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精品范文 小蝌蚪找媽媽教案范文

小蝌蚪找媽媽教案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小蝌蚪找媽媽教案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小蝌蚪找媽媽教案

第1篇

【關鍵詞】打造 小學語文 高效課堂 備課 提問藝術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154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在新課標背景下,我們應該怎樣努力,才能夠達到語文課堂的高效教學呢?下面結合自己的學習、實踐和思考,來談幾點建議。

一、有效的備課

在現在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很多教師的課顯得很隨意,沒有鉆研新課標的要求,一節課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也不顧及學生的接受情況等等,這和教師不認真備課有很大的關系。教師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備課的有效性。那么,怎樣才能做到有效備課呢?

在傳統的教學中,我們備好教材和備好教案是很重要的,也積累了很多好的方法這里就不贅述了,這里著重強調新課標下所強調的兩點,那就是如何備好課標和備好學生。一是備好課標。課程標準、教材和參考書是教師備課前必須讀的“三本書”。教師備課時,往往只讀教材、參考書,照本宣科,忽視了課程標準的指導性作用,這樣的備課尤如井底之蛙,站不高、看不遠,教材也不可能真正鉆研深、鉆研透。備課,先從讀課程標準開始。課程標準是教學的“圭臬”、是源頭、是方向,也是方法。讀課程標準,就像砍柴前磨刀一樣,事半功倍。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說,他把課程標準的年段目標抄下來,貼在教案本的首頁,每次備課時都要翻看。由此可見,備好課標是備好課的基礎之步。

二是備好學生。在傳統的語文備課中,教案就是師案,是教師如何教課文的方案。這種教案往往是從教師的教學需求出發來進行設計的,教師在寫教案時考慮第一位的是自己如何教,而不是學生如何學,學生的學要服從于教師的教,它是只為教師準備的,是只為教師服務的。它從教案上第一個字的出現起就已把教師的教作為主動的活動,把學生的學作為被動的活動來對待。在這種教案指導下的語文課堂,學生要做的最要緊的事就是如何去適應教師的教案;教師最渴望的是學生與自己的教案親密配合,最害怕發生的則是學生的學偏離自己教的方向。一旦教學效果不理想,那教師埋怨的往往是學生沒有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怪學生沒有與自己備的教案好好配合。這樣的課堂,究其原因還是教師備課沒有充分備學生。

二、有效的提問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很多老師的提問顯得很隨意,課堂上的很多提問都是可以可無的,這當然難以達到新課標倡導的高效課堂的目標。語文課堂的提問藝術,是一項隨語文教學活動發生就存在的教學技能藝術,這一領域的研究對語文教學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如何提問,才算是有效的提問呢?有效的課堂提問應關注學生的思維品質,在真實、巧妙、具有挑戰性的開放的問題情境中,引導學生參與聽、說、讀、寫的訓練。可以說有效教學提問是教師提升學生語文素養、評價教學效果的基本控制手段。 有效提問指向的閱讀空間要大――激發自主閱讀,注重整體把握。以《小蝌蚪媽媽》為例,這篇課文分別寫了小蝌蚪“詢問鯉魚―――錯找烏龜―――找對青蛙”的情節,三段內容寫法大致相同,三位教師抓住語文對話,設計了下面三種不同的問題:教師A:小蝌蚪看見鯉魚媽媽問了什么?怎么問?鯉魚又是怎么說的,說了什么?(第二、三次對話問題相仿,略)。教師B:同學們,現在你就是小蝌蚪,當你見到鯉魚媽媽時,心里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教師C:仔細閱讀三次對話,思考:小蝌蚪見到鯉魚、烏龜、青蛙時它們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呢?你覺得這是一群怎么樣的小蝌蚪? 第一種問題的設計共有4個小問題。前兩個問題指向的閱讀范圍都在第2句中,后兩個問題指向的閱讀范圍都在第3句中。我們暫且不論這些問題的思考價值,就引向的閱讀空間來說也實在很小,答案一目了然,學生無須深入閱讀。第二種問題設計指向的閱讀范圍是第二段內容,學生通過整段閱讀可以感悟到小蝌蚪見到鯉魚媽媽時,那份油然而生的思念媽媽的情感,感悟到小蝌蚪“迎上去”時的主動、有禮貌,或者有更多的感受。第三種問題設計指向的閱讀范圍就更大了,它需要學生仔細閱讀全文,進行比較深入的思考與理解,才能得出結論。 由此我們想到,有效提問需要使問題保持一定的開放性,發散學生思維空間,擺脫單一的對話式問答。否則,提問不僅不能給教學帶來生機,反而給課堂教學帶來滿堂問的干擾,擠占了學生讀書、思考、練習的時間,也限制了學生的思維,這樣的提問是低效甚至無效的。 有效提問指向的答案空間要大――關注多元反應,鼓勵獨特見解。鼓勵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個體閱讀中的理解、感悟、形象必然會有不同,因此閱讀中的答案空間也應該是大的,答案是豐富多彩的,沒有一個“標準答案”。一旦打開了學生思維的空間,就會出現更新更好的答案。總之,教師的提問有較大的包容空間,學生的思緒才會放射出個性的耀眼光彩。

三、有效的情景

傳統教學強調的是知識的權威,并不是很注重強調營造情景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新課標強調,全面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情境是實現課堂有效教學的關鍵。根據學生學習特點,我們要創設問題情境來激發學生的探求欲望。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思維總是由問題開始的,并在解決問題中得到發展。學生學習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不斷創設問題情境的過程,它可以引起學生認知沖突,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的思維在問題思考與探索中得到促進和發展。

第2篇

抽絲剝繭式

我們提倡一個問題,一個想法,一個答案,層層追問,抽絲剝繭,深入探討,直至達到教學目標。因為活動中幼兒的問題與思考往往停留在表面層次上,很難一下子就達到中心地帶。教師要抓住活動中幼兒有價值的信息,并作出相應的反饋,比如在科學活動中有一幼兒問:馬鈴薯的種子在哪里?個別幼兒說:“用刀切開來看看,大概躲在里面吧!”教師按幼兒的意愿將馬鈴薯切開,幼兒仔細找,沒找到。幼兒接著說:“再往里切,可能還在里面吧!”教師繼續按幼兒的要求又切了一刀,還是沒找到。教師問:“還需要切嗎?”大部分幼兒無聲,只有個別幼兒輕聲地說:“讓我來切切看。”幼兒拿起刀后又放下,將切成多瓣的馬鈴薯重新組合在了一起,欣喜地對大家說:“你看,這就是種子。”教師從幼兒的提問、幼兒的想法出發,一刀一刀地切教師提問、思考與幼兒的最近發展區相吻合,符合當時的情境,能解決表面和實際問題,能促進不同層次的幼兒個性化發展。

曲徑通幽式

我們鼓勵教師抓住課堂中那些稍縱即逝的信息,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調整、重組幼兒的信息,讓教學過程沿著另外一條幼兒感興趣的軌道運行。因為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盡管教師課前會預測幼兒的信息走向,并預備幾種不同的教學方案,但在實際教學中,還是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聽到一些富有建設性的想法。針對這種情況,如在科學活動“水變干凈了”,一切都按照課前預先設定的軌道有條不紊地進行著。一位幼兒卻突然提問:“老師,紗布為什么會漏水?”話音剛落,活動室已吵成一片。雖然秩序大亂,但教師卻敏感地意識到這“不同的聲音”中蘊涵著極其寶貴的教學資源。于是教師果斷地改變教學進程,接過問題反拋給幼兒,一種意見是紗布有洞,水從小洞洞里流下來;另一種意見是臟東西大,水小,所以水被擠下來了……由于順應了學情,改變了教學方案,幼兒思維活了,在相互碰撞中迸發出智慧的火花和批判創造的熱情,持第二種意見的在傾聽與實驗中,接納了第一種意見,持第一種意見的也在傾聽與思索中認為第二種意見也很有道理。師幼雙方也在教學即興“寫就”了一個精彩、靈動、藝術的教案,使信息在“曲徑”傳遞過程中實現愉快學習。

延伸拓展式

第3篇

那么,如何讓學生學會質疑,學會自主學習呢?在教學實踐中,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更新教學觀念,營造質疑氛圍

以往的課堂,有些教師總認為:為什么我們的學生上課不愛提問呢?我認為根源是教師的課堂不夠開放,教師的觀念沒有更新,教師沒有給學生營造質疑的氛圍。“未來的學校必須把教育的對象變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體,受教育的人必須成為這個人自己的教育。”為此,我們現在的課堂,教師應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提出不懂的問題。然而,教師應給學生營造一個質疑的氛圍,特別保護、鼓勵學生的偏離教案之問、超出教師現有知識之問,這樣,才能使學生敢想、敢問。

二、給予充分的時間,發揮質疑潛能

要讓學生學會質疑,教師首先要在確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解放學生思維,特別是要解放學生的時間。教師應把本該屬于學生的時間還給學生,把問的權利交給學生,把講的機會讓給學生,把讀的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像蜜蜂一樣自由自在地采集“花蜜”。

我在教學《小蝌蚪找媽媽》一文時,我采用了以下方式進行教學。

1.師生共同制訂學習目標

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問的權利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明確學習目標。我出示課題后,引導學生反復朗讀課題。通過學生的認真讀題、思題,他們從課題中的“找”字發現并提出了很好的問題:(1)小蝌蚪為什么要找媽媽?它們的媽媽是誰?(2)小蝌蚪是怎樣找媽媽的?(3)它們找到媽媽了嗎?我把學生的問題給予肯定之后也問: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有哪些變化?它們的媽媽是什么樣子?這樣,師生在平等和諧的課堂中,共同制訂了學習目標。

2.學生圍繞目標自主探究

探究是自主地由疑生問、由問而探、主動釋疑的過程。在這一教學中,教師要把讀的時間留給學生,要用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帶著學習目標反復地自讀課文、品讀課文、感悟課文。當我把學習的任務交給學生,學生明確了學習目標后,此時的課堂是生動活潑的,朗朗的讀書聲頃刻而起。你聽,他們時而大聲朗讀,時而慢慢輕讀,時而感情朗讀,時而無聲默讀。

3.學生反饋探究結果

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講的機會讓給學生,當好傾聽者,耐心地傾聽學生對問題的解答,對課文的理解。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生能滔滔不絕地講述對問題的見解,對課文的理解:“小蝌蚪的媽媽就是青蛙,它們在尋找媽媽的過程中,由于小蝌蚪不認識自己的媽媽是什么樣子,誤認了鯉魚阿姨、烏龜是自己的媽媽。同時,小蝌蚪在尋找媽媽的過程中起了很大的變化:先長出兩條后腿,慢慢地又長出兩條前腿,然后尾巴漸漸地變短了,最后尾巴也不見了,變成了青蛙了。但小蝌蚪和青蛙的特點不同:小蝌蚪是大腦袋、黑身子、長尾巴,而青蛙是寬嘴巴、大眼睛、綠衣裳、白肚皮、四條腿。”聽,講述得多好呀!語言是那么的通順,條理是那么的清楚。這就是他們通過自己辛勤地勞作而獲取的豐碩“花蜜”。

4.教師引導學生探究不懂的問題

在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對“小蝌蚪為什么要找媽媽”不夠明白。這時,我又引導學生再次朗讀課文,聯系生活實際,給學生進行點撥、疏導,激活學生的思維。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明白了尋找的原因。

三、巧妙設計問題,激發創造性思維

教師巧設的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好像一把金鑰匙,能開啟學生智慧的大門,猶如一根導火索,能引爆學生的思維。同時,為學生樹立了質疑的榜樣。顯然,這樣的問題設計必須具有多維性、思辨性、信息性、趣味性。

如,教學《小壁虎借尾巴》一課,在學生明白了小壁虎、魚、牛、燕子等動物的尾巴的作用后,我設計了這么一個問題:“假如有一天小花貓去向小壁虎借尾巴,小壁虎會怎么說?”這時,學生陷入沉思。一會兒,他們議論紛紛,有的說:“小壁虎也許會說:‘不行啊,我要用尾巴來保護自己,要是我把尾巴借給了你,我就沒有安全感了。’”有的說:“小壁虎會說:‘不行啊,上次我的尾巴斷了以后,我好難看啊,現在好不容易長出來,怎么會借給你呢?’”有的說:“假如我是小壁虎,我會說:‘小花貓,別難過了,我把尾巴借給你,反正我的尾巴還可以再長出來的。’”還有的說:“我覺得小壁虎會這樣說:‘小花貓,其實我也很想把尾巴借給你,可是。我們的尾巴作用根本不同,就算我借給了你,你也不能用的。’”設計這樣思辨性、趣味性的問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學生示范了“問題”。

精品推薦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另类xxxxx另类|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 天天爱天天做天天爽| 国产AV日韩A∨亚洲AV电影| a级高清观看视频在线看| 日本一道本在线视频| 亚洲av午夜成人片精品网站| 欧美黑人又粗又大又爽免费| 公在厨房对我猛烈进出视频 | 良妇露脸附生活照15|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911精品国产亚洲日本美国韩国| 女同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aⅴ人妻一区二区| 日本电影在线观看免费影院| 五福影院最新地址| 欧美在线一级精品| 亚洲欧美综合乱码精品成人网| 男女性色大片免费网站| 啊快点再快点好深视频免费| 青青青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麻豆tv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无码乱码成人|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 国产精品免费久久久久影院| 99精品偷自拍| 好吊妞视频免费观看va| 中文字幕一二三四区| 日本乱理伦片在线观看一级|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6| 禁忌2电影在线观看完整版免费观看 | 最近中文字幕网2019|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专区av| 波多野结衣资源在线| 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嘟嘟嘟www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色老头成人免费视频天天综合| 国产成人3p视频免费观看| 免费足恋视频网站女王| 妓女嫖客叫床粗话对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