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衛生統計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本文作者:路杰 姚進文 王玉霞 張爭妍 單位:甘肅省衛生廳統計信息中心 甘肅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甘肅省白銀市衛生局
目前全國衛生統計使用的“官方”系統是全國衛生統計網絡直報系統。此系統始建設于2007年,統計范圍包括國家、省、市、縣、鄉五級衛生行政部門、醫療衛生單位,填報時間按照國家衛生統計調查制度所要求的時點數進行填報,逐級審核報送,產出的數據是衛生系統最權威、法定的衛生統計數據。但近年來由于衛生部各司局相繼推出了各自的業務統計系統,也要求市州一級填報并經省衛生廳審核后上報衛生部,統計內容與衛生統計存在重疊、指標解釋和統計口徑不一,出現同一指標產出不同的數據。醫改監測時段與衛生統計時段不一致國家有關部門提出了“醫改年”概念,醫改年中的“季”或“期”和自然年中的“季”或“期”不一致。大部分統計人員和各級領導不太了解這一情況,導致同一指標的數據不一致。統計數據質量控制不嚴數據質量是衛生統計工作的生命線,數據質量控制不嚴,衛生統計就失去了意義。盡管國家和地方都相繼出臺了一些衛生統計數據質量控制管理辦法,但在實際工作中執行不力,致使統計數據質量不高。統計分析與應用不足盡管統計直報系統產出了大量的指標數據,但領導想要的數據往往沒有。目前所掌握的數據指標都是最原始數據,如醫療機構數、床位數、住院病人數等。缺少統計分析數據,如一定時間、空間范圍內醫療機構增減、人員增減、衛生專業技術人員構成、某種疾病發病趨勢數據等等。這些問題一方面由于統計制度太宏觀、應用層的產出指標較少等因素造成的,另一方面與統計人員未能積極主動開展統計分析有關。
充分認識衛生統計信息工作的重要意義。衛生統計數據已成為領導決策的重要依據各級政府對衛生統計數據的重視和關注程度越來越高,衛生統計數據已成為反映醫改成效的主要數據來源,衛生統計工作能否為各級政府提供優質高效服務,發揮參謀助手作用,是對各級衛生統計機構的重大考驗。社會各界對統計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強隨著廣大民眾就醫需求的不斷提高,社會公眾越來越強烈地要求醫療衛生服務享有知情權。及時準確地衛生統計信息,有利于醫療衛生單位和群眾了解衛生事業發展情況,落實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增進人民群眾對衛生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增進醫患溝通。衛生統計工作的任務日益艱巨2007年以來,從年報、半年報、季報到月報、實時報,醫改監測數據報等,統計任務越來越多,統計項目也越來越復雜。
這就要求我們必須不斷完善統計調查方法體系,做實統計基礎,提升統計服務水平,加快統計信息化,為推進衛生改革與發展提供優質的信息服務。提高衛生統計數據質量,真實反應醫改成效加強衛生統計工作,提高衛生統計數據,使衛生統計數據能真實反應階段性醫改成果及醫改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應從人才隊伍建設、統計制度的落實、統計口徑的統一等方面著手。加強衛生統計人才隊伍建設。一是合理配備統計人員統計人員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衛生統計數據的質量。各級衛生部門應按照《統計法》和《全國衛生統計工作管理辦法》要求,合理設置衛生統計機構并配備專業統計人員;二是加強衛生統計人員培訓,通過建立統計人民院在職培訓、崗前培訓等制度提高農村衛生機構統計隊伍素質。建立健全衛生統計制度及方法一是建立健全各項原始記錄,做好數據收集、整理、報表制作等工作,做到數字來龍去脈清楚,上報數據有根有據;二是實現統計工作標準化和規范化,明確統計口徑、指標解釋、計算方法,使統計人員規范開展工作,領導了解統計基本概念;三是完善衛生統計指標體系,適當減少全面報表,確保指標體系相對穩定。建立年度考核和數據質量執法檢查機制一是將衛生統計工作納入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年度工作綜合檢查考核范圍,利用每年召開的辦公室主任會議或信息科長會議,通報當年各單位統計工作情況;二是定期對下級衛生行政部門和基層醫療衛生單位進行衛生統計數據質量執法檢查或抽查;三是建立統計數據質量通報機制,衛生行政部門每年定期通報各地、各單位上報數據的及時性、準確性。
加強醫改數據報送管理,保證數據的一致性,按照國務院醫改辦《關于建立醫改數據庫完善信息報送制度的通知》(醫改辦函〔2010〕12號)和《衛生部辦公廳關于做好2011年度醫改進展監測工作的通知》(衛辦綜發〔2011〕84號)要求,明確醫改數據的報送管理、職責、任務分工。明確省衛生廳(局)醫改數據報送職責省衛生廳(局)醫改辦負總責,負責工作布置、審核及協調工作,統計部門負責直報平臺升級及維護,各業務處室負責監測數據審核。確定省醫改辦采集數據報送工作流程根據職責分工,衛生廳(局)醫改辦或統計部門負責指定專人負責數據收集;各業務處室確定醫改數據報送聯絡人,負責提供和審核數據并簽字確認。衛生廳(局)醫改辦審核數據并報主要負責人審核確認后報省醫改辦、衛生部。建立全省醫改進展監測數據會審機制衛生廳(局)醫改辦組織相關處室及時對醫改監測數據進行會審,通知有關單位進行數據修訂,訂正確認后再上報省醫改辦及衛生部,以確保監測數據的及時性、準確性、完整性、一致性。隨著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入,衛生統計工作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和醫療衛生單位要下大力氣彌補在衛生統計工作上欠下的帳,使衛生統計數據能真實反應醫改中存在的問題和成效,根據統計數據積極調整醫改相關政策,建立健全符合實際的、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
1.1統計信息要有可信度
醫療統計指標在醫院質量控制及成本核算中占有重要的比率,統計信息是否準確將直接影響我們的產出日報、月報、季報、年報等醫療工作報表的準確性。不準確的信息將直接誤導院領導及相關職能科室的決策,對醫院的規劃建設及每個員工的切身利益都有直接或間接的影響。目前,絕大多數醫院實現網絡化管理,聯網后的計算機不同于單機運行,錄入并儲存的原始統計數據來源于各個分散的工作站,原始資料收集過程因此就會出現由于操作人員網絡操作失誤而引起數據錯誤或丟失等情況,這就要求統計工作者明確統計工作的整個環節,每個統計項目都要遵守相應的統計方法、統計標準、統計起止時間等要求,對隨機出現的問題:如臨床醫生因對某問題理解的不同而出現不同的填報情況,輸入操作員出現的手錯等,都要求統計工作者有能力及時發現并解決,對原始數據認真核對,努力減少原始性差錯,以保證統計數據的可信度。
1.2統計數據要真實、及時、全面地反饋信息
各類統計數字均來源于醫院各科室,統計工作者直接深入科室,把好各類統計數據的第一關,并依據目前的統計工作的發展方向,建立健全醫院綜合信息臺賬,包括人事、財務、儀器設備、科研培訓和患者資料等,并定期進行綜合分析,及時反饋給院領導和上級衛生部門,使信息科真正成為管理者的“信息庫”。
2開展和拓寬統計工作職能
2.1全面開展統計工作,加強醫院質控工作
衛生統計的工作主要是以圍繞著一系列相互聯系的統計指標構成整體開展的,這個指標體系說明和研究醫院醫療活動的各個方面和全過程,完整的醫療統計指標對實現醫院宏觀調控、加強科學管理、提高醫療效益有重要意義。醫療質量水平高低反映了醫院總體醫療水平,根據醫院制定總的質量管理目標,把床位周轉次數、出入院人數、診斷符合率、平均住院日、無菌切口感染率、臨床初診與臨床確診符合率、手術前后診斷符合率等質量控制指標分解到科室,醫院定期通報。密切關注醫療質量指標、工作計劃指標的完成情況,動態、及時反饋執行情況,為各科室提供相關業務信息服務,并根據年終或季末統計結果進行考核或制定下一年工作計劃。
2.2深化拓展統計工作,靠攏醫院管理
時代在發展,醫院也在發展、改革,我們的統計工作面臨著新的挑戰。在以往的醫院統計工作中,統計工作主要將醫院工作完成情況搜集、整理、匯總,進而為醫院管理者及各科室提供數據,處于一種被動服務、數據滯后的局面。但是現在醫院的改革發展趨勢要求統計工作從單一的日常報表等常規工作向多元化、專題化方向發展,擴大統計對象范圍,運用統計方法為醫院的醫療、管理、科研和教學提供及時、動態的反饋信息,并加強信息預測職能,提供有預見性的數據,為醫院制定各項計劃、政策提供可行性依據。
2.3統計信息可指導醫院管理者對現有資源的有效利用
醫院的管理者一定要掌握醫院的服務半徑、所轄區域人群的疾病分類結構和變化趨勢。統計信息可以利用統計數字、圖表和文字相結合的形式,反映醫院醫療活動和經營管理情況,同時作為醫院信息來源的主體,不僅要掌握醫院的縱向發展,還要對院外進行橫向的對比分析,據此來確定重點科室、重點科研和薄弱科室要改變發展的客觀趨勢,以此分配現有的人力、物力和有限的財力,以達到最佳的資源優化配置,為醫院創造更佳的效益,避免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
3建議
提高統計分析水平,當好領導管理和決策的“智囊團”,具體有以下幾點:醫院設立專門的信息統計機構,配備專門的統計工作人員,健全醫院信息網絡,從整個醫院管理的角度對醫院信息統計工作提供組織機構上的保障;醫院統計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和科學性,既要有一定的醫學知識,又要具備統計專業知識,時代的發展又要求統計工作者具備一定的計算機技術,所以統計工作人員必須不斷地吸取新的知識,拓寬知識面,提高自身素質,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和積累經驗,充分利用專業特長幫助醫療科室進行課題設計、數據處理,使統計職能深入人心;為醫院決策提供可行性論證,使統計廣泛應用于醫院管理決策、醫療質量監督等各個方面;統計工作者要得到領導的重視與支持,在實際工作中應主動承擔重要任務,增強醫院統計參與管理的意識,主動跟蹤醫院管理,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信息綜合收集、利用,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切實為醫院決策提供及時、準確和完整的信息服務,真正成為醫院管理者的參謀部和“智囊團”;定期或不定期做好統計分析及統計信息反饋工作:每季、半年、年度做定期綜合性統計分析,其內容包括門診及臨床各科的工作量、工作效率、醫療質量、護理質量、經濟效益及病人滿意度等。并從縱向(與往年同期比)、橫向(與同級醫院比)以及目標完成情況等進行分析,從中找到影響醫療工作的各種正負因素,提出合理化建議,及時提供給醫院及有關部門。院領導往往據此主持召開各職能科室負責人參加的醫療質量分析會,并把統計分析報告進行宣讀,對于成績及問題進行全面討論,給予表揚和批評,并制定相應的措施。在日常工作中,隨時發現問題及時做專題性調查,寫出不定期統計分析;改進統計方法:醫療評價更合理在診斷質量評價上,以前我們只評價門診/出院診斷符合率、入/出院診斷符合率,實際工作中我們體會到,僅這兩項指標不夠全面,又把漏診率、待診率、入院3日確診率納入考核項目,對診斷質量進行全面綜合評價。并把一目了然、反映不出診斷水平的疾病,如大部分骨折、燒燙傷、原因明確的中毒和部分創傷等剔除,使其不參與診斷符合率的計算。
兩點體會:第一方便了領導對統計信息的利用,為醫院管理科學決策提供了依據;第二有效地發揮了統計監督工作。
參考文獻
[1]于承浩.統計信息在現代醫院管理中的作用.中國醫院統計,2002;9(2):99-100.
[2]張翠紅.統計工作與醫院的綜合管理.地方病通報,2002;17(2):82-83.
[3]侯世方,孫長福.統計職能在醫院信息網絡建設中的拓展.中國衛生統計,1999;16(5):275.
[4]馬天華.淺談醫院統計職能的拓展.中國衛生統計,1999;16(4):202.
[5]趙雯.搞好醫院統計要處理好八個關系.醫院管理雜志,1999;6(3):237-238.
[6]董軍,朱士俊.醫療質量實時控制研究與應用.中國醫院管理,2002;22(3):23-24.
[7]代偉,胡湖,董軍,等.醫院信息采集質量的監控管理.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3,19(2):102-103.
1.1統計信息要有可信度
醫療統計指標在醫院質量控制及成本核算中占有重要的比率,統計信息是否準確將直接影響我們的產出日報、月報、季報、年報等醫療工作報表的準確性。不準確的信息將直接誤導院領導及相關職能科室的決策,對醫院的規劃建設及每個員工的切身利益都有直接或間接的影響。目前,絕大多數醫院實現網絡化管理,聯網后的計算機不同于單機運行,錄入并儲存的原始統計數據來源于各個分散的工作站,原始資料收集過程因此就會出現由于操作人員網絡操作失誤而引起數據錯誤或丟失等情況,這就要求統計工作者明確統計工作的整個環節,每個統計項目都要遵守相應的統計方法、統計標準、統計起止時間等要求,對隨機出現的問題:如臨床醫生因對某問題理解的不同而出現不同的填報情況,輸入操作員出現的手錯等,都要求統計工作者有能力及時發現并解決,對原始數據認真核對,努力減少原始性差錯,以保證統計數據的可信度。
1.2統計數據要真實、及時、全面地反饋信息
各類統計數字均來源于醫院各科室,統計工作者直接深入科室,把好各類統計數據的第一關,并依據目前的統計工作的發展方向,建立健全醫院綜合信息臺賬,包括人事、財務、儀器設備、科研培訓和患者資料等,并定期進行綜合分析,及時反饋給院領導和上級衛生部門,使信息科真正成為管理者的“信息庫”。
2開展和拓寬統計工作職能
2.1全面開展統計工作,加強醫院質控工作
衛生統計的工作主要是以圍繞著一系列相互聯系的統計指標構成整體開展的,這個指標體系說明和研究醫院醫療活動的各個方面和全過程,完整的醫療統計指標對實現醫院宏觀調控、加強科學管理、提高醫療效益有重要意義。醫療質量水平高低反映了醫院總體醫療水平,根據醫院制定總的質量管理目標,把床位周轉次數、出入院人數、診斷符合率、平均住院日、無菌切口感染率、臨床初診與臨床確診符合率、手術前后診斷符合率等質量控制指標分解到科室,醫院定期通報。密切關注醫療質量指標、工作計劃指標的完成情況,動態、及時反饋執行情況,為各科室提供相關業務信息服務,并根據年終或季末統計結果進行考核或制定下一年工作計劃。
2.2深化拓展統計工作,靠攏醫院管理
時代在發展,醫院也在發展、改革,我們的統計工作面臨著新的挑戰。在以往的醫院統計工作中,統計工作主要將醫院工作完成情況搜集、整理、匯總,進而為醫院管理者及各科室提供數據,處于一種被動服務、數據滯后的局面。但是現在醫院的改革發展趨勢要求統計工作從單一的日常報表等常規工作向多元化、專題化方向發展,擴大統計對象范圍,運用統計方法為醫院的醫療、管理、科研和教學提供及時、動態的反饋信息,并加強信息預測職能,提供有預見性的數據,為醫院制定各項計劃、政策提供可行性依據。
2.3統計信息可指導醫院管理者對現有資源的有效利用
醫院的管理者一定要掌握醫院的服務半徑、所轄區域人群的疾病分類結構和變化趨勢。統計信息可以利用統計數字、圖表和文字相結合的形式,反映醫院醫療活動和經營管理情況,同時作為醫院信息來源的主體,不僅要掌握醫院的縱向發展,還要對院外進行橫向的對比分析,據此來確定重點科室、重點科研和薄弱科室要改變發展的客觀趨勢,以此分配現有的人力、物力和有限的財力,以達到最佳的資源優化配置,為醫院創造更佳的效益,避免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
3建議
提高統計分析水平,當好領導管理和決策的“智囊團”,具體有以下幾點:醫院設立專門的信息統計機構,配備專門的統計工作人員,健全醫院信息網絡,從整個醫院管理的角度對醫院信息統計工作提供組織機構上的保障;醫院統計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和科學性,既要有一定的醫學知識,又要具備統計專業知識,時代的發展又要求統計工作者具備一定的計算機技術,所以統計工作人員必須不斷地吸取新的知識,拓寬知識面,提高自身素質,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和積累經驗,充分利用專業特長幫助醫療科室進行課題設計、數據處理,使統計職能深入人心;為醫院決策提供可行性論證,使統計廣泛應用于醫院管理決策、醫療質量監督等各個方面;統計工作者要得到領導的重視與支持,在實際工作中應主動承擔重要任務,增強醫院統計參與管理的意識,主動跟蹤醫院管理,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信息綜合收集、利用,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切實為醫院決策提供及時、準確和完整的信息服務,真正成為醫院管理者的參謀部和“智囊團”;定期或不定期做好統計分析及統計信息反饋工作:每季、半年、年度做定期綜合性統計分析,其內容包括門診及臨床各科的工作量、工作效率、醫療質量、護理質量、經濟效益及病人滿意度等。并從縱向(與往年同期比)、橫向(與同級醫院比)以及目標完成情況等進行分析,從中找到影響醫療工作的各種正負因素,提出合理化建議,及時提供給醫院及有關部門。院領導往往據此主持召開各職能科室負責人參加的醫療質量分析會,并把統計分析報告進行宣讀,對于成績及問題進行全面討論,給予表揚和批評,并制定相應的措施。在日常工作中,隨時發現問題及時做專題性調查,寫出不定期統計分析;改進統計方法:醫療評價更合理在診斷質量評價上,以前我們只評價門診/出院診斷符合率、入/出院診斷符合率,實際工作中我們體會到,僅這兩項指標不夠全面,又把漏診率、待診率、入院3日確診率納入考核項目,對診斷質量進行全面綜合評價。并把一目了然、反映不出診斷水平的疾病,如大部分骨折、燒燙傷、原因明確的中毒和部分創傷等剔除,使其不參與診斷符合率的計算。
兩點體會:第一方便了領導對統計信息的利用,為醫院管理科學決策提供了依據;第二有效地發揮了統計監督工作。
參考文獻
[1]于承浩.統計信息在現代醫院管理中的作用.中國醫院統計,2002;9(2):99-100.
[2]張翠紅.統計工作與醫院的綜合管理.地方病通報,2002;17(2):82-83.
[3]侯世方,孫長福.統計職能在醫院信息網絡建設中的拓展.中國衛生統計,1999;16(5):275.
[4]馬天華.淺談醫院統計職能的拓展.中國衛生統計,1999;16(4):202.
[5]趙雯.搞好醫院統計要處理好八個關系.醫院管理雜志,1999;6(3):237-238.
[6]董軍,朱士俊.醫療質量實時控制研究與應用.中國醫院管理,2002;22(3):23-24.
[7]代偉,胡湖,董軍,等.醫院信息采集質量的監控管理.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3,19(2):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