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舊工業建筑再生利用評價體系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評價體系的確立,因所選評價方法和相應指標體系的不同而不盡相同。而不同評價方法都有各自的優缺點和側重角度,在對項目進行全過程評價時,單一的評價方法有可能得不到有效的評價結果。所以,在可持續發展理論基礎上,研究選取了符合對舊工業建筑再生利用項目進行多階段的全過程評價的可拓優度評價方法作為評價體系的主線。同時,為了在評價的每個階段得到較為滿意的輸出結果,在項目的前期評價、中期評價以及后期評價過程中,選取具有針對性的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潛力評價法、能量分析法以及社會影響矩陣分析法3種輔助評價方法以完善這種分階段、多類別指標、不同類型變量共存、遞進式的評價體系。
1.1可拓優度評價方法
可拓優度評價方法是對一個對象的優劣性評價,首先要規定衡量指標。優劣是相對于一定標準而言,評價一個對象的優劣必須反映出利弊的程度以及可能的變化情況。因此要求根據實際問題的需要,制定出符合經濟、社會和環境要求的評價標準。衡量指標I=I1,I2,…I{}n(i=1,2,…n),其中Ii=(ci,Vi)是特征元,ci是評價特征,Vi是矢量化的量值域。對某個被評價對象Z,若關于衡量優劣的指標I,符合規定的量值范圍X0,量值允許的取值范圍為X,量域為V,建立關聯函數K(z)表示對象Z符合要求的程度,稱為Z關于衡量指標I的關聯度。通常情況下要求所有衡量指標的綜合關聯度大于0即認為對象Z符合要求,則優度定義為C(Z)=∑ni=1αiki(αi是Ii權系數)。在再生利用評價指標體系中,部分指標屬定量指標可直接確定出其經典量值域,而一些指標屬定性指標,只能通過模糊數學理論將其轉化為語言變量,進而給出其模糊量值域。但可拓學中的可拓域囊括了經典域和模糊域這兩部分論域,所以應用可拓優度評價法可直接融合兩種論域進行評價研究。研究根據項目各階段各指標所包含內容不同,分別設定其量值域。舊工業建筑再生利用項目的可拓優度評價標準考慮兩步控制,首先對二級衡量指標的關聯度取小,如果存在負值則需進行一次整改,然后對整改后結果再次進行優度評價,從決策階段開始逐步遞進。
1.2TOPSIS潛力評價法
舊工業建筑多處于待處理狀態,決策者如何在眾多舊工業建筑中遴選出具備最有潛力的項目,是再生利用潛力評價研究的核心問題,即屬于多目標決策問題。TOPSIS法[13]是一種逼近于理想解的排序法,是常用且有效的多目標決策方法,具備理想解和負理想解的兩個基本概念。TOPSIS評價用于對已通過決策者初選的舊工業建筑進行二次篩選,在依據指標權重計算出各舊工業建筑的綜合評價值后,通過排序比較確定舊工業建筑的再生利用潛力大小,因此指標權重的確定是進行評價決策的關鍵。權重確定的方法有主觀賦權法和客觀賦權法。而研究選取的綜合賦權法兼顧主、客觀兩類權重信息,既能充分利用客觀信息,又能滿足決策者的主觀愿望。
1.3能量分析法
能值理論是以美國著名生態學家H.T.Odum為首,于20世紀80年代末在能量生態學、系統生態學、生態工程學及生態經濟學基礎上發展提出的。能值分析以能量為基準,把生態系統或生態經濟系統中不同種類、不可比較的能量轉換成統一標準的能值來衡量和分析,評價不同種類能量在整個系統中的作用和功能,如綜合分析系統中各種經濟流的能值指標,定量分析系統的結構功能與生態經濟效益。實際研究工作中一般都以太陽能值作為統一標準,來衡量各種不同能量等級資源的真實價值及其對環境經濟系統的貢獻。任何一項舊工業建筑改造過程都要開發利用環境資源,只有能夠產生更多能值財富的改造才是成功的。可持續發展強調系統整體協調發展,是社會、經濟、環境的整體持續發展,是建立在人與自然關系和諧基礎上的發展。所以,對舊工業建筑改造過程進行評價要綜合考慮系統的經濟效益與其對環境的壓力。而能值評價指標能在這兩方面對系統予以定量化評價,衡量系統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1.4社會影響矩陣分析法
舊工業建筑再生利用社會影響矩陣分析法是一種后評價方法,可對再生利用項目在社會經濟、發展方面有形和無形的效益與結果進行分析,重點評估項目對國家或地區社會發展目標的貢獻和影響,包括項目本身和對周圍地區社會的影響。評估的內容包括持續性、機構發展、參與、婦女、平等和貧困等方面。具體根據項目需要和地區的現狀,區別不同情況,分類進行重點的要素分析,在要素評價分析的基礎上,根據多目標規劃原理,對每一項評價指標確定一個滿意值和不允許值,以滿意值為上限,以不允許值為下限,計算各指標實現滿意值的程度,并以此確定各指標的分數,再經過加權平均進行綜合,從而評價出研究對象的綜合狀況。
1.5再生利用評價體系分析
1.5.1前期評價
在前期決策階段,應用TOPSIS法對項目的開發潛力的評價與可拓優度法對決策階段的規劃決策方案等內容的可持續性評價具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只是可拓優度法針對的是全過程性評價,為保證其指標體系在各階段(決策、設計、施工、使用維護)的統一,所選指標相對比較綜合,而TOPSIS法的指標針對性比較強,而且指標涉及前期決策分析的信息相對全面。所以,若為項目前期開發提供決策意見以TOPSIS法得出的評價結果為主。另外,TOPSIS法的評價結果可為可拓優度法(全過程性評價)進行階段調整提供參考依據。
1.5.2中期評價
在改造階段,應用能量分析法對舊工業建筑改造過程的評價與可拓優度法對設計階段的施工圖紙、材料選擇方案等和施工階段組織計劃、施工方案等內容的可持續性評價也具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一般在設計和施工階段,影響項目實施的假設條件和不確定因素逐漸減少,項目可收集到的準確信息逐漸增多,也即定量性的信息更易獲得。而可拓優度法的數據源自可拓域,定性或定量化數據均有;能量分析法的評價是以定量性數據為前提,所以評價結果更為準確。那么,在設計方案調整和施工過程控制中應以能量分析法的評價結果為主。
1.5.3后期評價
在項目的后期,應用社會影響矩陣法對項目作出的后評價與可拓優度法對使用維護階段運營狀況作出的評價也可互為佐證。然而社會影響矩陣法如同TOPSIS法一樣,其指標針對性相對可拓優度法較強,而且指標涉及后期社會影響分析的信息相對全面。所以,若分析項目的后期社會效果以社會影響矩陣法得出的結論為主。
1.5.4動態過程性評價
建立再生利用評價體系主要目的之一是分析舊工業建筑改造項目整個過程中對可持續發展原則的執行效果,如果過程中效果不好,可以及時做出調整,顯然,這種動態的過程性評價應用可拓優度法比較符合。另外,為了改善這種過程性評價的不足之處,在不同階段選取更有針對的評價方法為階段性調整提供參考依據,從而更為科學有效實現項目整體的可持續發展。
2結語
本文從可持續發展角度出發,建立的這種分階段、多類別指標、不同類型變量共存、遞進式的舊工業建筑再生利用評價體系,一方面,可為項目決策、設計方案調整、施工過程控制和后期影響分析提供可靠的指導性意見;另一方面,可對舊工業建筑再生利用項目進行動態全過程評價,實現項目的經濟性、社會性和環境性統一平衡的可持續發展目的。下一步將著力于評價方法的兼容性分析、指標數據的科學量化和評價體系的簡化等方面的研究,最終實現我國舊工業建筑再生利用評價體系的構建。
作者:田衛李慧民陳旭閆瑞琦單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土木工程學院中國城鄉建設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