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文檔管理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在知識經濟時代,科學技術發展迅猛,社會的信息化水平持續提高,網絡逐漸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大眾對網絡的依賴程度不斷提高。網絡的影響效力持續擴散,帶動了信息的流通,人們可以隨時隨地的通過網絡獲取到更多的信息。社會信息化程度的不斷加深,使得信息的共享性和流通速度不斷提高,要想提升文化館檔案管理的工作質量,創建和營造出有文化館特色的檔案信息網絡是文化館檔案管理工作的當務之急。我們必須要清醒認識到,在信息化時代,如果文化館一直沿用傳統的檔案管理辦法,不僅不利于發揮文化館在社會建設和發展中的功能與效用,同時也不利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發揚。因此為了讓文化館履行好其在社會建設和發展中的職責,并且讓更多的人參與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整理、保護工作中,讓中華文化能夠持續的發揚下去,文化館應加大對檔案管理信息系統的投資力度,全力推進文化館檔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進程。構建檔案信息網絡服務平臺,利用網絡平臺在信息傳播、渠道以及技術上的優勢,對館藏資源進行深入開發與挖掘,向用戶提供更加便捷、優質的服務,推動文化館檔案資源與社會的同步發展,確保文化館檔案管理工作能夠與時俱進,為檔案信息的合理流通提供有力的保障。此外,隨著檔案管理信息網絡的建立,也為不同地區之間文化館的檔案信息交流提供了方便,提高了文化館檔案信息資源的使用效率,推動了信息資源的快速流動,促進了文化館檔案管理的信息化發展。
二、加強對檔案管理人員的專業培訓
當前我國的文化館職能的不斷更新和豐富,文化館的檔案工作也正由原來的檔案管理向檔案信息中心轉變,因而如果文化館的檔案工作人員還抱著原來的工作方式和態度來參與到文化館的檔案工作中來是不夠的,且隨著文化館檔案管理信息化程度的不斷提高檔案管理人員的業務能力必須要有所增強。首先就檔案管理人員的職業道德素養而言,文化館要加強對檔案工作人員的道德宣傳和教育,提高檔案工作人員的道德素養。檔案工作與一般的服務性工作不同,它的效益是通過服務對象利用檔案后所取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來實現的;且文化館的檔案多是與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關,是珍貴的歷史資料,檔案工作者不能盲目的向利用者提供檔案資料;再有文化館的檔案管理工作是十分復雜和繁瑣的,需要對所有的非物質文化做詳細和準確的記錄與編排。因此文化館的檔案管理工作是頗為特殊,且意義非凡的,對檔案工作人員的職業道德素養的培訓和教育是必要的。其次,是檔案管理技術和知識的培訓。隨著文化館館藏資源的不斷豐富,以及與管理信息系統應用的普及,文化館的檔案管理人員單靠基礎的文化科學知識是不夠的,還需要具備更加豐富而專業的檔案管理知識,并且能夠較為熟練的運用現代電子計算機設備和通訊設備來進行檔案的管理。因此文化館需要定期組織檔案工作人員進行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從整體上提高檔案管理員的業務能力,確保檔案管理工作人員的配置與設備相配套,進而有效提升文化館檔案管理的工作質量。
三、建立統一的文化館檔案管理體制
1.系統管理
系統管理是檔案管理諸多原理的理論基礎,其主要含義是指在檔案管理過程中將所有檔案管理的工作內容科學地匯聚成一個整體,通過對整體工作內容的劃分和整合來實現對檔案管理工作內容的有效規劃,充分地發揮檔案管理過程中每一個工作環節的作用,清除掉檔案管理工作中重復和不必要的內容,從而有效地提升檔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質量,更進一步促進檔案管理工作的有序進行和健康發展。
2.整合分原理和反饋原理
整合分原理和反饋原理是檔案管理原則中重要的兩項內容。其中整合分原理是指在檔案管理的過程中在系統管理理論的基礎上,對檔案管理整體的工作內容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對檔案管理工作人員進行有序規范地工作劃分,安排檔案管理工作中各項工作內容的負責人,針對他們不同的職責義務分派不同的資源和權利,制定不同的任務目標,根據這些分項任務的完成來實現對檔案管理工作整體任務目標的達成;而檔案管理中的反饋原理則是指在檔案管理工作進行的過程中,各個部門對檔案管理共同完成目標以及完成的過程進行綜合的工作反饋,通過反饋的信息來顯示檔案管理工作中的優缺點,來制定相應的改善措施,進一步完善檔案管理工作,促進檔案管理工作質量上和效率上的進步。
二、現代化檔案管理中檔案管理措施
1.加強對檔案工作人員的專業培訓
現代化檔案管理的工作內容與計算機科技和其它科學技術的應用密不可分,檔案工作人員必須加強對相關科學技術以及先進設備的掌握和應用能力,達到能夠熟練運用各種科技設備和技術完成檔案管理工作的各項內容和目標。對此,檔案管理單位和部門應該加強對檔案工作人員的專業培訓,提升檔案管理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以及職業素養,矯正檔案管理工作人員對檔案管理工作重要性以及檔案管理工作嚴肅性的認識,使其能夠以對檔案管理工作高度負責的態度為基礎,以熟練掌握科學技術和先進設備為介質,以檔案管理單位和部門分派的任務目標為目標,使用各種檔案管理技術完成檔案管理工作的內容,對自身在檔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能夠及時發現和改進,保證檔案管理工作的順利實施,為檔案管理工作的質量提升貢獻自身的力量。
2.加強對紙質資料的保護
現代化檔案管理的主要主體包含電子檔案和紙質檔案兩種,紙質檔案相比電子檔案來說保存的難度更大,但保存的價值也更高,更具有歷史意義。因此,檔案管理單位應該加強對紙質資料的保護,首先檔案管理單位應該做好紙質資料的數字化錄入工作,對紙質資料記載的檔案信息實現與電子內容一樣的共同保護和管理;其次,檔案管理單位應該建立紙質資料的管理條例和保護原則,對紙質資料管理工作的規范性、安全性、效益性和價值性作出相關的約束和責任,對紙質資料管理過程中的諸多環節做好相應的監控與保護工作,保證紙質資料的任何管理內容都能夠有清晰的記錄;最后,檔案管理單位應該加強紙質資料的保護工作,對能夠影響到紙質資料存放過程中的諸多影響因素采取針對性的防治措施,保證紙質資料存放的安全性。
3.加強電子檔案資料的保護
對電子檔案資料的保護工作首先應該做好電子檔案資料的整理工作,對電子檔案的諸多內容進行規劃整理,清晰明確的做好電子檔案的歸檔記錄;其次應該為電子檔案的保存磁盤和光盤做好保護工作,保證其清潔性和實用性,對磁盤和光盤的存放位置應該保證磁盤和光盤各自存放空間的潔凈,保證其不會在存取或者使用的過程中發生摩擦和劃痕損傷。同時對存放在計算機網絡空間上的電子檔案資料應該設置好相應的控制密碼,擁有更加先進設備的檔案管理單位可以采用指紋識別或者眼膜識別的方式來做好電子檔案資料的保護工作;最后,檔案管理單位應該定期對磁盤和光盤內的電子檔案內容進行檢查和對照,在保證磁盤光盤儲存安全的同時對電子檔案的內容進行檢查,保證電子檔案資料不會在保存的過程中出現質量上的問題。
三、結語
1.1檔案員隊伍建設十分薄弱
當前,縣級機關往往安排即將退休的老同志或剛入職的年輕人擔任檔案員,檔案員年齡呈現“兩頭化”趨勢。即將退休的檔案員普遍工作熱情較低,不主動鉆研業務知識;剛入職的年輕人缺乏工作經驗,且大多不具有檔案學專業背景,開展工作困難重重。大多數單位缺乏開展檔案工作“傳幫帶”機制,檔案工作質量難以保證;少數單位名義上配備了專職檔案員,但他們只承擔檔案保管員的工作,不能勝任新時期機關檔案工作的需要;不少單位的檔案員屬于編外人員,無法享受正式在編人員的福利待遇,且缺乏職位上升空間與渠道,工作積極性低落。
1.2檔案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水平低下
當前,機關單位檔案信息資源以提供本單位內部利用為主,一般不對外公開提供利用,檔案面向全社會提供利用的通道不暢,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檔案信息資源的共享與開發利用,使得檔案的價值難以得到充分體現,檔案工作的重要性也無法體現。
1.3檔案庫房和設施設備浪費嚴重
以舟山市普陀區為例,全區在商務中心集中辦公的機關單位有51家,每家單位都設置了檔案庫房,并配備了空調、去濕機等檔案工作設施設備。然而,各單位產生的檔案數量普遍較少,庫藏檔案存放量占庫房面積的一半還不到,檔案設施設備的使用率也較低,存在嚴重的資源浪費現象。
2改革縣級機關檔案管理體制的若干設想
2.1改革檔案管理機構
改革傳統的各機關綜合檔案室門戶獨立、各自為政的管理體制,探索建立有正式機構編制的實體機構統一管理機關檔案工作,即把縣級機關綜合檔案室整編起來,成立機關文件檔案管理機構,可暫命名為“機關文件檔案管理中心”。該中心是隸屬于縣級檔案行政部門領導的獨立機構,其工作職能是貫徹執行有關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方針政策,建立健全單位檔案工作規章制度,指導各單位文件資料的形成、積累和歸檔工作,統一管理各單位形成的檔案,并按規定向國家檔案館移交。
2.2改革檔案管理機制
建立機關文件檔案管理中心既管檔案也管文件的管理機制。傳統的檔案管理機制并沒有將文件材料的前端監控涵蓋進去。事實上,文件就是檔案的前身,文件形成是否標準規范、組成是否齊全完整,將會直接影響到檔案的齊全完整與規范管理。為此,需改革傳統的文件檔案收集整理和保管模式,實現機關檔案由傳統的后端收集整理保管變為前端監控和后端保管同步進行,真正實現文檔管理一體化。
2.3建立檔案信息資源共享與利用制度
建立檔案室與中心檔案信息資源共享制度,融合檔案室的檔案信息資源與中心的檔案信息資源,實現檔案信息一體化的目標;建立中心現行文件和檔案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制度,整合現有室藏檔案信息資源,利用檔案數字化成果,最大限度地向各機關單位和全社會提供現行文件和檔案信息資源利用服務,全面提升檔案工作的社會地位。
2.4改革檔案員管理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