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呼風喚雨的世紀教案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12月4日,學校組織了一次“生命有多美,生命課堂有多美”的校本教學研討活動。我們欣喜地看到年輕教師的成長與進步,看到資深教師的成熟與睿智。在“三言兩語話生本”的互動交流中,大家見仁見智,我采擷了一些精彩語錄以共享。
話題一:你眼中的生本課堂
Lg:好教,好學,生本課堂呈現的是教師好教,因為他的教案是“為學生的設計”;生本課堂呈現的是學生好學,課堂尊重學生的意志,學生的認知規律,他們學起來自然而然就輕松了。
Lj: 眼里有學生,有每一個學生,學生有成長,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成長。感受課堂中的生命綻放。
Yyq:教師要努力營造浸潤民主、平等、激勵、和諧的人文課堂環境;教師要轉換角色,從知識的神壇上走下來,成為學生的學習伙伴,組建“學生共同體”;教師要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
Yyh:生本課堂是以學生為主的課堂。教師在課堂上,應該關注學生的學習進展,并且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隨時調整自己的教案。一個階段的目標已經達成,見好就收;學生還有不明白的地方,需要改變策略,努力達成目標。把課堂的舞臺讓給學生,讓課堂成為學生發展地廣闊天地。
Lmx: 生本課堂要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要以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為本,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需求,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課堂上的一切活動不是為了老師的教,而是為了讓學生學,讓學生大膽地做課堂的主人。
Wxy: 所謂的“生本課堂”,應該是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為前提,并進行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學習,即以學生為主體,把課堂真正地“還”給學生。
Sxj: “生本課堂”我認為是具有“生命力”的課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課堂。具體體現在:尊重學生,認真傾聽學生的發言,尊重學生的知識起點;正確評價,以鼓勵、激發學生的積極性為主要目的;駕馭課堂,隨機應變,讓課堂精彩起來。
Mxh:以學生的死角看文本,以學生的理解能力為基礎起點,用學生的語言來溝通,呈現學生的問題,解決學生的疑惑。
Zmw: 讓學生自主學習,用自己的方法來學習,教師只是啟發、引導的;根據學生的情況,布置分層作業,因材施教。
Zyz:激發學生的課堂能動性,多讓學生參與進來,鼓勵表揚學生的表現和行為,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
話題二:本次聽課中教師詮釋生本理念的細節一二
給詹涵:
Hlp: 詹老師的課堂中很重視學生的學習能力,讀題質疑解答,當學生自己能解答的內容就不作為教學的內容,而選擇那些學生不能解答的內容作為教學的重點、難點、疑點,在教學中引用的詩句的出處和意思理解作為一個難點來攻克,使學生更容易理解“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
Fqj: 1、充分讓學生讀:讀詞、讀句、讀段、讀文章。2、多處讓學生寫:在說得基礎上充分寫透。
Thq: 在課堂中,老師讓學生自己提問,自己學習,自己解決問題,在老師的主導下,學生的主體性發揮得很充分;在練習說話:當你
時,只需
就可以
采用合作學習法,讓學生自己探究,尊重學生主體。
Wwq:詹涵執教的《呼風喚雨的世紀》對生本理念詮釋較好的方面有:一讓學生提問,讓學生解決問題,教師引導學生不斷地接觸文本,使學生對文章難以理解的詞句不斷明晰。二是通過語言訓練和思維訓練來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又得到語感的提升。
給毛輝
Wjd: 毛老師的很注重學生學習英語的“框架”,這從她把孩子們學習中的重點句型放在黑板上可以看出來;毛老師的課總是扎實而不失童趣的,通過各種扎實的操練,讓學生盡情參與,而且她的游戲總是很受學生喜愛,因為她了解教材,了解學生。
Yyh: 毛輝老師的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邊玩邊學,創設情境,讓學生學得輕松。
Zhf:風趣的語言,豐富的肢體語言,整堂課上人人都有說的機會,都有說的權利,真正體現了生本。
Wxy:毛輝老師的課堂中,體現生本理念的細節很多,選其一:善待學生間的差異,當學生回答不上或出錯時,老師的笑容、語言、手勢,都讓學生如沐春風,課堂的氣氛不僅愉快,而且溫馨。
給孫建英
Szz:尊重學生的已有知識,如引入部分,學生對平行四邊形與梯形已有初步認識,所以直接問學生:哪些是平行四邊形與梯形,接著讓學生探究平行四邊形,在探究過程中,進一步深入研究平行四邊形。
Ykx: 孫老師在探究平行四邊形的過程中要求學生根據她的要求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發現問題的能力、歸納的能力)。充分利用學生的已有知識起點,設計出教學過程與相應的練習。
Fls: 孫老師在學生練習中設置二星題和三星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做,充分體現了學生為本的理念。
Zqh: 在研究了平行四邊形的特征的基礎上,通過讓學生猜想梯形又會有什么樣的特征,然后運用手中的工具進行驗證,最后得出梯形的特點,這一細節完全詮釋了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給周向森
Gzm: 周老師很有創意,功底深,根據學生的理解程度,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為紙墨畫的教學起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境界。
Zlx:自由作畫,自由展示,自我陶醉。
Qzw:本節課,通過《三牛圖》的欣賞,潘天壽大師的作畫過程的展示,激發學生濃烈的學習紙墨畫的興趣。引導學生大膽嘗試,在宣紙上大膽張揚自己的個性,讓學生的想法,創作的藝術品質躍然紙上。
Ykx:課一開始,就請學生在欣賞中猜一猜,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接著再請學生試一試,同時歸納出用手指作畫的要領(即嘗試學習的規律)。教師良好的作畫功底,邊畫邊講的示范教學,深深吸引了學生。>
話題三:打造生本課堂,我想做好的一個教育細節
Lq:我想做的一個教育細節是:教師的評價,以生為本,以差異為本,評價時特別以學生縱向進步評價為主,以學生本節課的提高來評價,以寬容的態度評價學生,讓每一位學生在課堂上都有收獲,體驗學習語文的快樂。
Zxs:應把握課中的重難點,關注每個學生,尤其是需要幫助的學生。
Yjm:課堂上教師的聲音低一些,話少一些,讓學生強勢一些,靠近孩子的心靈更近一些。
Sjy:當學生回答完問題后,如何根據學生的課堂回答進行追問,從而實現一位學生的生成資源轉化成全班同學的學習資源。
Cl:作為一名教師,要學會不斷思考,做到“吾日三省吾身”。我在干什么?我起到了什么作用?我希望起到什么作用?我是否一直真誠地相信著自己?我本身的能力是否已經充分發揮?
Mh:學以致用。把所學的有限的英語用到廣闊的生活實際中,不要讓“啞巴英語”再出現在他們這一代,要敢于開口,哪怕在交流過程中有許多錯,哪怕在交流中是“中式英語”,但開口即成功,交流即成功。
一、營造氛圍,敢于質疑
歷來師道尊嚴,教師享有絕對的權威,學生即使有疑,可能也被嚇到九霄云外去了。而“學起于思”,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是學生思維活躍的表現,也是學生勤于動腦,勤于思考的表現。因此,要引導學生質疑,創設一個輕松愉悅民主平等的學習氛圍,至關重要。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平等的心態對待每一位學生,以親切的微笑迎接每一個提問,以寬厚的胸懷容納每一個幼稚無理的問題,如此民主寬松的課堂氛圍,為學生提供了質疑的環境,為每一個敢問不會問、會問不敢問的同學解除了后顧之憂。
如:班上一名后進生,平時很少與人交流溝通,至于舉手回答問題那是少之又少。但在學習《呼風喚雨的世紀》中,他在我的暗示和鼓勵下,竟然提出這樣的兩個問題:“①為什么說是我們人類呼風喚雨呢?②我們人類發現什么與發明什么才能呼風喚雨呢?”令我大感欣慰。平時,我就及時鼓勵學生,激活課堂氣氛,讓學生自己解決了問題。在這樣的氣氛下“質疑”創造了一個自主、合作、探究的精彩課堂。強化了《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堅持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二、授之以法,學會質疑
教學方法是教師的“工具”,學習方法是學生的“工具”,只有這兩種“工具”結合起來,才能發揮整體作用,對學生來講,學習方法作為“工具”,內化為學生的認知結構系統,才會形成學習能力。學生在質疑時,往往不知如何質疑,這就需要教師加強對學生質疑的指導,學會質疑,形成能力。教師可以讓學生了解質疑的范圍,比如:生字、詞語的選用,文章的主要內容,材料的選擇,作品的構思、主題等;可以在難點處質疑,困惑處求疑、在關鍵處求疑,尤其是在無疑之處能求疑;還可以告訴學生要想提出問題,提出好問題,就要熟讀課文,熟讀才能深思。集體的智慧是無窮的,教師參與,小組討論,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不斷的實踐中提高質疑能力。巴爾扎克曾經說過:“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毫無疑義的是問號。”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促進人的發展的今天,實施開放性教學,培養學生問題意識,提高學生質疑能力,最大限度的發展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這無疑是我們一線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孜孜追求的。
如教《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先引導學生在句子中注意抓住重點詞語質疑,在書上用筆劃出來,并打上問號。當學生讀完后就提出:“同一時刻”是指什么時候?誰和誰在“同一時刻”干什么?文中出現了兩個“靜靜地”意思相同嗎?臺灣青年為什么在地震中也愿意“靜靜地”?躺在病床上抽血呢?他和李博士不怕死嗎?通過小組交流學生情緒高漲展開討論,聯系上下文理解課文內容,并在小組合作中能解決的直接解決,做到自主探究。很多學生在探究中也體會到臺灣青年與大陸的小錢雖然互不相識,但臺灣青年不顧自己的安危,利用地震的暫停間隔抽血捐贈給小錢;同時也體會到李博士救死扶傷的崇高醫德,他們在地震中沒想到自己,一心想救助小錢的高尚品質。學生不但在詞語中理解句子的深刻含義,而且體會到文中的中心思想。可見,成功地抓住重點詞質疑是理解課文內容,創造精彩課堂的關鍵。
三、激發興趣,引導質疑
贊科夫曾經說過:“不管你花費多少力氣給學生解釋掌握知識的意義,如果教學工作安排得不能激起學生對知識的渴求,那么這些解釋仍將落空。”相信許多老師在實踐中常有這樣的感慨:語文課氣氛難搞活。學生的反映則是語文課難“熬”。似乎,讓學生對語文課感興趣很難,讓學生提問更難。說難其實也不難。筆者在這方面做了一些嘗試。利用中年級學生好勝的心理,運用“代幣法”,實行“學分制”,學生每提出一個問題,回答一個問題均會得到一定的“學分”。分值視問與答的質量而定。每過一段時間統計出小組與個人得分,并給予公布與表揚。以此,既達到“激趣”的目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的集體觀念和榮譽觀,可謂一舉多得。當然,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對于我們來說,往往會困于思維定勢,習慣于沿著常規的方向思考問題。在引導學生質疑釋疑時,教師要敢于打破常規,獨辟蹊徑,獲取獨到的見解。
比如我在教《草船借箭》這篇課文后,我班同學提出:“老師,課題中的‘借’用的不恰當,我認為應該用‘騙’。因為借按一般理解該是在征得別人的同意的情況下,拿別人東西再歸還。可課文中諸葛亮借的箭并沒有經過曹操的同意,也沒有歸還。”說得真好,我精心準備的教案用不上了,我靈機一動何不來個辯論賽,分正方反方,正方說出“借箭”的理由,反方說出“騙箭”的理由。學生共分兩組進行辯論賽,雙方討論激烈,不僅鍛煉了口語能力,又極好地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學生躍躍欲試,整節課學生都處在積極的自主學習中,創新思維的火花在這里閃耀。
一、規范管理,全面提高“五認真”水準,提高教學質量
1、認真學習、用心備課。
備課是教學的第一個環節,我們各年級老師認真備課,盡量做到備教材、備學生,備出本班學生特點,備出新意。特別是有經驗的教師,經常將他們豐富的教學經驗和多年的教學積累心得與年輕教師共同分享,不斷完善備課、上課。為確保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上課前,教師進行二次備課,完善教案的各環節,做到:“心中有書,目中有人,教中有法,手中有料。”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在主要環節上下功夫,精心設計教法,寫好動態分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的學習、生活有著決定性的作用,組內教師能把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納入教學的重要議程,滲透到具體的教學行為中。
2、積極參與活動,提升教研組形象。
上課是教學的關鍵環節。教研組內,我們積極在組內開課,進行組內學習,由胡靜樂、張銀雪、潘連飛、丁麗娜、金建星、周雪曼等七位年輕教師上課。在課前他們充分準備,從選課,研究上課內容,到訓練學生,他們一絲不茍精心設計。在大家的集思廣益、群策群力下,分別呈現了非常優秀有效的七堂課。
反思是新時代教師進步的基礎。本學期,我們加大了反思力度。老師們除了能真實地記錄自己平時教學的隨感、隨想、隨得外,還能積極參加聽課評課活動。一學期來,教研組和備課組組織老師們開展了多次次評課反思活動。老師們在反思與研究中得到提高,在反思與研究中得到發展。
二、經驗豐富的教師指導學生,成就斐然。
年輕教師要成長,經驗豐富的教師也需要在更高的平臺的展示自己的才華。我們高段老師指導的學生在縣“書香伴我行”征文比賽中也獲得了二、三等獎,在“童心習作”中獲得了很優異的成績,在縣組織的“第七屆新華杯征文”比賽中,經過老師們的辛勤指導,也將取得優異成績,學校還舉行了二、四年級的寫字比賽,為迎接下學期縣寫字比賽奠定了一定基礎。
三、存在不足及努力的方向
1.課堂教學在新課標理念的熏陶下已注入新的生命,課堂上已呈現欣欣向榮的景象。但是課堂上很多現象都是不可預測的,于是,教師們越來越關注生成。怎樣讓教師的教更好地適應學生的學?這在我們的教學中做得還很不夠,這也是我們遇到的新問題,也是我們最難把握的問題。我們要引導更多的老師積極主動參與行動研究,讓預設與生成相得益彰。
2.我們的理論水平仍存在著欠缺,在下學期我們將更一步鼓勵教師多多地閱讀教育刊物,多寫寫教學反思以進一步提高理論的素養,以理論來指導、武裝我們的實踐,從而更好地為學生服務。
教學研究工作苦樂相伴。我們將本著“勤學、善思、實干”的準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相信我們語文組將再創輝煌。共2頁,當前第1頁12
附:教研組公開課匯總表
時間
姓名
年級
課題
胡靜樂
四年級
《呼風喚雨的世紀》
張銀雪
四年級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潘連飛
四年級
《搭石》
丁麗娜
五年級
《與書中人相遇》
黃曉理
六年級
《老人與海鷗》
金建星
五年級
《開國大典》
周雪曼
六年級
《金色的腳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