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自來水廠生產廢水處理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解決方案
1.1排泥水燒杯試驗為了對排泥水的加藥量和處理后污泥的性質進行研究,開展了燒杯試驗,探索最佳的污泥處理方法。對進入濃縮池的排泥水(污泥濃度0.5%)進行燒杯試驗,先快速(200rpm)混凝2min,慢速(100rpm)混凝20min,沉淀時間10min。試驗結果如圖3所示。可以看出,排泥水中單純加入PAC,初始沉淀效果不明顯,污泥沉降比均在80%~88%。將排泥的污泥濃度由0.5%調整到0.2%,同樣進行上述試驗結果如圖4所示。由圖4~圖6可以看出,排泥水稀釋后加入PAC和PAM,初始沉淀效果明顯改善。圖6可以看出,PAM投加可改善污泥初始沉淀效果及上清液濁度,污泥水經與濃縮池上清液稀釋后沉降效果較佳,上清液濁度較好。從實際工況來看,可以用反沖洗廢水稀釋排泥水后加PAM進行污泥濃縮。
1.2排泥水沉降試驗為了進一步確認水廠排泥水特性,進行了排泥水沉降試驗。將排泥水稀釋后,投加PAM(0,0.5,1,2,4,6mg/l)攪拌,沉淀后觀察。從觀察結果可看出:投加PAM后泥水界面清晰,泥水分離情況良好,PAM投加有助于污泥初始沉降,投加量2ppm效果最佳;但經過長時間沉降后未投加PAM的污泥反而略好于投加PAM的污泥,最佳沉淀時間為30min。針對排泥水和稀釋后的排泥水進一步進行沉降試驗,可以看出低濃度的排泥水較高濃度的排泥水初始沉降速度快。PAM的投加有助于改善初始沉降速度,但經過長時間濃縮后的結果與未投加PAM的效果相仿。經過長時間(7h以后)濃縮后,濃縮污泥濃度只能達到1.3%左右,濃縮污泥壓實度不佳。
1.3PAM對污泥濃縮的影響試驗為了確認PAM對污泥濃縮的影響,進行了不同型號的PAM以及不同投加量的燒杯試驗,試驗結果見下頁表。可以看出,對于此種含有離心機分離液的污泥,濁度和調節池相近時,陰離子產品A2和陽離子產品A1在不同投加量的情況下,效果的變化差距不大,陽離子A1的效果略好于A2。投加量對沉降效果的影響要遠遠大于對絮凝劑種類的影響。不同型號的PAM對污泥沉淀效果影響不大,水廠使用的A2是較好的一款產品。適當提高投加量會帶來更好的絮凝效果,產生更大的絮團和更快速的初始沉降效果。考慮到水流沖擊可能對形成的絮團帶來的破碎作用,試驗中加入了持續時間為30s條件下200rpm的破碎試驗,說明高投加量下形成的絮團耐破碎性能更好。
1.4水廠污泥系統生產性試驗運行情況1: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將預濃縮池排泥水連續排入調節池以稀釋排泥水濃度,并混入離心脫水機分離液運行一個調節池和一個濃縮池,使濃縮池連續運行,投加PAM1ppm,采用每2h排泥20min,以保證提高污泥濃度。運行結果表明:運行初期濃縮池上清液濁度較低,泥水分離較好,但濃縮污泥濃度較低,為1%~1.3%。運行約一周后,濃縮池集水槽出現翻泥現象。運行情況2:提高PAM投加量至1.5ppm。為了避免閥門井溢流,減少一半預濃縮池排泥水量進入調節池。運行結果表明:濃縮池上清液水質不穩定,仍然不間斷地出現翻泥現象,但濃縮污泥濃度較低。運行情況3:運行一個調節池和兩組濃縮池,降低濃縮池負荷,繼續投加PAM1.5ppm,采用每4h排泥15min。運行結果表明:運行初期兩組濃縮池上清液濁度較低,2號濃縮污泥濃度較好,大于2%,1號濃縮池污泥濃度較低,約1.3%,PAM并不有助于污泥壓實。運行情況4:停止兩組濃縮池PAM投加,維持每4h排泥15min,濃縮池上清液SS儀可以用于監測,但上清液不連續會干擾讀數。運行結果表明:1號、2號濃縮池污泥濃度接近,但都有下降趨勢,約1.7%。約一周后仍發現有2號濃縮池翻泥現象。并且注意到原水濁度有較大變化,濃縮池污泥泥位均較高。
2結論和建議
根據水廠廢水處理系統運行試驗結果,有以下結論和建議:a.與黃浦江水源相比,青草沙水源的排泥水不容易沉降,低濃度的排泥水有利于污泥處理系統運行。b.濃縮池的運行好壞是關鍵,對于濃縮池的上部,要確保上清液水質良好(低濁度),泥水分離是最主要的因素。c.有足夠的沉降時間,可以使得泥水較好地分離。PAM的投加也可以提高分離速度,但在運行幾個小時之后,上清液水質就沒有明顯差別。因此在目前工況下,并不一定需要投加PAM來保證上清液水質。d.確保濃縮污泥濃度高最重要的因素是污泥壓實度,但可能由于藻類、過高的pH值以及混凝劑等因素產生正電荷使得水廠的污泥非常不容易壓實。同樣實驗室數據表明投加PAM無法提高污泥的密實度。e.濃縮池的底部污泥排放應該是多頻次、少量排泥,這樣更有利于保持上清液的水質,同時有利于離心機的運行。
作者:徐立群黃志金單位:上海浦東威立雅自來水有限公司上海宏波工程咨詢管理有限公司