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物業經理匯報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保險外匯;外匯業務;保險公司
中圖分類號:F832.6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7-4392(2009?雪10-0048-02
一、保險外匯發展的概況
(一)保險外匯管理歷史沿革
改革開放以來,為改革統收統支的外匯分配制度,我國從1979年開始實行外匯留成辦法,外匯留成的對象和比例由國家規定。同時引入競爭機制,改外匯業務由中國銀行一家經營為設立多家商業銀行和一批非銀行金融機構經營外匯業務。隨著保險外匯業務的逐步展開,國家外匯管理局陸續出臺、完善相應的政策法規,各項管理政策順應不同時期保險外匯業務的發展,為保險公司外匯業務的健康發展奠定了基礎。
1.經濟轉型時期的保險公司外匯管理。對保險公司外匯管理的規定,最早見于國家外匯管理局1993年頒布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外匯業務管理規定》,其中對保險公司開展外匯保險業務的市場準入、業務范圍等進行了規定。由于這一時期保險公司外匯業務品種單一,規模較小,因此保險公司外匯管理的內容相對較少。1994年我國進一步改革外匯管理體制,并于1996年12月宣布實現人民幣經常項目可兌換,同時對資本項目進行嚴格管理,初步建立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外匯管理體制。
2.現階段的保險公司外匯管理。2002年以來,為促進我國保險市場發展,規范保險市場外匯收支,國家外匯管理局相繼出臺了一系列保險外匯管理的法規,不僅規范了業務操作,而且便利了保險機構的業務發展。一是放寬部分保險外匯業務的限制,如:取消對保險外匯業務從業人員資格認證工作、取消外匯保險必須以外匯繳納保費的規定;二是簡化保險公司外匯業務經營相關申請事項的審核程序;三是拓寬保險公司外匯資金的運用渠道,增強保險公司外匯資金的流動性和盈利能力;四是,支持符合一定條件的保險公司進入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進行交易。
二、現行的保險外匯管理模式
當前,我國的外匯管理政策主要按照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進行分類,因此,保險外匯管理也是根據交易活動的性質,對外匯收支實行結匯、售匯和付匯的匯兌管理。同時,對保險公司從事外匯收付活動的保險業務等實行特殊的市場準入和退出管理,對其外匯資金的流動實行專門監管。
(一)對外匯保險活動涉及到的外匯收支的匯兌管理
主要包括:對境內從事外幣計價結算的保險活動實行監管;對繳納保險費、支付保險賠償和給付的外匯收支實行真實性審核;對保險費或保險賠償的售匯和結匯進行真實性審核等等。
(二)對保險公司外匯業務市場準入和資金管理
主要包括:審批保險公司經營外匯業務的資格;對保險公司的資本金或營運資金的幣種調整進行管理;對保險公司的外匯賬戶使用和合規性進行管理;對保險公司的外匯資金運用活動進行管理等等。
三、保險外匯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保險外匯相關政策法規還有待完善
《保險業務外匯管理操作規程》(以下簡稱〈操作規程〉)在結匯審核的具體業務程序上有可操作性,但在資本金結匯真實性審核方面卻不具操作性,沒有對保險公司資本金結匯的必要條件做出明確規定,如:保險公司哪些方面的結匯申請可以核準沒有明確,保險公司提供的報表哪些項目、什么情況下不可以辦理結匯沒有說明。增加了分支局在真實性審核中的工作難度,也容易造成保險公司在結匯過程中對外匯局工作的誤解。
(二)保險外匯統計監測的手段落后,監管難以真正到位
一是保險經營機構外匯賬戶沒有納入外匯賬戶管理信息系統,不利于保險外匯資金的風險防控?,F行政策規定,取得《經營外匯業務許可證》的保險經營機構,可以在境內銀行直接開立外匯經營賬戶,并應在開戶后10個工作日內到所在地外匯局備案。由于保險公司外匯賬戶沒有納入總局外匯賬戶管理信息系統,因此外匯局只是被動接受紙質開戶資料,無法及時了解和掌握保險公司外匯收支情況和外匯賬戶的使用情況,不能對保險公司的經營風險進行防范與控制。
二是保險外匯業務管理基本為手工操作,不能充分利用現代化科技手段實施有效監管。外匯局對保險公司相關業務的核準,仍停留在一筆一單的手工操作上,使之不能發揮外匯局非現場監管理的能效,影響了保險外匯的監管水平和質量。
(三)保險各管理部門沒有形成合力,影響監管效率
作為保險公司外匯業務的管理部門,只側重在外匯資金方面與其行業主管部門的配合,凸顯管理手段單一的弊端。在實際工作中,由于保險各管理部門的監管重點各有側重,且不能及時了解相關部門的管理信息,因而外匯局對涉及保險公司經營狀況、信用情況的信息來源甚少。由于相關職能部門間的信息溝通比較少,缺乏協同監管措施,極易形成監管盲區或重復管理情況。
四、構建保險外匯業務非現場監管體系的設想
(一)非現場監管體系的提出
為促進保險業的健康發展,推進便利化,同時為保險公司的外匯資金、外匯業務的經營活動,營造一個既有管理,又適度寬松的有序氛圍,促使其運營能力和市場競爭力進一步提高。建立保險外匯業務非現場監管體系,一方面,可以提高監管工作力度,增強保險公司守法合規經營意識;另一方面,可以解決目前外匯局管理手段相對落后、管理人員不足的境況,降低監管成本。因此,完善的保險外匯業務非現場監管體系,首先,應有一個以外匯局相關數據信息為主的非現場信息監管系統;其次,建立相關管理部門之間的數據交換機制,實現協同管理;第三,制定一套科學合理的工作制度和監管人員操作守則,實現非現場監管為主體的有效管理。
(二)構建保險外匯非現場監管體系框架
保險外匯非現場監管體系的建立,主要依托保險公司和外匯指定銀行及時準確的信息來源,輔之以政府相關管理部門的數據管理信息等。
1.外匯局利用技術手段建立非現場監管信息系統并開展主動性監管。建立并運用保險外匯非現場監管信息系統,外匯局監管人員利用保險外匯非現場監管信息系統中的監測模塊,對保險外匯信息進行統計、匯總,建立定期數據分析機制,及時發現異常情況,從而找出重點監管目標,使得保險外匯管理有的放矢,實現管理目標,為提高保險外匯監管工作效率和水平提供保障,這也是整個保險外匯非現場監管體系的核心部分。
2.建立外匯指定銀行報送保險外匯異常變動信息的風險預警體系。設立一套科學的風險預警量化指標,建立外匯指定銀行異常交易信息報送制度。外匯指定銀行是保險外匯前沿監管部門,能掌握第一手交易信息,并能及時發現異常保險外匯收支的情況。為充分發揮外匯指定銀行獨特的優勢,外匯局應建立并充分運用這些指標進行分析與監測,對可能出現的問題,預先發出警告,防患于未然,風險預警體系的建立從一定程度來講為保險外匯非現場監管體系提供了必要的補充。
展會這種渠道對于我們競爭情報的宣傳推廣甚至銷售簽單作用甚大。
從市場營銷角度來看,展會其實相當于一場大型的會議營銷或產品推介會,只不過在展會中召集人召集企業這項工作不需要我們親自來完成,展會的組織者已為我們鋪好了這條路子,而且其所召集的企業更多更有行業影響力。而通常的展會都是按行業類別來舉辦的,比如家電展、汽車展、食品展等等,這種行業展會與我們按行業進行競爭情報產品的銷售工作正好是吻合的,充分利用展會的這種企業號召力將為我們從事競爭情報業務創造莫大的效益。
某一行業展會舉辦期間,當同一行業的人脈資源、眾多企業都聚集在展會后,我們競爭情報人員就得把握好這個絕佳的機會,進入會展現場通過不同的角色包裝去搜集我們所需的競爭情報或者宣傳推廣我們自己的產品服務。當然情報的搜集可能會受時間、地點的一定限制,比如需搜集對象未參展或延后參展等。但是,宣傳推廣競爭情報服務產品則不會因此而受太大影響,畢竟每一個到場的參展企業都可能是我們的目標客戶,如何將我們這些眾多的目標客戶轉變為潛在客戶甚至真正的客戶,這才是真正考驗我們的時候。以筆者從事競爭情報工作及之前從事會展策劃的經驗來看,競爭情報從業人員在展會當中至少能做兩件事,筆者將它們概括為“推出去”和“拿回來”。
所謂“推出去”,就是把我們競爭情報的產品服務推銷給我們的目標客戶,也就是諸多的參展企業,讓其對我們的產品有一定的了解和認知,至少要讓其對我們的品牌有印象,這有利于我們后續有針對性地進行二次銷售開發工作。以這種方式進行宣傳推廣,我們的身份不必掩飾,可以坦坦蕩蕩地向目標客戶表明我們從事的就是競爭情報業務,而且盡量與其交換名片取得直接聯系方式。這種方式如果進行順暢,目標客戶對我們的產品有所注意時,就要從客戶的需求角度出發,深入了解客戶需求,在與客戶直接接觸溝通的過程中挖掘客戶的需求。當然,為了加深宣傳推廣的效果,一些宣傳工具是比不可少的,比如產品宣傳手冊、相關雜志書籍、自身的名片等等。這種與目標客戶面對面交流溝通從中挖掘目標客戶直觀需求的宣傳推廣方式雖然效果比較好,但不一定可行,因為來參展的企業其目的并不在此,其目的也是宣傳推廣,只是它們宣傳推廣的是自身的產品罷了。
所謂“拿回來”,就是把目標客戶的相關資料、信息搜集回來,這些資料信息包括目標客戶的產品宣傳冊、負責人信息、現場人員的介紹等等。以這種方式進行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其一就是前面“推出去”所提到的通過交換信息資源的方式取得目標客戶的相關資料,另外我們還可以以各種名義包裝我們的身份以達到目的,比如可以是經銷商、采購商、客戶等。因為此時我們的身份是經過包裝的,那么就需要站在這個包裝的身份角度來思考,從這個角度出發從不同的側面挖掘目標客戶對競爭情報業務的需求。
以上到會展現場所做的宣傳推廣、目標客戶資料搜集等工作都只是為后續的銷售工作而服務的,我們所做的這些前期工作是否有價值取決于我們能否將目標客戶轉變為真正的客戶,也就是這些目標客戶的再開發或深開發。這種方式的再開發的效果和效率都比較高,畢竟通過展會渠道的前期工作我們對目標客戶是有所了解的,所取得的資料信息也是真實有效的,如果是通過“推出去”這種方式進行過溝通的客戶還可能對我們會有更有印象,這樣一來開展銷售開發工作的阻力則較小。
一、自覺加強學習,努力適應工作
我是初次接觸物業管理工作,對綜合管理員的職責任務不甚了解,為了盡快適應新的工作崗位和工作環境,我自覺加強學習,虛心求教釋惑,不斷理清工作思路,總結工作方法,現已基本勝任本職。一方面,干中學、學中干,不斷掌握方法積累經驗。我注重以工作任務為牽引,依托工作崗位學習提高,通過觀察、摸索、查閱資料和實踐鍛煉,較快地進入了工作情況。另一方面,問書本、問同事,不斷豐富知識掌握技巧。在各級領導和同事的幫助指導下,從不會到會,從不熟悉到熟悉,我逐漸摸清了工作中的基本情況,找到了切入點,把握住了工作重點和難點。
二、心系本職工作,認真履行職責
(一)耐心細致地做好財務工作。自接手管理處財務工作的半年來,我認真核對上半年的財務賬簿,理清財務關系,嚴格財務制度,做好每一筆賬,確保了年度收支平衡和盈利目標的實現。一是做好每一筆進出賬。對于每一筆進出賬,我都根據財務的分類規則,分門別類記錄在案,登記造冊。同時認真核對發票、賬單,搞好票據管理。二是搞好每月例行對賬。按照財務制度,我細化當月收支情況,定期編制財務報表,按公司的要求及時進行對賬,沒有出現漏報、錯報的情況。三是及時收繳服務費。結合的實際,在進一步了解掌握服務費協議收繳辦法的基礎上,我認真搞好區分,按照鴻亞公司、業主和我方協定的服務費,定期予以收繳、催收,年全年的服務費已全額到賬。四是合理控制開支。合理控制開支是實現盈利的重要環節,我堅持從公司的利益出發,積極協助管理處主任當家理財。特別在經常性開支方面,嚴格把好采購關、消耗關和監督關,防止鋪張浪費,同時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議。
(二)積極主動地搞好文案管理。半年來,我主要從事辦公室的工作,的文案管理上手比較快,主要做好了以下2個方面的工作:一是資料錄入和文檔編排工作。對管理處涉及的資料文檔和有關會議記錄,我認真搞好錄入和編排打印,根據工作需要,制作表格文檔,草擬報表等。二是檔案管理工作。到管理處后,對檔案的系統化、規范化的分類管理是我的一項經常性工作,我采取平時維護和定期集中整理相結合的辦法,將檔案進行分類存檔,并做好收發文登記管理。
(三)認真負責地抓好綠化維護。小區綠化工作是10月份開始交與我負責的,對我來講,這是一項初次打交道的工作,由于缺乏專業知識和管理經驗,當前又缺少綠化工人,正值冬季,小區綠化工作形勢比較嚴峻。我主要做了以下2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搞好小區綠化的日常維護。二是認真驗收交接。
三、主要經驗和收獲
完成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總結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經驗和收獲:
(一)只有擺正自己的位置,下功夫熟悉基本業務,才能盡快適應新的工作崗位
(二)只有主動融入集體,處理好各方面的關系,才能在新的環境中保持好的工作狀態
(三)只有堅持原則落實制度,認真理財管賬,才能履行好財務職責
(四)只有樹立服務意識,加強溝通協調,才能把分內的工作做好。
四、存在的不足
由于工作實踐比較少,缺乏相關工作經驗,年的工作存在以下不足:
(一)對物業管理服務費的協議內容了解不夠,特別是對以往的一些收費情況了解還不夠及時;
(二)食堂伙食開銷較大,宏觀上把握容易,微觀上控制困難;
(三)綠化工作形勢嚴峻,自身在小區綠化管理上還要下更大的功夫
五、下步的打算
針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為了做好新一年的工作,突出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積極搞好與公司、業主之間的協調,進一步理順關系;
(二)加強業務知識的學習提高,創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益;
(三)管好財、理好賬,控制好經常項目開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