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初中地理知識要點總結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繪圖法 口訣法 奇特聯想 列舉要點 抓住特征
初中地理諸多知識的識記,一直都是讓老師和學生深感頭疼的問題。看起來不少學生在上課時似乎明明白白,可過了兩三天后,大多學生都變得糊里糊涂。此是為什么呢?可以如此說,不少學生在目前主要把它視為副科,自身缺乏足夠的重視外,對所學過的地理知識始終沒有一套完善而行之有效的記憶方法是主要原因。那么我們要想提高地理知識的記憶效果,除了杜絕“放羊式”教學外,應從素質教育角度出發,讓學生找尋到最好的記憶法來不斷加深自己對地理知識的理解、認識。在此,為了能讓學生找得到最佳的記憶方法,筆者介紹幾年所探討的幾點記憶法,供大家參考。
一、繪圖幫助記憶法
這是由地理學科自身的特點決定的。因為地理知識大多從地圖來再回到地圖去。凡能夠在地圖上標記的都應該結合好地圖來加強記憶。其強化過程主要可分為讀圖、臨圖和背圖等幾個步驟。讀圖即在教師指導下,先分析地圖并把有關的地理知識附在地圖上;臨圖即是學生不看原圖能畫出簡單草圖并能指明其中要求識記的內容。只要你能將相關內容融合于一圖,便能受到事半功倍的奇效。這里,關鍵在于一個“勤”字,只要學生肯動手,定能把關鍵性知識點記住清楚。
二、編口訣記憶法
教師在教學中,不妨可把沒有節奏和韻律的地理材料編成口訣,使之句式整齊,瑯瑯上口,便于記憶。比如中國的十五個陸上鄰國可編為“北靠蒙俄東朝韓,西臨哈吉塔斯坦阿……”也可讓學生把我國56個少數民族自編成口訣以加強記憶。
三、奇特怪異聯想法
即把主要識記內容通過奇特聯想后,將之串聯在一起加強記憶。此方法的要訣在于先讓學生自己去聯想,這樣做能達到訓練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思維的能力的目的。比如,讓學生把我國的海港城市聯想為“大連市凝(寧)著青煙,廣廈插在溫山(汕)間……”于是學生就容易記住大連、青島、煙臺等等港口了。
四、列舉要點記憶法
如先把我國的三大平原、四大高原,長江黃河、各溫度帶、干濕帶等要點知識,都通過列表進行比較,然后讓學生對所列知識進行總結、分類,再使之不斷簡單化、條理化。一張表通過整理出來后,其課文的地理知識要點就基本上可得以鞏固了,于是學生也更容易記憶了。
五、抓住特征記憶法
關鍵詞:初中地理;地圖;應用;策略
一、地圖的重要作用
1.內容豐富,便于學生記憶和分辨地理知識
初中地理教材中蘊含著大量復雜繁瑣的地理專業名詞,如氣象圖標、山川地名、河流大洋等,對于這些大量需要記憶的專業知識點,很多學生會出現學習困難,尤其是對于一些記憶力能力較差的學生,想要在短時間內記憶和分辨類似的地理知識更是“難于上青天”,甚至出現厭學情緒。
地圖作為地理教學的輔助工具,不是單純字詞的展現,各種地理知識都有自己專屬的立體空間畫面形式的地圖。地圖的出現可以將平面化的地理知識空間化,更豐富形象地展現各種抽象難懂的知識點。通過地圖教學方式來認知地理知識,可以更清晰明了地在學生腦海中構建永久性的記憶模塊,幫助他們記憶和分辨地理知識。
2.空間立體,便于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
隨著多元化教學手段的不斷深入,當代初中地理課程中很多教學要點都可以使用各種手段來進行平面或者立體的地圖展示,如多媒體、沙盤立體模型等。以多媒體展示地圖為例,這種富有空間變化的地圖,可以幫助學生建立空間思維能力,將抽象的地理知識轉化為立體的影像進入大腦皮層,更有利于學生對知識層面的了解。各種空間感的建立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新的地理知識,提高地理知識的想象和思維能力。借助于空間思維的優勢,學生可以通過對地圖視覺上的觀察分析將地理知識與現象結合在一起,發現其中隱藏的各種地理規律。深入學習的過程可以給學生的情感帶來極大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在探索欲望的驅使下,他們會更愿意積極面對各種地理知識難點。
二、 地圖應用的具體策略
1.以圖激趣,強化學生地理學習自主性
興趣是一種富有積極感彩的心理活動,可以使人的大腦皮層處于高度興奮狀態,進而演變為良好的學習動機。莎士比亞說過:“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才可以得益。”初中生的身體和心理發育正處于一個急速成長的階段,他們對于新鮮事物往往更感興趣。針對現階段大部分學生覺得地理教學枯燥的現狀,教師可以借助地圖的優勢,以圖激趣,提高學生地理學習的自主性。
結合這一學習特性,教師可以在課時教學中采用地圖的形象性特點抓住學生眼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順利導入新課。如在湘教版八年級上冊“中國的水資源”學習中,可以展示一些水資源分布的地圖、水資源需求地圖以及與水有關的中國地區彩圖等,讓學生通過觀察,很自然地將中國南方傣族一年一度的“潑水節”、北方干旱廣袤的沙漠景象等與中國水資源分布的地圖結合起來。通過圖片導入以及鮮明對比,將中國水資源的分布現狀、分布特點、需求特點一目了然地呈現在學生眼前,直觀簡約的展示形式更便于學生總結出中國水資源的特點,如總量不少但是人均低、南北方分布不均衡等。
2.索象于圖,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
初中地理教材中有大量地圖,作為書本的重要組成部分,地圖的存在不僅可以簡化書本的文字描述,還能起到“索象于圖、以圖析文”的作用,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地圖作為形象直觀的教學工具,更便于學生理解復雜的地理知識,擴大學生視野,營造身臨其境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探索欲,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力。例如,在湘教版七年級上冊“世界的人口”的學習中,關于世界人口的特點,可以讓學生觀察“世界人口的分布”、“世界人口稠密區與世界人口稀疏區”、“世界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三幅對比性地圖。讓學生明白世界人口的分布呈現一個不均衡的狀態,如面積廣袤的美洲人口數量不是最多,但是亞洲東部和南部的小面積區域中人口密度反而過大。再通過觀察“世界人口稠密^與世界人口稀疏區”地圖,總結出世界上主要人口的分布地帶,通過引導學生研讀這些地帶的地形、氣候、溫度、經濟、社會發展等因素,總結歸納出“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原因”的概括性地圖。從這些總結性的地區分布上,學生可以很明顯看出地區所屬的國家范圍,如中國、印度等,在這個基礎上研讀人口過多帶來的問題困擾就顯得輕松許多,更容易明確人口過多導致的貧窮、住房緊張、資源破壞等帶來的消極影響。利用以圖析文的優勢,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參與人口問題的治理,學生通過分析思考給出諸如“人口多的國家如印度可以實行計劃生育、人口少的國家如歐美等可以采取鼓勵生育的措施”等解決辦法。
3.引入板圖,提高學生形象思維能力
板圖屬于地理教學中地圖的一種簡化形式,相對于豐富翔盡的地圖而言,板圖更直觀、形象、重點化地展示地理要點,更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這種教學手段可以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提高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動手實踐能力。
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很多教師都借助板圖的優勢來突破教學重難點,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例如,湘教版“中國的地形”教學中,教材中涉及到中國山脈走向的知識,通過常規地圖也可以觀察到山脈的走向特點,但是總體感覺較為混亂,不利于學生分門別類地掌握山脈特點。因此,教師可以在黑板上先畫出中國的輪廓圖,利用中國山脈所處地理位置的特點依次進行勾畫,如從東西走向,在黑板上描畫出:天山―陰山、昆侖山―秦嶺、南嶺,用其它顏色的彩色粉筆進行文字標注。再依次按照南北走向、東北―西南走向和西北―東南走向畫出所屬山脈形狀和名稱。這種每勾畫一組搭配一組山脈知識點講解的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更形象地認識中國每一條山脈的走向、特點,加深山脈差異性的記憶。同時,在結合對應山脈圖片欣賞的基礎上,增加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三、結語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地圖作為當代新課標改革后的重要教學輔助工具,對于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習質量、培養學習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只要好好利用地圖,最大化地發揮地圖的教學優勢,看似枯燥乏味的地理知識學習也可以變得津津有味。因此,作為初中地理教師,要學會發現地圖教學的好處,懂得活用地圖的技巧,將地理知識與地圖完美融合在一起,幫助學生在看圖、用圖的過程中輕松掌握各種地理知識。
參考文獻:
[1] 王向陽.地圖教學三策略[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0(10).
[2] 厲斯亮.最近發展區與教學有效性[J].新課程(綜合版),2010(08).
1.提升課堂效率
初中地理由于學科自身的屬性,所涉及的內容多而雜,如果一味的按照傳統教學的方式,教師不對課本內容進行梳理,恐怕學生理解起來會出現困難,課堂效率過低。因此提升課堂效率是值得每位教師思考的問題,課堂時間有限,如果教師只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性,而弄不清一節課程當中學生需要掌握的難點及要點所在,往往一堂課下來,學生只顧忙于探究,盲目探究,而無法掌握正確的研究地理方法及地理知識,便失去了教學的目的。因此,打造精品地理教學課堂,務必以提升課堂效率目標,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學習時間之中,領略到地理學科的精髓。
2.拓展知識內容
初中生們認識世界與了解世界的途徑有限,而地理學科是一門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國家的大好河山、生活中的自然變化,都與地理知識有著內在的聯系。而傳統的地理教學課堂,教師往往以課本內容為主,忽視了學生自身個性化的發展,學生的眼界得不到提高。地理知識作為一門活學活用的知識,如果學生的眼界狹隘,缺少將地理知識運用于生活當中的能力,便違背了素質教育的初衷。精品的地理教學課堂,教師教學時不應該拘泥于教材中的內容,而應該盡量的擴展外界知識,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現象來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以提高學生們綜合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就如學習到“世界上的宗教”這個地理知識時,教師不應該僅用教材中的材料來向同學們進行介紹,而應該著眼于全球,向同學們講述當今世界上一些比較著名的宗教,以讓學生養成大局觀念,具備一個地理研究者需要的基本素養。打造地理精品課堂的目的便在于提升地理知識的深度和廣度,讓學生們在有限的課堂時間當中領略到地理學科的魅力。
二、如何打造初中地理精品課堂
1.版圖教學法提高學生讀圖能力
研究地理知識,離不開對圖像的分析與判斷。學生從剛接觸到地理這門學科之時,學習的便是地圖的概念,地圖將一直伴隨著學生的整個地理學習生涯。各種氣象圖、區域圖、示意圖會以多種多樣的形式呈現在學生們面前,想要掌握地理知識,能正確分析各種地理圖像是關鍵。而板圖教學法則能讓抽象的概念具體化,系統化的整合零星的知識內容。在地理教學之中,版圖教學法能讓版圖和教材中的地理知識緊密關聯,使內容不單具體,而且概念深刻,能夠有效的加強學生的理解能力及分析能力。例如學生在學習到“行政區的區域劃分”這一地理知識時,教師可以以板書的形式或利用行政區拼圖軟件,在學生們面前直觀的呈現中國的版圖,讓學生們標出行政區的省會簡稱以及位置輪廓,最后利用區域輪廓的特征讓學生們產生聯想,比如“廣東像伸進海洋的一只象鼻,東北三省像是雄雞的頭顱”,從而讓學生們正確的理解知識要點。這個方法把抽象的問題變得形象而具體化,加深了同學們的理解,也讓地理知識更加有趣生動,不失為幫助同學們正確理解圖像的好方法。
2.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閱讀能力對于學生學習地理知識尤為重要,他關系到學生是否能正確理解課文材料,從而進一步分析材料,明白閱讀材料中所蘊含的地理知識。由此可見,閱讀能力的提高是學生地理知識得以鞏固的前提。而打造精品地理教學課堂的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學生便應當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教學的同時,應該有著良好的時間觀念,把培養學生的能力作為教學的頭等大事,盡量留一些時間讓學生們進行自主學習。閱讀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之中,可以通過多媒體搜索或者查閱的方式引進一些閱讀材料,來讓學生們自主研讀,從而進一步提高他們的閱讀水平。并且在閱讀過后考察學生們總結歸納的能力,讓他們能夠有所體會、有所思考。就如當學生們學習到“世界海陸的分布”這個知識內容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們一些關于世界的最大洋的閱讀材料,讓他們在閱讀之中不僅提高了自己的閱讀能力,知識面也能得以延伸,便能達到打造初中地理精品課堂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