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衛生教育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這是在1877年《蒙學讀本》一書中,由南洋公學陳心治等對“體育”的文字解釋。可見體育與衛生之間的關系。因此體育鍛煉和衛生保健對還處于身體發育的基礎階段的中小學生尤為重要。《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和《學校衛生工作條例》分別指出“保證學校體育工作的正常開展,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加強學校衛生工作,提高學生的健康水平”。中小學體育教育的目的就是通過體育運動,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而中小學衛生健康教育的目的是通過老師的教導,促使中小學生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以到達最好的健康狀況。根據體育教育的基本特征,依據人體衛生保健的相關知識,為中小學體育教師提供指導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體育鍛煉的教學方法提供了依據。
二、將衛生健康融入到體育教育中的教學方法
(一)將衛生健康知識運用于體育教育課堂中當中小學體育教師在做課程準備時,傳授學生相應的衛生保健知識,確保學生著裝干凈、透氣和舒適,指導學生做好之前的準備活動,防止在體育活動過程中造成不必要的運動損傷。在體育課程進行過程中,教授學生在進行體育活動時注意肢體衛生情況,避免碰觸到皮膚、五官受到感染,尤其是小學生比較調皮,很容易在體育活動時發生磕碰,在不衛生的情況下,發生感染現象。當結束了一堂體育課程,體育教師應指導學生做好體育活動之后的過程,調節身心,督促中小學生做好大量運動之后清潔衛生工作,防止在劇烈體育運動、身體疲勞后因衛生上的疏忽帶來的疾病。因此,將衛生健康知識帶入體育教學中尤為重要。
(二)將衛生健康知識運用于課外活動中中小學生在校課程輕松,這就形成了非常充裕的課外活動時間。體育教師將衛生健康知識帶到中小學生的課外活動中去,培養中小學生自覺的在課外活動中遵守衛生健康知識,以保證在充分鍛煉后,全面的提高身體素質。
1取得的主要成績主要為以下三個方面
(1)繼續醫學教育在衛生人才隊伍建設中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已經成為醫療衛生單位增強核心競爭力和衛生技術人員提高能力素質的主要途徑,“十二五”計劃提出的繼續醫學教育目標基本實現。本文通過調查發現有82.8%的醫療衛生單位開展繼續醫學教育活動,其中100%的縣級及以上單位開展繼續醫學教育。96%被調查的衛生技術人員在2013年已經獲得超過25個繼續醫學教育學分,100%的市及省級醫療衛生單位舉辦的繼續醫學教育項目學科(二級)。
(2)全省已經形成運轉靈活、層次清晰、系統有效的繼續醫學教育組織管理體系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100%的醫療衛生單位有專職人員管理繼續醫學教育。96%的醫療衛生單位制定了年度計劃并進行工作總結,99%的醫療衛生單位制定了繼續醫學教育管理與實施辦法,初步建立起統一領導、分工明確、協調有力的工作機制。
(3)全省通過開展內容豐富、多形式的繼續醫學教育活動
激發了醫務人員的學習需要,建立了一個較好的學習平臺。本次調查結果顯示,100%的單位把繼續醫學教育學分作為職稱晉升的條件,90%的單位把繼續醫學教育學分作為年度考核和執業再注冊的條件,68.8%的單位把繼續醫學教育學分作為崗位聘任的條件,不僅能夠充分調動個人和單位的積極性,還能確保繼續醫學教育的質量和水平。
2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1)衛生技術人員參與繼續醫學教育活動差異性較大
各個級別衛生技術人員的技術基礎水平不同,基礎技能和基礎知識的水平也不同,因而需要接受的教育內容和形式也不同。
(2)醫療衛生單位繼續醫學教育工作發展不平衡
從不同級別醫療衛生單位來看,省市級醫療衛生單位繼續醫學教育工作明顯好于縣鄉級醫療衛生單位,基層工作開展較差。
(3)繼續醫學教育經費投入不足
本次調查發現,55.9%的單位沒有專項經費,44.1的單位有專項經費。在參與調查的衛生技術人員中,80%的人需要支付一半的學習費用,49.9%的人需要花費80%的費用,25.8%的人花費20%的費用,6.8%的人不需要花費。這說明我們應當加強對繼續醫學教育經費的投入。
(4)繼續醫學教育資源未得到有效利用,繼續醫學教育形式還不夠豐富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69.2%的參加形式為網絡學習,18.9%為學術會議,13.6%為自學,13.2%為參加培訓班,12.9%為函授,7.3%為脫產進修。由于各級醫療衛生單位的經濟等條件有差異,繼續醫學教育的方式主要為講課,無新意,衛生技術人員的學習情緒不夠。
(5)繼續醫學教育認識程度不夠
由于經濟條件或繼續醫學教育活動的質量等條件不同造成基層衛生技術人一樣對繼續醫學教育的認識程度不足。
二討論
繼續醫學教育是國家實施衛生人才戰略和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重要途徑,同時其也是組成衛生事業發展的重要部分。為了更好的提高衛生事業為人民服務的基礎,山東省各級衛生行政部門都在積極發展繼續醫學教育事業,積極制定繼續醫學教育事業發展的措施和規劃,不斷加強對繼續醫學教育工作的領導,對繼續醫學教育事業的平衡發展進行統籌規劃。通過本次調查研究,我們發現,全省范圍內的各醫療單位繼續醫學教育工作發展不平衡,部分基層醫療單位的繼續醫學教育工作發展滯后。針對上述現象,我們應當建立多層次需求的繼續醫學教育培養模式、建立繼續醫學教育評價和監督機制,為醫務人員建立良好的繼續醫學教育發展環境,不斷提高全省醫學繼續教育的質量和效率。具體如下:
(1)建立繼續學習教育評價和監督機制
隨著繼續醫學教育的不斷發展,我們應當不斷修訂和完善與其相關的規章制度,以便推動全省繼續醫學教育的發展。因此應當通過建立繼續學習教育評價和監督機制來提高繼續醫學教育的效益和治療,加強對繼續醫學教育管理人員的培訓,確保繼續醫學教育工作能夠有序的進行。同時不斷完善醫學教育登記、考核和評估制度,將衛生技術人員的繼續醫學教育完成情況和其聘任、考核、職業資格在注冊、技術職務晉升等結合在一起。正確引導衛生技術人員參加繼續醫學教育活動,并將所學學以致用。
(2)營造良好的繼續醫學教育發展患者
各級單位將開展繼續醫學教育工作作為提高自身實力的重要措施,為衛生技術人員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使其認識到只有接受教育才能執業終生,激發其學習的主動性。
(3)建立多層次需求的繼續醫學教育培養形式
繼續醫學教育工作的重點是堅持以人為本,將終身教育作為其發展的宗旨,不斷對繼續醫學教育的內容、機制和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并結合各級衛生技術人員的自身條件,開展有針對性的繼續醫學教學。根據衛生技術人員的知識層面和所在單位的條件,不斷提高醫護人員的自身素質。同時針對基層衛生機構,請專家到基層進行授課,進行面對面的教學,采用座談的方式,使大家的知識相互補充提高。并將互聯網授課廣泛應用其中,使各級學員能夠簡單便捷的學習。
(4)多渠道籌措繼續醫學教育經費
在社區開展健康教育未能得到社區居民普遍響應和廣泛認同。分析原因可能是:健康教育的內容針對性不強科普化程度不夠,健康教育的方法和形式過于單一、不夠生動、居民參與度低。沒有使居民真正體會到參與健康教育活動的益處.醫務人員在健康教育方面自身能力有待提升組織協調工作還要加強行為的變化有計劃的干預對行為和生活方式的改變、維持、增強或阻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減少疾病傷害等的危險性密切關聯新的政策規章制度及組織的安排體現了環境支持社區領導醫務人員教師社會團體負責人等都能提供這種支持人.們采納所提供環境和規范的支持。提高參與認識和程度促進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實施社區健康教育的策略
2、1動員社區居民積極參與
協調社區醫療衛生新聞及社會團體的力量共同參與、統籌社區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的開展.以社區醫療部門為主體。充分利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育與健康促進的基本組織形式婦和離退休人員中的積極分子教育與健康促進的骨干力量參與人群是進行社區健康教社區干部。家庭主自愿者是社區健康、以點帶面不斷擴大。
2、2實施健康教育行為干預與支持
不良的行為方式不僅與慢性病有關。也是傳染病和傷害的重要危險因素。行為與生活方式因素在疾病的發生發展中占據了突出地位世界衛生組織:.:.::年沽計。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死亡可歸因于吸煙酗酒不健康飲食等十種行為危險因素健康教育干預強調健康。
2、3采取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
由于社區居民來自不同的文化階層所以社區健康教育應以不同的形式開展如‘專題講座座談會面對面宣傳健康咨詢、張貼標語、發放宣傳單、廣播、板報等。以上幾種社區健康教育形式在實際應用中各有利弊例如。專題講座相對有組織性。但教育對象比較被動:而面對面宣傳比較有針對性。但只適于小規模的健康教育因此。在進行社區健康教育時。必須靈活掌握。選擇適當的教育形式。
2、4選擇適合患者的健康教育內容
因人施教:對文化層次高的患者。可以選擇疾病產生的原因、病例機制等方面的內容,對文化水平較低的患者應使用一些通俗易懂的的內容。通過對患者的了解、溝通。針對患者的需求。根據患者接受的程度。因人而異地向患者及家屬傳授有關疾病的基本知識。使病人能夠掌握健康問題的有關知識。自覺地養成有利于健康的行為。而達到最佳健康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