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初中英語觀課報告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 動感肢體 英語課題 思想 方法 內容 成果
一、課題研究的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研究過程中,教師的主體作用會自然而然的隨著學生學習主體性的發展而變化。這為我們的課題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支撐。
二、課題的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內容(一)研究方法.主要方法是理論聯系實際,把研究工作和教學實際結合起來。在專家指導下研究,在實踐基礎上升華——實踐-認識-完善-再實踐-再認識-再完善。具體運用行動研究法,不斷地改進研究計劃,完善方案,調整思路;行為主義方法 、 構建主義方法、實踐法、運用文獻法。
(二)研究內容.提出動感式整合模式的主要思想就是改變英語教學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匯知識的講述與傳授、忽視對學生語言運用(交際)能力的培養的傾向,強調教學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志趣、生活體驗和認知識水平出發,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交際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本文轉載自wWw.fw789.cOm 范文中國網)
重點是以“動感式”教學整合模式為核心,認清教與學是師生雙主的四個相互(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磨合和完善)的過程。強調教師的引導、啟發、激勵、贊揚,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和主觀能動性。注重學生的主體性、思想性、開放性、發展性。突出教學中的“五感四力”?!拔甯小奔辞楦?、興趣感、自信感、成就感、自豪感;“四力”即語言交流的活動力、表現力、感染力、凝聚力。同時從我校和我市的實際出發,我們確定研究的主要內容是以下五個方面:1.“動感肢體”反映藝術: 憑借豐富的肢體語言,完全的英語授課,教學以活用英語為導向,讓孩子看到就會說。并且我們所教授孩子的詞、句、文等都加上,生動形象的動作,充滿活力,激情幽默,課堂氣氛十分輕松、活躍。孩子敢于開口說英語,實用的句型,詞匯越來越多,表達能力越來越強,從而可以自如運用英語了。
2.“溫調”交際教學藝術:通過科學的“溫調”方式進行升溫處理,對學生知、情、意的外顯及時進行調節,使教師輸出的信息與學生接受的頻率相等,使教與學基本達到共振,即諧振的目的,從而使學生始終沉浸在情感和、思維暢、能交流的氛圍之中,獲得情緒高漲的學習效果。
3.動感式課堂“速調”藝術?!八僬{”的目的是要使教學節奏爭取達到這樣的境界:張弛有度、變而有律、穩而有序,通過這種強烈明快的節奏感,引導學生時停、時續、時急、時慢,不斷激起思維的波瀾,使語言的交流和知識的滲透更好地進入學生的心田。
4.研究如何構建新課程背景下的師生合作教學形式,實施師生教學行為的轉變,創新學生的課堂學習方式師生互動合作的特征是:發動——萌動;調動——主動;助動——自動。體現了學生學習主體性的發展和教師“教——扶——放”的過程。三個階段又包含了反映學生在教學合作交互活動中行為狀態的七個環節:引發、投入、耦聯、加速、深入、強化、拓展七個環節,即互動發展的七個過程:準備互動—— 開始互動 —— 初步互動 —— 充分互動 —— 深化互動—— 內聯互動 —— 發展互動 。這種綜合概括的教學結構,體現了教師和學生的最大參與,他們始終處于相互配合和協調之中。 我們課題組在研究過程中反復實踐中形成了對日常教學某一節課的形成性評價指標:三、課題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兩年來的理論探索與實踐,這種“動感式”教學整合模式比較系統化、科學化,既直接、直觀、方便、又生動、感人、充分開啟學生的表現力,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的交流、交際能力,取得了初步成果而且有一定的研究和使用價值。提高了英語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育科研水平,提升了教師的綜合素養,促進了學校品位的提高。課題研究使我校英語教師的教育科研水平不斷提高,綜合素養迅速提升。近兩年來,共撰寫了課題研究的個案報告近多篇,有26篇在全國、省、市報刊發表或獲獎,其中獲國家級一、二等獎的共有4篇。課題組有多項相關成果獲全國、省、市獎勵。有3人次的課例、課件、個案、案例獲省、市級一、二等獎。一大批優秀教師受到省市嘉獎。我校先后產生省級骨干教師3人,市學科帶頭人5人,省、市優秀教師11人次,省、市教壇新秀,其中課題組負責人尹攀林、周銀燕老師被教育局評為教壇之星。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劉 鈺.在英語教學中靈活處理課程資源[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5(9).
關鍵詞:農村 初中 英語教學 創新改革 對策
1、農村初中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農村初中英語實現教學創新與改革,應當對目前的教學狀況予以明朗。目前,農村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確實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制約了農村初中英語教學水平的提升,影響了教學效果。
1.1、課堂上不能實現學生的整體參與,導致教學活動氣氛有限
初中英語教學活動需要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目前,大多數農村初中英語老師,只是關注成績好的學生的表現,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充分考慮每一個學生的參與機會。因此,經常出現成績好的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而成績差的學生被冷落甚至成為觀眾的不良現象。
1.2、教學方式陳舊,學校過分關注學生成績
當下,多數農村初中英語課教學依然采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式,學生顯得尤為被動,不能成為學習過程中真正的主角,嚴重影響了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因此,陳舊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教育體制深入改革的形勢,制約了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另外,多數農村初中學校都在追求學生成績上的效果,一味想方設法提高學生的成績,這種片面的評價方式,嚴重忽視了學生的內心需求和真實想法。最終,無法契合學生的心理,導致學生對英語學習喪失信心,無法實現預期的英語教學效果。
1.3、學生對英語課興趣淡薄,增加教師授課難度
初中學生年齡雖然比小學生大一些,但是思想意識仍較為薄弱,無法清醒的意識到英語作為語言工具的重要作用。加之,初中英語不如小學英語那樣容易,學生自然喪失了學習英語的信心,往往對英語課表現出恐懼和反感??偸菆笾鴳兜膶W習心理,對英語課無法產生興趣,作為課堂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就無法正常發揮,增加了教師的授課難度。
1.4、對英語聽力較為輕視,英語能力有所失衡
良好的英語聽力能力能夠培養學生準確的語感。目前,很多農村初中一味強調英語說寫能力的培養,而忽略了聽力方面的培養,這種做法嚴重割裂了英語基本功能之間的有機聯系,不利于學生英語綜合素質的實現。同時,在進行英語聽力訓練時,老師往往講不出科學便捷的方法,只是讓學生一味的聽,教學質量較為低下。
1.5、對學生缺乏客觀適時的評價,無法摸清學生心理
初中學生的自尊心比較強,因此,一旦對英語課感到力不從心,他們便會喪失對英語的學習興趣。而英語教師往往不能對學生的行為給予適當的評價,不能意識到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有多少,甚至學生是否真正喜歡英語課都不能做到心中有數,更不能摸清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態,自然不利于英語課堂創新教學的順利開展。
2、農村初中英語教學創新的途徑
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都時刻呼吁農村初中英語教學創新的真正回歸。加強農村初中英語創新性教學已經成為學生繼續學習的關鍵因素。然而,我們不能盲目的采取措施和對策,應當對創新教學落實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加以深層的剖析。這樣,才能有針對性的采取措施,提高農村初中英語教學的質量,促進農村初中英語教育的發展。
2.1、讓學生懂得英語課的重要性,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
農村初中英語教師在進行英語授課時,應當讓學生認識到英語課的重要性,明確英語在他們未來學習工作中的作用,這樣學生才會對英語課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同時,教師還要理解并破解學生對英語課的恐懼感,注意對學生自信心的樹立。這樣,學生才能安下心來,努力學習英語,并擁有一個較為輕松的學習心態,利于初中英語教學效果的實現。
2.2、更新英語教學觀念,打造和諧融洽的課堂氛圍
作為新時代的農村初中英語教師,應當更新教育觀念,沖破傳統教學觀念束縛,與時俱進,不斷創新,使農村初中英語課具有感染力。此外,英語教師要善于營造良好的教學民主氣氛,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注意教與學之間和諧融洽的氛圍,民主平等的教學能創設寬松愉悅的學習環境,教師與學生的關系達到和諧狀態,學生自然會明確學習動機,課堂教學的預期效果才能得到真正實施。
2.3、改變陳舊的教學模式,讓英語課堂充滿活力
在充分認清教育改革形勢的基礎上,農村初中英語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去自主學習,讓他們成為課堂教學活動真正的主人。英語教學活動充滿活力,真正做到把課堂交給學生,改變教師以往的以講授為主的角色,才能使學生自由的感受英語帶給他們的樂趣,從而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
2.4、提高初中英語聽力能力,使學生能力實現均衡發展
農村初中英語聽力教學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師應當關注學生在英語聽力方面的實際情況,并適時調整課程方向,保證足夠的聽力訓練機會與時間,設計合理適當的聽力教學任務;另外,教師應當注意科學聽力方法的積累,及時將這些方法傳達給學生,并注重在運用過程中發揮創新精神,使英語聽力教學方法做到與時俱進,最終提高學生的聽力能力。
2.5、采取多種評價方式,切合學生心理
如何評價一個學生關系到該學生對英語學習興趣的培養和學習信心的增強。在強調英語教學實效的今天,我們不應用單一的評價標準去評價學生。因此,對學生學習的評價方式也要與時俱進。在課堂教學與作業評價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之間相互評價,學生會很直觀的發現彼此的錯誤或不足,也可以讓彼此發現優點,從而使學生之間建立起互相學習的好習慣,增強教學效果;其次,老師應當對學生予以適時適當的鼓勵與表揚,這是學生積極向上的動力。
3、結語
面對當前的教育形勢,農村初中應當在確立發展目標的前提下,在充分認識教學困境的同時,秉承創新改革的教學理念,有針對性的采取各種可行性措施,提高英語教學水平和效果。同時,學生英語水平的提升必然能夠有效促進學校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從而使學校發展呈現一個健康有序的良好狀態。
參考文獻:
[1]鄒長麗.淺談農村初中英語教學中“怎么教”的問題[J].創新教育.2009(4)
西安地區城鄉小學英語課程資源調查對比例證 侯俊萍,趙剛
小學高年級英語閱讀教學的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 張如星
小學變式英語語音法教學詞匯 管秀玲
小學英語對話教學中情境和情境鏈的創設 丁寧
英語課本劇教學中教師角色及實施階段 陳丹
農村幼兒英語教師在職培訓需求的調查研究 鄧琦
形成性評價在中職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夏友紅
2010年高考英語(福建)試卷命題評析與探究 黃聚寶
構建英語學困生評價體系的策略 虞曉輝
寫作成長檔案袋伴隨學生快樂成長 高教龍,靳燕
"五環節"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探究 陳維亮,滕開平
高職英語隱性分層遞進教學模式的實證研究 王志敏
從高考英語書面表達看高中生英語思維能力的培養 江世勇
初中英語寫作中語言障礙探因及對策思考 楊愛玲
關于培養低年級學生英語閱讀自主性的探索 江佩兒
提高英語閱讀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式 洪芳,鄭曉華
初中英語教學中錯誤處理技巧初探 俞玉潔
中等職業學校英語課堂教學導入策略設計與實踐研究 張艷輝
巧用激勵性評語培養學生英語寫作能力 魯志華
探究中學英語閱讀與寫作的整合 陳安屏
反思性教學與外語教師專業發展述評 孫曉慧
初中英語教師教學反思內容的研究 陳世克
基于課例的英語聽評課教研活動的實踐與思考 馬黎
外語教師的教學信念與課堂決策研究 顧春燕
高中英語詞匯自主學習能力培養 北京市東城區高中詞匯學習研究課題組
對英語教材詞表和例句設計思路的思考 董耐婷,陳穎
利用閱讀檔案提高學生英語課外自主閱讀能力 宋維華
高中英語課外閱讀教學中文化意識培養探索 宗兆宏
基于混合學習的英語寫作教學 常轉琴,劉瑋
注重語篇分析提高短文改錯能力 吳冬燕
音形統一拼讀一體 王勤海
英語教學中目標定向對學生學習動機的影響 王東梅
英語閱讀課中語言知識學習課型的教學設計與剖析 孫志斌
如何有效開展英語課堂討論 祖靜云,陳冰冰
源自詞典的高考單項填空題命題特點探究 徐險峰
初中英語任務型寫作教學的實效性研究 李建榮
初中英語教學"情感助學"的策略與方法 冒曉飛
高中英語課常用的導入方法 劉國玲
從兩節同課異構課出發談《牛津英語》新課的有效導入 任玲
初中英語課堂情感教育目標實現的有效策略 王紅芬
中學語言教師追求專業發展之個案研究 鐘海霞
師范院校英語專業學生的語音素質調查與反思 王彩琴
教學反思:外語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有效途徑 李旸
"語言學習與語言使用策略:理論框架的修正"評介 穆宏佳,張冉冉,謝聰
檔案袋評價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實效研究 吳萍萍
我國英語教學中實施檔案袋評價的問題及建議 黃庶
語義韻與英語詞匯教學策略 王德義
影響英語聽力理解的因素及解決策略 潘忠海
自我評價在閱讀策略培訓中的作用研究 陳皓曦
初中英語自主學習型教學探究 于文峰
話題導向式高中英語寫作課模式探索 周宏星,顧元榮
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有效詞匯教學 俞婷,袁冰梅
優化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探析 巫雪青
初中英語教學中如何實施形成性評價 王志秀
英語課堂教學提問藝術初探 于成金
初中英語課堂做筆記的意義與方法 楊春
"同課異構"話有效 陳素萍
英語課堂教學互動中基于性格差異的因材施教策略 劉蓓莉
優化英語歌曲教學美化小學英語課堂 倪丹英
初中英語語篇教學的實踐與探索 李玉華
全新的課程觀、評價觀、教學觀和學習觀 宋輝
如何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劉艷紅
淺談英語教學中情感態度的培養 李林
高中英語課堂有效教學的反思 朱麗大
外語/二語語言教師課堂提問行為研究——國外相關研究述評 劉煒
語言"學得"與"習得"理論對我國英語教學的啟示 何錫林
教師發展"借智發展"式的校本培訓 蔡美蓮
探索教研新思路搭建教師專業發展的舞臺——教研活動案例分析 何閩娥
中學英語校本教研初探 符海紅
從紙筆測試到表現性評定——評價模式的一種轉變 龍玉紅,姚璐,吳建穎
小學英語教學現狀分析及對策 呂惠芳
開展小學英語課本劇教學的調查報告 吳慧娜
高中英語作業的優化設計 方愛君
同體反饋在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實證研究 賀亞麗,辛力紅
"概念圖"——打開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一扇窗 章波勇
英語新課程"任務型教學設計"中的任務設計原則 王月鋒
初中學生英語學習自我認同變化調查研究 李宗強
復合式聽寫在初中英語學習中運用初探 孫淳嫻
初中英語課時教學目標定位與有效課堂教學個案分析 周慧
農村初中生英語學習的限制性因素分析 王瑞梅
高中生英語學習焦慮之調查與分析 陳東軍
在英語教學中實施自主學習的誤區與對策 刁慧
優化英語閱讀課教學設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陳任青
如何提高高中生英語寫作能力 張巧燕,朱小林
如何緊扣教材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王穎
英語課堂有效教學之我見 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