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小企業工業產品設計服務平臺的建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需求分析
貴州省中小企業主要分布在航空航天、裝備制造、電子信息、優勢原材料、煙酒、民族制藥和特色食品加工等重點行業。由于受資金、規模、從業人員素質等方面的影響,發展一直受到很多制約,融資難、銷售難、留人難、生存難,使得中小企業在成長路上步履艱難。我省中小企業在銷售網絡、品牌、宣傳、人才、資金等諸多方面處于劣勢,現在普遍的狀況是:市場開拓能力弱、資金緊缺、技術創新能力弱、人才匱乏、信息閉塞、管理落后。如何能夠克服上述困難的中小企業才能夠成長壯大起來,如何幫助這些中小企業解決發展中的困難,對于貴州實施工業強省戰略來講至關重要。目前,貴州省中小企業工業產品設計分析過程中應用信息技術的情況大致分布如下:
(1)應用得不錯的企業:目前達到這種水準的中小企業實在太少了,不到10%。而且大多還是只取得了局部的成功,整體成功的比例更小。
(2)用不好:約10%的企業用不好,這是需求問題,企業沒有足夠的準備來應對應用新技術之后的適應性問題,效益無法得到體現。許多企業上了信息化系統,不但沒有為企業帶來效益,反而還要花錢養活它。
(3)不會用:約20%的企業不會用,這是人才問題,大多數中小企業缺乏信息應用的人才,很多人對計算機、信息化有畏懼心理,導致很多企業面對信息化系統束手無策,無從下手,只好放棄。
(4)用不起:約20%的企業用不起,這是成本問題,信息化相關工作和種類軟硬件、設備價格不菲,很多企業望而卻步。
(5)不想用:約20%的企業不想用,這是意識問題,企業沒有意識到信息化能夠帶來的好處和變化。
(6)暫不需要:約20%的企業暫時不用信息化也可以做得很好,即使做了信息化也產生不了太大的效益,企業暫時不需要。因此,貴州省中小企業在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開發過程信息技術的實施成本和風險較大;軟件跟不上企業的變化;信息資源和信息渠道的利用率不高。而貴州省中小企業工業產品設計分析技術服務平臺可以很大程度上緩解中小企業新產品開發、新工藝改進的難處,提高中小企業的競爭力,因此幫助中小企業以較低成本實現信息化即是平臺的主要工作。
2技術可行性
貴州省中小企業工業產品設計分析技術服務平臺已建立了貴州省中小企業產品開發技術需求信息庫,采集了全省300多家中小企業的技術需求和技術難題信息,并根據貴州省“十二五”規劃方案和貴州省科技支撐工業十大產業振興實施方案提出了當前我省電力產業、煤炭產業、裝備制造業、冶金產業、有色產業、建材產業、煙酒產業、新興產業及民族制藥和特色食品(旅游商品)產業相關新產品開發關鍵技術需求50余項;圍繞中小企業工業產品開發過程中所需的信息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開展專業技術人才培訓服務。主要服務類型如下:
(1)平臺圍繞貴州省中小企業產品設計和分析方面的需求,積極提供應用信息技術和先進制造技術服務,推進數字設計和生產制造一體化等先進制造模式,強化CAE、CAM、CAD、CAPP、PDM(4CP)等單元技術在中小企業產品設計、分析、優化、制造、管理等中的應用和創新,2011年,平臺收錄了150余家中小企業產品設計分析過程中的關鍵技術難題。對60余個新產品開發設計提供了數字設計分析技術服務。
(2)平臺根據我省中小企業實際情況,利用成員單位公共科技資源,建設適用、有效的生產和管理系統,解決企業產品生產、管理等過程中主要瓶頸問題,提高產品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2011年,平臺成員單位為中小企業提供專業技術服務60余項。
(3)平臺通過整合資源,推動我省制造業信息化產學研合作,積極引進推廣信息化先進技術;充分發揮制造業信息化專家組技術咨詢、服務和指導作用,2011年,平臺專家組對全省40余家中小企業信息化進行了技術指導和咨詢服務。
(4)平臺通過與教育部門、勞動部門的密切合作,充分利用各種社會資源,進一步加強信息化人才培訓基地、培訓中心建設,大力開展信息技術應用人才和生產技術人才的培訓。平臺成員單位2011年,舉辦制造業信息化培訓期數總計524期,共計培訓各類制造業信息化管理、技術人才6890人次,其中培訓管理人才860人次,核心技術人才2568人次、其他技術人才3462人次。培訓的內容包括:4CP、PDM、ERP、數控技術、電子商務、CRM系統、MES系統、網絡計算與資源共享等制造業信息化相關的管理及應用技術。
3服務內容
3.1技術服務業務內容
(1)計算機輔助設計服務。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CAD,ComputerAidedDesign)是指在工程和產品設計中,以計算機作為工具,利用先進的設計軟件,幫助工程師完成從總體設計、造型設計、結構設計到工藝過程設計等環節的一切實用技術的總和。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能極大地提高設計質量、提高設計工作效率、縮短設計周期、降低產品成本。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新產品研發風險。
(2)計算機輔助工程服務。計算機輔助工程(CAE,ComputerAidedEngineering)主要對設計對象進行仿真分析和評價預測,并對其進行綜合優化設計,直至設計結果達到最優。將其與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共同用于新產品研發,可以獲得更優的研發成果。
(3)計算機輔助測試服務。計算機輔助測試(CAT,ComputerAidedTesting)在機械工程領域可進行動態參數測試、動態特性評價、信號分析與處理,可實現對機械設備遠程運行狀態監測與故障診斷。CAD、CAE、CAT三者有機結合用于新產品研發,所獲得的成果在確保成果先進性、縮短研發周期、降低研發投入、控制研發風險等方面,是采用傳統的設計方法與理論難以比擬的。
(4)信息與標準化服務。主要開展國內外機械行業經營管理、技術發展相關信息及相關標準的調研、搜集、分析研究、標準化人才培訓等技術創新工作。并為各級政府、企(事)業單位、質檢機構提供機械產品、設計開發、制造、體系認證、咨詢等標準化政策信息、標準文獻資料服務。
(5)工業設計服務。工業設計是以工業產品為主要對象,綜合運用科技成果和工學、美學、心理學、經濟學等知識,對產品的功能、結構、形態及包裝等進行整合優化的創新活動。工業設計能為產品提供造型、色彩、功能、使用方式的優化解決方案、提高產品的附含價值和市場競爭力;能為企業提供視覺傳播設計及優化方案,提高企業形象和企業產品的傳播度。
(6)培訓服務。目前,我省中小企業普遍缺乏既有高學歷又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業人才,企業急需的是具有扎實專業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有豐富的產品設計經驗,熟悉CAD/CAE/CAM等先進設計手段,對產品開發能起到關鍵作用的技術人才。企業希望能夠針對技工和高層次的技術人員進行系統培訓,以提高員工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水平。因此,平臺培訓主要以工程技術人員、技工、高層次的技術人員和大學高年級學生為培訓對象,在數字化設計領域,采用知識講授與操作實訓相結合的方法,開展各類專項培訓,以解決實際工程問題和滿足技術創新的需求,使學員在更多地、更好地、及時地了解國內外先進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全面地、高效地掌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3.2服務模式
依托貴州省中小企業工業產品設計分析技術服務平臺的聯盟單位,將先進的制造技術、信息安全技術、網站技術等集成,為我省中小企業工業產品提供數字化設計的全方位服務,提升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為政府相關部門提供技術咨詢服務;同時與大專院校、科研機構建立科研合作關系。加強專家團隊打造。完善專家組建設,充分發揮專家的咨詢、參謀作用,積極組織開展相關活動,包括企業需求調研、提供決策參考和咨詢意見、培訓等工作。平臺采用政府引導、市場主導、企業化管理方式,根據不同要求,采片“中心組織+平臺成員單位相關行業專家技術指導+企業派人參加”、“中心組織+平臺成員單位技術開發+企干骨參加”、“政府安排+中心組織+企業參與”、“產學研相結合”等不同的服務模式進行服務。
3.3服務手段
充分利用平臺的“導航”和“窗口”作用,整合全社會的科技資源和科技力量,廣泛吸納各專業技術服務機構(如科研單位、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等)和專業技術人員加盟平臺的建設與服務,分行業、專業、地域,建立和健全基于平臺的科技公共服務網點。建立一支與平臺建設和運行服務相適應的人才隊伍。建立靈活、有效的用人機制,廣攬各類優秀人才投身到科技創新公共服務中來。同時,建立科學的、符合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工作特點的人才評價標準和培養方式;大力培養高層次的人才,開展從事科技創新公共服務有關工作的專業科技人員技能培訓和在崗繼續教育工作。大膽啟用年輕人才并委以重任,通過挑戰性的工作,滿足他們的成就感,打造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科技創新公共服務管理、技術與服務推廣工作團隊。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加大平臺建設與服務的宣傳力度,形成公共資源共享的文化;大力宣傳和弘揚科技創新創業資源共建共享的理念,提高社會公共資源的共享意識,通過平臺的開放共享,創造社會成員享有使用科技資源和參與科技創新創業的公平機會。
規范服務流程,嚴格把好技術服務質量關。平臺技術服務人員與服務對象溝通交流,明確需求、確定方向、達成合作意向、技術協議、項目實施、提交報告,從而保障技術服務的水平和質量。會員制推廣服務策略。平臺根據企業的共性技術需求,組織有關高校、科研院所以及相關企業,開發遠程設計服務程序并通過會員制方式把程序提供給企業使用。這樣,可以降低企業的軟件購置及運行費用,為企業的產品創新做好技術及信息服務。
4結論
貴州省中小企業工業產品設計分析技術服務平臺,依托高校、科研機構、企業技術中心和國內相關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的設備資源優勢和技術人才優勢,針對不同類別的企業需求不同,進行有針對性的、深入的研究,展開各有側重的技術服務,并提供相應技術服務方案;同時平臺通過與用戶企業和IT企業,組建由用戶所在行業的行業專家參與的專家團隊,針對信息技術應用的各個階段工作的需要協同工作,為用戶提供用戶咨詢和參謀,對提高我省中小企業產品設計分析能力有重要促進作用。
作者:高瑩單位:貴州省科技情報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