完成,劃分為EVT、DVT、PP、MP幾個階段,評測部由QC和QA組成,結構單一,職能簡單,沒有針對項目流程的各個階段的入口測試,缺少中間質量控制環節貫穿于立項、實施、評測的各個階段,容易產生以下問題[3]:
1.需求定義不明確
在產品研發前期,在需求分析和定義階段,研發人員沒有參與到需求分析中,只是從市場人員得到信息,沒有直接接觸到客戶,因此,在電腦的研發過程中不能很好的理解客戶需求,不能設計出真正滿足客戶需求的產品。
2.質量控制過程不完善
研發項目流程的質量控制不標準,沒有專門人員做項目管理和質量控制。研發項目的各個部門間職能壁壘明顯,沒有很好的協調機制,導致一些關鍵的質量控制活動。
3.器件可靠性低
器件的可靠性也是公司在質量保證和控制方面的薄弱環節,對于產品的穩定性關注得越來越少,研究人員缺乏質量意識。開發人員不喜歡主動關心別人的需求,往往容易研發自己喜歡的產品,而不是客戶喜歡的東西。研發人員缺少必要的經驗和開發流程不完善,導致開發人員在設計過程中考慮問題不周全。
4.質量管理工作難開展
質量部門權力有限,質量部門的工作不易開展,,質量人員因為對業務接觸較少,尤其對研發業務不了解,不系統參與研發項目的質量管理,無法深入研發活動中控制和保證質量,很多地方插不上手,感到無能為力。出了質量問題,大家反而認為是質量部門工作沒做好。
四、研發項目質量管理優化策略
(一)門的任務[4]
1.階段一
階段一為工程驗證測試(EVT)階段。此該段主要工作任務為:集中于各單個功能的測試如伺服系統,讀/寫頭通道等來確認各單個功能是否能達到需求標準。通常會安排3-4個主要實驗來進行驗證,時間跨度約2-3個月時間。
2.階段二
階段二為設計驗證測試(DVT)階段。此該段主要工作任務為:驗證設計和確認最終產品能否達到標準要求;包括功率消耗及一些可靠性測試和老化試驗等。同時會進行專利調查。通常會安排5-6個主要實驗來進行驗證,時間跨度約2-3個月時間。
3.階段三
階段三為設計成熟度測試(DMT)階段。此該段主要工作任務為:驗證產品的設計,確認質量,可靠性要求和批量生產的資格,比較典型DMT項目是一些系統性兼容性的矩陣測試。在這個階段會同時提交一些發明創造專利的申請。通常會安排5-6個主要實驗來進行驗證,時間跨度約2-3個月時間。
(二)徑的設置[5]
1.入口1;該入口點評審任務包括:經驗教訓檢查表、技術設想、產品原型和假設的結果、先前未完成項目跟進、部件評審結果及成本評審會議的結果。
2.入口2;該入口點評審任務包括:工程驗證測試結果、問題的改善方案、關鍵部件的開發狀態、開發量產計劃中的設計驗證測試任務、設計驗證測試程序、部件供應商目前的狀態、上一次評審時未完成項目的跟進、磁頭和盤片設計評審2的結果、客戶和工廠工具的準備計劃及成本評審會議的結果。
3.入口3;該入口點評審任務包括:設計驗證測試結果、問題的改善方案、關鍵部件的開發狀態、開發量產計劃中的設計成熟度測試任務、設計成熟度測試程序、設計成熟度測試階段可接受的測試結果和失效分析報告、經驗教訓項目的執行情況、供應商的狀態(包括成本狀態)、上一次評審時未完成項目的跟進、磁頭和盤片設計評審3結果、合格率情況、客戶和工廠工具的落實狀態及成本評審會議的結果。
4.入口4;該入口點評審任務包括:設計成熟度測試結果、問題的改善方案、最終加壓測試/壽命測試/可靠性測試的結果、磁頭和盤片設計評審4結果、合格率情況、供應商應對批量生產的準備狀態、上一次評審時未完成項目的跟進、專利申請狀況、客戶和工廠工具的狀態、這個產品的開發量產中的經驗教訓項目及成本評審會議的結果。
新產品開發量產過程包括工程驗證測試(EVT)、設計驗證測試(DVT)及設計成熟度測試(DMT)三個階段。在開始進入工程驗證測試(EVT)階段之前會進行一次名為設計評審1(簡稱為DR1)的評審;在工程驗證測試(EVT)階段結束后進入設計驗證測試(DVT)階段之前會進行一次名為設計評審2(簡稱為DR2)的評審;在設計驗證測試(DVT)結束后進入設計成熟度測試(DMT)之前會進行一次名為設計評審3(簡稱為DR3)的評審;在設計成熟度測試(DMT)階段結束后進入批量生產之前會進行一次名為設計評審4(簡稱為DR4)的評審。整個開發量產階段執行的是一種三階段四入口的第三代門徑管理流程。
五、實施效果分析
該項目順利通過驗收,總體達到了預期的要求,對S公司的未來發展起到了戰略性的影響。與過去對比發現,公司的研發管理體系進一步明確,基于SGS的研發項目管理流程進一步貫徹實施,對比未形成研發項目管理體系之前,主要改善了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以內部研發為主,結合外部合作研發的模式比較適合復雜性戰略研發項目的研發實施。基礎性和檢測難度大的項目的委外研發,加快項目的進度,也保障項目的總體質量。
第二、基于SGS的研發項目管理流程的實施效果良好,需求定義明確,可以很好地指導研發質量項目進展,在項目策劃、評審、驗證等環節的規范,有效地解決了由于前期調研、項目策劃不充分帶來的研發與市場脫節現象。
第三、彌補了以往研發項目負責人只重技術,不重管理的缺陷,在研發項目質量管理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能夠充分調動各種資源,合理規劃研發項目計劃及人員安排,在研發項目進度、質量以及成本方面嚴格管控,效果明顯。
第四、研發項目管理思想及方法越來越得到認可。SGS研發項目管理方法的運用,在研發項目的計劃、進度、質量、成本管理方面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為摸索一套適用于公司產品研發的項目管理體系提供了很好的經驗和數據。
六、結論
本文通過門徑式管理流程理論對新產品研發項目質量管理進行建模,本文對研發項目管理進行動態控制,實現了立項、實施、驗收等多階段的項目流程質量管理和評審,明確了開發需求,對質量進行完善控制,增加了器件可靠性。達到提高產品研發質量、保證流暢溝通、滿足客戶需求、加快開發速度,從而大大提高產品研發成功率。
參考文獻:
[1] 陳勁,歐立雄.研發項目管理.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
[2] 李陽.企業研發項目組合研究:[碩士學位論文].南京:南京理工大學,2007
[3] Robert Q Cooper.新產品開發流程管理.劉崇獻譯.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
[關鍵詞]筆記本電腦 出口商品 碳足跡 碳排放
[中圖分類號] X-652 [文獻碼] B [文章編號] 1000-405X(2014)-2-212-3
0引言
自2005年起,筆記本電腦全球銷售量迅速增長,到2009年達到了168百萬臺。我國是世界筆記本電腦的主要出口國,數據顯示2009年我國筆記本電腦出口量占全球筆記本電腦銷售量74%以上,居世界第一。我國筆記本電腦出口量雖大,但是在筆記本電腦的整個價值上卻占據著非常小的一部分,其獨特的來料加工貿易模式為主導因素。產品從原材料獲取、生產、使用至生命終端處置整個過程叫產品生命周期,其在整個生命周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叫碳足跡。我國是碳的凈出口國,有研究顯示,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之一,出口對我國經濟增長起到重要作用,但也導致了我國碳流失。筆記本電腦是我國機電出口最大的單一產品,也是復雜的電子產品,其產業鏈涉及的部門眾多,產品構成復雜、工藝流程豐富,針對其自身的特點,進行碳足跡的分析,則需要展開生命周期評價(Life cycle assessment)研究。所謂生命周期評價是一種對產品、生產工藝以及活動對環境的負荷進行客觀評價的過程,它通過對能力和物質利用以及由此造成的環境廢物排放進行辨識和量化,來評價能量和物質利用對環境的影響,以尋求改善的途徑[1]。通過生命周期評價能識別出各個階段碳排放的分布,分析碳排放的主要因素。
1碳足跡研究進展
目前在產品碳足跡上的研究,雖然很多,大多集中在處方法層面。對于產品碳足跡的核算方面,系統邊界的劃分沒有統一標準,對于產業鏈上間接的碳排放在整個生命周期的分配沒有確定的方法,且研究的產品都單一,復雜產品的碳足跡研究文獻顯得相當匱乏。針對產品碳足跡的研究的局限性,筆者結合出口現狀及生命周期評價法,建立筆記本電腦生命周期評價框架,基于SimaPro對出口筆記本電腦碳足跡進行核算分析,探討我國出口筆記本電腦的碳足跡特征,對出口筆記本電腦碳足跡的研究將有利于我國出口貿易碳轉移的核算,并為我國出口商品碳足跡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2我國出口筆記本電腦的特點
2.1我國筆記本電腦出口現狀
筆記本電腦是我國機電出口最大的單一產品,如圖2-1所示,近年我國筆記本電腦出口額增長迅速,2005年,我國筆記本電腦出口額為299億美元,2010年則達到了953億美元。筆記本電腦的出口額所占機電出口額的比例持續增長,2005年為7%,到2010年增長到10.2%。即使2009年我國機電出口額受全球經濟影響有所下降,筆記本電腦的出口額比上一年卻仍有增長。
根據文獻查閱、企業調研,分析我國筆記本電腦的出口貿易特征,其可以歸納為以下三方面:
(1)我國筆記本電腦出口逐年增長,且已經成為出口最大的單一產品,但其依然以加工貿易為主,海關數據顯示2010年國內以加工貿易方式出口的筆記本電腦達到近1.9億臺,而以一般貿易方式出口的筆記本電腦為250萬臺,不到我國筆記本電腦出口總量的2%。(2)我國筆記本電腦的主要出口點集中在發達國家。歐美為我國主要筆記本電腦出口國,其中美國我國最大的筆記本電腦出口國。海關統計顯示,2009年中美貿易順差金額大于10億美元的產品共32種[2],筆記本電腦所占比重最大。(3)外資企業為主要的筆記本電腦生產企業。外資企業投資生產的筆記本電腦為主要的出口筆記本電腦,2010年外商投資生產的筆記本電腦為1.89億臺,占當年筆記本電腦出口總量的97.5%。
3LCA目標定義和范圍界定
3.1目標定義
本研究目的是核算典型出口筆記本電腦的碳足跡,建立出口筆記本電腦的生命周期碳排放清單數據庫,并相應提出減緩外貿產品的碳轉移的相關政策。
3.2功能單位確定及系統邊界確定
依據消費者意愿調查,確定研究筆記本的電腦尺寸。結合出口份額的排序及各大購物網站搜索排行,本研究最終選定了惠普14寸的某型號筆記本電腦作為研究對象。本研究的系統邊界從生產制造、產品銷售運輸、使用到最終處理環節,整個生命周期包含了這四大主要的環節。其中零部件到成品的組裝運輸過程能耗低,也不利于統計,忽略不計。研究注重考慮零部件生產中的物料消耗和能耗。
3.3數據來源、評估以及限制
筆記本電腦是比較特殊的商品,考慮到原材料來源的特殊性以及數據的可獲得性,建立了下表來描述筆記本電腦生命周期階段和范圍。如表中所示,部件的生產中,材料和比重數據來源于調研、Ecoinven輔助數據。生產過程中,由于涉及到部件的進出口,本文設定在中國部分的生產能耗均使用中國數據。
由于在研究過程中數據搜集的限制,本研究對一些數據進行了假設,這些假設源于調查以及對結果的考量:
(1)運輸距離:包括從出廠到海關的運輸、海關到進口國的距離。(2)使用過程:設定筆記本電腦使用年限為4年,平均每天電耗為0.5kWh,每年使用300天。(3)廢氣處理:參考國外的處理方式,構建廢氣處理場景。
3.4清單分析
筆記本電腦產業鏈包括:原材料生產提取、零部件生產、筆記本電腦組裝包裝。筆記本電腦主要由主板、LCD顯示屏、硬盤、光驅、電源適配器、鋰電池、外殼構件組成。
(1)硬盤生產過程。硬盤外殼主要由ABS以及鋁制品經過一系列的壓制成型工序制造,磁頭臂組合以及主軸馬達則是合金鋼制成,盤片由鋁片構成。硬盤物料組成的數據主要是參考2.5英寸的機械硬盤數據。
(2)驅動器生產過程。光驅主要由“激光頭組件、主軸電機、光盤托架、外部結構”原件構成,外部結構主要物料為ABS,內部的各個組件為合金鋼制成,物料構成與硬盤類似。
(3)顯示屏生產過程
顯示屏是筆記本電腦重要的組成部件,其大小決定了筆記本電腦的重量及大小。顯示屏的制造是由材質特殊的玻璃開始的,經過多道蝕刻跟光刻之后形成TFT玻璃板,TFT與彩色濾光片進行配向后與液晶組合,再經過一系列工藝后得到成品。
(4)外殼。大多數筆記本電腦外殼都是PC材料和合金材料,由于筆記本電腦外殼生產工藝較為統一,生產用料統一,數據采用相同大小廢舊筆記本電腦外殼的重量。
(5)主板生產。主板主要由ABS以及銅鋁金屬構成,涉及到的主要工藝有注塑、印刷電路板安裝及組合焊接。由于文獻及參考數據庫主板物料構成的缺乏,主板物料的構成及分布則綜合文獻及臺式機主板物料構成來進行參考。
(6)運輸。對運輸距離做出如下假設:①我國是筆記本電腦出口大國,且筆記本電腦裝配集中在長江三角洲,則以蘇州昆山作為主要的裝配出廠點,完成裝配包裝后選取周邊最近的出口港口――上海;②美國為最大的筆記本電腦進口國,則選取美國作為本研究的進口點考慮。運輸主要考慮為公路、航海,運輸距離如表所示。
(7)設備的運行及末端處置。運行壽命設定為4年,平均每天耗電0.5kWh,每年電腦使用天數為300天,則電腦使用消耗總電量為600kWh。設備的末端處置,以國外的電子廢棄物處置手段為參考,結合筆記本電腦自身材料組成特點,構建筆記本電腦的末端處置場景如圖所示。筆記本電腦一部分進入二手市場,另一部分進行專門的回收拆解。拆解后,鋰電池用回合冶金法進行處理,印刷電路板及其它組件則通過拆解后回收部分,其余部分的塑料回收50%,鋁、鋼及其它金屬40%進行回收,剩下的塑料與非金屬進行焚燒與填埋。
4基于SimaPro的筆記本電腦碳足跡評價分析
4.1SimaPro簡介
SimaPro是目前應用最多的生命周期評價工具,其擁有的數據較其它評價工具則更為豐富。SimaPro由8個聯合數據庫組成,包含了能源與物料的投入產出各項數據、包裝材料、油與電力等各種產業數據及環境影響、全球變暖、溫室效應等數據[3]。它能進行生命周期的資料查詢,能進行環境評估,還能依據所選擇的不同方法及過程,對不同的影響程度進行描繪。本研究利用SimaPro作為評價工具,對產品的各物質與能量輸入輸出進行分析,構建相應清單錄入SimaPro核算分析,利用核算結果來進行最終評價分析。
4.2筆記本電腦的碳足跡評價分析
通過對筆記本電腦的生產、運輸、使用、廢棄處理進行分析,利用生命周期評價法筆記本電腦的全生命周期進行探討和研究。搜集國內外數據,結合simapro基礎數據庫里的數據,利用IPCC2007對筆記本電腦的生產階段以及整個生命周期的碳足跡進行分析,分析結果如圖所示。圖4-1是整個生命周期的主要三個階段的碳排放分布柱狀圖,圖中顯示,對筆記本電腦碳足跡貢獻最大的是制造階段,碳排放為482kg,占整個生命周期碳足跡的61%左右;其次是使用階段耗電,碳排放為309kg,占整個生命周期碳足跡的39%;廢棄物處置階段影響較小,所占比例還不到1%。
由于整個生命周期對碳足跡貢獻最大的是生產階段,對筆記本電腦各個零件的制造過程進行碳足跡分析,得出如圖4-2所示,LCD的生產排放占生產過程總排放63%,主板生產占17.9%,外殼的生產達到9.77%,鋰電池生產為4.72%。由于顯示屏的生產過程中,蝕刻過程會使用到含氟化學物質,其排除的NF3(相當于277kg的CO2eq)是造成LCD顯示屏生產過程高碳排的主要原因。另外,電力的消耗對生產階段碳排放貢獻較大,其原因為國內外工業供電大部分依靠的是燃煤。
4.3出口筆記本電腦的碳足跡特征
參考近幾年關于出口筆記本電腦的分析報告,可以歸納出我國筆記本電腦的各個產業過程分布(見圖4-3),如圖所示,我國出口筆記本電腦的結構特點為:(1)零件生產來源不同,分核心與非核心部件進行分別生產,核心部件元件幾乎來源與美國以及日韓國家,非核心部件則絕大部分由中國的工廠生產;(2)筆記本電腦裝配幾乎都在發展中國家進行,中國為世界最大的筆記本電腦裝配國。
本研究根據據文獻分析以及相關的調研,模擬出出口筆記本電腦在國內加工的一個簡單場景:
(1)非核心零件原材料國內采購(由于采購的運輸距離造成的碳排放在整個生命周期來看非常的小,則忽略不計);
(2)非核心零件的生產與組裝全考慮在國內進行;
(3)生產過程中的能量消耗均采用中國的數據進行代替。
(4)由于顯示屏的裝配在國內進行,而相關的主要材料又是國外進口,則考慮顯示裝配過程以及最后的組裝在中國,而關鍵的材料(玻璃基板、液晶等)從國外進口;
(5)筆記本電腦最后的組裝以及包裝全在國內進行加工。
依據以上模擬的簡單場景,以一臺14寸大小的普通筆記本電腦作為功能單位,對筆記本電腦的生產進行重新分配計算。國內生產部分的能源消耗用國內數據進行替換,而國外部分的生產則使用全球的平均水平,計算所得見表4-1。
如表4-1所示,筆記本電腦生產制造碳排放總量425kg,國內生產部分碳排放為273kg,占總碳排放的64.24%,其中國內生產的鋰電池碳排放為22.6kg、電源適配器為3.27kg、外殼及其它小部件碳排放為49.13kg、國內顯示屏生產部分為198kg,分別占總筆記本電腦生產總碳排放的5.32%、0.77%、11.55%、46.6%。而國外生產部分的碳排放為152kg,占總的35.76%,其中生產的硬盤碳排放為3.88kg、主板芯片組為40.2kg、顯示屏部分為103kg、驅動為4.72kg,分別占總筆記本電腦生產碳排放的0.913%、9.46%、24.24%、1.11%。
5結論
本研究對出口筆記本電腦生產的碳排放的進行分析,得出我國出口筆記本電腦的碳轉移特征可以歸納為:
(1)出口筆記本電腦生產過程的碳排放2/5是源于國外生產部件,3/5是源于國內生產部件。
(2)出口產品的碳排放已占到我國碳排放量的20-30%。2010年中國碳排放總量為8077Mt,同年出口筆記本的量為1.9億臺,若按一臺筆記本電腦國內凈排放為273kg,那么2010年單出口筆記本電腦的碳凈排放就為約為51.87Mt。
(3)機電產品的生產是引起排放的主要原因,作為機電產品的最大部分,出口筆記本電腦占我國總的筆記本電腦出貨量的很大一部分,它的生產顯然對我國的環境影響造成了很大的壓力,而出口筆記本電腦的生產多是為了滿足國外發達國家消費者的需求。
(4)出口筆記本電腦的碳足跡是由國內外共同作用產生,而且國外的市場需求是我國筆記本電腦生產碳排放的主導因素。
參考文獻
[1]Carbon Trust,Defra and BSI. PAS 2050 specification for the assessment of the life cycl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of goods and services,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