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制糖工業發展的建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發展的優勢
新孤地大物博有若豐富的資源。歸結起來:一是石油,二是農業,除了“一黑一白”外,甜菜糖業也是主要的優勢資源之一,從1959年我區第一家八一搪廠動工到今年奎屯糖廠的開機投產,我區已有16家糖廠之多,總加工能力約2600t/a,僅次于黑龍江而成為全國甜菜糖業生產的重要基地,我區糖業的迅猛發展最主要的原因是基于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氣候條件。
1.1甜菜畝產高含箱高甜菜種植主要依靠光能,熱量、水源這三個大自然資源,而新疆‘舊照長、溫差大、積溫高幅射強的氣候正好給甜菜種植提供了充足的光能和熱量。據有關資料介紹新疆地區太陽幅射光能極高,全年總量為130一150千卡/的2。比華北東北地區還多15一20千卡/cmZ日照時間長。在夏季日照長達14一16小時。在甜菜生長期4一9月,日照時數長達15(X)一19印小時比黑龍江省每天多照1.6小時。在甜菜整個生長期要求大于10℃的積溫為2000℃一3500℃。如石河子地區積溫為3360℃,而黑龍江的呼蘭地區及內蒙古的呼和浩特地區分別為2890℃和2810℃。因積溫高所以甜菜畝產高平均畝產達2t多,伊犁地區高達3t/畝。新疆屬大陸性氣候,晝夜溫差大,利于糖分積累。石河子7、8、9月份平均溫差為14.3、14.8、16.4℃。我區1992一1993榨期菜含糖15.7%,而黑龍江為15.2%,內蒙古15.3%。我區福海更高為17.2%。新毅地處千旱區,其灌溉用水主要來自天山、昆侖山的雨水及融化的雪水,加上地下水的有效利用基本保證了現有綠洲的使用,由于以上自然條件,使得新疆甜菜畝產及含糖量都高于主要產糖區黑龍江、內蒙古等省區。
1.2甜菜運距短收購費用少的發展新疆因遠離內地,鐵路運輸緊張,限制了許多經濟作物的發展耕地相對集中在糧油作物棉花、甜菜上、加之人均土地面積大,使大農業機械化程度高,因而甜菜種植區一般集中在廠區周圍減少了運輸、收購費用。如全疆運距最大的八一塘廠其運距半徑為45km.但仍比黑龍江省近百公里的運距半徑小這降低了甜菜成本。
2現狀分析
2.1對制槍過程的再認識目前我區糖業的主產品是砂搪。其實際生產過程可分為兩大階段:農業種植,甜菜通過田間管理。菜葉利用光合作用把土地中的養料轉化成蔗糖輸往母體貯存。這是其真正意義上的制糖過程,因此農業種植是制糖的“第一車間”。第二階段:工業提純。以甜菜為原料通過一系例的化工單元操作最終使蔗糖結晶進行分離得到食用白砂糖,以往各廠家偏重廠區內的工業提純,對田間種植投入不多致使原料的品質,收購量往往成為主要矛盾甚至決定了糖廠的盈虧。
2.2現狀分析據1991一1992年全國大型甜菜糖廠各項經濟指標完成情況,可知我區搪業的生產情況不容樂觀。當然這其中也有國家政策等外部因素,現列出我區某廠1994一1995年與1995一1996年榨期指標加以對照說明內部,管理等問題(見表1)。通過上表數據的對照,可以看出以下間題:
2.2.1管理急需提高主要表現在菜損失提高4;387%。
2.2.2要重視甜菜品質變化,從整個報表上看菜絲含糖有波動,但總體是下降的。
2.2.3技術水平的重視提高,糖成本的提高與農業、工業物資的價格有關,但從幾項指標的變化來看管理水平。技術水平無疑是自身的問題所在。
2.2.4利潤突降。這一數據具有全國性1995一1996年榨期無疑是糖業的災年。通過對同歷史兄弟省廠家的比較,再縱觀我區糖業的發展,筆者認為:我區資源優勢并沒有轉化為明顯的經濟優勢,要想保持優勢再行發展,就必須站在一定高度進行糖業的再認識制定出有效措施,以達到再發展的目的。
3幾點建議
3.1合理布局協調發展新獲與其它省區不同,自治區與生產建設兵團在經濟上形成并存的特殊格局。產業布局要求必須兼顧二者利益,合理布局,協調發展。就目前糖廠布局來看大體上是合理的,但也存在一些間題。如湖光(屬兵團)與焉譽(屬地方)兩廠相距八公里,就有效建立原料基地來說是過于接近,慶幸的是此地區種植面積能夠充分滿足生產所浦但也相應加大了菜的運輸半徑。另外就是昌吉糖廠的選址問題。該廠位于昌吉市西十公里處。由于其東部是昌吉烏市主要蔬菜種植區,所以甜菜種植只能向西發展,加大了運距增大了成本。我區應吸收黑龍江省糖廠布局過密的經驗教訓,防止各廠互爭原料以造成:收購不能按質論價;降低扣雜率以錢收雜;原料不足無法開工或開工不足從而降低效益甚至虧損,要避免重復建設就必須協調合理布局。
3.2加強1傲業管理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政府對企業干預日趨減少,行業管理的任務歷史地落在政府與企業的中介組織行業協會的肩上。新孤制糖協會做為橋梁、紐帶要進一步做好協調服務工作。首先要協調好自治區的產業政策與糖業經濟利益的矛盾,給政府當好參謀為政府加強宏觀經濟管理和制定行業經濟技術政算提供依據和建議,其次要協調好企業間的經濟矛盾避免同行業間過渡競爭,避免出現原料產品削價大戰提高我區糖業整體利潤。在服務方面要組織技術開發、交流、咨詢推進技術進步。在行業和企業信息方面發揮傳布、集散作用。搪業協會只有多做實事,多為企業服務,才能為企業信賴具有權威性。
3.3原料基地建設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民追求種植效益,依靠行政命令手段確保甜菜種植面積已行不通。特別是在經濟發達地區,因糖料種植的比較,效益下降其種植規模已受到較大沖擊。黑龍江珠江三角州糖業的萎縮已證明了這一點,我區就糧、棉、甜菜比較,糖料種植收益較低,北疆已出現種植不足的間題,盡管政府,各地州已出臺一些優惠政策,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糖廠的后顧之優。要徹底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建立與糖廠密不可分的原料基地,具有產權紐帶的基地如糖廠利用閑余資金購買土地直接從事種植,這樣既可解決部分原料來源確保工廠的規模效益又可解決搪廠冬忙夏閑的狀況,提高工人的經濟收入。另外允許農民以其土地使用權入股建立原料基地,就地區經濟發展而言,當糖業無利可圖時也可出售土地使用權以籌措轉產所需資金。牢固的原料基地也有利于科研人員實施高產高搪技術的研究,提高比較效益,有利于糖廠真正把握住“第一車間”的生產。
3.4抓住機遇提高自我十五大給國有企業改革指明了方向,要按“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進行了大中型企業規范的公司制改革。采取改聯合,兼并、租賃、承包經營和股價合作制、出售等形式,加快放開搞活國有小型企業的步伐。對一些兼并企業可享受停息掛帳的優惠。我區糖業應抓住機遇解放思想走產權重組的路子,為自身發展謀取最佳路徑。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針對我區糖業隊伍年青化,應加強企業與院校,科研單位的聯系,把技術培訓提到一個新的高度來認識,有針對性地引進國外先進設備充分發揮其效能,強化管理可借簽廣西糖業的“2165工程”(糖分總回收率提高2個百分點,等折標準煤耗降1個百分點,萬t甘蔗利潤增加6.5萬元/萬t,據我區實際建立“5170”工程從全面質量管理入手,切實執行POCA循環,堅持以數據為依據,迅速促進我區糖業水平的提高。
3.5實現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的轉化.資源是經濟發展的資本,但資源優勢并不表明經濟的優勢。世界經濟強國日本的發展不正給我們以啟示嗎。我區目前存在制糖產品單一問題。包裝只有50k以代包裝和普通彩印包裝方糖。方糖原只有八一糖廠一家,近年來,一哄而上造成供大于求,原本有很大利潤的產品反成為廠家的包袱。另一方面高檔包裝的方搪市場卻無人問津,在內地具有廣闊市場的綿白搪還末得到大力發展。這反映出我區糖業新產品開發不足。視野不寬對創立新市場勇氣不足,我們完全可以在增加糖的速溶性、提高糖的附加值等方面進行叢和橫的嘗試。市場營銷方面,因經濟的轉軌廠家還沒有建立完整的營銷系統,因信息閉塞,加之幾年搪價的波動,投機商增多、廠家被騙事件多有發生,在糖價上揚的年份里,各地糖廠并未抓住最佳時機取得最佳效益。以1993一1994年榨期為例:全疆砂糖平均售價在扣除運費外,仍比內地糖廠少賣100一200元/t,1992一1993年榨期少產糖8萬t/a,減少產值2.4億元。由此看來要實現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必須從生產、銷售兩方面入手,對于我們來說尤其要提高對信息的收集,做出正確的市場預測,把握好產、供、銷的最后一環。
結束語:1985年自治區人民政府在制定產業發展方向時,把制糖列為重點產業。經十多年努力,從當時7個廠發展到今夭的16個制糖業已成為我區的支柱產業。糖業的發展不僅只是滿足了人們對食糖的需求,而且帶動了畜牧業、農業、機械加工業以及相應食品工業的發展,還解決了部分就業間題。我國人均食糖的消費遠低于發達國家,要想使我區糖業取得長足發展就必須全面地認識它的全貌,以期用最少的投入獲得最大的產出。走出一條健康、持續發展路子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