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納米晶軟磁發(fā)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fā)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作為發(fā)展納米晶軟磁材料而言,最值得關心的主要有以下兩個問題:(1)是否可在Co基非晶基體上形成有較大體積分數(shù)的單一晶相的納米晶結(jié)構(gòu);(2)是否具有優(yōu)良的或有特色的軟磁性能。對這兩個問題目前尚不能作出滿意的回答。
Makino等研究了一系列不同(Si+B)含量的Co基非晶合金的晶化,所用試樣為(Co6.94Fe0.06)100-x-ySixBy。他們也研究了用少量過渡族元素M代替Co對晶化行為的影響,所用試樣為(Co70.5-xFe4.5MxSi10B10(M=V,Nb,Ta,Cr,Mo,W,Mn)。發(fā)現(xiàn)少量M的替代有以下作用:(1)使晶粒細化;(2)提高晶化溫度;(3)使兩階段的晶化過程變?yōu)橐粋€階段的晶化過程。其中以Nb和Ta所起作用最強。但未發(fā)現(xiàn)任何一種合金可在晶化時形成單一晶相的納米晶。
Quintana等用Vitrovac6025作實驗,發(fā)現(xiàn)該合金在693K退火可達到很高的磁導率,并且從電子衍射及透射電鏡得出,在該溫度退火40min以上便可明顯出現(xiàn)納米晶。Betancourt等用同樣的合金在673K退火10min,用電子衍射觀察到晶化,晶化相為α-Co,β-CO,Co2B及Co3B。Gonzalez等對Vitrovac6025非晶合金在673K及723K退火不同時間后的磁性及磁致伸縮進行了研究,認為在673K退火的合金中存在納米晶相(α-Co)及非晶相,他用小角磁化矢量轉(zhuǎn)動(SAMR)方法測量了試樣的磁致伸縮值,認為測得的值是由晶相和非晶相的磁致伸縮按體積百分比組合成的。換言之,從磁致伸縮的測量可進而佐證試樣是由納米晶和非晶組成。何開元等對相同的成分的非晶合金在不同溫度退火后試樣的結(jié)構(gòu)、磁性等進行了研究,XRD測定結(jié)構(gòu)的工作不支持上述結(jié)果。實驗表明,即使在733K長時間退火合金仍為非晶態(tài)。
Serebryakov等疇究了Co基非晶合金中晶化行為,特別注意Fe或其它元素加入Co-Si-B合金中對晶化產(chǎn)物的影響。所研究的合金有Co78.5Si12.5B9,Co78.5Si12.5B9+3wt%Fe,Co72Fe4.5Si12.5B9.5等。他們發(fā)現(xiàn),對于不含F(xiàn)e的Co-Si-B非晶合金,在開始晶化時可形成單一的hep晶相(ε-Co為基的固溶體),而不能形成bcc單一晶相。但如在Co-Si-B合金中加入少量Fe,則在初晶晶化時可以形成bcc單一晶相。他們并仔細研究了(Co77Si13.5B9.5)100-x-yFexNby非晶合金系中由于Fe和Nb含量的變化對晶化行為的影響。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含F(xiàn)e為7at%,Nb為5at%的非晶合金,其晶化行為和“Finemet”相似,即在初晶晶化時可以在非晶相的基體上形成單一的bcc結(jié)構(gòu)的晶相,并且晶化相的bcc晶粒隨合金中的Nb含量的增加而減小,當Nb含量從2at%增加到5at%時,晶粒直徑從約20nm減小到約11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